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3980  文章总数380212  总浏览量8677002

实小新课改校本教研交流制度

  您是否正在为与校本,课改,教研,交流相关的资讯遍寻无果而挠头,管理文库力图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实小新课改校本教研交流制度文章,希望能解决您的需求。

实小新课改校本教研交流制度

  远宁实小新课改校本教研交流制度

  一、日常学科教研交流活动制度

  1、开展名师引路和教师一帮一结队活动,使其各展所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进而达到共同提高。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每学期互相听课要达到15节次以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不少于5节次.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

  3、教学反思制度。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让教师反思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和每一次研究,并将反思的结果随时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例证。

  二、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1、优秀教育案例评析制度。教师每个学期要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典型案例在教研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提高。

  2、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教师随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或闪光点、具有研究价值功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定期通过校园网或其它方式进行展示;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解决。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引领。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三、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积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实验教材开发者、社会媒体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开办教研论坛,编撰教研专刊、校报,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举办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谋求社会各界与家长对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理解、支持和资助。

  四、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

  各教研组要适时组织教师和外校教师进行交流,并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增强与外校的交流、联系与沟通。既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又要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五、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篇2:实小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远宁实小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4、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6、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对入选校本课程开发集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依据。

篇3:高中教研(备课)组工作规范

  黄前高中教研(备课)组工作规范

  一、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研团队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交流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教研工作应努力端正教育思想,探索教育规律,科学合理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二、教研团队应根据教研部门的工作意见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立足本学科实际,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安排学习、研讨活动,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可行。学期结束及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务求深入。

  三、教研活动应当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努力解决一些实际教学问题。活动要定时间、定主题,有所突破、做好记录。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要促进教师学习和反思,以团队为单位的集体研讨、学习交流等每周组织一次。

  四、备课规范。教师要按课程计划规定课时备课,从学科实际出发,重视教学设计,教案要切合实际教学需要。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力求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五、学习与反思规范。团队成员要积极订阅专业报刊,每学期读一本以上教育教学专着并组织交流心得。团队成员要具有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通过教学后记、案例、随笔等形式表达反思结果。勤于思考,不断发现教学问题。

  六、专题教研规范。中高级教师要积极开展以“有效教学”为重点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与管理要切合教师工作实际,要积极开展以了解认识教学问题为目的的调查研究,以关注并转变学生为目的的个案研究,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为目的的行动研究等。研究力戒贪大求全,务求从实从细。听课评课活动要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要有研究主题,要人人参与,深入研讨,形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个案。

  七、档案规范。每学期结束将下列材料完整归档:①教研团队计划、记录、总结;②学科教学评价资料;③小课题研究资料,教研活动个案;④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个人档案;教师教研工作学期小结;⑤教师教学教研成果(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研讨初录、成果集、活动照片等);⑥其他具有研究意义的材料。

  八、要加强教学流程各环节的管理和研究。要从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要求出发,抓好有关教学规范的落实与考查,以专业的态度解决教学问题。要结合学科实际,主动参与地方、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科兴趣活动,重视特长生培养。

  九、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组织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学科教研资源建设,整理教学反思与教学成果结集交流。

  十、帮助青年教师做好专业成长规划,配合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落实带教措施,提供各种机会促使他们尽快提高实践能力。

篇4:高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及实施意见

  黄前高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及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让每个学生拥有主动发展的品质,为每个学生奠定生涯成功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程须遵循: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5、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科学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目标

  1、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着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生涯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发挥教师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机构: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小组

  主要职责:负责学校课程编制,教师培训;学校新课程方案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做好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与学生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质量。负责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发展性评价办法;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库,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开发选修Ⅱ课程。

  四、结构与分类

  校本课程由主打课题系列课程、辅助性系列课程、拓展性体验课程三部分组成。

  1、主打课题系列课程

  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制定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具备主动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策划的能力。

  2、辅助性系列课程

  将生活实际和科学人文知识紧密结合,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深入思考的习惯。

  3、拓展性体验课程

  立足校本资源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体育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五、措施

  1、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2、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学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3、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4、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5、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整合各学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六、实施意见

  1、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七、评价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用多种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合格者给予学分。

  4、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八、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运作机制

  1、开发与申报

  (1)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自主制订课程纲要和编写教材。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拓宽现有教材。

  (2)在开学初向学校教务处进行校本课程开设的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学科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内容》、自编教材、《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评价标准》等。

  2、选课和组建课程学习班

  (1)学校将《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发放到各班,相关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在选课时应尽可能征求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减少选课的盲目性。

  (2)学生选课完成后,年级进行汇总登记,将所选课程及学生人数报教科室和教务处,所选课程学生人数25人以上,同意开设该校本课程,学校按相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由教务部门统一检查。

  3、审核

  开学初,由学校组织教务处、教科室和学术委员会等部门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题列入《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十、奖励条例

  1、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学期教科研考核中按给予30分以上加分,纳入学校内部分配条例。与教师职称评聘、晋级、评优挂钩。

  2、承担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享受同等课时津贴。

  3、校本课程研发办公室可根据专家意见、课程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信息,进行等级评定,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4、校本课程根据学生选修情况,优胜劣汰。

篇5:中学教研组长职责

  经搬中学教研组长职责

  教研组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负责本组教研、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总结。

  2、督促本组教师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做到教学常规的“六认真”。

  3、同轨班级的教师要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进度,集体备课,互相交流。

  4、经常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和业务进修。督促写好总结、论文,并组织交流。

  6、组织本组教师互相听课,上好研究课。每次研究课,上课要集体讨论,课后要认真总结。

  7、做好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抓好“青蓝工程”。

  8、组织与本学科有关的各种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

  9、组织教师拟好期中、期末试卷和阅卷工作,布置好寒假作业。

  10、协调好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团结协作,步调一致。

  11、做好本组教师的考察工作,抓好备课笔记和作业检查。

  12、按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