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简介资讯,你可能正苦于不知道如何撰写简介文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惠州市第一中学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东省州惠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29年。其前身为县立惠阳县第一中学和民办持平中学、梌山中学和文明中学。经过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洗礼,四所中学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10月,四所中学合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格局。1978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16所重点中学之一。此后,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新课程样本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有南湖校区(初中部)和东江学府校区(高中部)。南湖校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东江学府校区占地约20万平方米。校园宽敞、幽雅,绿化率达80%。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业绩突出。学校高中部有79个教学班,学生5260人。初中部50个教学班,学生总数3250人。全校教职工521人,其中任课教师46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7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04人,初级专业技术称职72人。研究生学历6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3%。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60余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在论着出版、论文发表与获奖、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学校秉承“砺志、善学、创新”的校训,“奋发向上,福荫天下”的学校精神,确立了“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尊师爱生、团结进取”的校风、“善教、善导、求实、求新”的教风和“勤奋、博学、严谨、灵活”的学风。83年来,学校培养了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流行歌手等众多优秀人才,如北京清华紫光放大高技术陶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苗赫濯教授,以《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的小说家z,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军事科学博物馆收藏的书法家秦大我,曾任广州画院首任院长、广州市美协首任主席的中国画画家、版画家刘仑,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等。
学生培养方面,学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业负担、加强社团活动、增加锻炼时间为实施平台,师生互动,多向对话,他启自悟,力图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健康成长,在张扬个性中主动发展,最终成为有浩然正气,有高尚精神,有广博学识,有终身追求的人。学校有50多个学生社团,诸如跆拳道队、摄影绘画社、动漫社、文学社、歌唱团、手工社、义工团、志愿者协会等,涵盖了科技、艺术、人文、体育、公益等多个领域,为完善学生人格和素养起到了良好作用。学校“大榕树合唱团”应邀与法国里昂童声合唱团同台演出,“大榕树民乐团”获“2012新加坡国际才艺节”器乐少年组金奖;田径队获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第一名;机器人社获全国中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金奖,国际机器人大赛特别奖。学校的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每年都有学生获省一等奖以上奖励,共有3名同学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1名同学进入国家物理奥赛集训队。学校的高考成绩也名列广东省前茅,2003年以来,共培养出5位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文科教学成绩更加突出,2011年有2人、2012年有1人进入全省总分前10名,2011年有5人、2012年有7人进入全省总分前100名;名列全省前二位。2013届高三,我校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格,龚思琦获得推荐资格;截至目前,已有4人5人次获得奥赛全国一等奖,廖韬同学获得清华大学保送资格。众多学子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就读。
教学管理主要是抓教学科研和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建设。
一是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改革实验。“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堂范式,目前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各省市都有实验学校。我们学校从去年秋季引进之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专家讲座、名师示范、校本教研等多种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管理文库 www.glwk8.com
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校本课程开发、高效课堂生本教育改革、立体绿化打造科技绿色生态校园等三个课题研究项目,以此为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三是加强年级组、科组和备课组建设。制定年级组、科组和备课组奖惩方案,开展先进年级组、先进科组、先进备课组评选活动,以此激励全体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行政管理方面,主要是进一步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是行政管理推行扁平化。通过合并机构,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机构方面,学校由原来的四处两室整合为三处一室,减少了两个处室;管理层次方面,由原来的校长-副校长-处室主任-年级四个层次,减少为校长-处室主任(副校长兼任)-年级三个层次。期望以此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成立学术委员会,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去行政化。我们制定了《州惠一中学术委员会章程》,设立了“东江学者”、“一中名师”岗位,各10位,共20位。由这20位学校的名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开展好个人的教学科研,如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着书立说等,成为在岭南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名师;带徒弟,培养后备人才;接受学校分配的科研任务,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推进校务公开。通过全校教师大会、公示栏、校园网、学生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把学校和学校各部门的行政分工、重要活动、重要决策、管理方案等内容予以公示,推行阳光行政。
四是财务方面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绩效考评和监督检查等机制,形成相关管理制度。
篇2:惠州市实验中学简介
州惠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市直属重点高级中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位于州惠市三环南路与惠深高速交汇处,交通便利。校园占地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环境优雅。
学校现有教职工380人,专任教师330人,其中高级教师115人,一级教师145人,研究生学历1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4人,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4人,市人民政府督学1人,市首席教师12人,市优秀教师18人,市兼职教学研究员8人,市核心备课组成员12人,市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9人。目前,学校有82个教学班,学生5024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与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创办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名校为目标,大胆改革创新,狠抓硬件与软件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2003年首届高考一炮打响,荣获州惠市“首届高考优胜奖”之后,2003-2014年连续十二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大幅提升。2014年高考我校重本上线219人,增幅103%(两年翻两番),本科上线达1207人,超额完成高考指标,稳居市直学校第二位,并荣获州惠市“高中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充分彰显了我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人才培养能力与卓越的办学实力。
学校有丰厚的艺术、体育教育资源。近年来,艺术、体育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大批学生在省、市各类艺术比赛(表演)中获奖。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高考成绩突出,为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z等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z等同学考入中央美院,z等同学考入中国美术学院,z同学考入中央音乐学院,z同学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z同学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张凤兰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校务公开A级贯标单位”、“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校”等称号。
篇3:金紫中学简介
我校创建于1926年,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中南五省红旗学校,80年代初被列为广东省18间重点中学之一,90年代被评为国家级“中学教育实践合格单位”和“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近年来,我校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验研究重点实验学校、广东省集邮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广东省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团组织、国家“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教学实验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
2007年12月,我校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验收确认,并被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校园建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区明确。学校占地15.1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41.37平方米,建筑面积50728平方米,绿化面积98801平方米,绿化率达90%,是美丽、崇德的书香之地。
目前,学校拥有71个教学班,学生4447人,271名教职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243名任课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10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51人参加了北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已结业。
【办学特色】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彰显个性”的办学理念,追求三大特色--人文特色、科研特色、绿色特色。
人文特色:金紫中学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长期以来重视修身教育,形成了“立身、尚志、求实、励勤”的良好校风。我们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科研特色:学校立足校本教研,加大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力度,巩固近几年来的科研成果,加快科研设施建设,吸纳和培养科研人才,促进学校科研再上新台阶。
绿色特色:倡导自然和谐的教育,营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即绿色的校园、和谐的教育、绿色的人文意识。
【德育工作】我校坚持“三全”育人,抓实常规管理,实施“十项”制度。十项制度是:①级组包干制度;②星级文明班评比制度;③班主任管理制度;④班主任、科任老师坐班制度;⑤值周班制度;⑥安全教育管理制度;⑦家长会制度;⑧寄宿生查访制度;⑨颁发学生优点卡制度;⑩行政人员“三蹲一兼”制度。全力创建“十无”校园,使学生养成“八个”良好习惯。
“十无”校园是:
(1)墙上无鞋印、球印;
(2)地上无污迹、垃圾;
(3)清洁区整洁无脏物;
(4)公共设备无损坏;
(5)早操准时质高无迟到;
(6)晚修安静无走动;
(7)谈吐文明无脏话;
(8)穿着校服无异装;
(9)团结友爱无打架;
(10)考风端正无作弊。
八种良好习惯是:
一是尊敬老师--见面说“老师好”;
二是尊重他人--耐心听人说话;
三是知恩领情--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四是诚实守信--说了要做重承诺;
五是规范行为--按规则行事;
六是不忘责任--时刻记住已长大成人;
七是细致缜密--学习做事有计划;
八是健康第一--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教学设施】校园建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区明确。有行政大楼、科技教学大楼、学生礼堂(松年堂)、7栋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2幢学生食堂和千兆校园网及主控室,配备了76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了常规教学仪器设备、文体劳技设备、实验室仪器药物等,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和4个图书藏书室,有12.5万册藏书、219种报刊杂志,电子读物生均21册,课室与教辅室之比为1:1.07,教辅室齐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教学科研】近年来,我校以创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迎接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组建了教研室,选择各科教学骨干12人任教研员,指导全校各科的教学教研工作。目前,学校的教研工作已初具规模,制度已有了保障,形式已基本完备,力量已初步形成,资源已基本配足,形成了“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在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以优秀的等次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被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荣誉称号。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高考成绩】2004年:高考省线以上入围总数达935人,升学率95.8%,居河源市榜首。本科上线567人,本科上线率达58%。总分800分以上2人,总分700分以上40人(47人次),单科800分以上7人,有30人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其中黄锦腾以817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5年:高考省线以上入围人数1020人,升学率95.86%;本科上线675人,总分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40人,单科800分以上10人。
2006年:高考省线以上入围人数1201人,升学率96.23%;本科上线688人,本科上线率67.06%,总分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40人,单科800分以上7人,有38人被全国十所名校录取,其中利锦标高考总分获河源市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7年:全市645分以上6人,我校占2人;全市文理科前10名,我校占4人;升学率达96.8%;取得两个新突破:一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学生首次同时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二是本科上线人数达703人,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2008年:全市文、理科前10名,各占4名,共8名,比去年增4人;总分640(相当于原标准分800分)以上4人,比去年增2人;600分以上47人,比去年增22人;重点本科180人,比去年增26人;本科以上805人,比去年增102人;升学率达97.7%。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