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4598  文章总数386096  总浏览量5825683

丹阳高级中学简介

  工作与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简介相关的资讯,这也正越来越成为工作中的必需,为此收集整理了以下丹阳高级中学简介,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丹阳高级中学简介

  我校1941年创立于四川青木关,前身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中学”,1946年迁来阳丹夫子庙。后几度易名,于1996年更名为江苏省阳丹高级中学。学校现占地150余亩,有52个教学班,近2600名学生,250多位教职工,其中在职教授级高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5人,镇江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中学高级教师118人,拥有各类拔尖称号的教师191人,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且覆盖了所有学科。

  七十年来,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以“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是首批省重点中学、省模范中学、省国家示范高中、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年被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年,在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连续二十多年保持省“文明单位”称号,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一百多项国家级和省市荣誉。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在大成文化熏陶下,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镇江市前茅、江苏省前列,特别是在拔尖学生群体培养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20**年,我校被确定为省级“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和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生态教育课程基地)学校,开始全力推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建设,努力培养“多元优质发展”的“大成人才”,推动学校全面质量的提升。20**年、20**年,学校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

  目前,学校正在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描绘的蓝图,在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细致扎实的工作,坚持优质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实现把学校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品牌高中的目标。

篇2:大港中学简介

  江苏省港大中学始建于1950年8月,原名丹徒县港大中学。196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教学改革大改试点学校”。197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年6月更名为“江苏省港大中学”,20**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坐落于生态之城--丹徒新城,校园占地260亩,建筑面积80000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和谐,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现有43个高中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236名教职工。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有多媒体教室73个,微机、语音教室8个,生机比6.6:1。网络系统、通讯系统、闭路电视广播系统、视频监控和周界报警系统覆盖校园。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阅览室每年订阅报刊杂志260余种。有16个理化生实验室,5个多功能报告厅;有体育馆、艺术楼、标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师生公寓、食堂、浴室和超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基地”、“江苏省OEH多媒体教育网络实验学校”和“江苏省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

  港中人秉承“笃实”校训,在“文化关怀,师生共进”办学理念引领下,走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之路,近年来有5个省级科研课题、16个市级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现有20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正在研究之中,每年有100多篇教科研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被江苏省教科所列为实验基地。现有教授级高级教师4名,特级教师6名,省市名师43名,硕士研究生56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88%。有20多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元发展。20**年以来,先后聘请了8名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与英国、澳大利亚的3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选派了20名老师参加了国外交流培训和汉语助教活动,选派了160多名学生赴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日本修学访问,接待了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的教育界专家和师生来访。学校建立多元发展特色桥,有学生社团42个,为特长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良的师资队伍,丰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办学业绩,使学校声名远扬。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首批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20多项省级荣誉。

篇3:苏州第十中学简介

  江苏省州苏第十中学前身为名震东南大地的“振华女中”,由王谢长达女士创办于1906年。校园为清代织造署旧址,景色秀丽,古迹众多。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在州苏均驻跸于此。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瑞云峰和织造署旧址均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振华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如行政办公楼、振华堂、长达图书馆(蔡元培先生题匾)等业经修饰,旧貌换新颜。伟绩碑、己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摩崖石刻、紫藤绿荫廊等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亦为西花园添景加彩。浓郁的学校文化弥散在校园里,“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学校文化精神物化在一草一木上,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令人羡慕的育人环境。

  办学百年来,学校承名人名园名校传统,办质朴大气精品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振华女中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过问校政。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著名农业科学家沈骊英、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王淑贞、著名作家杨绛、著名记者彭子冈、“长江学者”物理学家佘振苏、中国联想集团副总裁朱立南等都从这里走出,卓然成为大家。

  现任校长柳袁照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华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州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州苏中小学教育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年,被推荐进入华师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31期全国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学习。2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旨在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首届全国中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28名学员之一。20**年,入选“《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2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和谐中有点儿不和谐,是最大的和谐。”“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本色人生。”“让老师诗性地做老师,让学生诗意地成长。”这些富有个性的话语,都是柳袁照校长对教育的独特理解。

  学校现有师生员工近1700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99人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4人,江苏省特级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州苏市名校长1人,州苏市名教师5人,州苏市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12人,州苏市区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20人。

  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本真、唯美、超然”的“诗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面对时代要求,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尊重师生自身成长与发展规律,崇尚“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文化精神,倾力打造具有“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的文化氛围,立足于学校的小天地,以大境界、大胸怀,为国家、民族、为学生的未来办学,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管理体制、学科建设、名师培养以及数码校园建设、教育国际融合等方面日益凸现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关注。

  20**年6月,学校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20**年3月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功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推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讯报道。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20**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为题,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进行了整版报道。

  学校勇于改革,锐意创新,始终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最前沿,本着多元化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完美结合”的学校课程文化理念,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自己的课堂美学和好课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置了以人文和科学为主的校本选修课程、双语实验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逾50本,其中许多被兄弟学校直接选用。2000年与原州苏市第八中学合并,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辐射和延伸。20**年又创办了“州苏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迅速发展成为州苏市最优质的初中优质教育资源之一。

  学校坚持教育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相结合,积极构建多元的学生求学发展通道,与美、加、澳、日、英、新加坡等国的13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双语师资培训和双语教育合作。每年都有近百名师生赴国外友好学校修学访问,并有多名学生通过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世界联合书院项目、新加坡立化中学奖学金项目等获得国外高校全额奖学金留学的机会。学校还开设美国大学预科班项目,开设美国高中课程、AP课程,整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知名院校共建教学平台,为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国际教育。

  作为教育部华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实践基地、江苏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州苏市高中语文研究中心,学校每年都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中学校长、骨干教师及各兄弟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莅校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就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等交流探讨。

  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个十中人都谨怀感恩之心,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持传统,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努力使教育在州苏十中的校园里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

篇4:案口中学简介

  一、学校基本概况

  我校创办于1926年10月,199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1997年8月成为泰州市教育局直管学校,20**年4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年11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年1月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案口中学”,2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年12月学校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6亩,校舍建筑面积60914.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7m2;学校现有绿化面积34711.1m2,绿化率达37.24%,生均绿化面积15.8m2;建有主、辅教学楼4幢,设标准教室681个,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有高中教学班45个,在籍学生2201人,其中内地新疆高中班9个,学生359人(含有13个少数民族);拥有图书馆、科技楼、多媒体电教室、演播厅、校园网、球类活动中心、校内学生宿舍楼2幢、400米标准田径场、可容15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和日常开放的学生浴室等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90多项省、市级以上表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二、学校发展理念

  (一)“自强、厚德、求是”的校训

  “自强、厚德、求是”校训,是学校八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凝聚的口中精神,是几十年来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行政区划的调整,让我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学校的生源范围由过去十七个乡镇变成六个乡镇。“自强”之于案口中学,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在生源、师源、财源都受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奋发当自强。悠久的历史,沉淀了我校优良的美德,儒雅而宽容,自尊又厚德。有厚德之心才有厚德之行,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地方百姓造福,为祖国建设输送人才。而“求是”则兼具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的意义。“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是我校的传统之一,不浮夸、不张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是口中人的真实写照。“求是”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寻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遵循****,寻求学校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科学化、规范化、精致化”的管理策略

  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致化”的管理理念,紧紧把握“把要求内化成习惯,把习惯升华为素质,把素质积淀成文化”的管理要义,一方面围绕现代学校管理要求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修订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规范化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努力让学校要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内在需要,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

  (三)“成人、成功、成才”的办学理念

  我们确立 “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学校办学理念,是针对我们学校生源“金字塔式”分布现状提出的,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先“成人”,这是党和人民的要求,也是所有家长的期盼。其次我们要引导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生学业的每一点进步就是成功,我们将为每一个学生设立一个标竿和个性化“成功值”,尽最大的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幸福,激励他们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最后,作为四星级高中,我们必须努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满足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追求,使学生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成人”、“成功”、“成才”不是传统理解的递进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是必须达成的。在“成人”的同时,学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但学校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成才”是一种终极追求。更何况成才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社会中人才需求多样性就是多元智能的最好注解。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1.优秀教师群体正在形成。学校现有教职工259人,其中专任教师247人,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6名,省特级教师4名,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受省级、国家级表彰的有31人次,泰州市直及以上优秀班主任15人;拥有泰州市名教师1人,江苏省突贡专家1人,泰州市突贡专家1人,泰州市三级骨干教师39名。4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等级奖,其中获省一等奖的青年教师10人,150多人次获泰州市级以上奖励和表彰。

  2.学校教育管理日趋精致。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民主办学,积极倡导“科学化、精致化、规范化”的管理策略,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创新管理举措、创新工作抓手。认真实践“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办学宗旨,积极构建“大德育”机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切实打造“责任课堂”,构建了科学、规范、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学校的管理绩效和水平在泰州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管理经验多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专题介绍。《责任课堂下的有效教学研究》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20**年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3.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彰显。近几年,学校的大德育机制构建、责任课堂和新疆部民族教育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大德育机制构建中,学校牢固确立“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丰富德育活动载体和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育人。在责任课堂建设上,在“有效”的宗旨下,通过构建智慧课堂、生态课堂和责任课堂,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规律,初步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在民族教育建设上,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办好新疆部,通过实施优化资源配置、优先教师选拔和强化教育教学责任。《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果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20**年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亮点不断凸显,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对我校新疆班的办班经验和成绩进行过多次报道和推广。

  4.教学质量及美誉度不断提升。学校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近几年,全体口中人秉承自强不息、创新开拓的精神,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打造优秀教师群体,全力推进责任课堂建设,不断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努力凸现新疆班教育教学的亮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美誉度不断提高,《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摘周报》、《江苏教育报》、《新华日报》、泰州电视台、《泰州日报》、《泰州晚报》等国家、省、市媒体先后多次报道或专题推介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篇5:常熟中学简介

  苏江省熟常中学的前身是1938年创办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移址熟常,更名为苏江省立熟常中学。1953年定名为苏江省熟常中学。1990年通过省教委验收,确认为首批合格重点高中。1998年,学校搬迁至现址。200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年转评为苏江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设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现有专任教师21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超90%,苏江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市级以上骨干超60%。校园占地面积25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装备先进。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科竞赛成绩喜人,素质教育成效显著。自苏州市设立“李政道奖学金”以来,共有19名学生获苏州市“李政道奖学金”。z分获高考20**年省理科、20**年省文科第一名;z获高考20**年、20**年、20**年、20**年苏州市文科或理科第一名。在第4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z夺得金牌第一名;在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竞赛中,z获第25届化学金牌,z获第27届数学金牌,z获第27届化学银牌,金滢获第29届数学银牌。

  学校打造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两大特色,省级课程基地--“虞山文化课程基地”的建立,以课程丰富内涵,以基地拓展课堂,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辩论队、晴川文学社、合唱团、各类运动队在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学校设立国际教育部,开设全球认可的GAC国际大学预科课程,三届毕业生全部被海外知名大学录取,其中30%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50位的一流大学录取。为开阔学生国际视野,自20**年以来,先后组织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国修学旅行。20**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北墨布中学缔结友好学校,为两校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平台。

  76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教育传统。已经毕业的近5万名学生许多已成为各界才俊,17位院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苏江省熟常中学正面向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辟通往教育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BRIEF INTRODUCTION TO

  JIANGSU PROVINCECHANGSHUHIGH SCHOOL

  The original name ofJiangsuProvinceChangshuHigh Schoolwas National No.2 Middle School founded in Hechuan,Chongqingin 1938. With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chieved, the School was moved to Changshu in 1946 and afterwards was renamedJiangsuProvincialChangshuMiddle School. The present name was denominated in 1953. In 1990, Jiangsu Provincial Education Commission confirmed it to be one of the first qualified key senior high schools. In 1998, the School was relocated to its present site. In 2000, the School was nominated the state-level demonstr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 the School was nominated the four-star senior high school inJiangsuProvince  There are 48 teaching classes and nearly 2,000 students in the school. 90% of the 210 full-time teachers are intermediate and senior title holders and over 60% are special-grade teachers inJiangsuProvince, famous teachers inSuzhouCity, pace-setter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various subjects and teaching e*perts. The campus covers an area of 250 mu with the building area of 60,000 square meters. The school is equipped with advanced facilities and the layout is reasonable  The School adheres to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being geared to the needs of all th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been improving steadily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subject contests. The effec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obvious. Since the “Li Zhengdao Scholarship” was set up inSuzhouCity, our 19 students have won such awards. Cai *uefei and Yang Qingjia got the first place respectively for the scienc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amination in 20** and for the arts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amination in 20** inJiangsuProvince. Qian Yao, Ji *inyu, *iong Jiayi and Jin Ying got the first place respectively for the arts students or scienc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amination in 20**, 20**, 20** and 20** inSuzhouCity. Gong Zongping won the gold medal in the 43rd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c Contest. Zhou Yi won the gold medal in the 25th 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c Contest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Yin Yi’an won the gold medal in the 27th 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c Contest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Qian Tianyi won the silver medal in the 27th National Chemistry Olypic Contest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in Ying won the silver medal in the 29th 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c Contest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Yushan Culture Curriculum Base”, a provincial-level curriculum base,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enrich curriculum connotation and e*pand the classroom, which will further stimulate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culture grade of the School. A variety of student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beautiful scenes in the campus. The school debate team, the Qinchuan literature club, the chorus and the sports teams have got e*cellent results in different kinds of competitions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set up in the school and the GAC foundation program is offered. All the graduates for the three years have been admitted to famous universities abroad, 30% of whom are in the top 50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theUnited States. To broaden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 the School has successively organized students toAustralia,Britain,SingaporeandAmericafor study tour since 20**. In 20**, our school and Mirboo North Secondary College of Victoria, Australia became friendly schools so as to build a platform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ment for the students of both schools  In the past 76 years, solid foundations of humanities have been laid and fine tradition of education formed in the School. The number of its graduates amounts to more than 50,000, many of whom have become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17 academicians of theChineseAcademyof Sciences and theChineseAcademyof Engineering are their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The School i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the future and is carrying ou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open up a successful way to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管理文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