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2723  文章总数474256  总浏览量8869385

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课改,实施方案]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参考借鉴,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改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其相关内容与写作格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阜阳市实验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为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深入研究各科《课程标准解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2、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3、注重学科整合,构建书香校园,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4、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5、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

  1、健全管理网络。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实施小组。

  2、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工作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刻苦努力地工作,引导教师走正确的课改之路,在原有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后勤工作等条件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新课改条件考核,主要包括新课程理念学习,课改实践课,课改研究课,课改成果等方面,并制订明确的考核细则,由课改实施小组负责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反馈,继续实施教师自评——小组互评——校长导评的教师考核办法,逐步推行由学生、家长、教师组成的师德考评制度,每月进行汇总、小结、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拟定改进措施,使课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朝前发展。

  3、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二)强化理论学习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同是新课程正确实施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水平最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因此我校将强化培训学习,切实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采取以下三项举措。

  1、提升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突破旧观念的束缚,就必须让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问题,所以我们在理论学习上做到四定:一定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是每位教师必读篇目。《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已经做人手一册的情况,必须让教师深刻领悟有关内容做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二定时间,教研组利用每周集体学习时间,统一安排。三定人员,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并结合实践,作新课程理念的讲座,使教师能逐步领悟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四定要求,每一个内容的学习,学校都有统一的最低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达到,由学校领导通过让教师跳出书本来谈新课程理念的方法验收,真正做到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很自然地体现出新课程的思想。

  2、提炼思想。新课程的理念要能真正内化为教师的思想,才能在平时工作去实施新课程,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口头上的理念,那新课程的实施只是轰轰烈烈而不是实实在在。为了让教师能提炼自己的思想,我校实施三做到:一做到,理论学习后要有心得体会,要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新观念。二做到,教案设计之前有新课程理念的再现。三做到,上课之后,有教学反思或教学困惑记录,随时交流和定期集体讨论,进一步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3、提高实效。理论学习防止走过场或搞花架子,让教师沉下去,提高实效。我校采取了“做中学”的措施,即在实践的基础上来学习新课程理念,把培训放在课堂中进行,让新课程的理念溶化在课堂实例中,让教师去体会、去感悟,摆脱了那种空洞的理论框架,使教师易于接受。

  4、强化师资培训。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主要对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教研组学习、讨论、座谈、观看教学录象等方式进行学习。

  5、强化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三)打造教师群体

  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优质教育的造就,需要一个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重点做好两个层面的教师培养。

  1、骨干层面。每一学科,每一年级学段,选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肯钻研,善思考的教师组成骨干群体。通过自学、校本培训,走出去和请进来等途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学校课改的领头人。再实施教师合作教学轮流执教的方法,即以骨干教师为中心进行集体备课,一人多人教学,使教师能在教学后思考,修改后再教学,教学后再修改,从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2、普及层面。课改决不能停留在使用新课程教材的年级,其他年级应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实施旧教材,所以还要继续进行普及层面的教师培训。采用和骨干结对的方法来培训,结对教师每周必须互相听课一节,每两周集中探讨一次,实现信息互通,困惑互解,成果共享。从而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四)夯实课堂教学

  新课程 、新标准,呼唤全新的课堂教学,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要全力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综合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1、确立三维定位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针对现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确立三维定位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教研、科研进课堂的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并通过优质课展示教案设计、案例分析、论文评比等形式正确引导教师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旧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创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新局面。

  3、开发综合实践的校本教材。针对以往课程过于集中,过死的倾向,要结合新课程,联系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

  4、更新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设备的配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就谈不上新课程的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应的最优化,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我校建设了一个多媒体教室,构建了信息平台,创建了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图书资料也得到了充实,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现代教育技术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五)改善教学评价

  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找准当前评价体系对课改的阻碍点,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彻底废除一张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既注重结果,又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经历和活动记录簿的评价功能,实施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表彰学习进步生和品德进步生。

  2、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实施教师自评——小组互评——校长导评的教师评价模式。逐步推行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方式。

  3、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好课标准严重地束缚了教师进行课改的动力,阻碍了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要完全摒弃那种以条线框架来评定一节课的标准,改革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潜能挖掘为标准,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本学期要结合课改实践,探索出“一节好课”的标准,以此为杠杆,来拉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篇2:小学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本年度校本培训将以****为指导,以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为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目标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为目的,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及教科研能力为核心,促进教师适应新形势、更新观念、勤于学习更新,善于思考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脱颖而出。具体目标如下:

  1、师德教育为首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努力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使每位教师都胜任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使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3、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强化课堂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提高研修的质量。

  4、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研修途径,建立研修机制。让全体教师都成为研修主人,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分别纳入考核,严格要求,坚持标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研修内容

  一、抓好深入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1.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提高教职工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以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学识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重。加强组室建设,增强团队精神,大力弘扬正气,在学校形成发展光荣,争先创优光荣,干事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共同创建和谐的校园。

  二、教育理论。

  1.学习现代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新情境的教学策略等教学理论。

  2.把开展校本培训与教师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1)广泛开展“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推动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2)开展“学《课标》、用《课标》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学课标用课标“的体会和感悟,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结合《命好题》专题的学习要求做出详细的读书笔记、撰写学习体会。进一步强化校内研究、学习氛围,增强教师的自我提高、创新发展的意识。

  四、学习形式:

  1.指导提高式:观看收听校内外专家和领导举行专题讲座或报告,推动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安排计算机专职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等进行指导。

  2.集中研讨式。学校开展集中理论辅导,召开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进行学习和研究,各教研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交流中获得于己有益的信息。

  3.自主研修法。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寻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同时加强公共课和必修课程的自主学习,自觉完成作业。

  5.校际交流法。开展校际间的教学、教研、资料、信息交流。

  五、具体要求

  1.把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要求教师结合第三轮继续教育的学习,作好笔记,并及撰写学习体会。

  2.组织板书设计、粉笔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观摩会。

  3.开设校内研究课一节并撰写一篇教学心得。

  4.教师每学期要至少听课10节,优质课件制作不少于3个 。

  5.日常要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包括板书设计、教案设计、教师语言基本功、课堂教学典型环节的处理与设计等。

  六、管理与考核:

  1.从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制订出自我提高计划,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2.各项竞赛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必须根据学校安排积极参与,并争取优异成绩。

  3.考核内容结合我校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细则。

  以上是我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强化培训特色,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篇3:中心学校秋季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中心学校****年秋季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依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校本研训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原则,本着“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喜欢,让老师幸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肯定”的办学目标,在“溢美童心、自主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下,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宏伟愿望,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研训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通过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办学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围绕此目的,学校开展朗诵、书法、写作、绘画等各种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美、形体美、结构美,提高审美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1)通过专家讲座、读书活动等形式的开展,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认识。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深入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平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4)通过教学论文、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计划、教学总结的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

  3、学校发展目标

  (1)完善校本研训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探索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的管理途径。

  (2)通过校本研训,探索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研训模式。

  (3)加强教研工作的管理,总结典型经验,实现学校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研训的形式

  1、校内自主发展

  以观看教学录像、观看专家讲座等活动形式,让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网络平台、个人博客的互评互议活动进行交流。

  2、校外指导

  邀请省县有关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指导。

  四、研训的内容

  1、开发校本教材,增设校本课程。

  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本学期,我校将开发“国学经典朗诵”、“趣味数学”、“英语口语交际”、“剪纸艺术”等校本教材,并增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促进者。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将开展专题讲座、观看教学录像等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

  3、在学校博客中开展两次网络交流互动活动,并请县教研室有关专家进行网上指导。

  4、在“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研训活动的经验总结中,探索开展“最美课堂”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5、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在校内开展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师全员培训活动。

  6、在学生中开展作业、书法、写作、绘画、朗诵等比赛及4-6年级学科竞赛。

  7、在全校教师中继续开展读书活动,并进行读书笔记(心得)评比活动。

  8、开展教学论文、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计划、教学总结等评比活动。

  9、每月分别举行一次作业及朗读检查评比活动。

篇4:东海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为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我校特级教师、晶都名师的师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我校教研水平,特制定东海县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程为向导,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研究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管理制度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充分发挥我校特级教师李艳、姜彩青及晶都名师的师范引领作用,并定期邀请校外教育专业人员,与本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动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从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问题、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水平和质量。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定期开展课改专题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学校教科室切实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研究过程的管理,在实践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不断总结中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

  4、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绩效纳入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定、奖励。

  三、组织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总结”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一是确定每两周的“教研例会”,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体交流备课、教学研究、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好“七个一”教研任务(即每周做一次教后札记,每月提供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实际问题,每月写一篇阶段性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优质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课改研讨课,每学期写一篇课改教学论文,每学期提交一份自选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并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专家引领和文本引领相结合。学校积极争取市、县教研室的支持、参与和指导,学校根据实际设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吸引更多的有专长的人员参与本校教研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地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发挥“文本”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专家引领可以通过互联网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

  3、校本教研与开放式研讨交流相结合。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跨校合作研究活动。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能适应教改需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准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新课标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方法新探、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每周例会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自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1)建立主管校长亲自抓,教科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落实抓,教师主体参与的四级研究网络,坚持相互听课,说课,评课,强化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2)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查、反思、改进、总结每学期不少于1次,坚持务实性、合作性、科学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3)树立“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构建集智式备课、对话式上课、沙龙式评课、反思型教研模式,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自主开放式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把课题研究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各教研组在教科室课题的引领下,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力争早出成果。

  任课教师,在校、组课题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论文、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勾。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晶都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薄弱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在学期中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提出改进意见,交流对话,评估教学教改情况,达成共识,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信息互动平台。

  7、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8、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定期总结。在学校网站上及时报道校本教研成功做法,推广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各组每学年初向教科室上报工作计划,学年末报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科室和教研组建设,保证组织人员、措施制度落实到位,经费投入落实到位。

  2、充分引导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资源作好反思、交流、研讨工作,打开眼界,及时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教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校本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

  4、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为教师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5、继续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做好“请进来”工作。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安排一些教师外出学习,并且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专家、名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或缺的培训资源。

篇5: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