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2510  文章总数361279  总浏览量5586792

中学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需要用到主动,规划,发展资讯,但很多人写作主动,规划,发展文章时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主动发展三年规划,欢迎分享。

中学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河三口中学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全人发展 提升品位

  第一部分 发展状态分析

  一、概况

  我校创建于1929年,原名“私立z初级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56年由武进县人民政府接管公办,增设高中,更名为武进县河三口中学,是武进县最早的完中之一,1999年4月被评为省标市重点高中,20**年5月被评为省重点高中,20**年3月被转评为省三星级高中。

  我校现有6个年级52个班级(初中18个班,高中34个班),在校学生2392人(初中712人,高中1680人),教职员工231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初中43人,高中125人)。学校占地面积150008 m2(合225亩);校舍建筑面积40100.6㎡;绿化面积71666.6 m2 ;图书馆藏书10.47万册。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已基本达到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标准,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艰苦奋斗,学校历经了第一轮“三年规划”的洗礼,得到了较大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区内享有较高声誉,1995年至20**年共12次荣获武进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近年来,学校主要获得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五”成果调研“科研兴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 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档案工作一级单位等30多项区级以上荣誉。

  二、办学优势

  1、教师队伍素质精良。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素质扎实,科研意识强,教师继承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团结齐心,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这是学校发展之本。高中中高级职称教师72人,占高中专任教师的57.6%,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8.5%;初中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占初中专任教师的34.9%,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研究生课程结业10人,研究生在职进修15人,各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29人,区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30余人。近年来,优秀教师群体在逐步壮大。

  2、德育工作富有特色。

  弘扬传统,注重创新,德育工作更趋规范化、高效化、特色化。学校积极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文化素质得到了均衡发展,学校的社会信誉也不断提高。导师制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并已初步形成特色。近年来荣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和武进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3、教育科研初显成效。

  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课题研究方面,在已结题并获得常州市一等奖的省级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又成立了4个国家级、省级课题、常州市级课题和多个区、校级课题。长期以来通过教科研改革形成了河三口中学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居同类学校前列。

  4、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治校方略,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和实施。建立了民主集中、职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学校不断审视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河三口中学星级办公室考核制度》、《河三口中学教学常规考核办法》、《河三口中学导师制考核办法》等一批管理制度。一系列民主管理举措已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且在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课程改革措施扎实。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积极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研发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课程。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6、行政班子勤政敬业。

  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相互尊重,配合默契,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受教职工信赖,五位校长均在教学第一线,并带头搞科研;中层干部职责分明,吃苦耐劳,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校级领导班子勤政敬业、团结协作,群众威信高,连年获得“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称号。

  三、问题与挑战

  1、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群体中区级以上学科领军人物数量不足,需进一步培养一批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素质精良、乐于奉献、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管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化。需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严格教学流程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落实增效减负措施。通过全体师生不遗余力的共同奋斗,高考力争在同类学校中继续保持领先,在武进区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中力争保持先进。

  3、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增强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

  第二部分 理念和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全程教育,全人发展”的办学理念。“全程教育”就是指每一个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中都能接受正常、多元、全方位的教育,都能得到适性发展;“全人发展”就是指每一个学生的智力与人格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协调统一发展。全人发展的教育,就是教育者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全程教育,全人发展”,重点是希望每一个人的潜能能完全发挥出来,有全方位的发展与重视。

  二、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加强管理,加快发展速度,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把我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内涵丰富、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学校。精细管理求效益,提升品位创特色。高标准通过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复评,为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奠基,积极创建省四星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

  进一步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着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发展水平、课程开发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着力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和市、区内知名、社会赞誉的优秀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中、高级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和研究生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学生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获得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

  3、教学质量目标:

  教学质量要稳中有升。力争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考本科奋斗目标完成率、本科录取率和一本率在同类学校中继续名列前茅。学科竞赛要争取有新的突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佳绩。

  4、课程实施目标:

  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上,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基本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特色建设目标:

  (1)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载体的德育工作特色。

  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载体,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指导和帮助,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积极营造愉悦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以全人发展为理念的校本课程特色。根据全人发展的办学理念,从拓宽学习空间,开发师生主体潜能目标出发,积极开发和开设《人生规划》、《科学思维方法》等必修校本课程和《文学名著导读》、《现代生活方式与和谐社会》等近二十门选修校本课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个性化地学习、有情趣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开阔的胸怀与视野、全面的素质与富有个性发展的特长。

  (3)以美术专业为重点的艺术教育特色。要充分利用我校艺术教育的扎实基础和良好传统,办好美术专业高考班,不断提高美术高考的本科录取率。

  6、基本建设目标: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力争达到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标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其使用效率。学校将筹集资金新建司令台、排球场、篮球场、师生餐厅、浴室、体育馆等设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第三部分 策略与措施

  一、实施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1、确立“精细管理”的思想,在管理上要进一步突出年级组、教研组管理,注重规范,落实常规,缜密思考,做到严、细、实、效兼备,加强考核与评价,力求管理出效益。

  2、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制度管理和心灵关怀、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1、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树形象,立师表”、“让教育充满爱”、“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教师中各级“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爱生模范”和“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打造有追求、有品位、有思想的优秀教师群体。

  2、制定规划促进教师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学校成立规划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制定规划,经专家论证,校行政批准后实施规划。

  3、抓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扎实推进青蓝工程,抓好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学校规定未满一轮循环教学的青年教师全员参加高三各次市级统考,五年内的教师须备详案,每节课写教学反思;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评优课、汇报课,要参加基本功竞赛,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让青年教师早日成为名师。

  4、用名师目标激励教师成功。学校以培养名师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培养力度,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用名师目标激励教师,铺设教师成才之路。通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和“十佳”教师等活动使一大批教师朝著名师的目标迈进。对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学校将加大考核力度,让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推进课程改革,完善评价标准。

  1、继续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选修课。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积极进行走班制、学分制的探索,并逐步形成河中特色。进一步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思考和改革,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拓展到整个校园学习活动之中。课程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有效教学,探讨减负增效的方法与途径。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全面谋划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行多元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力争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网络化、互动化。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参评、学校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化的评价。

  四、推行全员育人理念,完善导师考核机制。

  1、落实“全程教育,全人发展”理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有我责”的观念,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注重“以德治教”,以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全方位的帮助与指导,并在这种帮助与指导下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全体任课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全方位服务。

  2、不断完善导师制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检查导师工作记录、受导学生的信息反馈和发展表现、班主任、年级组教师情况反映、受导学生家长情况反映等评价导师工作成效。学校每年评选优秀导师并给予奖励。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评职的重要条件。在外出学习、培训、研修以及教职工年度考核、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利。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1、建立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工会委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主动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定期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促进规划健康实施。

  2、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提交教代会充分讨论,统一认识,逐步完善,使新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规划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同。

  3、加强过程管理,积极开展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项目研究,注重项目引领。

  4、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将目标按年度分解给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作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5、聘请校外专家指导,让专家参与规划实施、指导和评估。每年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评估,学校根据评估反馈意见进行规划的调整,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6、完善各项设施,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学校要搞好基本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化设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逐年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本规划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篇2:高中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黄前高中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一、学校概况

  z省黄前高级中学创建于1939年,1957年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成为全省率先创建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为进一步增强省前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20**年成立了省前中教育集团,包括省前中本部、省前中国际分校、武进区黄前实验学校、武进区邹区初中,形成了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占地面积223亩,现有高中班52个,在校学生2915 人。

  近几年我校获得了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国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先进集体、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省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省落实两个《条例》优秀学校、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省中小学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在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之下,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之下,我校能励精图治,克难求进,促进学校持续高位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首届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平安校园、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省“十五”期间中小学“优美校园”、“精品建筑”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在20**年1月召开的武进区“十一五”教育表彰大会上,我校被表彰为“武进区十佳创新发展成就奖”。

  二、发展优势

  1、坚持以人为本,学校文化积淀深厚。

  我校1939年建校,1957年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的一所农村重点中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挖掘和整合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情感管理等诸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在总结和提升成功办学经验基础上,我们把“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作为办学宗旨,优化教学管理流程,建立了年级部、各科室纵横交叉的管理模式,一系列的措施丰富了我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内涵。确立了“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省前中精神,明确了“诚”的校训;学生“勤学、好问、善思、乐创”,教师“严谨、踏实、热情、负责”,校园里洋溢着“团结、勤奋、求真、向上”的和谐氛围,良好的“三风”建设,为师生共同成长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

  2、教师专业化水平高,岗位奉献精神强。

  我校现有特级教师13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6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0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9人,拥有研究生学历或在读研究生55人。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常州市首屈一指,名列江苏省前茅。20**年曾获“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称号。20**年11月15日《江苏教育报》专题报道了我校师资建设成果--《名师团队是怎样炼成的》。教师专业化水平高。同时我校历来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开展“敬业爱生”主题活动,全校教师讲政治,比师德;讲学习,比师能;讲奉献,比贡献,形成了“三讲三比”的良好氛围。

  3、德育特色鲜明,德育体系初步形成。

  学生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我校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积极寻求高效德育的突破口,探索德育新模式,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是坚持责任教育,打造德育文化核心。学校围绕责任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德育特色项目成效显著。高二年级80里野外拉练、18岁成人仪式、高三年级的毕业典礼等已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德育亮点。三是学习伟人风采,积极争创周恩来班。我校从2000年开始争创“周恩来班”。12年来已有24个班级被评为“周恩来班”。20**年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文艺演出。20**年在全国“周恩来班”“邓颖超班”演讲比赛中,刘琰同学夺得中学生组唯一的一等奖。20**年高二(9)班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周恩来班”。我校被评为德育特色学校。20**年7月,我校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

  4、积极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呈现崭新面貌。

  近几年我校积极推进新课程,全力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一是举办了规模不等的学术沙龙,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研讨。二是重新构建学校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编写了14本校本选修课程。三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每年成功举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大型公开课活动。四是教师观念更新,多人课堂教学获得荣誉。近五年,有3人在全国课堂教学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有10人获省级评优课一等奖,有15人获常州市评优课一等奖。20**年我校被武进区教育局表彰为“20**年武进区中小学教师师能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20**年在省教育厅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获得了省一等奖,同时我校被表彰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5、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基地,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了优质平台。

  20**年暑期,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首批31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名单。常州入选项目共2席,我校申报的“环境?生命”课程基地项目成功入选。课程基地注重面向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解题、主动探究,对学生学习方式是一次刚性的改变。江苏省课程基地的创建为我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高位平台,也开启了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征程。

  6、加强中外教育合作交流,SAM课程堪称典范。

  20**年6月,我校和澳大利亚南澳洲高考局合作,开办了国内第一家SAM课程中心。通过七年多的艰辛探索,成绩斐然。近三年有275名(20**年106人、20**年86人,20**年83人)学生考取国外著名大学深造。20**年李宁馨成为常州从高中直接考取牛津大学第一人。20**年叶超同学又成为常州从高中直接考取剑桥大学第一人。中外合作的SAM课程已成为常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培养新型国际化、外向型人才的成功范例。20**年我校又成为美国AP课程成员学校。

  7、历年高考成绩优异,尖子学生培养卓有成效。

  近几年,我校高考各项指标均名列全省前茅。20**年高考本一达线率为71%,再创历史新高;本二达线率为93.2%,实现了大面积丰收。20**年高考有648人达本一分数线,达线率为66%;923人达本二分数线,本二达线率为93.8%,再创历史新高。本二达线率为全省第六名。同时,我校在尖子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20**年翁兆洋、张亚婕获得常州市理科、文科第一名。20**年蔡惠琦获得常州市理科第一名。20**年蒋哲同学获常州市理科第一名。近三年录取清华、北大27人,每年录取国内一流名校的学生有150人左右。20**年我校成为常州唯一入选清华大学自主招生“A计划”的学校(江苏省共有11所)。20**年又成为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计划”资格学校。

  8、办学体制不断优化,成立了省前中教育集团。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武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省前中教育品牌示范、辐射效应,20**年7月,由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国际分校、武进区黄前实验学校等学校组成的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教育集团组建成立。9月,武进区邹区初级中学加盟省前中教育集团。省前中教育集团的成立与扩展,必将进一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更好地扩大名校辐射效应。

  三、问题与困难

  1、教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位发展存在瓶颈问题。

  目前我校(本部)在岗教职工219人,专任教师201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84人,占专任教师的41.8%。高级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一级教师81人,占专任教师的40%;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93%,30岁以下的教职工14人。职称结构层次和以前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从整个师资状况来看,老中青结构不尽合理,年轻教师较少。在教师编制不变的情况下,近5-10年能引进的教师数量也十分有限,五年后,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将日益凸现。二是少数教师职业动力不足,存在着“守成”思想,长期在“高原地带”徘徊,出现了专业发展的瓶颈状态。着眼于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名教师培养的力度。

  2、建好江苏省级课程基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尚需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旧的观念与习惯对教师教育与教学上的束缚还时有体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缺少比较深入的思考,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校本课程备选的很多,但如何才能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更好地激发学生选修的兴趣;同时需要激发教师积极开发品牌课程、精品课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还有待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和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我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级课程基地“环境?生命”课程基地项目,需要我们更好地更新观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投入更多的精力。

  3、围绕减负增效,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在省市实施减负增效之后,我校能认真贯彻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减负”,学生自由时间增多了、压力减小了,学生变得非常浮躁,导致基础不扎实,钻研精神不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能充分利用自由时间自主学习,在压力减轻的情况下不减吃苦钻研精神,在自由时间支配丰裕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减负背景下,围绕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家长、社区教育的整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系统性的德育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具有省前中特色的德育模式。

  4、如何合理、有效地实施绩效工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随著绩效工资的实施,我校必须加强调研,结合学校与教师的实际,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和实施意见,力求做到合理。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省前中是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管理难度大;作为全省一流高中,省前中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武进教育在全省的位置,学校培优、托一把的工作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努力。由于学校缺少经费来源,在全靠财政拨款的情况下,在不减少教师平均待遇的前提下,学校在经费使用上怎样才能有更多的自主权,以此来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 发展理念与目标

  【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的办学宗旨,遵循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发展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现代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层次合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德育发展目标--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培养有为天下、富有爱心、守诚明礼、阳光健康、有领袖气质的一代新人。

  3)课堂教学发展目标--打造生态课堂,高效课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4)课程建设发展目标--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加强各级课程的整合工作,形成富有省前中特色的课程体系。

  5)课程基地建设发展目标--把省前中“环境?生命”课程基地建设成一流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心、课程设施资源中心、环境教育中心、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心,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成为省内甚至全国的标杆。

  6)科研发展目标--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7)文化建设发展目标--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具有深厚人文精神。

  【基本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弘扬省前中精神和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建设。

  2)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创新和实践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积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新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保障,不断调整思路优化策略,做好减负增效工作。以教学案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生态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继续注重内涵发展,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管理策略,科学规划,民主决策,切实减负增效,实现省前中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学校三年发展目标】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打造高位平台,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师生精神家园;

  多元优质,彰显特色,建设课程基地,积极争创国际先进的全国一流高中。

  第三部分 具体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1、发展目标

  以教师专业标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指向,促进教师“自主认识、自主提升、自主发展”,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积极探索现代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层次合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策略措施

  1)加强文化引领,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省前中精神,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激励教师积极自主发展,高位发展,力争进入常州市优秀教师队伍培养的“五级阶梯”,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每位教师都要制订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继续举办“道德讲堂”,举行“爱与责任”“我的教育故事”等演讲活动,坚持优秀教师的评选,隆重表彰并广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用先进榜样激励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增加人格感召力。

  3)推进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①教学研有效结合,制订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求的培训计划。以PCD模式(参与式课程开发)等方式来进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多层面、多渠道培训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自读、研读教学论着,同伴互助听课、评课,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打造“有效课堂”、“生态课堂”、“文化课堂”,努力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争取在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有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进修。

  ②创新形式,为各类教师发展创设平台。拓展教师视野,合理安排教师的校外学习活动,为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提供保障。创新形式,为各类教师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主要包括课题研究、学术沙龙、专家讲座、校级研究课、对外公开课、教师论文评比、优秀课评比、精品课程评审、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教师评比等。

  ③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大力推进“名师工程”。目前我校师资呈橄榄型结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在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培养新教师的同时,要大力打造名教师队伍。继续完善《省前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就培养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等有针对性地定员、定量培养。力争三年内江苏省特级教师达到1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60%,硕士研究生比例达30%左右。

  ④打造品牌教研组,依托教研组建设学科基地。积极发挥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增强他们对高考质量的责任意识。加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建设,着力打造集科研、师训、课改于一身的教研组,力争创建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较大影响的1~2个品牌教研组。继续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五个一工程”:每学期执教一堂公开课,参与一个研究课题,开设一门校本选修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着,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①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坚持民主、公正、客观的原则,坚持重实绩、讲实效的原则,定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专业发展水平、教学实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更好地调动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奖励机制,激发中青年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鼓励中青年教师领衔科研项目与教学研究;对于坚持创新教育且确有成效的教师,学校为其发展提供发展平台。

  ③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实行科学、严格的岗位管理制度,认真制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新制订《省前中结构工资条例》,基于“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的原则,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④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化水平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省前中骨干教师学术性津贴制度》,促进骨干教师保持高位发展;继续完善并组织实施《省前中青年教师考核奖励细则》和《省前中骨干教师评比办法》;制订《省前中职工考核奖励办法》,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实行“低碳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1、发展目标

  “低碳德育”象征着文明、民主、科学、人际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推进“低碳德育”,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形成和谐无痕的育人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培养有为天下、富有爱心、守诚明礼、阳光健康、有领袖气质的一代新人。

  2、策略措施

  1)队伍建设工程,注重全员性、专业性

  在“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观念指导下,通过强化全员育人意识,使每一个教职员工均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①着力培养一支德育队伍。重点培养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观念新的创新型德育工作队伍, 特别是强化班主任团队的建设,全面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名师队伍。②积极加强和家长、社区、高校、德育基地的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共建单位的作用,构建多方联动、多元开放的德育模式,完善多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③建立一支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心理教育课程化和心理疏导常态化工作,继续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④学生干部队伍的全员化建设。积极发挥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成员、班团干部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积极性,创设全体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人人当家作主的良好氛围。

  2)德育研究工程,把握科学性、规律性

  提高德育研究水平,针对新时期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①建立德育研究队伍。以“德育工作会议”“学术沙龙”等形式,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掌握教育工作动向,为德育工作服务。②由德育处牵头,开展“引领--赏识--激励”的课题研究。班主任要围绕这个课题深入研究,积极尝试,认真总结,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有文化内涵的德育工作方案。③建立一个德育校本课程。加大德育研究力度,发动教师学习并积极撰写德育科研文章,组编德育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探索规范、系统、高效的德育模式。④提升班主任工作品质。汇集资深班主任的治班经验形成《省前中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同时编辑《德育方法录》、《班主任管理个案集》,以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艺术性提升班主任工作品质。

  3)学科德育工程,强调渗透性、实效性

  坚持“潜移默化”,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发挥育人功能。与学科教学课堂和综合实践课堂“两个课堂”相渗透,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学科教学课堂结合各学科的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扩大社区服务和实践基地,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做实综合实践课堂。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组织好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4)德育实践工程,着重序列化、多样化

  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德育无时不在,环环相扣,贯穿始终,形成活动序列。继续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①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创设德育系列活动,如高一年级的习惯养成和感恩教育,高二年级的野外拉练活动、高三年级的18岁成人仪式,职业规划等。②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周恩来班”活动,坚持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和评选,做到常规化、制度化。各班要围绕“争创周恩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③提倡“以节载道”,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开展责任教育,力求德育序列化、多样化。

  5)人生指导工程,促进全面性、过程性

  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领学生成长成才。①通过 “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成长作好详实的记录;②探索并建立导师制度,明确教师作为学生导师的职责,建立导师业绩考评制度,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发展;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生的幸福人生。

  6)网上德育工程,突出即时性、高效性

  发挥网上德育阵地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学校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德育网站、德育网页,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办好班级网页、班主任博客和 “省前中论坛”等栏目,进一步探索网上德育即时高效的功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使校园网在家校互动中持续发展从而更具生命力。

  7)励志教育工程,强调自主性、激励性

  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要理直气壮追求减负后的高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励志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①加强思想引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读励志文章、写励志征文、出励志板报、听励志讲座、开励志班会、访成功人物等系列活动,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 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③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长在节假日对学生的管理作用。④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标兵,在班级中开展自主学习先进班级的评选。

  三、充分确立学生自主意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发展目标

  打造高效课堂、生态课堂和文化课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2、策略措施

  1)落实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

  要狠抓教学常规,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①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等。②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严格教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③探索改进学生学业多元化评价的途径,切实做好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④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学风建设。⑤用心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与高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⑥加强集体备课,发扬团队精神,集思广益,精益求精。⑦努力做到教材处理一体化、配套练习校本化,加强教学案的修订工作,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⑧对学生的学力水平摸底排队,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加大弹性,分层推进。对学困生的转化常抓不懈。把资优生质量目标责任落实到科任教师及至年级备课组和教研组,强化训练,扬长补短,争取高考成绩保持在江苏省前列。

  2)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条件而建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就教学而言,是在课程、师生、环境三者之间营造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独立自主、有利于师生发展,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教学环境。研究课堂教学整体策略,创建并完善课改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

  打造生态课堂,教师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以学习为中心,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而不被课本和教参所束缚。二是以尊重为基础,能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三是以问题为纽带,能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分水岭。四是以需要为准则,能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五是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

  3)挖掘核心价值,打造文化课堂。

  文化课堂是尊重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要关注生命的成长,关注人的发展,充分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意识,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打造文化课堂,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挖掘并把握课堂的核心价值,授课以课堂文化为中心展开,形成一种文化气息,从分析问题的细节到拓展可到达的深度等等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学生起码的情绪和情感上培养他们尊重知识的价值,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四、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和建设,以特色课程推进内涵建设

  1、发展目标:

  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加强各级课程的整合工作,形成富有省前中特色的课程体系。

  2、策略措施:

  1)根据学校实际,积极推进国家课程的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整体的动态过程,涉及到教材的调整、组织方式的改变、知识内容的拓展等多个方面,是学校层面对国家课程的“再加工”。

  ①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整合。国家课程关注学生共性的基本要求,作为弥补国家课程缺陷的校本课程,应着力于学校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

  ②学科之间的整合。课程整合强调的是课程的横向联系,其目的是让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以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获得综合经验。为此,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力求按需要把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

  2)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能。

  ①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规划》。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了使校本课程制定更为合理和科学,我校要邀请专家进行访谈、问卷等调查,获取诊断校本课程设置的信息,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与建议。通过分析形势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学校课程的发展蓝图,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优先次序,探索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行动。

  ②加强校本课程的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确立学科拓展类和综合拓展类两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的主题,使系列课程呈现分层递进的特征;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促进课程的特色化形成;加强校本课程“课、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提高特色课程的课程品质,使其向精品化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新的规划,一是结合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在人文和科技领域各确立一个主题,多角度选择子课题,形成系列化的校本课程;二是在已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础上,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筛选、论证、提升,形成精品校本课程;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校本课程,展现我校课程特色。

  ③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超市。要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每学期提供不少于40门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

  3)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学校,多年来,逐步摸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我校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方法,将课程分两块进行:一块在校内完成,一块由学生利用假期在校外完成。这一做法得到学生以及许多家长的认可。我校将对研究性学习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力争逐步摸索出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4)加强兴趣小组和社团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为培养尖子生奠定基础。将学科竞赛指导工作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由教科室、教务处联合牵头,组织有关学科的教研组长、竞赛主教练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对过去几年各学科竞赛的内容及其所有材料进行认真的总结梳理,先着手编制一个课程开设纲要,包括辅导的主要内容、课时的安排、学生的活动和评价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供相关学科竞赛辅导时所用的校本教材。

  ②发挥三个活动中心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要充分发挥我校目前科技活动中心、人文活动中心、体艺活动中心的作用。根据学生需要,积极组建学生社团。社团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活动,有成绩,有总结,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吸引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个性自由、张扬地发展。充分发挥动物博物馆、地震科普活动室的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时拟扩建地理教室,形成学校新的实验亮点;利用校园网络,加强计算机兴趣小组建设,如计算机编程、电视节目制度、DIY小组、网络实验小组、机器人小组、网页制作小组。

  5)进一步扩大教育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①继续办好SAM课程和美国AP课程。SAM课程和美国AP课程为我校学生的多元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我们要进一步开放办学,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凸显品牌效应。要严把生源入口关,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联系,为学生多元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②融合中西课程,更新教育观念。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活的课程,从而促进我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6)加强学校体卫艺等工作,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高度重视跑操活动,要把跑操与德育、常规管理结合在一起来认识,跑出素质,跑出精神,跑出气势,跑出特色。继续加强排球、乒乓球训练基地的建设,全方位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美誉度。音乐、美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建设好省级课程基地,搭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平台

  1、发展目标:

  把省前中“环境?生命”课程基地建设成一流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心、课程设施资源中心、环境教育中心、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心,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成为省内甚至全国的标杆。

  2、策略措施:

  1)明确实验的主要任务。我校的“环境·生命”课程基地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立了四大任务,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以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的结合、环境与生命的和谐”三大目标。

  2)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要加快推进省级课程基地的建设,包括动物博物馆(开展以分类、生态为主的动物学模块学习)、标本制作室(开展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探究学习)、DIS实验室(开展以传感器为主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探究学习)、数码互动生物显微实验室(开展以观察为主的细胞模块学习)、组织培养室(开展以微繁殖为主的植物学探究学习)、DNA分析室(开展以DNA的提取、分离、简单测序、PCR技术为主的模块学习)、百鸟林(开展以生态和环保为主的活动课程体验学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展以日常生活技术为主的活动模块学习)等。

  3)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继续收集、制作、购买动物标本,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动物标本范畴;逐步建设和完善图书区和电子音像区;加大网上动物博物馆的建设力度;建设国家课程的网络课程,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课程基地建立名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层层把关,促进名师出高徒,以建立起一支在全省生物学科具有影响力的教师团队。

  5)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围绕推进新课程,进一步加强国家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http://course.qhsms.com.cn)。开设校本课程,发挥校本教材《动物世界掠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作用,开设选修课《动物趣闻》、《网上动物园》;以动物博物馆的分类为蓝本,建立《环境·生命》系列课程,并逐步做到校本课程电子化。充分利用我校SAM课程(南澳洲国际课程)和美国的AP课程,寻找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断更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动物博物馆学生解说员,让学生参与动物标本制作,组织学生赴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野外实践,引导学生接触DNA扩增和DNA分析等知识与技能,继续组织“生命学会”开展各项活动。

  6)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的联系,联合创办课程基地,让拔尖学生能够到高校参与课题研究,从而实现以基地为纽带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效对接。

  7)构建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有效途径。坚持动物博物馆对外开放,每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免费开放,增强基地的社会效应。

  与此同时,要建设好常州市物理课程基地,并积极创建其他省市级课程基地2~3个。

  六、加强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发展目标

  以****为指导,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科研实践的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2、策略措施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提出不同要求,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主动和谐发展

  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要认真做好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丰富普通高中学生文化需求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江苏省教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的研究》等课题。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完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教科室定期编写《省前中教科研》,让教师了解学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进展;编辑教育新思想集,为教师科研提供理论支持;编撰科研论文集,展示教师科研成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力争每年不少于100篇。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

  为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修改和完善《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科研课题管理条例》,给予教师在课题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4)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构筑学校科研展示平台、科研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等科研互动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①科研展示平台。以学校《省前中教科研》、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论文集》等为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媒介,构筑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

  ②科研交流平台。以科研讲座、教学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为内容,构筑科研交流平台,在交流、学习、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

  ③科研研究平台。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课程基地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等为载体,构筑科研研究平台,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并形成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科研成果。

  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校园

  1、发展目标

  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具有深厚人文精神。

  2、策略措施

  1)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思想。

  ①继续弘扬省前中精神。通过校史馆建设、优秀教师介绍等,加强“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省前中精神的宣传。

  ②创新办学理念。一是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我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核心理念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二是德育理念。我们的德育理念是“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三是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理念是“赏识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

  ③创新培养目标。我们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为国家持续发展考虑,努力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需要,具有中国灵魂,又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生存和发展,具有国际文化素养的现代中学生,使他们在观念、语言、文化、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都能与全球化、国际化接轨。我校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培养有为天下、富有爱心、守诚明礼、阳光健康、有领袖气质的一代新人。

  2)以教工活动、学生活动等活动为载体,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①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工会利用传统节假日、政治学习、工会活动、支部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对我校广大教职工进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内容的师德规范教育,提升广大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文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②着力建设“人文课堂校园”。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大脑的“三进”工作,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对我校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推进硬件建设,改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块墙都会说话。从学校审美文化建构的意义上看,具有丰富审美因素的校园环境就是一门蕴涵着无言之美与智慧创造的潜在课程。①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②在校门大厅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进行展示、简介,既宣传了学校,又能引人瞩目。③教学区、运动区内,可适当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以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④在恰当的位置设置展示本校老一代名师以及著名校友的事迹走廊。⑤根据校舍特点,可设置“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⑥加强图书馆建设,整合电教、语文教学资料、影视音像资料,开设语言阅览室。

  4)促成团结和谐的管理,构建艺术化的和谐环境。

  努力构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群体的新型角色。“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的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校园内人际关系平等、和谐、融治、友爱。学校领导工作严谨踏实,不谋私利,甘当公仆,关心信任师生,民主团结,平等相处。学校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过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事之间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融治相处。学生尊敬老师,勤学守纪,热爱集体;同学之间互尊、互爱、互助,亲如兄弟姐妹。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和年度计划

  为了保障我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我校必须建立促使目标达成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规划领导小组要定期开会,解决重大问题,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寻求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外部支持。

  二、制度保障

  为了配合监测保障机构的运作,建立与完善以下制度: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校内外两个评估小组,分别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分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

  三、后勤保障

  1)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健全学校网络体系,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护。二是要着力资源建设。更新学校对外网站,及时上传最新内容,相关部门要进行落实相应栏目。建设好各种专题网站,充分发挥校内网站在学校日常信息发布与沟通方面的功能。继续深化学校资源建设,促进知识管理,真正把文件库做成我校校本资源建设的主体。三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与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德育体系、学生活动、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应用,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听课、评课、备课、上课等,利用网络构建起一个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平台。

  2)扩大办学的开放度,整合社会资源。

  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办学环境,整合社会资源,一是加大与各级领导和政府各部门沟通的力度,争取上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我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大与高校、各兄弟中小学的沟通和联系,努力起到示范性、辐射作用,为兄弟学校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争取双赢。三是加大与学生家长、社区和校外资源基地的沟通和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育人的合力。四是加强与历届校友、社会贤达、热衷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沟通和合作,争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3)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规划提供硬件保障。

  建设省前中学生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设施;进一步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旭日广场功能;在广场东侧空地建设湿地公园,美化校园环境;做好教学楼、宿舍的整修、翻新工作;进一步改善教师和学生用膳环境;进一步规划校园绿化工作,提升绿化档次和精致化程度。

篇3:南菁高级中学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为加快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步伐,实现学校“高效能管理、高品位运行、高质量回报”的办学目标,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无锡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阴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前期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前期,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菁南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了加快发展、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

  (一)文化菁南建设成绩突出,菁南美誉度不断提高

  20**年新校区投入使用,新校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既传承了百年书院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现代化的气息,体现出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特点。特别是菁南文化景观的新建整理和创建,创设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极大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二)管理文化更趋开放包容,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依法治校的步伐和力度不断加快,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党委的领导作用不断加强。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学校呈现出团结奋进、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三)校本教研稳步推进,教师主动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和制定学科组三年发展规划为契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编订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做到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统一。以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综合实力、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数量、级别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科研水平显著提高,科研成果明显增加。

  (四)美育特色日益彰显,菁南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

  菁南美育课程开发初见成效, 20**年8月,菁南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美育教育课程基地。

  菁南的美育课程以提高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关注学生协调发展。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把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作为主要教育途径,既重视学生心灵的熏陶,也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科学技能的培养。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一种知识或经验,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促进潜能发挥、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校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完成各项预期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诉求也更趋多元和多样。十二五前期菁南发展的成绩为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菁南新一轮主动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实施途径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菁南文化内涵和学校精神培育,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师成长为重心,在规范化、优质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特色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真正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1、打造文化菁南,建设魅力校园,丰富菁南办学内涵。文化决定着品牌的内涵,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菁南悠久的书院文化中蕴含着“忠恕勤俭”的文化因子和“重实、求严、图新”的文化品格。用文化引领发展就是关注人本谋发展,就是立足实际谋发展,就是与时俱进谋发展,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持续创新领先。

  2、丰富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未来强者,打造菁南气质。新形势下,“未来强者”应该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特长明显,既有扎实的中华文化背景,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更有出色的国际交流本领。培养未来强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具有菁南气质的未来强者。

  3、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校本研修力度,建设高效(文化)课堂。以“规范行为”为底线,带头落实“五个严格”,模范执行“五项规定”;以“把握规律”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以“高效课堂”为载体,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师“教”的高质量实现学生“学”的高质量;以“会学习”为引领,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基本战略

  1、凝心聚力,营造学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全面提升,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的靓丽品牌。

  3、改革创新,加快学校文化课堂的建设步伐。

  4、全员参与,形成学校科研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实施途径

  1 、在认识上实现四个转变:

  变传统的政策优势为先进的理念优势;变传统的生源优势为先进的师资优势;变传统的硬件优势为先进的管理优势;变传统的升学优势为先进的文化优势。

  2、在工作上突出两个明确:

  明确学校工作的主题: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明确学校工作的目标: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3、思路上强化“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育人的质量效益;二个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效益课堂建设;三个抓手:狠抓三风建设,狠抓教学常规,狠抓办学特色;四个机制:目标导向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督促引领机制,奖惩激励机制。

  三、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的战略核心任务

  (一)加快学校德育创新,立德树人,以学校文化培育学生精神气质

  1、菁南气质的内涵: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关注学生的人格,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接受;关注学生的长远,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因此,我们将菁南气质的要素提炼为以下三个方面: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

  2、菁南气质的培养策略:

  (1)以人文校园涵养学生的品性和情怀

  “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是教育存在的标志、教育本质的反映、教育传统的体现、教育发展的核心。强调人文校园的涵养,是基于对教育工具理性泛滥,漠视人的价值存在和主体需要现状的忧思。也因此,我们格外关注学生的人格、理想、价值判断、精神气质、文化理解力等内在品性的生长。菁南的人文校园建设重点体现在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和杰出校友的人文精神情怀。

  第一、让厚重的人文校园讲述菁南的教育追求。菁南追求“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发出教育的声音,让每一块石头都彰显育人的价值,让每一个角落都散发浓郁的人文气息”。

  第二、以杰出校友的人生境界引领学生追求崇高。从菁南走出去的学子反哺母校的事迹已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八届校友中有三位耄耋老人:沈鹏、顾明远、邢秀华。他们时刻不忘母校发展,将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中外名家书法绘画精品及个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和学术著作捐给母校,在母校设立三座艺术馆(书屋)。如今,这三座艺术馆(书屋)不仅是文化菁南的重要标志和学校宝贵的课程资源,更成为菁南师生心中的一座座人格丰碑,引领菁南学子探寻人生的意义,领悟生命的价值,塑造高尚的情怀。

  第三、进一步完善菁南校友与母校学子定期交流的机制,聘请校友为在校学生的“成长导师”,为学生成长指点迷津。由菁南优秀校友担任主讲的“菁南大讲堂”,每年为学生提供20场高水平的精神盛宴。让菁南的一批批学生在杰出校友榜样的激励下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卓越。

  (2)弘扬书院文化,浇灌学生个性成长的沃土

  菁南自书院以来逐渐形成了“忠恕勤俭”的校训,这一校训在今天的菁南教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忠”即忠诚,学校提倡学生对待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他人和事业的忠诚,忠心赤胆,竭尽全力,造福社会;“恕”即宽容,让学生懂得对待他人要秉持宽容和理解之心,体现一种开阔和豁达;“勤”即勤奋,要求对待工作和学习有勤奋的态度,专精勤学,勤则不匮;“俭”即简朴、束约,是菁南提出的学生对待自己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求学真朴,对待浮华和喧嚣保持一种宁静。忠恕为处人应事之方,勤俭是立身成业之本。100多年来,菁南饱尝风雨洗礼,但开放包容、自主自由、经世致用的书院文化代代相传。新一轮菁南的三年发展,将进一步发扬菁南优良文化传统,倡导倡自主学习,重视个性化的关怀,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发展社团活动,重视社会实践,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菁南的38个学生社团,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自主为先”是菁南德育工作的传统经验,它反映了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突出而闻名的素质特点。“自主为先” 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发展,凸现了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菁南教育原则和实践手段。学生社团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自主为先”的德育特色。

  进一步发展好“中学生领导力开发”等品牌社团。中学生领导力社团是由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课题项目的学生发起成立的。菁南已连续4年派学生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涌现出了像谭添尹、陈胜寒等一批有使命、敢担当、善管理的学生干部。 “橄榄球”社团是由国际班学生创立的,聘请美国老师Ruben作为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在国际班学生赴美学习和美国学生来校交流期间,该社团成为了两国学生深入交流的文化纽带。进一步创造条件,让菁南的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奏响青春的乐章。

  在省内外建立若干个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基地,为学生全面搭建平台。

  (4)加快审美教育与德育融合,提升学生美好的人生境界

  菁南美育课程实践,成为培育菁南气质的重要阵地。20**年初,学校利用独特的艺术馆资源,开设了“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将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纳入常态化教学视野。20**年8月,菁南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美育教育课程基地。

  菁南在形成了包括文化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素养、潜能开发、西方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程体系之后,依托独特的艺术馆资源,进一步将德育活动上升到课程层面,开发完善有菁南特色的,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素质提升提供多元的环境。以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深刻思考,进行自主研究和体验。

  菁南的美育课程以提高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关注学生协调发展。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把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作为主要教育途径,既重视学生心灵的熏陶,也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科学技能的培养。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一种知识或经验,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促进潜能发挥、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发展时期,学校以文化涵育品性,以活动弘扬个性,以美育提升境界,努力培养有思想、有责任、有爱和美的追求的菁南学子。

  (二)提高学校主动发展的理论自觉,大力开展文化课堂建设

  文化课堂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对菁南书院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现代课堂教学价值的多维审视,深刻把握教育本质,借鉴国内外课堂研究的最新成果,是现代教育理念和对理想教育憧憬的统一,寄托着菁南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文化课堂的阐释:菁南的课堂转型经历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阶段。但无论是有效课堂还是高效课堂,都没有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仍强调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教学,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菁南文化课堂的提出,经历一个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走过了从模式建构到文化自觉的过程。文化课堂,从重视课前预设,转向兼顾课堂上的不断生成;从重视教师讲授,讲得精彩,转向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学得快乐,学得精彩;从强调学生个体竞争,转向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文化课堂本质上是文化自觉的课堂,师生在文化课堂中具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学习知识、探求规律、享受探求乐趣,品位成功的快乐,理解合作的意义,感受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沉浸在课堂的愉悦和快乐中,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文化课堂中承载学生生命成长的一切价值诉求。

  文化课堂的实施策略:

  1、凸显自主为先特色,教学从“知识世界”回归到“人”的世界

  人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在于价值探索、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人很好地思想,很好地说话,很好地行动,进而走向完美的生命体验。因此,菁南积极提倡自主课堂,凸显“自主为先”的教学特色。

  “自主为先”在教学上表现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认知冲突,师生同是课堂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促进学校的教学由静态、封闭的体系结构转向动态、开放和生成,由关注知识的量的积累到关注知识的质的提升。它内蕴着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的多元观和有机观,把学生从理性禁锢下解放出来,拒斥对知识的同质理解,走向宽容、生成、开放、自主建构,回归多元丰富、内在创造、差异融合的教学生活世界,并在师生交互主体的教学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完美的人格、健康的个性。

  2.以学定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

  (1)、继续贯彻“低重心高效率的管理”和“低起点高质量的教学”的教学主张。所谓“低重心”是指将教学管理基层单位由备课组调整为具体班级,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适切的帮助。所谓“低起点”是指将教学关注点有面向大多数调整为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体现了教学对人的关注,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权利。基于这样的认识,菁南在试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走班制、小班化教学,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2)、继续把“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突出亮点和教育生长点。它反映了菁南学生以知识面广泛、竞赛成绩领先和高考成绩一流而见长的知识素养。具体做法是:集体辅导与个人研读相结合,以个人研读为主;知识拓宽与内涵深化并举,以内涵深化为主;技能技巧指导与方法策略点拨共进,以方法策略点拨为主;几门同修与专攻一科双飞,以专攻一科为主;校内研修与高校受训联结,以校内研修为主。

  (3)、继续推进国际化进程。办好美国课程实验班项目和新东方委培项目。一方面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美国课程班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为文化课堂建设提供智慧;另一方面也满足了部分选择出国学习的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3、以美育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课堂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1)、适应高考改革需要,加强基础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2)、整合课程内容,利用独特的艺术馆资源,加大“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开发力度。强调美育的学科渗透,形成了包括文化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素养、潜能开发、西方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程体系。菁南审美课程使课堂状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走进艺术馆对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陶器、玉器、瓷器、书法作品、辉煌作品、雕刻作品等等)进行鉴赏,通过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形态研究,以凸显科学精神;二是走进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对艺术品产生的环境即文化背景开展研究,包括时代内涵、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精神,以挖掘人文精神;三是审美鉴赏、审美实践的个性化研究,学生们成立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中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

  (3)、让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适应时代气息的社会现实需要, 把符合学生生活特点的内容选进来, 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寻求教材内容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生活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深度融合。

  (4)、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提供更多的有质量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整合社区资源,开发社会体验课程。与江阴上市公司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基地。引领学生朝着“科学与人文兼收,道德与审美并蓄”的方向前行。

  4、丰富课堂的存在形态,培育课堂学习共同体

  课堂教学的良好形态应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创造。

  (1)、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人文性,发展性、生命性”的特征,彰显“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改变原有单调机械的课堂状态,变以教师教为逻辑起点的课堂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积极培育学生学习共同体。

  (2)、以学科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托,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积极通过课堂教学结构和方式变革,建设师生、学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合作,集体共享,促进创新,且个人与组织相结合,与环境交互影响;就组织与个体的关系而言,组织与其成员建立起共同愿景,在支持性学习气氛下,成员间充分互动和交流,不断学习创新,形成同时发展的动态结构。学生共同体之间的合作是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展开的,通过组内互帮和讨论,组际交流和竞争,通过知识经验的分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3)、提高菁南课堂的场域开放性,探索多元的课堂教学形态。加强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步推行翻转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学校教学管理方式。学习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网络,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及社会,从而突破了师生生活经验及教学资源的封闭性和狭隘性,真正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拓展了边界,学习生活世界因此丰富,学习的结果实现动态生成。

  5、建立教学督导组,加强常规管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师培养上,菁南形成了 “科研兴教、人文导向”的思路。经过了对菁南书院文化的扬弃与革新,逐步形成了打造名师的治校方略和深入教改的科研实践机制。学校积极开展菁南文化的总结和提炼,通过国家级课题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开展教育实验,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传统与特色。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形成机制,以师徒结对形式的青年教师培养思路成效明显。开展教学争鸣,总结教研成果,锤炼教师队伍。学校有计划地推进青年教师成才和中年教师成名工程,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加大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和奖励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以评价助推课堂教学转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与学的互动应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课堂评价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新的知识。与之相适应,菁南的课堂教学评价从“同质”评价转向“异质”评价。判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菁南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内外部因素、环境和条件均纳入了评价的视野。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以教师为主变为综合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部门考评,从而建立更完善的客观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表现形式上,建立了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成长记录袋,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社会实践内容,学生个性化的特长也都记录在其中,全方位地体现学生的成长轨迹。改进对教师的评价。

  四、新一轮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推进依法治校,强化体制保障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形成学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和相制衡的机制。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深入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学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当家作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学校理事会参与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修订《江苏省菁南高级中学章程》,完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二)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推进学校党组织建设。用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去研究和谋划党的工作;用新的形式、新的机制去实践和推进党的工作;用新的内容、新的载体去丰富和提升党的工作,更好地服务教改铸师魂、服务群众凝力量。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创先****”活动,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做好学校工会工作、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关工委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专家型、实干型干部队伍。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健全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三)坚持科研先导,强化理论保障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引领。通过有效的校本科研,对学校发展中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运用科学方法,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尤其要以科研机制的完善为先导,注重校本科研,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改变课程生态改为中心,通过实践新课程理念和校本课程建设,力求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课改成果;以国家级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研究以及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为统领,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的一体化,完善和彰显学校科研特色;以教师广泛参与为重点,严格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质量,促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形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美育研究。

  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建立全员科研推进机制。

  (四)加强资源整合,强化服务保障

  后勤保障。加强后勤部门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完善相应的后勤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经费保障。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投入、科学配置、高效使用。

  社会保障。主动争取家庭、理事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广泛吸引优质资源流向学校,吸引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新的三年,菁南高中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加快菁南发展的主题,回归教育原点、建立现代学校。菁南全体教职员工将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向着“把学校建成‘高效能管理、高品位运行、高质量回报’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江南名校”的发展目标不懈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谱写中国梦的菁南篇章。

  江苏省菁南高级中学

  20**年8月

篇4:城市中学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城市中学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让质量更优秀、特色更鲜明、社区更满意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直面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区对学校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盼,积极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渠道、寻求新突破,现根据学校发展愿景,结合办学实际情况,制定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一所新村配套初级中学,占地面积2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0平方米,现有班级34个,在校学生1500余名,在编教职工132人。其中,一级教师53人,高级教师26人。

  学校底蕴丰厚,环境优美,在前两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学校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德育特色和校本课程特色,致力于“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效初显。

  二、发展优势

  1.课程改革稳中有进

  学校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进行整体改革试验,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外选修课、学生素质评价等方面有过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三次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的殊荣。在新课改中,学校坚持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舞龙、中西餐、家政、象棋、围棋等校本课程逐渐成熟,学分制评价也取得初步成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优势和亮点。

  2.德育特色日益鲜明

  在前两轮学校主动发展中,“三名”教育丰富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公民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类教育均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为依托,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逐渐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

  3.师资建设初见成效

  三十年的学校发展不仅培养了一批教学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也孕育出特有的花中教师文化,营造出一种积极钻研、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现有市五级阶梯教师27位,其中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一名,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8人,另有9人硕士在读,占到了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学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了70%,其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有21人,在20**年市基本功比赛中有15人获奖。

  三、面临挑战

  1.学校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年来,学校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但实施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虽然数量多,但质量还亟待提高。

  2.学生生源变化有待进一步应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学校周边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新市民子女入学比例逐年提高,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德育的有效性,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不够均衡,个别学科相对薄弱。优秀教师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目前仅有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一名,学科带头人空缺,骨干教师数量偏少,缺少在市里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和学科教学中的领军人物。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理念和目标

  一、办学理念

  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校发展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发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专业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学生发展建立在公民素养养成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习品质和素养,发展个性特长。学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理顺各种关系,立足社区资源,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学校精神

  学校总结多年办学经验,提炼出花中“六种精神”,提倡争当“六个模范”,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六种精神: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自强不息

  六个模范:为人师表的模范、教育科研的模范、教学工作的模范、课程建设的模范、素质教育的模范、减负增效的模范。

  三、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质量更优秀、特色更鲜明、社区更满意

  (1)质量优秀体现在学生在校的三年获得长足发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为学生在校的三年成长提供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赢得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社会认可。

  (2)特色鲜明是指德育特色和课程特色得到彰显。具体表现在不断深化和整合学校的“三名”教育、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逐步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分阶段德育发展目标和特色活动。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3-5门精品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3)社区满意不仅指肯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还表现在与周边社区、企业、学校之间经常开展互动交流,共建成效突出;以及不断整合优化社区的教育资源,完善以学校为主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以活动为载体,探索学校与社区教育的新途径。

  2. 学生培养目标:健康、阳光、好学、善思

  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以“三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底色,整合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和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既要具有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和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更要具有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新型教师队伍。三年内拥有硕士学位教师力争超过30人,五级阶梯人数增加5-8人,其中骨干教师以上人数增加3-5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

  第三轮学校主动发展将以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为重要目标,以课程建设、队伍成长和学生发展为重点,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的分析,对学校课程、德育特色和师资队伍三个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谋求突破。

  项目一:

  【项目名称】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引领师生共同发展

  【设计目的】

  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促进学科组建设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加大对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构建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措施】

  一、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加强有效课堂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课堂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转变的关键是理念。通过校内外的各种研修活动,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使其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2.开展学科教学有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项目研究,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听评课的问题意识。强化集体备课后的教师二次备课,在分享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同时培养教师个体的独立钻研能力,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有效教学的各学科标准。

  3.开展课型研究。针对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开展聚焦课堂活动,针对复习课和讲评课这两种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重点进行这两种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提高复习课和讲评课的课堂效率。

  4.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强技术装备和师资建设,以及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应用录播教室的先进设备,对课堂进行科学地观测和研究,让学科教学研究更加深入和科学。

  5.开展学案研究。提高学案编制与评价的水平,初步形成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校本资料库,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推进课堂转型。

  (二)加强有效命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巩固课堂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除了课堂之外,对作业和命题的研究和探索,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增加作业的选择性。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如何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将成为新课题。只有进一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并对部分学科作业增加选择性任务,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2.拓宽作业形式。在作业中增加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探究,鼓励学生在学科作业之余,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挥作业的最大功效,同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公民意识。

  3.成立命题研究小组。加强对考试命题研究,启动学校试题库的建设,让优秀教师在试题的研究和编制中得到专业发展,以此推动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二、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一)拓宽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1.进一步明确开发目的。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引领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的主动发展。

  2.进一步整合校本课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生活类(中西餐、家政、十字锈等)、学科类(思维训练、生活中的化学、口语交际、数独等)、特色类(“三名”、公民教育等)这三类课程来通整学校校本课程。

  3.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特点,加强与家长代表、校友、社区、企业、高校的联系,在课程基地建设、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合作,拓宽课程领域,引领学生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式、强化过程管理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培训和交流,继续邀请华师大等专家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鼓励更多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培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拓展视野,不断优化。

  2.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开展诸如读书讲座、知识竞赛、技能训练、专题研讨等各种活动,增加活动和体验类课程,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活动类课程体系。

  3.引进现代技术,促进主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完善课程评价,加强过程管理。在原有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管理与评价。重视对申报课题的论证、修改和完善,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水平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丰富《花中优秀校本课程》。

  项目二:【项目名称】

  以“三名”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设计目的】

  通过前两轮规划的顺利实施,我校的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发展:“三名”教育日渐成为学校德育特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呈良性发展;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都有特色活动。在新一轮三年发展中,我校德育将以“三名”教育的深化为主线,按照大德育的思路,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领域,以市级课题来引领,加快德育队伍的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出更多德育品牌活动,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具体措施】

  一、丰富以“三名”为主导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1. 以“三名”来丰富校园环境文化。丰富“三名”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建设书香校园、评选书香班级和个人。充分发挥校史长廊、书画长廊、“三名”文化长廊、校园移动展板等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加强学校网站德育主题栏目、学生电视台和“三名”广播站的建设,增加名著、名画、名曲的赏析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园氛围。

  2.以“三名”来带动德育课程建设。开设以“三名”为主题的专题德育课程,在学科上进行渗透,在校本中有专题,在社团中有阵地,做到德育课程有目标、有计划、有教材。同时用“三名”德育课来带动德育课程建设,形成我校德育课程体系。

  3.以“三名”来亮化主题教育活动。将“三名”教育与生命教育主题月活动、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做好主题教育活动中常规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名品(名著、名曲和名画)背后的故事、了解名品的作者来挖掘名品带给学生们的启示,将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亮化。

  4.以“三名”来促进德育科学研究。在“三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省级重点课题《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的研究,以课题来深化“三名”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重点研究“三名”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加强与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同时,以班主任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德育微型课题研究,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打造以“三名”为主题的班级建设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重要元素,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建设好坏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班级建设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目标、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

  1.建立有发展的班级目标。从“名著、名画、名曲”中提炼班级发展主题词、班级发展目标和班歌。

  2.开展有内涵的班级建设。以“三名”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书香、曲香、墨香”为主题词,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评选优秀“三名”文化班级,让“三名”由点到面逐步深入,以此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品位和修养。通过开展诸如“我来说名著”、“每周一歌给我的启示”等经典班队活动来加强班集体建设。

  3.打造有研究的德育团队。成立班主任工作室,为“三名”教育打造新平台,让班级文化建设呈现更多特色和亮点。班主任工作室将以研究和提高为目的,聘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领衔人,以“名著、名曲、名画”为抓手,围绕“专家引领、团队攻坚、个案研究、微课题研讨”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此来推动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

  三、搭建以“三名”为桥梁的社区共建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也就是说,除开学校、家庭教育外,社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以“三名”教育为桥梁,来协调学校、社区关系,构建一个课内外结合,知识、能力并重,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的德育体系。

  1.德育资源请进来。邀请花西社区、花一社区、周边村委及共建单位的相关人士参与到学校的“三名”教育活动中,共同来欣赏名品。走进企业和周边高校,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团队文化,扩大德育视野,不断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2.服务社区走出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同学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扶贫、帮困、助残、敬老等社区爱心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德育基地,将城市新村敬老院、五星公园、钟楼天爱智障儿童中心列为我校德育基地,定期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另外,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协助社区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3.学社携手共赢中。开展面向社区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运动会以及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的联动作用。通过社区引入教育,让教育服务社区的开放式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激发社区居民学科学、学知识的热情,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常州共同努力。

  项目三:【项目名称】

  以研究生工作室为载体,助推教师队伍加速发展

  【设计目的】

  经过前两轮学校主动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有了较大提升。现有研究生(含在读)27人,专业素养明显增强。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研究生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将成立研究生工作室,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实现市级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教师人数有所突破。

  【具体措施】

  一、目标导航,愿景共生

  1.完善工作室机构。争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门指导,提升工作室的研究品质。邀请学校资深教师担任工作室顾问,既加强工作室的专业发展,又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选优秀成员担任工作室的领衔人,制定工作制度、计划。制定个人三年发展的目标及措施,通过目标达成情况的定期检查,来推进工作室的发展。

  2.制定考核和奖励制度。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及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促进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建立研究生发展档案,对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项目进行学年检查,定期总结交流,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和奖金,表彰先进、激励他人。

  3.确定工作室活动日。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确定为研究生工作室活动日,以学期为单位制定既有专家讲座,又有课题交流汇报,以及各种形式的沙龙和研讨活动,确保研究生工作室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校本培训,携手共进

  1.借助高校的力量,采用走出去(继续培训)和请进来(专家讲座)的形式,确保研究生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聘请科研机构专家指导工作室活动,推动工作室活动深入开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微型课题研究、沙龙、示范课、花中讲坛、读书活动、命题研究等,切实提高工作室的理论水平。为工作室定期购买理论书籍和报刊杂志,交流读书心得,将学习成果辐射到更多的范围。

  3.每位成员建立博客,创建花中研究生博客圈和QQ群,为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每位教育硕士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三、示范辐射、合作共赢

  1.发挥研究生在教育上的创新作用。鼓励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教育管理工作,发挥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在德育教育中力求突破,不断创新,为学校德育注入活力,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和工作方法。

  2.发挥研究生在教学上的带头作用。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工作,主动承担任务,提高教学能力并发挥研究生在备课组、教研组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教研组建设。

  3.发挥研究生在科研上的示范作用。鼓励研究生将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要求每位硕士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领衔学校的微型课题,参与市级以上的课题,不断提高教科研的水平,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工作展开。

  4.发挥研究生工作室的团队引领作用。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由工作室的优秀成员承担负责人和培训工作,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提高。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规划实施起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成立项目发展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各个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2.学校成立以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工会、民盟等为代表的自评工作小组,在规划实施中监控、督促,并在规划实施一年半后开展中期自评,完善后续发展方略,在规划实施三年后开展总结性自评。

  3.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实施主动发展三年规划保驾护航。

  二、制度保障

  1.通过修订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学校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不断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创新考核形式,遵循发展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进一步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积极发挥教代会作用,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三、后勤保障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和政策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加强安全督查,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创建平安校园。

  3. 加强和社区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4.争取市教育局对项目开展给予经费支持(每个项目每年约需要10-15万元经费)和政策保障,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城市中学

篇5:城市中学实施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城市中学实施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评情况描述]第二轮三年规划制定后,学校党支部、行政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目标要求,继续推进和落实花中“六个模范”,办学的“六新目标”,把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工作重点、工作策略落实于学校的教育科研、德育工作、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之中,成立了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研读教育局中期自评相关文件,10月10日完成了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自评方案,开发了“基础性指标评估体系”和“发展性指标评估体系”评估工具,对照自评方案和指标体系,各部门、教研组和教师在11月15日完成了部门、教研组和教师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结合部门的自评报告、三年规划指标体系的自评打分、教职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调查情况、师生座谈及按照自评的指标体系自评的情况等在12月10日完成了学校的第二轮三年规划中期自评报告,接着行政会议和教工会议审议并完善了中期报告。通过自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发展意识,将规划工作层层推进,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确保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能正常有序地实施到位。

  [办学理念]要将差异作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发展目标]

  [长远目标]:将城市中学建设成为教育质量较高,办学特色较显著,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现代化示范初中。

  [具体目标]:(1) 充分挖掘和开发学生间的差异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充分挖掘和开发教师间的差异资源,每位教师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3)校本课程建设争取有新的进展和突破,能成为学校办学亮点与特色。(4)进一步提炼、整合和挖掘学校文化资源,建构能体现学校特色且得到全体师生认同的学校文化。

  [实施情况]城市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重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工作(教育科研、德育工作、教学工作、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的目标、措施和要求,以下就上述五个方面和学校的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一年多来实施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教科研工作

  (一)实施目标

  积极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来整合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真正将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实施情况

  1.加强“校长室领导--教科室管理--教导处配合--教研组(年级组)落实”的四级管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修订了《z市城市中学教科研管理办法》和《城市中学教科研专项奖励经费使用办法》,将教师的科研纳入学校行政奖惩考评中,评选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初步建立了一些对学校实施新课程有一定影响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体系。

  2.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努力抓好校本培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个体的实践与反思,通过教师群体的互动对话,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程建设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初步形成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心教育科研、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科研素质的提升。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步伐,通过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的评比,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校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梯队和教师梯队。

  3. 以研究课题和专题讨论为载体,以网络为平台,积极开展好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及本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每学期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正常开展。期初有计划,过程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年终有全校性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会,构建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师网络集备,网络评课。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效果,使各教研组成为真正实施新课程标准,真正研究新教材,切实解决教学的疑难、困惑的专业性队伍。

  4.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较显著。中央电教馆“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初中学校网络德育的实践研究》于20**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20**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省初中专项重点课题,《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被批准被市级立项课题。

  5.构建课题网络,全员参与。制订城市中学教科研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提倡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各部门、年级组、教研组根据各部门、年级、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形成了以总课题《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为总课题的课题网络,各课题组能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果。

  6.继续开展传统的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的“三名教育”研究,引导学生把兴趣爱好转移到有效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来。我们提出“让读书成为乐趣,让学习成为习惯”和“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的口号。

  7. 学校积极开设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劳技、编织、剪纸、象棋、围棋、艺术体操、机器人、乒乓、羽毛球、摄影摄像、家政、中餐、西餐等,充分挖掘利用教师的差异资源,扩大校本课程规模,学生个性爱好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编了《围棋》、《象棋》、《艺术体操》、《剪纸》、等多种校本教学案例,获得了各个层面的赞誉。在近30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在八年级采用了走班制的上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对《花中教育研究》进行了改版,并编辑出版了三期《花中教育研究》(第27、28、29期),其中第27、28期分别为减负增效专项研讨和有效教学读书沙龙,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高度称赞。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

  (1)中央电教馆的课题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一批新课题被批准为省市级重点课题或立项课题,构建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网络。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意识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已成为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

  (2)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其中10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屡创新高。

  2.反思

  (1)部门工作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说,在教科室工作中,我们能够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努力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但在具体实践中,有时还仅限于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而对课题研究的管理职能发挥的还不够,导致部门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2)课题实施能力与水平不高。一年半来,我们组织了一个部级课题的中期评估、两个省级课题和五个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启动了十余个市、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但自我感觉其实施水平还不够高,这也是一年多来时时刻刻都困绕着的我们问题。

  (3)课题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应进一步加强。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理念与实践之间还不能吻合,研究成果还不能直接转化为“教育教学生产力”。

  二、德育工作

  (一)实施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能用合适的方法调解自己的情绪与心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关心自然、热心服务于社会。

  (二)实施情况

  1、以工作创新为出发点,坚持“四抓”,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⑴抓德育队伍建设。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和资源,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由点到面,由社区、学校和家庭组成的花中德育工作立体网络。

  ⑵抓德育处部门建设。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反思总结,规范程序,提高德育处提高处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

  ⑶抓班主任队伍建设。①进一步建立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使班主任管理网络化、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总结阶段性德育工作经验,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应对策略;通过个案,分析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注意借鉴,推广经验;布置阶段性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研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加强理论和政策的学习。通过研究、分析、探讨、学习,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努力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②加强对班主任的理论培训,提高自身修养。除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来进行培训之外,每学期组织一次德育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德育论文暨教育个案评比、为每个年级组订阅一份《班主任》杂志等刊物,组织学习《中国教育报》上班主任管理、教育的理念及优秀班主任的教育经验等。③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机制,促进班主任素质的提高。我校正在施行班主任和班级双向评价,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班级学期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同时还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开展以优秀班主任、模范班集体、优秀团支部、文明班级、特色班级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评先树优系列活动。

  ⑷抓德育课题研究。申报了《德育活动的个案研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定期开展活动。

  2、注重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

  ⑴继续实行分年级的分层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各自成长环境和经历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做到德育目标分层:七年级以“适应教育”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以“强化管理,潜心研究,夯实基础”为重点,致力培养文明的初中生;八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以“扎实管理、突出重点、全面合格”为重点,致力培养成熟的初中生;九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重点,以“埋头苦干、稳步提升、争先创优”为目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⑵加强每个时间段的主题教育。根据每个时间段的不同节日和特点,开展相关主题月教育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月(九月)和爱国教育月(十月)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法制教育月(十一月)和感恩教育月(十二月)为契机,以“两法”教育为重点,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切实提高帮教效果,培育学生善于感恩的心灵,激发其以优异成绩报效师长和祖国的真情实感;社区实践月(一、二月)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寒假社区活动,不断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性。生命教育月(三月)结合生命教育开展系列活动,读书活动月(四月)以校读书节的开展来推动,红五月(五月)主要为学校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展示,理想奋斗月(六月)则希望通过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⑶打造“三名”德育品牌。继续打造“三名”教育品牌,开辟校园文化沃土,引领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继续组织学生开展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的“三名”活动,并将读名著作为必修课纳入七、八年级课程,要求学生在校三年中能欣赏三十首名曲、三十幅名画和读三十本名著。围绕“三名”教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进一步挖掘“名”的内涵,力求形成城市中学德育工作特色。

  ⑷进一步整合各种活动,充实校园文化“龙文化”。在分年级和分时段开展各种活动的基础上,要力使每一个活动都能“龙文化”为核心和主题,这是我校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德育处的一个主要工作。“龙文化”是让学生“舞起中国龙,永做中国人”,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兼容并蓄的龙之精神,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课的开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龙文化”系列活动。我校除继续组织学生开展舞龙活动,让学生舞有形之龙,悟龙之精神之外,还积极配合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及校读书节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校读书节活动时开展了“龙之古韵”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在生命教育活动周时组织学生进行“龙之精神”大讨论活动。并积极参与《城市中学“龙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但在整合活动这一方面还做得不够,还要再进一步挖掘“龙文化”的内涵,将校园文化充实起来。

  3、注重全体,关注个体,不断创新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

  ⑴面对全体学生坚持“严”、“活”、“树”、“实”的“四字”德育工作方针。通过“严”(严格规范要求、严格检查、严格纠错),“活”(在活动中进行教育与训练,在活动中进行比较,在活动后进行反思),“树”(树立身边的榜样与先进)和“实”(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活动、活动的实效性)来进一步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⑵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奖惩制度,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⑶尊重个体差异,多方形成合力,关注后期教育,让其健康成长。对于班级中个别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我校通过班主任、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和关工委形成教育合力,督使其健康成长。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

  自实施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来,我校德育工作有新举措,进步较显著。学校被推荐参加z市德育特色学校的评选,被评为江苏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参加了市、局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均能获得各类奖项,并成功举办了z市的棋类比赛,受到市体育局和相关部门的好评。连续两届获得由电教馆主办的网络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在09年获得局特色奖。公民教育近两年来都获得市里的二、三等奖,今年还在龙城大厅里代表项目学校对外进行了展示。除了能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之外,我校还能做好“自转”。“三名”歌咏比赛、舞龙比赛、象(围)比赛、校园之星评比、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都能按计划按时开展。“重小事,抓细节”和分层德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理念,学生个人素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与咨询作为我校德育的另一个窗口,不仅对学生而且对教师都进行了疏导,已开始在市里心理教育上小有名气。

  2.反思

  通过对三年主动发展出规划的中期自我评估,将以成绩作为我们的起点,不断改进德育方式、内容、目标,进一步挖掘“龙文化”,进一步拓展“三名”教育,并进行整合,形成花中的“龙文化”。同时用****指导德育工作,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旗帜引领下,不断创新,奋发进取,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教学工作

  (一)实施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究意识、勤于实践能力和敢于创新精神。通过校本研究课的开设,让教研组内的老师有目标的进行上课、听课、评课,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多种途径。

  2.校本课程建设争取有新的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在评价方面,能成为学校办学亮点与特色。

  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做到学习基础扎实、能力较强,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4.进一步明确集备制度,探讨有效的集备方式,优化集备内容,使备课组的集备真正落到实处。

  (二)实施情况

  1.抓校本教研,促进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

  (1)教研组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每两周活动一次,采取“参与式”、“研讨式”、“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各教研组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多种课型的校本研究课。如概念课、探究学习课、习题评讲课,要求各组内教师要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及时交流,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2)以物理、数学学科的“学案导学”研究、语文学科的“通过集备提高教学效率”研究为典范,通过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中总结经验,向全校的教研组推广实施。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队伍建设

  进一步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校学科带头人”进行有计划的听课、评课活动,被听课对象主要是青年教师。听完课后,及时与被听对象进行交流,矫正其教学行为。

  3.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加强常规,力求精细,主要抓实几个环节:

  (1)抓细备课。认真备好每节课,为上好每节课奠定基础,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无准备上课的不负责行为。要求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务处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为了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成立集体备课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指导,责任到人。

  (2)抓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达成度。为此,要求每堂课师生情绪饱满,互动面广,思维空间大,并留有一定时间练习消化,以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3)抓精练习。为了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将备作业、备练习作为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每门学科的家庭作业量作了明确的规定。

  (4)抓实质量分析。精心组织每次考试,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分析。精细分析每阶段每学科教学策略及具体举措;精细分析考试质量,组织教师总结考试成绩,帮助平均分低的教师找原因,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努力缩小与其他老师间的差距,尽快改进教学,提高成绩。

  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让每一位老师不断规范教学行为。

  4.继续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以龙文化知识为核心,进一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如:本学期我们安排的七、八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将龙文化与我们学校的“三名”结合,通过将龙文化与名著 、名曲相结合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在象围棋特色班中增设国际象棋课,创建我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近阶段,我校与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结为对口友好学校,准备有计划地开展交流工作。

  实施第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来,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思路上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模式为:七年级的校本课程安排4课时/周,即校本1(中西餐、家政、剪纸、纺织等)、校本2(名著阅读和写字)、校本3(口语交际)、校本4(生命教育)各一课时。学校评估利用现有的资源,征集教师的意见,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了解学生特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自己开发、申报校本课程,合理开发了“舞龙”、“家政”、“礼仪”、“十字绣”、“中西餐”、“艺术体操”等近30门校本课程,其中“舞龙”、“家政”、“中西餐”等已成为精品化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选择。八年级校本课程安排为每周一次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班上课。

  5.科学评估,促进师生发展。

  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进一步形成激励机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由学校、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革工作的信息,既肯定教师取得的成绩,也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加强对文印室、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专用教室的管理工作,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

  (1)分层教学工作成绩较显著。分层教学的课题已立项为市级课题。九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中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潜能的进一步开发,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好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专家吴刚平教授来我校参观校本课程后,对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吴教授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花中的校本课程能一直坚持下来落到实处很不容易,花中的校本课程在全国初中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是实施得最好的,具有模范作用。

  (3)各备课组有计划地开展了集备活动。各学科带头人在加强考核的基础上,也将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反馈,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4)教师的优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批改、浓化听评课氛围的意识不断增强。

  2.反思

  (1)各教研组发展不均衡,优势学科相对较少,且优势不明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还有待加强。继续深入课堂不定期进行随堂听课,或跟踪听课、评课。聘请专家引领,加强校本教研,加强组内集体备课,开展示范课、研究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督促指导促进各学科教师发展。加强校本教研,组织教研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开放校本教研,培养更多优势学科,促进各教研组均衡发展。

  (2)需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创花中特色,组织围绕“龙文化”开展一系列活动,提升学校形象。

  (3)各备课组的集备效率还应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集备讨论、二次备课上要花功夫,达到既集思广益又突出个人特点的目的。

  (4)还需继续落实好减负政策,进一步实施分层教学,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加强学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减负增效”,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四、队伍建设

  (一)实施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教学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实施情况

  1.围绕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要求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并得到较好的实施。

  2.加强师德规范教育。用“让‘学生差’的阴影在我们心头消失,让‘学生差’的语言在我们口头消失,让损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行为在师生交往的一切场合绝迹”三句话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以“爱与责任”等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月专题系列活动,如学习师德建设月专题简报,组织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开展“168爱生行动”,评选表彰师德标兵,我校刘正奎老师先后被评为“z市师德标兵”、“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并号召全体教师向他学习。通过学习、座谈、讨论、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立身正德,树立良好形象。

  3.在教师中开展“三讲”活动,即讲大气、讲合作、讲奉献。

  4.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传帮带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5.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工作,有针对性的对班主任进行讲座、现场培训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大胆任用青年教师。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对他们明要求、压担子,大胆让青年教师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较快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7.组织青年教师岗位“六个一”竞赛活动,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实施教学工作大循环,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促使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8.启用“教师成长记录袋”,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进一步形成激励机制,不用一种或几种固定模式去评价所有教师。

  9.关心教师身体和心理健康。聘请z市心理名师工作室专家来校作心理讲座,为教师减压,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娱活动,促进教师锻炼身体。组织教职工参加市唱红歌合唱比赛和女教工排舞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排舞比赛荣获一等奖。

  10.成立“城市中学青年教师书社”,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读书活动,如:聘请校外专家、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设讲座;组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沙龙;组织青年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论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上岗课、汇报课和研究课等,有效加强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队伍。

  11.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着眼于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校本培训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用教科研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

  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优秀班主任和教学骨干群体。学校共培养了21位硕士研究生(毕业5人,在读16人),评选出三十多名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育教学能手。近一年多来,又有10位教师成为z市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有十几位老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我校多名年青教师在z市区的课堂教学评优课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毕业班教学岗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2.反思

  教师如何在新形势在落实好减负增效?如何进一步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如何更好地抓好年轻教师的培训?为此,我们将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五、保障机制

  (一)实施目标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抓好软硬件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正常有序实施到位。

  (二)实施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在第一轮三年规划实施的基础上,调整并成立了城市中学第二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宣传和发动全体师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制订、完善和实施过程,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通过规划让全体师生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信心,凝聚人心,锤炼团队精神。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争创“团结、廉洁、开拓”优秀班子。认真抓好班子建设的“一三五”:统一一个思想--科研先导,科研兴校;强化三个意识--主动意识,榜样意识,创新意识;班子成员每人做好五件事--独当一面工作,抓好一个教科课题,带好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课,参加一个学术团体。班子成员能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廉洁自律,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争创“团结、廉洁、开拓”优秀班子。

  3.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起好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围绕学校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目标,结合第一轮规划的实施情况,制定出城市中学党支部第二轮三年工作规划,为学校主动发展保驾护航。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继续抓实党员示范岗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为教工做出榜样,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党员应有的新形象。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教职工享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审议权。不断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每学年召开两次教代会,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等的监督保障作用,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5.坚持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我的学校”管理理念,积极营造自我管理的人文环境。依法办学,依法治校,重视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五五”普法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实行目标管理和分层管理,落实责任制、考核制,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制度第一。组织教师学习《z市城市中学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规范行为,凝聚人心,提升人的素质,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6.明确目标和责任,将规划工作层层推进。学校将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学校各处室,由各部门制定出分管工作的主动发展三年规划,部门落实到教研组、年级组和个人,统一按学校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要求,分时间段完成,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落实和评价。认真做好分期规划工作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督查,每学期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学校的学期实施规划(即工作意见),并在学期结束前针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对没有落实的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规划实施中期,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写出相应分管工作的阶段性书面自评报告,校长室、校规划实施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完成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和中期自评报告,再通过校行政办公会议、教职工会议、教研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和对家长、社区代表的访谈进行通报,多渠道听取对学校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的建议和意见。学校通过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阶段督查自评,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进一步增强主动发展意识,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办学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7.进一步弘扬“六种精神”,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大力提倡花中人办学的“六种精神”:乐于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合作进取精神、务实创新精神、永不言弃精神,用六种精神引领教师发展、提升自我素质,用六种精神凝聚人心、锤炼团队精神,用六种精神营造严谨、和谐的人文氛围,用六种精神实施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用六种精神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8.继续争当“六个模范”,不断追求卓越。学校提出模范学校要当好“六个模范”:①做遵守教育法规的模范;②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范;③做开展教育科研的模范;④做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模范;⑤做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模范;⑥做开展素质教育的模范。全体校领导要做廉洁勤政模范,全体教师要做教书育人模范,全体学生要做勤奋学习模范,通过每个人的模范表率作用和不断追求卓越的行为来体现办学理念,落实办学措施,争创一流业绩,使城市中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省模范学校和示范初中。

  9.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重视和关心师生的身心健康。认真执行《体卫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创建最安全学校”活动。确立“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四种意识,抓好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做好教职工思想工作,采用“末位关怀”的理念,注重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维护和保障教师切身利益,多角度表彰和评价教师,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为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己,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让城市中学教师能拥有职业幸福感。

  10. 抓好学校硬件实施建设,强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配套设备。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按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原则,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基建维修工作按计划进行,教学楼外观的一体化建设,理化生实验室装备的整体提升,食堂的改造,校本课程教室如国际象棋教室等的改造,校史室和心理咨询室等改造;学生图书阅览室、图书室面积扩大,专用器材增加,图书馆建设基本达到了省一级图书馆的标准。创建“绿化”、“美化”、“香化”校园,绿化方面力求做到月月有草花、四季不相同、年年有创新,校园绿化有品位、有新意,努力打造“绿化”、“美化”、“香化”校园。认真做好各年度的部门预算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管好办好学校食堂、商店,提高师生饮食质量,开源节流,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活动条件。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

  校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局“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学校被评为局最安全学校、局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宣传报道工作先进集体、“四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档案室被评为省二级档案室;图书馆达到省一级图书馆的标准,我校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学共青团工作项目创新示范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学校“龙文化社”被共青团z市委、教育局团委评为第二届z市中学生优秀社团提名奖;学校工会被局工会评为“先进教工小家”、“先进教工之家”。

  2.反思

  要继续大力宣传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家长和社区力量主动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学校三年规划实施的过程管理、评价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师生计算机等硬件配置还不能按要求到位,校园网和班级硬件设计都有待进一步应加强。

  六、学校总体发展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与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绿色学校和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荣获z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学校分别被评为z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z市示范家长学校、z市帮困助学先进单位、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z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z市贯彻落实“二条一规”优秀级学校和局创建学习型系统先进单位,z市“四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z市首批体育特色学校;z市学校主动发展(20**-20**)优秀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及安全保卫工作优秀学校; “z中小学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在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组织奖”。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学共青团工作项目创新示范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在“我为z教育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另外z市“钟楼开发杯”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在我校隆重举行,学校精心组织,使比赛圆满成功,获得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显著的进步和亮点:

  近几年学校变化最显著的有:(1)硬件实施建设加强,校园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在学生活动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方面已达到和超过规划要求。(2)教科研工作更注重实效,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不断增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效。(3)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减负”各项规定,各年级各班都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九年级中考成绩和考入省常中学生人数分别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区内小升初毕业生外出择校的总人数开始明显减少。(4)注重党组织和教师队伍建设,校党支部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党员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发挥模范表率作用;认真抓好校本培训,试行中考学科教学工作大循环,年轻教师得到很好锻炼,培养了21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正在就读),涌现出三十多位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和优秀班主任,为教育局输送了多名校科级后备干部及管理人员。(5)“重小事,抓细节”,德育工作有新举措,德育寓课程和课堂教学中,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更注重实效。(6)心理健康、中西餐、家政、“三名”俱乐部、摄影摄像、围(象)棋、舞龙及龙文化研究等校本课程丰富多彩,逐渐成为城市中学办学新的亮点和特色,华师大课程专家吴刚平教授看完我校的校本课程后发出感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花中的校本课程能一直坚持下来落到实处很不容易,花中的校本课程在全国初中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是实施得最好的,具有模范作用。”

  我校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进展顺利,“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城市中学办学情况发表在《江苏教育通讯》第二期上,《学校发展我成长,学校辉煌我成功》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发表在江苏教育通讯20**年第三期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三)今后工作思考

  我校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现已过半,虽取得成绩不少,但仍还有许多方面需努力与完善,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如“将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例如,群众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党员群众、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中发现,在加强对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上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又如,在如何发挥学校现有教育硕士的作用上以及充分调动已评上高级教师职称教师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还缺少有效措施。还有部分教师要求学校应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帮助,对严重违规学生加大处罚力度等。通过这次的中期自我评估与检查,对今后下阶段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一些想法和思考。

  1.主动查找不足,积极采取对策。对中期自我评估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要主动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要求,将各项工作做的更细、更实,力争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并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2.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以“一?三?五”工程建设为重点,强化榜样意识,锻造班子的领导力;继续倡导“六种精神”(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合作进取精神、务实创新精神、永不言弃精神),以“我的学校”管理理念为引领,凝聚全员力量,努力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3.以创党建品牌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通过“党员示范岗”平台,每个党员努力当好“六个模范”(遵守教育法规的模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模范、开展教育科研的模范、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模范、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模范、开展素质教育的模范),每位党员要在备课组、年级组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上发挥引领作用,每位中层除要上好自己所教学科,还要能主动思考如何做好分管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学习,锻炼实践,来提高工作执行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党员的带动和影响,全校教师职工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4.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号召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要有一个校级研究课题,围绕提出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开设研究课、示范课要形成制度化,努力使“以教育科研为主线,通过课题研究来整合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思路真正体现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5.具体抓好以下几件事:第一是班主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的举措。例如,特别是在教师群体的“两头”,对青年教师引导和管理上进一步加强,对取得高级教师职称的人员要在考核、激励机制上有方法措施,建立以学校教育硕士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工作室,充分发挥他们研究引领作用。第二是教学管理和评价操作上有新变化。例如,管理上要坚决执行好“z市教学常规建议”,备课要求上以“城市中学集体备课制度”对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进行考核,每学期加大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次数,对教学效果好、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高的教师在学年考核评优、晋升职称、评选校级骨干教师等方面予以优先。第三是在中层干部选拔和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的主体功能作用上有新行动。例如,改革现有的学校中层、年级组管理模式,中层干部兼任年级主任,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在不同范围、层次开展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述职,接受教师测评。第四是在课程建设特别是分层教学、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上有新突破。例如,中考学科如何有效对学习基础差学生转差,对学有余力学生提高,通过提高教学效益来落实“减负增效”要求等;近三十门校本课程如何继续做好走班分层教学管理,如何进行科学评价等,学校自己既要加强探索研究,也要积极争取得到市教研室、大学课程专家指导。

  我校将通过本次中期评估,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继续做好下阶段各项工作,使城市中学的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z市城市中学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自评领导小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推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