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

篇2:实验中学教学常规要求

  实验中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计划

  1、教学计划是全期教学工作的总纲。学期初,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思想与学习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保障全期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教学指导思想、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措施、教学科研活动与教学进度安排等。关于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生的考试和考查结果分析,对日常观察、调查的记录分析,对学生学习动机、态度、方法、能力与知识基础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划分出“学有余力”、“学有困难”的学生,列出“辅差”名单。主要教学措施应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周次、起止月日、课题或教学内容、课时、执行及调节情况。

  3、学期计划应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入档备查,一份自留,装订在备课本前面,以便按计划施教。

  二、备课

  4、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备课、未写好教案不得进课堂。教师要逐步做到电脑备课,这对查阅参考资料、对教案的修改、对下学年的教学都有好处。

  5、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材,此外也要参考《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还应了解学生情况。备课中要做到四个必备:①备学生。②备教法、学法。③备检测与评价。④备教学手段、教具和学具。

  6、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集体备课中,主要研究的是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可由个人执笔撰写教案,备课组成员共享。

  7、认真编写教案。教案原则上按课时撰写,一课一案。教案的基本内容是:①课题;②教学目的(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③重点、难点;④教学方法,教具准备;⑤教材分析;⑥教学过程;备课主要是备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备知识;⑦作业内容(含课堂练习、课外作业);⑧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书写规范)。

  8、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1\3以上的教案必须要有教学后记)

  三、上课

  9、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电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堂,探究负担轻,质量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0、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温习教案,理清思路,准备好教具和辅助用品。

  11、每一堂课应达到下列要求:①目的明确;②讲授正确;③重点突出;④难点突破;⑤指导学法,学生参与;⑥讲练结合;⑦提高效率;⑧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各部分时间。

  12、课堂上教师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严格执行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13、教师必须维持课堂纪律,认真组织教学,除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停学生课,不得让学生整堂罚站,正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14、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克服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课堂教学的主旨是突出研究方法,重研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讲授的语言做到精炼、明白、生动、流畅、使用普通话。板书条理清晰,板书板画工整美观,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5、加强练习。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既要有模仿练习,又应有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有实验(实习)的科目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实习)操作的练习。

  16、公开课制度。学校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堂公开课,毕业生试用期教师每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3堂。

  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7、布置与批改作业有复习、巩固、内化、评价、反馈等功能。凡属教学计划开设的文化课,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外作业。

  18、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规范,工整,整洁。不要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更不得以罚抄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19、书面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作出恰当评价,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批改要统一符号,批语要中肯,有鼓励作用,有启发性,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发给学生。

  ⑴各科课外作业时间规定:语、数、外等科目每科每天不得超过30分钟,物理、化学科等科目每科每天不得超过20分钟;其它学科每周布置一次作业,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各科作业总量不得超过90分钟。(语、外每篇课文一次作业,数学每课一练,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以达标练习为主,不再另外布置)。

  ⑵作业布置批改的基本要求:语、数、外每课一次,全期6篇作文,全批全改。理、化每周批改两次。史、地、生、政等每月批改不少于一次。

  20、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好摘记,从中获得反馈信息。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五、听课

  21、鼓励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师听课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并撰写听课体会和评价,评课必须实事求是,评课情况不得在学生中传播。听课者对被听课者的教学长处应予肯定、发扬;被听课者对评课者提出的意见应耐心听取;对学术问题应进行探讨,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2、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任何教师不得拒绝他人听课。

  23、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一学期至少听20节课,每月不少于4节;教师互相听课,毕业生试用期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40节,每月不少于8节,其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节,每月不少于2节。

  五、辅导

  2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开展群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25、辅导要有计划、有目标。其形式有专题讲座、兴趣小组、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出辅导刊、疑难解答等。教师进行家访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导方式。注重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辅导。

  六、考试、考查、评价

  26、考试、考查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方式。考查包括课堂提问、随堂测验、作业检查、单元小测、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考试包括期中、期末考试。考查所进行的是以诊断为目的的形成性(达标)测试,并视测试结果采取教学调节、补救措施,以促成全体学生达标。要严格控制考查次数和时量,把握好试题难度。期中、期末考试要严密组织命题制卷,教师命题时要使用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均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注重“双基”,体现能力,覆盖面80%以上,注意学科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比例分配,难度在0.8-0.9,不出偏题、怪题。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

  27、每次考试组考要严密。考风正,防止舞弊现象,杜绝弄虚作假。对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及时组织评卷,做好评分和质量分析,并成文备案。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包括①考试概况;②试卷分析;③成功经验及改进教学的措施等。考试后要进行试卷讲评。

  七、总结

  28、每学期结束要写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开展了教改专题实验的要写好实验阶段性小结或实验报告。

篇3:苏园小学学生课堂常规要求

  苏园小学学生课堂常规要求

  1.预备钟声响,学生必须进教室,坐回自己的座位,安定情绪,一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一边唱歌或读书、背诵,等待老师来上课。

  2.上课钟声响,老师上讲台,全体学生在班长指挥下起立,对老师说“老师您好”,老师说“同学们好”,然后班长指挥全体学生坐下、肃静。

  3.上课迟到,或中途需要离开教室,须先向老师报告,老师允许后,才可以静静地进出。

  4.上课时,坐姿要端正,专心听讲,不交头接耳,不搞小动作;不伸懒腰,不打呵欠,不做与当节课无关的其他事情。

  5.课堂上要注意听老师讲课,保持课堂安静。课堂上学生需要提问或发言,须按规定姿势先举手,待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发言声音要宏亮,态度要大方。提问或发言完毕后,经老师允许方能坐下。不说和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话,注意使用文明语言。

  6.在课堂上注意坐、站、读、写等的姿势正确;坐得正,站得直,读书要双手捧书,写字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距离。

  7.有疑难问题需向老师求问,要先举手,待老师同意后,再起立发问。

  8.下课钟声响过,老师宣布“下课”,全体学生在班长的指挥下起立,齐声说“谢谢老师”,在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要摆好桌椅、把下节上课用的书、本、文具用品等准备好再走出教室活动。

  9.到功能室或操场上课时,先在课室前由任课老师或体育委员组织排队。前往上课地点的过程中保持队伍整齐、安静。在功能室上课要严格遵守功能室使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