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4925  文章总数320965  总浏览量8611084

二维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清洁,验证,一般清洁,验证相关内容与格式有哪些呢?管理文库小编精心整理二维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维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烟台中洲制药有限公司

  GMP文件EYH-1500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JB-YZ-078-A

  方案制定

  部门

  签名

  日期

  方案审核

  部门

  签名

  日期

  方案批准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烟台中洲制药有限公司

  EYH-1500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范围

  4.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

  5.风险分析

  6.验证内容

  6.1总混系统清洁验证程序的确认

  6.2清洁方法

  6.3确定设备最难清洁部位

  6.4原理

  取样条件及方法

  8分析方法

  9接受标准

  10.时间进度

  11.验证项目及评价

  12再验证周期:

  1、概述:

  1.1生产厂家:常州市创干微波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1.2型号:EYH-15001.3出厂编号:

  1.4安装位置:制剂车间总混间

  1.5主要参数:

  1.5.1料筒容积1500L

  最大装料容积750L

  转动数8.3rpm

  摇动数4.7spm

  电机总功率4.4kw

  外形尺寸3800*1880*2270总重量1900kg

  1.5.2设备内表面积:直径1000mm、长1500mm、进口直径400mm、斜长600mm

  设备内表面积=7.35㎡

  2、验证目的:

  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所制定的清洁程序能使设备的清洁效果达到洁净要求,避免产品被残留物料和微生物污染。《二维运动混合机清洁规程》文件编号GB-WS-085-A

  验证范围:

  3.1EYH-1500型总混机

  3.2验证清洗好后,最长停运时间分别于第3,

  7,9天取样进行微生物检测。

  4.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

  成员  姓名  职务  职责

  组长  质管部

  负责本次验证工作的组织落实。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及验证报告起草。

  成员  质检主任  负责对验证过程的检验、测试及结果报告。

  成员  质量管理员  负责对验证全过程实行监控及取样。

  成员  质量管理员

  负责对验证全过程实行监控及取样。

  成员  车间主任

  负责本次验证方案的具体实施。

  成员  车间工艺员

  负责实施设备清洁。

  5.风险分析

  5.1质量风险评估的目的

  20**版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的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清洁方法应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

  本报告的目的,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公司心车间的清洁验证,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后确认清洁验证中的风险及相应CAPA措施,以确保经过清洁验证证明的清洁方法具有有效性,能够保证不会产生污染与交叉污染。

  5.2.范围

  评估包括生产系统需要清洁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物料,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和人员操作。据此,范围主要是:

  ·生产系统需要清洁的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

  ·物料:包括活性成分,中间体,试剂,辅料,清洁剂等。

  ·清洁操作时相关的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其他辅助设备,公用工程系统(如空调,制水,压缩空气,纯蒸汽系统)等。

  ·该岗位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及培训

  5.3.评估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其中FMEA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5.3.1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5.3.2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探测性上。

  5.3.3判定标准:根据医药生产的特点和便于确切的评定等级,本次评估将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均分为三级。

  5.3.3.1严重程度的评定等级表(S)

  分值  严重程度  等级

  由于清洁不彻底导致发生轻微污染及交叉污染,但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  低

  由于清洁不彻底导致发生轻微污染及交叉污染,但可能使产品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患者由于成品质量缺陷或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而感到不满意。  中

  由于清洁不彻底导致发生严重污染及交叉污染,影响药品质量问题而使患者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高

  5.3.3.2发生的可能性的评定等级表(P)

  分值  发生的可能性  等级

  发生可能性极低,如:标准设备进行的自动化操作失败。  低

  偶尔发生,如:简单手工操作中因习惯造成的人为失误。  中

  极易发生,如:复杂手工操作中的人为失误。  高

  5.3.3.3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表(D)

  分值  发生的可能性  等级

  潜在的缺陷在抵达下一个过程前肯定可以被发现或被防止  低

  潜在缺陷在抵达下一个过程前可能由过程控制发现或防止  中

  潜在缺陷在抵达下一个过程前被发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高

  5.3.3.4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RPN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工艺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Severity(严重程度)×Possibility(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可探测性)RPN(ma*)=27,RPN(中)=8;根据R值及出现的概率,可规定RPN<8时为低风险,可改进;8≤RPN≤12时为中风险,可在一定时期内采取CAPA;>12时为高风险。

  风险优先数量等级评定表

  测量范围

  RPN: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可探测性

  <8低

  8≤RPN≤12中

  >12高

  对影响清洁验证效果的工艺参数FMEA

  分析评估见下表。

  清洁和清洁验证风险评估表

  序号  项目  潜在的失效模式  可能导致的后果

  SPD

  RPN值

  风险等级

  现有的控制措施

  人员

  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到位。

  清洁效果达不到要求,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  低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实行现场监督检查。

  操作人员不按SOP清洁。  低

  取样人员不按SOP取样。

  验证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按清洁SOP执行后的清洁效果。  低

  检验人员不按SOP检验。  低

  设备

  设备选型不合适,结构复杂,死角多。

  不易清洁、清洁效果达不到要求,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  低

  前期介入了设备选型工作,做好设备与确认。

  接触辅料的设备表面不光滑,有吸附性,材质不符合要求。  低

  物料

  活性成分难清洁。

  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  低  无

  辅料难清洁  低  无

  清洁剂选用不合适

  1、清洁效果差,不能有效清洁,残留超标。2、清洁剂残留超标;3、清洁剂残留无法检测。

  9低

  清洁SOP中规定了用工艺用水做清洁剂。

  方法与标准

  设备清洁后存放时间太长。

  二次污染,微生物超标。

  12高

  清洁后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超出清洁有效期的则重新清洁。

  清洁部件拆卸不规范。

  不能确保清洁效果

  12低

  SOP中规定设备清洁时的拆卸要求。

  设备清洁后未干燥

  微生物限度超标。

  低

  SOP中规定设备清洁后,用洁净压缩空气吹干。

  清洁工具选择不合适

  1、不能有效清洁;

  2、不符合GMP要求,造成二次污染。

  12低

  1、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清洁工具;

  2、使用材质符合GMP要求,清洁干净的清洁工具。

  取样方法未经验证。

  供试品未能代表取样部位所有残留物,验证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按清洁SOP执行后的清洁效果。

  27高

  验证现行的取样方法。

  残留物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不合理。

  目测无残留,但实际设备表面仍然有一定残留物。

  8低

  设计合理的检测方法,制定合理的合格标准。

  微生物检验方法不合理。

  检验结果合格,但实际残留超标;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合格,而实际合格。

  27高

  设计合理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环境

  空调、空压、纯化水系统未经验证,日常监控不到位。

  空气洁净度不合格,微生物污染。

  低

  1、对空调、空压、纯化水系统已经验证合格;

  2、加强对以上系统的日常监控。

  5.4本次风险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清洁验证的主要风险点存在于原辅料和方法标准两方面,故在清洁验证中将这两方面作为验证内容进行验证。主要针对清洁效果,清洁有效期,加强人员培训,

  取样方法,微生物检验这五方面进行验证。

  6.验证内容

  6.1.1总混系统清洁验证程序的确认.6.1.2验证清洗好后,最长停运时间分别于第3,

  7,9天取样进行微生物检测。

  6.1.3选择参照产品:

  该总混机所用产品中,叶酸片产量最大,产品有效成分叶酸,含有一定的有色成分。所以选取叶酸为验证品种(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微溶于水,对热、光线、酸性溶液均不稳定,)

  6.1.4清洁程序:由里及外,自上而下。

  6.2清洁方法

  参见相应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二维运动混合机清洁规程》文件编号GB-WS-085-A

  6.3确定设备最难清洁部位

  根据二维运动混合机形状,确定最难清洗部位为直筒与斜筒交界处每个肩部取2点,共4点。

  6.4原理

  该验证方法选择最不利清洁情形,即最差条件,首先从考虑活性成分的无显著影响值入手,计算最大允许残留物浓度限度。然后对冲洗水样及取样棉签样品进行化学检验,对棉签取样样品进行化学检验,将所得结果与可接受限度比较,若低于残留物浓度限度,则可证实清洗程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根据国外对残留物浓度限度规定为10mg/kg。从残留物浓度限度可推导出设备内表面的单位面积残留物限度(表面残留物限度),单位为mg/cm2。计算前需假设残留物均匀分布在设备内表面上,在下批生产时全部溶解在产品中。

  设下批产品的生产批量为B(kg)(叶酸片批量288kg每克含有效活性物质为3.4mg),因残留物浓度为10mg/kg

  则残留物总量为Bkg×10mg/kg=10Bmg计算所得残留总量为2880mg

  单位面积残留物的限度为残留物总量除以设备总内表面积

  设设备总内表面积为SA(cm2)(设备总内表面积为7.35㎡)

  则表面残留物限度L为10B/SA(mg/cm2)计算所得0.03918mg/cm2最大允许残留每百平方厘米不得过3.918mg

  取样条件及方法

  7.1清洗设备及验证取样都必需在D级的环境下进行。

  7.2最终淋洗水取样100ml以电导率检测。

  7.3化学残留取样:用镊子取棉签在0.5%的氨溶液25ml中湿润,擦拭设备内表面,每个棉签取样面积为25cm2,共取100cm2。将取样后12个棉签放入25ml氨溶液中用超声波洗涤20分钟。

  7.4微生物棉签擦试法取样:用镊子取4个棉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擦拭设备内表面位置,每个棉签取样面积为25cm2,共取100cm2。将取样后4个棉签放入100ml生理盐水。

  7.5棉签取样验证:

  假设表面有最大残留约4mg/100cm2(一般取最大残留的5倍做验证)

  取叶酸制成2mg/ml的溶液100ml,待测溶液。

  涂抹平整光洁304L不锈钢板,涂抹面积100cm2,涂抹10ml,涂抹3处,吹干,取25ml

  0.5%的氨溶液,待用,棉签用此溶剂润湿,擦拭,迅速放入100ml的纯化水中,超声20分钟使溶解,滤过即得

  要求:回收率不低于50%,吸光度应大于等于与对照溶液1mg/ml的溶液的吸光度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以1mg/ml的溶液为对照,3次吸光度的值应大于对照溶液。

  对照溶液

  样1样2样3吸光度

  8.分析方法

  8.1淋洗水化学检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以纯化水作为冲洗液和空白对照液。按20**版中国药典四部0401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的对照品比较法进行检测。

  8.2棉签法取样:化学残留检测,按20**版中国药典四部0401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的对照品比较法进行检测。

  8.3棉签法取样:微生物限度检测

  8.4取样:

  ①化学取样:最终淋洗水取样100ml

  ②化学残留取样:干燥后,用镊子取棉签0.5%的氨溶液中湿润,擦拭设备内表面,每3个棉签取样面积为25cm2,共取100cm2。将取样后12个棉签放入100ml纯化水中用超声波洗涤20分钟。

  ③微生物取样:干燥后,取样工具及溶剂:无菌药签、镊子、无菌取样瓶;无菌生理盐水、

  用灭菌棉签蘸少许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出料口,先纵向移动,翻转棉签后横向移动,可采用之字形迂回擦拭(见图1),擦拭面积为100cm2(25cm2/棉签),将擦拭后的棉签放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振摇1min静置10min后作为供试液。

  图1:擦拭取样示意图

  ④另取未取样的棉签为空白对照。

  8.5取样时间

  8.5.1化学取样时间为清洁结束最后一次淋洗水取样。

  8.5.2化学残留取样为设备干燥后取样。

  8.5.3微生物取样为设备干燥后,第一次取样,最后一批分别于第3,7,9天分别取样

  9.接受标准

  9.1化学取样可接受标准

  9.1.1生产结束后,按规定的清洁程序清洗设备,目检无可见残留物或残留气味。

  9.1.2最终淋洗水取样100ml,与淋洗水对比测电导率一致(±10%)合格

  9.1.3最难清洗部位棉签取样,清洗后,每个取样棉签最大允许残留量,即单位为μg/cm2,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国外对残留物浓度限度规定为10mg/kg。从残留物浓度限度可推导出设备内表面的单位面积残留物限度(表面残留物限度),单位为μg/cm2。计算前需假设残留物均匀分布在设备内表面上,在下批生产时全部溶解在产品中。

  设下批产品的生产批量为B(kg)(叶酸片批量288kg每克含有效活性物质为3.4mg),因残留物浓度为10mg/kg

  则残留物总量为Bkg×10mg/kg=10Bmg计算所得残留总量为2880mg

  单位面积残留物的限度为残留物总量除以设备总内表面积

  设设备总内表面积为SA(cm2)(设备总内表面积为7.35㎡)

  则表面残留物限度L为10B/SA(mg/cm2)计算所得0.03918mg/cm2则100cm2取样所得以回收率50%计算为≤1.959mg

  用0.01mg/ml的叶酸溶液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3批残留取样的吸光度应少于对照溶液

  对照溶液

  160541160542160601吸光度

  9.2微生物擦试法取样:棉签擦试法棉签最大允许微生物指标为≤50CFU/棉签。

  10.时间进度

  根据生产计划安排,这些设备也依计划清洗,三次取样时间如下:

  生产时间

  生产品种

  生产批量

  取样时间

  检验结果

  验证报告(评价)

  评价人

  日期*年*月*日

  11.验证项目及评价(见附表)

  12再验证周期:

  12.1.更换关键部件或大修后应重新进行验证。

  12.2.当产品、设备、清洁条件发生变更,且有可能影响清洁效果时,应重新进行验证。

  13.附件

  化学检测表1产品名称

  叶酸片

  取样日期

  产品批号

  160541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20**版中国药典

  项目  检验方法

  取样点编号

  标准

  检验结果

  目检

  目测、鼻嗅

  无可见残留物及残留气味

  化学检测

  淋洗水检测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纯化水吸光度一致(±10%)

  对照

  样品

  化学残留

  与0.01mg/ml的叶酸溶液为对照

  对照

  样品

  结论

  质管部长

  复核人

  检验人

  化学检测表2产品名称

  叶酸片

  取样日期

  产品批号

  160541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20**版中国药典

  项目

  检验方法

  取样点编号

  标准

  检验结果

  目检

  目测、鼻嗅

  无可见残留物及残留气味

  化学检测

  淋洗水检测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纯化水吸光度一致(±10%)

  对照

  样品

  化学残留

  与0.01mg/ml的叶酸溶液为对照

  对照

  样品

  结论

  质管部长

  复核人

  检验人

  化学检测表3产品名称

  叶酸片

  取样日期

  产品批号

  160541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20**版中国药典

  项目

  检验方法

  取样点编号

  标准

  检验结果

  目检

  目测、鼻嗅

  无可见残留物及残留气味

  化学检测

  淋洗水检测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纯化水吸光度一致(±10%)

  对照

  样品

  化学残留

  与0.01mg/ml的叶酸溶液为对照

  对照

  样品

  结论

  质管部长

  复核人

  检验人

  微生物检测表1产品名称

  取样日期

  产品批号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20**版中国药典

  项目

  取样时间

  取样点编号

  标准

  检验结果

  结论

  微生物检测

  第一天

  月日

  ≤50CFU/棉签。

  结论

  质管部长

  复核人

  检验人

  微生物检测表2产品名称

  取样日期

  产品批号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20**版中国药典

  项目

  取样时间

  取样点编号

  标准

  检验结果

  结论

  微生物检测

  第一天  月日  ≤50CFU/棉签。

  结论

  质管部长

  复核人

  检验人

  微生物检测表3产品名称

  取样日期

  产品批号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20**版中国药典

  项目

  取样时间

  取样点编号

  标准

  检验结果

  结论

  微生物检测

  第一天  月日  ≤50CFU/棉签。

  第三天  月日  ≤50CFU/棉签。

  第七天  月日  ≤50CFU/棉签。

  第九天  月日  ≤50CFU/棉签。

  结论

  质管部长

  复核人

  检验人

  验证报告

  验证编号:JB-YZ-078-A

  验证项目名称

  EYH-1500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验证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验证申请部门

  质量部

  人员  参加部门1质量保证部

  人员  参加部门2生产部

  人员  参加部门3质检室

  人员  参加部门4人员

  分项目验证结果概要

  1.清洁效果验证:按《EYH-1500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共进行了生产后的设备清洁效果检验监测,检测结果:其感观指标符合要求;化学指标、微生物限度指标低于可接受标准。

  2.根据验证数据,暂定清洁有效期为7天,超过7天需要再清洁。

  3.《二维运动混合机清洁规程》草案文,件编号GB-WS-085-A能够达到清洁要求无需修订。

  验证总结论及建议:《二维运动混合机清洁规程》文件编号GB-WS-085-A基本符合GMP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其清洁效果检验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确定清洁有效期为7天

  建议:当产品、设备、清洁条件发生变更,且有可能影响清洁效果时,应进行再验证。

  验证小组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验证小组成员会签:

  使用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验证总负责人意见:

  签名:*年*月*日

  备注

编辑:www.glwk8.Com

篇2:片剂清洁验证方案

  验证文件

  文件名称:

  清洁验证方案

  验证产品名称:**片

  设备名称:

  FL-350风冷式粉碎机

  HLSG-200B湿法混合颗粒机

  WSG60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机

  YK160摇摆式颗粒机

  200L桶式预混机

  P1200C/30高速压片机

  MB441热成型泡罩包装机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工器具(勺子、铲刀)

  清洁程序编号:

  文件编号:

  起草人

  质量部QA

  起草日期

  审核人

  质量部QA

  审核日期

  生产车间

  生产部

  质量部QC

  批准人

  质量部

  批准日期

  目录

  一、验证概述:21.1验证对象:21.2验证目的:21.3验证产品的选择:21.4验证小组成员及分工:2二、清洁验证的风险评估….……………………………………………

  …10三、验证内容:33.1验证相关文件:33.2验证执行人员确认:43.3仪表与计量器具确认:43.4清洁介质及清洁用品:43.5取样计划:…………………………………………………….43.6分析方法学确认:…………………………………………….53.7清洁程序执行情况检查:…………………………………….63.8目检:.…………………………………………………

  ………….63.9微生物检验:………………………………………………

  ………63.10化学检验:….………………………………………………9四、对不符合可接受标准的测试结果所采取的措施:……………………

  14五、再验证:…………………………………………………………………

  14六、注意事项:………………………………………………………………14

  一、验证概述:

  1.1验证对象:

  本次验证对象为**片(10mg)生产设备的清洁操作规程(详见表1,**片生产使用设备与清洁操作规程列表),程序详细描述所采用设备各部件的拆卸、纯化水冲洗及用消毒剂消毒操作。本次验证主要针对设备生产**后的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表1**片生产使用设备与清洁操作规程列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清洁操作规程

  风冷式粉碎机

  FL-350湿法混合颗粒机

  HLSG-200B

  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机

  WSG60摇摆式颗粒机

  YK160200L桶式预混机

  200L

  高速压片机

  P1200C/30热成型泡罩包装机

  MB441固体制剂工器具清洁操作规程

  1.2验证目的:

  由于固体车间片剂生产线用于多个产品的生产,为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片(10mg)在相关设备生产结束后可以用现行的清洁程序清洗干净,不产生由**残留所造成的交叉污染,特制定本验证方案。本方案对该设备清洗的方法及清洗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确认其清洁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1.3验证产品的选择:

  本次验证为增加产品组中新产品的验证,本方案详细描述该设备清洁验证步骤和要求,要求对该设备进行连续三批的清洁验证,以确认其清洁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1.4验证小组成员及分工:

  表2:

  公司职务

  验证小组职务

  验证工作职责

  质量部经理

  组长

  验证总负责人,验证方案、验证报告批准,参与偏差的处理

  生产部经理

  组员

  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参与偏差的处理

  质量部QA负责人

  组员

  验证文件的审核、验证工作的管理、参与验证过程中偏差的处理

  固体车间主任

  组员

  验证文件的审核及组织本部门按照批准的验证方案准确执行,复核部分检测数据,参与验证过程中偏差的调查处理

  质量部QC负责人

  组员

  验证方案中检验项目及方法的审核及组织本部门按照批准的验证方案准确执行,复核部分检验数据,参与验证过程中偏差的调查处理。

  质量部QC验证人员

  组员

  按照验证方案进行取样检测、提供验证所需的全部检测数据

  质量部QA验证人员

  组员

  本项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验证方案、验证记录,出具验证报告

  质量部QA质量检查员

  组员

  验证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操作人员

  组员

  负责按照验证方案协助实施验证工作并及时完成验证记录

  二、清洁验证的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工具:

  2.1.1风险等级计算

  (RPN):

  RPN=OSD

  O=失败发生的频率

  S=失败的严重性

  D=发现失败的概率

  原则:三个数值各自独立发生。

  2.1.1.1发生频率(O):

  发生频率

  评估值

  不可能:每年发生小于一次或不可能发生

  很低:每年最多发生3次

  低:每月至少发生一次

  中:重复发生

  高:经常发生,有上涨的趋势或肯定会发生

  2.1.1.2失败严重性(S):

  产品质量方面的严重程度

  评估值

  对产品质量无大影响的

  对技术结果有影响,但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产品质量出现微小的缺陷,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对最终检测需要更频繁的监控,增加检测等)

  产品质量出现重大缺陷,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措施(如:不合格批,产品召回等)

  可能会对客户造成伤害的重大缺陷

  2.1.1.3失败发现频率(D):

  发现概率

  评估值高:能100%自动控制,且有报警系统或在之后的操作中能完全解决

  一般:能100%控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式,如:用报警系统检测生产数据或在之后的操作中很容易发现

  低:经常做中控、不断监控或易发现,可控的

  很低:已建立质量控制或不易发现的缺陷

  不可能:无法发现或通过常规检查可以发现

  2.1.2RPN值的评估(RPN):

  风险等级值是O,S和D相乘的结果。

  PRN值在1-125之间,根据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及公司实际情况采用下图中的限度2。

  2.1.3依据风险等级值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具体如下:

  1-16(低风险:应有一定的控制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升高);

  17-36(中等风险: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

  37-65(较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增加监控频次及力度)。

  66-95(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在得不到有效解决之前,不得继续生产)。

  95-125(最高风险:应停止生产整顿)。

  125无有效措施控制,不得生产

  控制措施防止风险升高

  有效措施控制解决

  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增加监测频次及力度

  停止生产整顿

  RPN=16RPN=36RPN=65RPN=952.2清洁验证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风险项目

  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

  OSD

  RPN

  API性质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和丙酮,具体见附表1.低风险

  按照活性成分含量、溶解性、毒性、副作用、治疗剂量以及生产周期等分析车间所有产品的风险程度,归纳出最坏情况进行清洁验证。

  辅料影响

  未充分考虑产品辅料的影响,可能清洁不彻底导致微生物滋生

  15低风险

  对于清洁验证中产品的风险评估中加入考虑辅料的溶解性。特别注意含有水不溶辅料的产品。清洁验证不但研究API的残留量,还需研究微生物的残留量,根据欧盟GMP

  Manual及实际情况确定微生物残留限度。

  清洁程序

  清洁程序本身不合理

  低风险

  清洁程序需要根据物料溶解性、被清洁设备的构造以及使用的清洁剂等制定,检查所有清洁SOP,并对照物料溶解性列表,确认所有清洁程序合理有效

  清洁所用到的所有清洁剂及清洁工具

  清洁所用清洁剂失效或受污染,导致清洁过程中产生引入其他非来自产品的污染。

  25中等风险

  清洁剂、酸、碱液或有机溶剂打开前,认真检查外观应无破损、在有效期内;开瓶后按质量标准要求的条件储存。

  数据记录及分析

  验证过程中,数据记录错误或计算错误导致验证失败

  低风险

  每个步骤结束后,由2人确认数据记录正确。再进入下一个步骤。分析计算时,由2人计算。

  设备

  清洁验证限度计算时,设备不完全,导致限度偏高

  低风险

  验证前,再次确认是否所有设备包括辅助工具都包含在内。

  取样

  取样部位不合理,关键部位,如API可能残留较多的部分没有包括

  10低风险

  确认设备关键部位,如API可能大量残留的部位、难清洗到的部位。用图片形式清楚说明取样部位。

  取样工具未清洁干净,导致再次污染

  25中等风险

  制定取样工具的清洁程序,确定工具的清洁有效期,清洁完毕贴上清洁标识;使用前检查工具是否有清洁标识,确保使用洁净的工具。

  取样方式及样品介质

  低风险

  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分析取样回收率。

  样品

  样品在传输和存放以及分析过程中被污染或降解等导致结果受影响

  25中等风险

  详细描述样品的传输步骤和存放要求。考虑光、温度、湿度对样品的影响,选择存放容器和存放环境。规定样品存放时间,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确保样品在传输和存放以及分析过程中不受影响。实验前,检查环境(空调、压差)、容器、设定的分析方法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尽快完成所有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活性成分的检验方法不灵敏、不精确,影响验证结果.25中等风险

  根据产品活性成分的性质,参考欧洲药典以及生产工艺,选择灵敏精确的检验设备,制定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确定方法有效性。

  人员

  操作人员清洁程序错误

  20中等风险

  制定清楚详细的清洁SOP。验证前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取样人员取样错误

  低风险

  制定清楚详细的取样SOP。验证前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分析人员分析错误

  低风险

  制定清楚详细的分析检测以及数据统计计算的SOP。验证前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人员卫生差

  15低风险

  对所有人员进行人员卫生相关培训。按照人员进入洁净区流程进入。清洁验证中包含微生物限度的验证。

  环境

  空气净化系统

  15低风险

  定期进行系统检测

  工艺用水系统

  15低风险

  定期进行系统检测

  附表1产品名称

  剂型

  活性成分含量

  溶解性

  产品涉及的辅料及辅料的溶解性

  毒性

  与哪些药物同时服用会有副作用

  每日最大剂量

  **片

  片剂10mg

  易溶于氯仿、甲醇、乙醇,溶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几乎不溶于水

  辅料为:

  1.乳糖:溶于水;

  2.玉米淀粉:不溶于冷水;

  3.硬脂酸镁:不溶于水;

  毒理学动物试验未见明显致畸作用

  1.同时服用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咪替丁、茶碱等药物,会提高**在血浆中的浓度。

  2.抑制肝药物代谢酶功能的药物能使本品的代谢减慢。

  10mg考虑风险因素,为防止交叉污染,降低病人安全隐患,按照品种,对以上最坏情况的五个品种进行清洁验证,提出有效合理的清洁方法及取样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评估,确定需进行清洁验证情况概述如下:根据分析方法验证的风险评估结果,此过程未出现高等级风险,但对于低等风险,我们仍采取了控制措施,以防止风险升高;并且针对“清洁所用清洁剂失效或受污染,导致清洁过程中产生引入其他非来自产品的污染”、“取样工具未清洁干净,导致再次污染”、“操作人员清洁程序错误”等的中等风险,通过分析,分别采取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1,清洁剂、酸、碱液或有机溶剂打开前,开瓶后按质量标准要求的条件储存。固态和液态物料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2.制定取样工具的清洁程序,确定工具的清洁有效期,使用前检查工具是否清洁。3制定清楚详细的清洁SOP。验证前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所有措施需在验证启动后严格执行。

  通过以上风险分析,基于现行公司体系,采用的控制措施没有为体系引入新风险。

  9三、验证内容:

  3.1验证相关文件

  3.1.1标准操作规程

  本次清洁验证方案是根据下表3中已批准的标准操作规程制定。

  表3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车间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FL-350风冷式粉碎机

  HLSG-200B湿法混合颗粒机

  WSG60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机

  YK160摇摆式颗粒机

  200L桶式预混机

  P1200C/30高速压片机

  MB441热成型泡罩包装机

  固体制剂工器具清洁操作规程

  QC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3.1.2支持性验证文件

  本方案所描述的清洁验证应在下述已批准的验证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详细情况参见下表4;

  表4: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纯化水系统回顾性验证报告

  固体制剂空调系统验证

  3.2验证执行人员确认

  确认所有参与取样和检验的人员均已熟悉本方案和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在该草案实施前接受相应培训。确认结果详见“培训记录”。

  3.3仪表与计量器具确认

  在进行清洁验证前,所有与清洁验证有关的仪器、设备应经过校验合格和确认,仪器、设备等应建立相应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对清洁验证的样品应建立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本次清洁验证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仪表、计量器具等确认或校验情况见“仪器、仪表与计量器具校验情况确认记录”。

  3.4清洁介质及清洁用品

  A.清洁介质:纯化水

  B.清洁剂:95%乙醇

  C.清洁用具:白色不抽丝抹布、试管刷

  D.消毒剂:75%乙醇、0.2%的新洁尔灭溶液

  注:与药品直接接触部位只能采用75%乙醇

  3.5取样计划

  工艺验证批次生产停止

  ↓清洗

  ↓目检

  ↓微生物冲洗水取样

  ↓微生物棉签擦拭取样

  ↓化学残留棉签擦拭取样

  ↓开始生产(在与本产品共用设备上后续生产的产品应在本轮确认化学残留结果合格后方可释

  放该批产品。)

  3.6分析方法学确认

  3.6.1取样方法确认

  目的:通过回收率试验验证取样过程的回收率和重现性

  方法:①准备三块与设备表面材质相同的100mm×100mm

  的平整光洁的316L不锈钢板;

  ②取**适量置容量瓶中,加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2.28g,加水8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为6.0,加水至1000ml)—甲醇(20:80)稀释至刻度,配制含**浓度为0.016%的溶液,装入移液枪。

  ③将约2ml

  溶液以点状尽量均匀地滴注在100mm×100mm

  的不锈钢板上,每次滴注三块。

  ④根据实际喷出的溶液量计算单位面积的物质量(约1μg/cm2)。

  ⑤自然干燥或灯具晒干不锈钢板。

  ⑥用95%乙醇润湿取样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将棉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药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见图1棉签擦试取样方法示意图。按前述擦拭取样操作规程擦拭钢板,每擦一个方块(100cm2)换一根擦拭棉签。

  ⑦将擦拭棉签分别放入试管中,盖上试管盖,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2.28g,加水8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为6.0,加水至1000ml)—甲醇(20:80)溶液10ml,加塞,轻摇试管,并放置10min,使物质溶出。

  ⑧重复以上规程10次;

  ⑨用经验证的检验方法检验,计算回收率和回收率的RSD。

  可接受标准:回收率≥50%,回收率RSD≤20%

  确认人:QC人员

  图1棉签擦试取样方法示意图

  3.6.2检验方法确认

  目的:确认验证所采用测定活性成分**的方法符合相应的检测要求。

  可接受标准:表5检测项目

  可接受标准

  检验人员

  系统适应性

  RSD≤2.0%

  QC人员

  中间精密度

  RSD≤2.0%

  重复性

  RSD≤2.0%

  准确度

  单一回收率必须在98.0%-102.0%之间,且各水平浓度内的回收率和各水平浓度回收率平均值的RSD不得大于2.0%

  线性≥0.9993.7清洁程序执行情况检查

  目的:确认清洁操作过程符合既定SOP;

  方法:检查现场人员操作过程;

  可接受标准:操作过程完全符合清洁SOP;

  检查人:车间验证人员、QA验证人员;

  检查结果见“清洁程序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3.8目检:

  目的:确认设备表面目测清洁。

  检查方法:清洗结束后,观察设备表面。

  可接收标准: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无可见残留物且设备干燥。

  检查人:车间验证人员、QA验证人员

  检查结果见“目检记录”

  3.9微生物检验

  3.9.1最终冲洗水取样检验

  目的:确认清洗后微生物附着量符合标准

  取样部位:

  设备名称

  取样部位

  FL-350风冷式粉碎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HLSG-200B湿法混合颗粒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WSG60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捕集袋最终冲洗水

  YK160摇摆式颗粒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200L桶式预混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P1200C/30高速压片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MB441热成型泡罩包装机

  设备内壁最终冲洗水

  取样方法:用无菌容器取最终冲洗水500ml,取100ml,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将滤膜置于营养琼脂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分别于30-35℃倒置培养3天和23-28℃培养5天计数,各作2个平行样,就地取冲洗所用空白水样做对照。

  可接受标准:≤100CFU/ml

  检验人员:QC人员

  3.9.2棉签取样检验

  目的:确认清洗后微生物附着量符合标准。

  取样方法:①用生理盐水充分润湿无菌棉签;

  ②取样时,将棉签从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取样面积为5cm×5cm=25cm2③取一支润湿的棉签,将棉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的方向垂直。如下图。

  棉签取样示意图

  ④取一支未润湿的干燥棉签,按照③的方法再擦拭一遍该取样表面。

  ⑤擦拭完后,将两支棉签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10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作为一个样品。

  ⑥在该取样点的附近位置,再选择一个5cm×5cm=25cm2的取样面积,重复③④⑤步骤操作,作为另一个平行样品。

  ⑦将取回的样品充分振荡,静置,吸取1ml,分别倾入15ml45℃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培养基,30-35℃培养3天和23-28℃培养5天,另以未取样的棉签为空白对照,各做两个平行样。

  ⑧在设备的*取样部位取样检查控制菌。重复①—⑥步骤操作,将取回的样品充分振荡,静置,将10ml样品放入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中30-35℃培养24h,另以未取样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

  取样部位:

  设备名称

  取样示意图

  取样部位

  依据

  FL-350风冷式粉碎机

  附图一筛网下料管路死角

  死角弯管道内壁

  接触面积大

  风叶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出料棱台边角(共四个,随机取1个)

  压力、流速迅速变化处

  补集袋(共16个,随机取1个)

  结构材料的不同部位

  HLSG-200B湿法混合颗粒机

  附图二物料锅盖内壁

  取样点的方便性和重现性搅拌浆

  最有代表性部位

  制粒刀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WSG60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机

  附图三顶部出风口内壁

  清洁剂不易的接触部位

  内壁

  接触面积大

  物料分布板

  接触面积大底部

  设备内部死角

  YK160摇摆式颗粒机

  附图四加料斗下部

  取样点的方便性和重现性

  出料口

  压力、流速迅速变化处

  转筒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200L桶式预混机

  附图五底部内壁

  接触面积大

  中部内壁

  接触面积大

  上部内壁

  接触面积大

  P1200C/30高速压片机

  附图六强迫加料盘内壁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冲头

  接触面积大

  模圈内表面

  设备内部死角

  转台

  接触面积大

  MB441热成型泡罩包装机

  附图七加料斗内壁下部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料轨内壁

  接触面积大

  转刷

  接触面积大

  勺子表面

  接触面积大

  铲刀表面

  接触面积大

  可接受标准:细菌、霉菌<100CFU/25cm2,控制菌应不得检出

  检验人员:QC人员

  检查结果见检验记录

  注意:微生物取样在化学取样前进行。

  3.10化学检验:

  3.10.1棉签取样检验

  目的:确认清洗后活性物质在最难清洁部位的残留量符合标准。

  取样方法:

  ①用95%乙醇充分润湿棉签;

  ②取样时,将棉签从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取样面积为

  10cm×10cm=100cm2③取一支润湿的棉签,将棉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的放行垂直。如下图。

  棉签取样示意图

  ④取一支未润湿的干燥棉签,按照③的方法再擦拭一遍该取样表面。

  ⑤擦拭完后,将两支棉签放入事先准备好的10ml容量瓶中,作为一个样品。

  ⑥在该取样点的附近位置,再选择一个10cm×10cm=100cm2的取样面积,重复③④⑤步骤操作,作为另一个平行样品。

  ⑦将取回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液中**的浓度。

  取样部位:

  设备名称

  取样示意图

  取样部位

  依据

  FL-350风冷式粉碎机

  附图一筛网下料管路死角

  死角

  弯管道内壁

  接触面积大

  风叶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出料棱台边角(共4个,随机取1个)

  压力、流速迅速变化处

  HLSG-200B湿法混合颗粒机

  附图二物料锅盖内壁

  取样点的方便性和重现性

  搅拌桨

  最有代表性部位

  制粒刀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WSG60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机

  附图三顶部出风口内壁

  清洁剂不易的接触部位

  内壁

  接触面积大

  物料分布板

  接触面积大

  底部

  设备内部死角

  YK160摇摆式颗粒机

  附图四加料斗下部

  取样点的方便性和重现性

  出料口

  压力、流速迅速变化处

  转筒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200L桶式预混机

  附图五底部内壁

  接触面积大

  中部内壁

  接触面积大

  上部内壁

  接触面积大

  P1200C/30高速压片机

  附图六强迫加料盘内壁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冲头

  接触面积大

  模圈内表面

  设备内部死角

  转台

  接触面积大

  MB441热成型泡罩包装机

  附图七加料斗内壁下部

  设备最难清洗部位

  料轨内壁

  接触面积大

  转刷

  接触面积大

  勺子

  表面

  接触面积大

  铲刀

  表面

  接触面积大

  四、对不符合可接受标准的测试结果所采取的措施

  检查测试过程:

  ①检查分析所用的仪器;

  ②检查实验步骤;

  ③检查抽样过程;

  ④QA,QC及生产部对检查结果进行讨论;

  ⑤变更验证方案,对所有的项目进行重验证;

  五、再验证

  在下列情况发生时,必须考虑是否要进行重验证:

  (1)清洁程序变化时;

  (2)清洁剂变化时;

  (3)产品变化时;

  (4)每三年

  六、注意事项

  (1)化学擦拭取样部位与微生物擦拭取样部位不得重叠

  (2)微生物擦拭取样必须在化学擦拭取样前进行

  (3)棉签擦拭取样后设备进行重新的清洗,以防止取样过程的污染

  七、附录

  附录一,人员培训情况登记表

  附录二,仪器、仪表与计量器具校验情况确认记录

  附录三,清洁程序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附录四,目检记录

  附录五,QC理化检测结果汇总表

  附录六,QC生化检测结果汇总表

篇3: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清洁验证方案

  起草: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生效日期:

  签字:

  验证小组会签

  姓名

  部门

  职务或岗位

  签字日期

  拷贝号:

  变更记载:

  制定(变更)原因及目的:

  为了规范YG*-100型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清洁验证的实施过程,确保验证工作的客观、全面、有效而制定本方案。

  修订号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000102分发部门

  生产技术部[]份

  质量部QA[]份

  质量部QC[]份

  一车间[]份

  二车间[]份

  三车间[]份

  设备动力科[]份

  物控部[]份

  总经办[]份

  综合部[]份

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清洁验证方案

  适用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二车间的YG*-100型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的清洁验证。

  职责

  生产技术部:负责清洁验证方案的起草及验证的实施。

  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清洁验证中的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QA验证管理员: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清洁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质量部经理:负责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质量总监:负责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概述

  3.1为了防止因灌装旋盖机的清洁不彻底而污染下一批药液,以保证产品质量,故需对灌装旋

  盖机的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3.2本设备属生产银翘合剂的专属设备,清洁结束后对设备的外观清洁效果和微生物限度两个项目进行检查。

  验证目的

  4.1通过物理外观检查(目视检查法)来考查清洁后灌装旋盖机的外观清洁效果,以表明本灌装旋盖机的清洁SOP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清洁效果。

  4.2由于银翘合剂成品质量标准中有卫生学指标检测,为了保证银翘合剂的不同批次之间不因灌装旋盖机的清洁不彻底而染菌,需对本设备清洗后直接接触药液部位的菌落数进行检测。

  清洁方法

  每批银翘合剂生产结束后,按《YG*-100型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清洁SOP》对设备进行清洁。

  最难清洁部位的确定

  设备清洁后的清洁部位包括:灌装机台面、输瓶机台面、灌装针头以及药液输送管道。

  据本设备的结构特点确定药液输送管道是最难清洁部位。

  化学验证

  物理外观检查

  取样:清洁结束后,在各清洁部位用洁净白稠布进行擦拭取样。

  检验方法:目视检查法

  可接受标准:目视检查药液输送管道内应无可见污迹,灌装针头、灌装机台面、输瓶机台

  面、用白抹布擦拭后抹布应无可见污迹。

  8微生物验证

  取样:向储液桶中加入适量纯化水,开机运转至针头喷出纯化水(约2秒后),接取洗出水100ml供试液。

  检验方法:菌落计数法

  可接受标准:≤80CFU/ml

  9验证实施

  9.1每批银翘合剂灌装结束后,以灌装旋盖机的清洁作为验证数据收集及评估的单位,连续取3批作试验,清洁方法见《YG*-100型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清洁SOP》,取样及检验方法见上述。

  9.2记录验证数据(见附表)

  9.3分析数据,综合整个验证过程,得出验证结论。

  验证数据的记录见下页

  附表:直线式液体灌装旋盖机

  批号

  物理外观检查

  检验时间

  可接受标准:目视检查灌装针头、灌装机表面应无残留药液、无污迹、无残留药气味,擦拭后的抹布无污迹

  检验结果

  检测人:

  复核人:

  结论:

  批号

  取样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

  可接受标准:≤80CFU/ml

  冲洗水取样法

  冲洗水取样法

  冲洗水取样法

  检测人:

  复核人:

  结论:

  验证负责人:*年*月*日

篇4:配料罐清洁再验证方案

  湖北御金丹药业有限公司GMP文件

  编码:VAL0405147022000L

  配料罐(1)清洁再验证方案

  湖北御金丹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再验证组织及各部门职责

  2概述

  3再验证目的

  4再验证计划及进度

  5资料文件确认

  6验证内容

  6.1清洁规程的建立

  6.2设备清洁验证中参照物质的选定

  6.3关键部位

  6.4验证方法

  6.5验证的实施

  7再验证周期

  2000L配料罐清洁再验证方案

  起草人

  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20**年01月01日

  审核人

  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批准人

  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份

  生产事业部()份

  物资管理部()份

  采购供应部()份

  设备工程部()份

  行政管理部()份

  销售事业部()份

  财务管理部()份

  变更记载:

  修订号

  执行日期

  0020**年09月04日

  0120**年07月01日

  02再验证组织及各部门职责

  1.1再验证小组:

  组长:

  组员:

  质量管理部:

  设备工程部:

  1.2再验证小组职责

  1.2.1负责组织再验证方案的编写和审定

  1.2.2负责再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以确保再验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2.3负责再验证数据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及审核

  1.2.4负责再验证结果的审核

  1.2.5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定

  1.2.6负责再验证报告的审批和发放

  1.3再验证小组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再验证方案的编写,并对再验证方案进行审批;负责再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对再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设备工程部:负责再验证方案的编写、2000L配料罐清洁再验证运行及性能确认的验证工作。

  质量管理部:负责2000L配料罐清洁再验证运行及性能确认的各项检测验证工作,负责再验证合格证书的审批和发放。

  1.3.1运行确认:

  参与部门:设备工程部、生产车间

  1.3.2性能确认:

  参与部门:质量管理部、设备工程部、生产车间

  1.3.3检定周期的确定

  参与部门:质量管理部

  1.3.4再验证结果及评价:

  参与部门:质量管理部、设备工程部、生产车间

  1.3.5再验证合格证书的审批和发放:

  审批和发放部门:质量管理部

  2概述

  2000L配料罐用于液体制剂车糖浆剂配料,该机的清洁验证同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工艺验证同时进行(每批工艺验证后进行清洁验证)为证实所制订清洁SOP能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对该设备的清洁效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设备按《2000L配料罐清洁SOP》清洁后对关键清洁部位进行取样检测,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再验证目的

  证明经过清洁程序清洁后,设备上残留物(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包括前一产品的残留物或清洗过程中洗涤剂的残留物)达到了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不会对将生产的产品造成交叉污染。

  4再验证计划及进度

  由再验证小组提出验证计划,经再验证小组组长审核后实施。

  本设备的再验证工作

  从*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结束。

  方案制定日期:*年*月*日

  方案实施日期:*年*月*日

  5资料文件确认

  确认的目的是验证该设备的资料文件是否符合现行GMP要求,应包括如下内容:

  1、设备订购合同

  2、设备使用说明书

  3、产品合格证

  4、设备标准操作程序

  5、设备清洁、保养标准操作程序

  6、设备维修标准操作程序

  6验证内容

  6.1清洁规程的建立:

  6.1.1应根据产品的性质、设备特点、生产工艺等因素拟定清洁方法并制定清洁规程,对清洁人员进行培训。

  6.1.2应对待验证的清洗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减少进行验证失败风险增加和不必要的步骤增加,并可节省资源。

  6.1.3执行的清洁程序

  《2000L配料罐清洁SOP》

  6.2设备清洁验证中参照物质的选定:

  6.2.1应根据生产设备所生产的产品性质选定,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定依据为应是最难清洁的物质或活性最强的物质。如所用了清洁剂或消毒剂,应考虑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残留。

  6.3关键部位

  根据本设备的结构特点可确定:内壁(A)、排液口(B)为最难清洁部位。

  6.4验证方法

  6.4.1取样方法的验证:

  6.4.1.1应根据设备的清洁方法和结构特点,合理的选择取样方法,取样方法一般包括擦拭取样和淋洗水取样。在设备的清洁验证前,应对取样方法进行验证,以证实方法及所选用的溶剂、取样人员操作、残留物转移到药签或淋水中、样品的溶出过程的适用性。

  6.4.1.2淋洗水取样:取样的方法为根据淋洗水流经设备的线路,选择淋洗线路相对最下游的一个或几个排水口为取样口。分别按照微生物检验样品和化学检验样品的取样规程收集清洁程序最后一步淋洗即将结束时的水样。

  6.4.1.3擦拭取样:擦拭取样优点是能对最难清洁部位直接取样,通过考察有代表性的最难清洁部位的残留物水平评价整套生产设备的清洁状况。通过选择适当的擦拭溶剂、擦拭工具和擦拭方法,可将清洗过程中未溶解的,已“干结”在设备表面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擦拭下来,能有效弥补淋洗取样的缺点。检验的结果能直接反映出各取样点的清洁状况,为优化清洁规程提供依据。

  6.4.2擦拭工具和溶剂

  进行擦拭取样时应注意擦拭工具和溶剂对检验的干扰。常用的擦拭工具为药签,在一定长度的尼龙或塑料棒的一端缠有不掉纤维的织物。药签应耐一般有机溶剂的溶解。棉签容易脱落纤维,故在使用前应用取样用溶剂预先清洗,以免纤维遗留在取样表面。溶剂用于擦拭时溶解残留物并将吸附在擦拭工具上的残留物萃取出来以便检测。用于擦拭和萃取的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一般为水、有机溶剂或两者的混合物,也可含有表面活性剂等以帮助残留物质溶解。

  6.4.2.1选择溶剂的原则:

  ①溶剂不得在设备上遗留有毒物质;

  ②应使擦拭取样有较高的回收率;

  ③不得对随后的检测产生干扰。

  6.4.2.2药签的选择原则:

  ①能被擦拭溶剂良好地润湿;

  ②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韧性,足以对设备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并不易脱落纤维;

  ③能同擦拭和萃取溶剂相兼容,不对检测产生干扰。

  6.4.3已清洁合格设备存放有效期确认:

  通过对已清洁设备进行存放,存放期间不得污染,存放一定时间后,再按擦拭取样/淋洗取样,检测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以确定设备的存放有效期。

  6.4.4清洁验证的批次确定:

  为了保证验证的重现性,设备清洁验证必须有三次成功的批次实验。如验证的结果不能确保设备清洁未达到标准,则需查找原因,重新修订程序和验证,直至结果合格。

  6.5验证的实施

  6.5.1以每批清热解毒口服液配料阶段结束后,2000L配料罐的清洁作为验证数据收集及评估的单位,连续取三批作试验,清洁方法见《2000L配料罐清洁SOP》.6.5.22000L配料罐生产的产品清热解毒口服液投料处方

  石膏361.8kg

  金银花72.4kg

  地黄43.2kg

  玄参57.8kg

  连翘36.2kg

  栀子36.2kg

  甜地丁36.2kg

  黄芩36.2kg

  龙胆36.2kg

  板蓝根36.2kg

  知母29.2kg

  麦冬29.2kg

  蔗糖200kg

  活性炭2.7kg

  乙醇

  120kg

  制成

  540L(5.4万支)

  6.5.3物理外观检查

  用白绸布擦试外壁、无异物

  6.5.4淋洗检查法

  6.5.4.1淋洗检查方法:清洁结束后,从排液口取样与对照品进行比量,用适量纯化水冲洗所有罐体,启动循环泵,用洁净的烧杯从管道出水口接盛排出的洗涤液,目检无任何杂质、无色差。

  取检试品10ml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残渣加乙醇0.5ml使之溶解。按黄芩鉴别法进行鉴别。

  6.5.4.2可接受标准:目测检试品与空白对照品比较检查无任何杂质,无色差;黄芩不得鉴出。

  6.5.5擦拭取样:用脱脂棉润湿,用止血钳夹住,在最难清洁的部位如(下图)方向擦拭,面积为25cm2,将擦拭过的脱脂棉放入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浸泡5分钟。置静,去掉上层水,将剩余10ml水中加入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检试品。

  6.5.6取样计划

  6.5.6.1生产完毕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洗。

  6.5.6.2清洗结束后按检查方法进行取样,每换一产品或批号取样检查一次。

  6.5.6检验记录见报告

  7再验证周期

  再验证周期为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