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2843  文章总数444977  总浏览量7998169

小企业财务制度流程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人们运用到小企业,流程,财务,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我们该怎么写作相关的内容呢?以下是文库小编帮大家整理小企业财务制度流程,欢迎阅读收藏。

小企业财务制度流程

财务流程

一、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公司财务报销行为,倡导一切以业务为重的指导思想,合理控制费用支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根据相关的财经制度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将财务报销分为日常办公费用、工薪福利及相关费用、税费支出、工程相关支出及专项支出等,以下分别说明报销相关的借款流程及各项支出具体的财务报销制度和报销流程。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公司全体员工。

第四条

借款管理规定

(一)出差借款:出差人员凭审批后的《出差申请表》按批准额度办理借款,出差返回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还款手续。

(二)其他临时借款,如业务费、周转金等,借款人员应及时报帐,除周转金外其他借款原则上不允许跨月借支。

(三)各项借款金额超过5000元应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备款。

(四)借款销账规定:

(1)借款销帐时应以借款申请单为依据,据实报销,超出申请单范围使用的,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否则财务人员有权拒绝销帐;

(2)借领支票者原则上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销帐手续。

(五)借款未还者原则上不得再次借款,逾期未还借支者转为个人借款从工资中扣回。

第一条

借款流程

(一)借款人按规定填写《借款单》,注明借款事由、借款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支票或现金。

(二)审批流程:主管部门经理审核签字→财务经理复核→总经理审批。

(三)财务付款:借款凭审批后的借款单到财务部办理领款手续。

第二条

日常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电话费、交通费、办公费、低值易耗品及备品备件、业务招待费、培训费、资料费等。在一个预算期间内,各项费用的累计支出原则上不得超出预算。

第三条

费用报销的一般规定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一)报销人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票据,且发票背面有经办人签名。

(二)填写报销单应注意:根据费用性质填写对应单据;严格按单据要求项目认真写,注明附件张数;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简述费用内容或事由。

(三)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三)报销5000元以上需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以便备款。

第四条

费用报销的一般流程:报销人整理报销单据并填写对应费用报销单→

须办理申请或出入库手续的应附批准后的申请单或出入库单→部门经理审核签字→财务部门复核→总经理审批→到出纳处报销。

第五条

差旅费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费用标准:

职务

交通工具

住宿标准

伙食标准

外埠市内交通费用

一般员工

火车硬卧

120元/天

30元/天

30元/天

部门负责人

火车硬卧

150元/天

40元/天

40元/天

总经理及以上

飞机

实报实销

实报实销

实报实销

(二)费用标准的补充说明:

1.住宿费报销时必须提供住宿发票,实际发生额未达到住宿标准金额,不予补偿;超出住宿标准部分由员工自行承担。

2.实际出差天数的计算以所乘交通工具出发时间到返回时间为准,12:00以后出发(或12:00以前到达)以半天计,12:00以前出发(或12:00以后到达)以一天计。

3.伙食标准、交通费用标准实行包干制,依据实际出差天数结算,原则上采用额度内据实报销形式,特殊情况无相关票据时可按标准领取补贴。

4.宴请客户需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招待费,同时按比例(早餐20%、午餐或晚餐40%)扣减出差人当天的伙食补贴。

5.出差时由对方接待单位提供餐饮、住宿及交通工具等将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二、报销流程

1.出差申请:拟出差人员首先填写《出差申请表》,详细注明出差地点、目的、行程安排、交通工具及预计差旅费用项目等,出差申请单由总经理批准。

2.借支差旅费:出差人员将审批过的《出差申请表》交财务部,按借款管理规定办理借款手续,出纳按规定支付所借款项。

3.购票:

出差人员持审批过的出差申请复印件,到综合部订票。

4.返回报销:出差人员应在回公司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事宜,根据差旅费用标准填写《报销单》,部门经理审核签字,财务部审核签字,总经理审批;原则上前款未清者不予办理新的借支。

第六条

交通费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费用标准:

(1)员工因公需要用车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申请公司派车,在没有车的情况下经总经理等管理人员同意后可以乘坐出租车;

(2)市内因公公交车费应保存相应车票报销。

(二)报销流程

1.员工整理交通车票(含因公公交车票),在车票背面签经办人名字,并由综合部派车人员签字确认,按规定填好《交通费报销单》。

2.审批:按日常费用审批程序审批。

3.员工持审批后的报销单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

第七条

办公费、低值易耗品等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管理规定:为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此类费用由公司综合部统一管理,集中购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二)报销流程

1.购置申请:

公司行政部每季度根据需求及库存情况按预算管理办法编制购置预算,实际购置时填写购置申请单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报批。

2.报销程序:报销人先填写费用报销单(附出入库单),按日常费用审批程序报批。审批后的报销单及原始单据(包括结账小票)交财务部,按日常费用报销流程付款或冲抵借支。

3.费用归集:财务部按月根据行政部提供的各部门领用金额统计表,归集核算各部门相关费用。库存用品作为公共费用,待实际领用时分摊。

第八条

招待费、培训费、资料费及其他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费用标准

1.招待费:为了规范招待费的支出,大额招待费应事前征得总经理的同意。

2.培训费:为了便于公司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此费用由公司市场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培训需求应及时报送综合部。综合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培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

3.资料费:在保证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注意资源共享。各部门在购买资料前必须先填写《费用申请表》,在报销前必须到综合部资料管理人员处进行登记(资料管理人员在资料发票背面签字)。

4.其他费用:根据实际需要据实支付。

(二)报销流程:

1.招待费由经办人按日常费用报销一般规定及一般流程办理报销手续。

2.培训费由参与人员根据审批程序及报销程序办理报销手续。

3.资料费在报销前需办理资料登记手续,按审批程序审批后的报销单及申请表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

4.其他费用报销参照日常费用报销制度及流程办理。

第四部分

工薪福利及相关费用支出制度及流程

第九条

工薪福利等支出包括工资、临时工资、社会保险及各项福利等,此类费用按照资金支出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工薪福利支付流程

(一)工资支付流程:

(1)每月15日前由综合部将上月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的工资支付标准(含人员变动、额度变动、扣款、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信息)转交财务部;

(2)总经理提供职工月度奖金分配表;

(3)财务部根据奖金表及支付标准编制标准格式的工资表;

(4)按工薪审批程序审批;

(5)每月15日由财务部通过银行代发形式支付工资。

注:1.员工工资卡若有变动需及时通知财务后勤部,若因个人原因未上报通知财务后勤部由个人承担。

2.新入职员工需在工资发放之前上报工资卡账号,若工资发放时未上报工资卡卡号,工资下月发放。

(二)临时工资支付流程同工资支付流程。

(三)其他福利费支出由公司综合部按审批后的支付标准填写报销单→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财务经理进行财务复核→报总经理审批,审批后的报销单及支付标准交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第五部分

专项支出财务报销制度及流程

第十一条

专项支出主要包括软件及固定资产购置、咨询顾问费用、广告宣传活动费及其他专项费用等。

第十二条

软件及固定资产购置报销财务制度及流程。

(一)填写购置申请:按公司《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填写《资产购置申请单》并报批。

(二)报销标准:相关的合同协议及批准生效的购置申请。

(三)结账报销:(1)资产验收(软件应安装调试)无误后,经办人凭发票等资料办理出入库手续,按规定填写报销单(经办人在发票背面签字并附出入库单);(2)按资金支出规定审批程序审批;(3)财务部根据审批后的报销单以支票形式付款;(4)若需提前借款,应按借款规定办理借支手续,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手续。

第十三条

其他专项支出报销制度及流程

(一)费用范围:其他专项支出包括其他所有专门立项的费用(含咨询顾问、广告及宣传活动费、公司员工活动费用、办公室装修及其他专项费用)支出。

(二)费用标准:此类费用一般金额较大,由主管部门经理根据实际需要向总经理提交请示报告(含项目可行性分析、费用预算及相关收益预测表等),经总经理签署审核意见审批。

(三)财务报销流程

1.审批后的报告文件到财务部备案,以便财务备款。

2.签订合同:由直接负责部门与合作方签订正式合作合同,(合同签订前由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核,合同应注明付款方式等)。

3.付款流程:(1)由经办人整理发票等资料并填写费用报销单(填写规范参照日常费用报销一般规定);(2)按审批程序审批:主管部门经理审核签字→财务复核→总经理审批;(3)财务部根据审批后的报销单金额付款;(4)若需提前借款,应按借款规定办理借支手续,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手续。

第六部分

报销时间的具体规定

第十四条

为了协调公司对内、对外的业务工作安排,方便员工费用报销,财务部将报销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财务报销:公司财务部每周四为财务报销日。若当月的最后一个报销日在该月的28日以后,为了便于财务部集中时间月末结账,该报销日停止财务报销。

2.借支及其他业务的不受以上的时间限制,可随时办理。

第七部分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财务部。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或其授权人签字后生效。

篇2: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神经内科基本监测

1、经治医师应及时诊断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神经内科由专人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总结分析。

2、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的总结分析后,对做的不规范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3、每月开展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漏报率<10%。

二、目标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经治医师应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及时诊断并报告多重耐药菌,其规范参照“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神经内科由专人每月总结多重耐药菌处置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

在短时间内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或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四、医院感染监测评价指标

由专人负责每月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指标(具体数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进行科内考核。

五、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监测

由护士长制定相关规范,医护配合执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监测。

篇3:液化气供应站安全管理制度营业制度

液化气供应站安全管理制度和营业制度

(一)瓶装燃气供应站安全生产、防火责任制

1、供应站站长(安全生产、防火责任人):

①对供应站的安全生产、防火工作负责,对站点安全工作承担各项责任;

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方针,搞好站点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③每月定时召开安全例会,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和业务学习,总结安全生产、防火工作,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④积极组织好安全供、用气的宣传咨询工作;

⑤经常对站点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2、安全员(安全生产、防火直接责任人):

①直接负责站点的安全生产、防火工作;

②经常检查、督促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及时查出隐患,提出合理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③做好值班、抢险维修、出入库瓶、安全检查等记录的收档存档工作;

④负责组织消防训练及安全活动。

3、岗位责任员工(岗位直接安全生产、防火责任人):

①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用户至上”服务意识;

②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定和班前班后检查,作好各项记录并及时归档;

③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认真整改,杜绝一切安全事故;

④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及各项安全活动。

(二)瓶装燃气供应站安全管理制度

1、供应站员工必须了解液化石油气的基本知识。

2、供应站应设立醒目的“严禁烟火”等警示牌。

3、站内严禁烟火,禁止使用电炉等易产生明火的家用电器。

4、供应站必须按照消防要求配齐消防器材,工作人员要会使用,并定期维修。

5、站内不得存放汽油等易自燃的有机溶剂。

6、站内不准穿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的鞋及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行工作;

7、液化石油气瓶库所有电器设施应接地可靠,照明防爆,通风良好。

8、空实瓶要按指定的区域分别存放,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记。

9、钢瓶存放的层数不超过两层。

10、钢瓶只准立放,不准横放或倒放。

11、实瓶不宜存放过久,不得在阳光下曝晒。

12、搬运钢瓶要轻拿轻放,严禁摔、拖、滚、砸钢瓶,严禁金属物品的撞击,防止产生火花。

13、对于被检查出的待修瓶、报废瓶要分别按编码排放整齐,不得与合格瓶互混。

14、供应站员工必须坚守岗位,因故离岗应安排好替岗人员。

15、送气工在送气过程中严禁抽烟和使用明火。

16、供应站站长在上班及下班后,应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报警后,必须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组织抢救。

(三)瓶装燃气供应站安全检查制度

1、重大节假日、台风、雷暴雨气候前夕,必须对供应站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2、每周必须对供应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次夜间抽查(无实气瓶时无需),安全员必须每天对供应站进行不定时巡回检查。

3、岗位员工做好自检自查工作,严格履行岗位操作规定及各项职责要求。

4、检查内容为:

①钢瓶堆放是否整齐,有无漏气瓶入库。严禁空、实瓶混放;

②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③供应站周边环境有无火险隐患;

④“严禁烟火”等警示牌是否完好;

⑤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无违章情况和事故苗头,重大节假日和台风、雷暴天气还必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和落实值班人员。

(四)瓶装燃气供应站员工培训教育与安全宣传制度

1、供应站员工必须经过燃气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2、新员工上岗前除须取得上岗资格外,还必须经过企业内部的三级安全教育。

3、供应站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内容为:

一级安全教育:

①液化石油气基础知识;

②消防知识及有关灭火器材的使用;

③公司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④公司的生产运作概况;

⑤公司劳动纪律。

二级安全教育:

①液化石油气供应的流程;

②公司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情况;

③重点部位防护措施和要求;

④对员工的安全要求。

三级安全教育:

①新员工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安全责任;

②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及安全防火规定;

③与相关岗位的相互关系及配合;

④岗位操作及消防器材实际使用培训。

4、建立用户档案,向用户发放燃气安全使用知识手册,并进行安全用气宣传教育。

(五)瓶装燃气供应站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1、严格执行各类设施(消防器材、报警器、电气)的安全操作规定。

2、定期清洗各类设施,确保清洁、美观。

3报警器24小时带电状态,每周试验一次其灵敏度,确保灵敏可靠,消防器材严禁锈蚀,严禁日晒雨淋,保持完好有效,衡器计量准确,定期校验。

(六)钢瓶出人库管理规定

1、钢瓶在出入库的搬运中,必须轻拿轻放,安全装卸。

2、钢瓶装车时,必须捆扎牢固,关好车厢板,方可行车。

3、钢瓶入库必须检查钢瓶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气,附件是否齐全,并抽检重瓶充装重量是否符合规定。

4、钢瓶入库空实瓶要按指定的区域分别存放,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记。

5、钢瓶入库钢瓶存放的层数不超过两层。

6、钢瓶入库钢瓶只准立放,不准横放或倒放。

7、钢瓶出库时,必须逐个检查,有无超量、欠量、泄漏、钢瓶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8、对不合格钢瓶应及时进行安全妥善处理,并做好记录。

(七)瓶装燃气供应站营业制度

1、供应站点应保证服务窗口准点开门营业,在营业时间内进入服务窗口的用户未办理完事

项前,服务窗口不得终止服务。

2、供应站点应当保持服务窗口的整洁,悬挂燃气管理部门颁发的瓶装液化气销售许可证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

3、供应站点应设有醒目的禁火标志,配有符合规定的消防器材。

4、供应站点应公示液化气销售价格及各项关联服务的收费标准、服务窗口的营业时间、企业的服务(业务、报修、投诉)电话号码和燃气管理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

5、供应站点必须保证连续、安全、可靠地供应合格液化气。未经燃气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营业时间内停止供应液化气。

6、供应站点收取用户购气费时,应当向用户出具购气费发票。

7、供应站点应当保证所售液化气的充装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8、供应站点应保证服务窗口全年性营业,服务窗口节假日不停止营业。

9、供应站点应配有供用户检查重量的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器具,配有供用户试漏的装置和材料,配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

10、供应站点应当向用户履行安全用气告知和宣传安全用气知识的义务,并向用户发放安全用气常识手册。

(八)瓶装燃气供应站服务承诺

1、为用户提供送气上门服务的,应当于接到用户送气上门的要求后3小时内送气上门,并将给用户的购气费发票随气送达。

2、承诺免费送气上门的,不得向用户收取送气上门服务费;

3、实行有偿送气上门的,收取送气上门服务费应当符合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并向用户出具送气上门服务费发票。

4、送气上门后,用户要求安装、调试的,还应当为用户提供安装、调试服务,并不得收取安装、调试服务费。

5、液化石油气充装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液化石油气》(GB11174)的标准。

6、液化石油气充装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即:

10kg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量为9.5±0.3kg,15kg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量为14.5±0.5kg,50kg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量为49.0±1.0kg。

7、保证液化气钢瓶内液化气残液量符合以下规定:

①YSP-10钢瓶内残液量不大于0.5千克。

②YSP-15钢瓶内残液量不大于1千克。

③YSP-50钢瓶内残液量不大于2.5千克。

8、保证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液化气钢瓶符合国家规定。

9、供应站点接到用户报告换气后燃气器具无法正常燃烧时,应当同时提示用户暂停用气,并于接报后2小时内上门处置。

10、供应站点接到用户报告室内液化气泄漏时,应当在接报的同时,提示用户采取关闭液化气钢瓶角阀、自然通风等安全措施,并于接报后1小时内上门处置。

(九)瓶装燃气供应站服务投诉处理

1、对用户的投诉必须予以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处理。

2、对用户投诉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办理结果;非企业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的,应向投诉人作出解释。

3、对新闻媒体曝光的服务问题,应于48小时内核实情况,并按信息来源向社会和新闻媒体反馈结果。

4、对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政府其他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转办的投诉,必须在转办单位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并根据转办单位的要求反馈结果。

5、投诉办结率应达到100%。

6、开展服务投诉处理质量的回访工作,回访用户投诉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对处理的结果是否满意。

篇4: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我司营运车辆运行动态监管,规范车辆监控系统管理,充分发挥GPS监控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动态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根据《重庆市道路营运车辆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管理规定》(渝交委安〔20**〕4号)、重庆公运集团公司《道路营运车辆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安装有GPS、3G摄像系统车载终端的营运车辆。

内容

3.1平台安装要求:使用道路运输车辆上安装的卫星定位装置符合以下标准要求:

3.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

3.1.2《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JT/T808);

3.1.3《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

3.2平台监控内容

3.2.1车辆运行速度是否超过设定速度;

3.2.2车辆的运行区域线路是否超出核定的运行区域线路;

3.2.3是否疲劳驾驶,驾驶员驾车时间是否符合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

3.3公司平台监管职责:

3.3.1负责公司监控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对车管部监控平台的日常监控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及时掌控车辆的运行状态。

3.3.2根据实时监控情况,发现车辆恶性超速、单车多次超速等情况及时报告,对所有报警信息及时处警,同时向车管部平台发送气象、道路环境等相关安全信息。

3.3.3负责对车管部平台营运监控系统相关数据的收集、汇总、备份、查阅、分析和处置,做好运行日志、数据抽查工作记录,并将上线率、定位率、处警率、处罚情况等相关数据填报月报表,上报集团安全保卫处。

3.3.4协助系统营运商做好监控系统的安装、升级、检修、调试、系统维护、终端转户等工作,确保安全监控系统运行良好。

3.4车管部平台监控职责:

3.4.1车管部平台对运营车辆在监控中发现的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超时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报警,及时处警,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3.4.2车管部平台应将规定的数据格式将车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营运车辆号牌及类型、载重吨(座)位、营运线路及起讫站点、道路运输证号、驾驶员姓名、身份证号、从业资格证号等基础信息及时录入监控系统。

3.4.3做好每日运行日志及运行数据抽查记录,确保对所有监控车辆在一个月度周期内的运行轨迹进行全部抽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辆终端信号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线路运行;是否存在超速、超时驾驶等违法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运行轨迹异常等。对终端信号中断的车辆,要及时查明原因,恢复终端信号传递;对运行轨迹异常的车辆,要在排除技术原因的情况下,根据异常数据对其进行直接处罚;对需维修的车载终端应及时在迅捷公司报修系统上进行报修(维修电话:62764681),并做好登记。

3.4.4营运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及时采集肇事车辆行驶数据并备份保存。

3.4.5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车载终端及时向所属营运车辆提供包括气象、道路环境等内容的安全信息服务。

3.4.6每月22日前及时将当月本单位所属车辆监控的违规记录、处理情况、分析报表上报公司平台汇总。

3.5监控设备管理

3.5.1加强对车载监控终端的检查,教育广大驾驶员爱护和正确使用。

3.5.2除专业维修人员外,禁止私自打开终端主机机盖,将SIM卡取出挪作他用;未经许可不得将SIM卡进行更换;禁止私自打开终端主机机盖和终端显示屏进行装卸、改装、修理或改变车载终端结构等。

3.5.3车载终端的日常使用中,连接线应妥善保管,细致处理,不得将连接线进行拖拽,而导致接口脱落乃至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3.5.4在日常工作中,驾驶员应保护好车载终端显示屏,避免直接曝晒于太阳光之下;驾驶员应保持驾驶室内环境整洁、干燥,避免显示屏、车载终端等设备接触到水、油等液体。

3.5.5车管部平台要对在监控中发现的超速等各种违法行为要进行及时处理,坚持“超速必处,上90必罚”的原则,采取“第一次超速罚款50元,第二次超速罚款100元,第三次超速罚款200元,第四次超速罚款1000元,第五次超速清退出单位”的处罚措施,执行到位。同时每月要对连续超速达三次以上的驾驶员组织专题学习,写出书面保证。

3.5.6对超速报警中漂移情况的认定,应着重关注隧道出口、山区路段等区域,以及速度值陡升陡降或断点时间较长的现象。对速度值匀速上升且有连续轨迹点的超速报警应认定为正确报警。

3.5.7禁止故意损坏终端、安装开关,挪动、屏蔽、干扰终端天线等消极对抗正常监控的行为;严禁车辆私自改变营运线路,越线行驶;一经发现,罚款1000元—2000元,对情节恶劣者予以清退。

3.6考核

3.6.1每月结束后,公司平台将根据当月安全监控的违章处罚率、处警率、上线率、定位率等数据对车管部平台进行考核。其中违章处罚率必须达100%,处警率、上线率、定位率必须达95%以上(含95%)。每月的月度考核结果将纳入每月及年度考核内容之一。3.6.2车管部平台监控人员在日常监控中应及时发现故意损坏终端、安装开关、屏蔽干扰天线、严重超速等违规行为,对存在上述行为的车辆或驾驶员要采取措施,执行到位。凡因上级部门发现车辆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而车管部平台未及时发现或未采取措施的,将对车管部平台监控人员处罚50元—500元。

篇5: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制度管理文件)

**********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编制:企业管理中心

审批:

董事办

二○**年十二月

目录

1、总则2

1.1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2

1.1.1目的2

1.1.2意义2

1.2内部控制的目标2

1.3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3

、内部控制管理细则4

2.1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4

2.2发展战略管理控制4

2.3合同管理控制5

2.4财务资金管理控制6

2.5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7

2.6存货管理控制9

2.7固定资产管理控制10

2.8成本费用管理控制11

2.9资金筹措管理控制12

2.10财务报告编制控制管理13

2.11违规行为控制管理14

3、附则15

1、总则

1.1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1.1.1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1.2意义

本制度的实施对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相关业务流程、分解和落实责任、控制公司风险、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公司资产安全高效运行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内部控制的目标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建设、完善、实施,优化公司内部环境、各项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制度,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1.3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

1.3.1合法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3.2全面性原则。本制度的制定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1.3.3重要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1.3.4有效性原则。本制度相关具体业务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公司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做到奖罚有对象,责任可追溯,避免发生越权或互相推诿的现象。

1.3.5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牵制体现公司单位之间、员工之间以及各岗位之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要明确单位、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管理授权要适度、明确。

1.3.6适应性原则。本制度制订的具体业务控制,合理体现了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1.3.7成本效益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1.3.8包容性原则。本制度力求避免与公司其他制度相矛盾,尽可能包容公司不同的现有的内控制度。对不符合内控要求的制度,应及时修改、完善,并以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定为准。

1.4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中心、部门。

2、内部控制管理细则

2.1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

2.1.1内部机构运行关键管理控制点

2.1.1.1内部机构梳理。

2.1.1.2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

2.1.1.3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2.1.2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细则

2.1.2.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司内部机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内部机构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缺陷的,应当进行优化调整。

2.1.2.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公司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战略要求,结合实际经营需要,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并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

2.2发展战略管理控制

发展战略管理是对公司经营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过程。

2.2.1发展战略关键管理控制点

2.2.1.1战略目标制定应考虑周全,目标定位准确。

2.2.1.2战略规划制定应有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2.2.1.3战略规划应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2.2.2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细则

2.2.2.1战略规划中心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准确的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目标。

2.2.2.2战略规划中心严格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目标编制实施计划、步骤、预算报表及绩效指标。

2.2.2.3具体业务部门对公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综合分析,寻找出现偏差原因、提出计划(规划)调整意见。

2.3合同管理控制

2.3.1合同关键管理控制点

2.3.1.1合同起草是否存在不利于公司方利益实现的条款和遗漏必备条款,文字表述存在歧义。

2.3.1.2合同文本合法性、规范性。

2.3.1.3合同签署是否按照会签流程进行审批。

2.3.1.4公司行政印章使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2.3.1.5合同对方是否具备履约资质,合同对方未能信守约定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处理及变更或解除。

2.3.2合同管理管理控制细则

2.3.2.1建立并严格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合同管理程序、严格会签审批程序。

2.3.2.2严格执行公司印章管理规定,启用公司行政印章和合同印章进行签署合同。

2.3.2.3合同管理员与合同承办人之间加强沟通,把握合同进度、对方消极执行合同时采取应对措施,反映实际合同变更或解除需求。

2.4财务资金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财务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4.1财务资金关键管理控制点

2.4.1.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需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合理。

2.4.1.2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2.4.1.3与财务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有完整的记录,银行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2.4.2财务资金管理不相容岗位

2.4.2.1财务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2.4.2.2财务资金的保管和盘点清查。

2.4.2.3财务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2.4.2.4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等级工作。

2.4.3财务资金使用的审核批准程序

申请→审核→复核→审批→支付。

2.4.4财务相关印章管理

2.4.4.1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4.4.2银行印鉴的个人名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会计人员管理。

2.4.4.3现金收(付)讫章、银行转讫章由出纳员管理。

2.4.4.4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管理。

2.4.4.5会计人员名章应由本人自行保管使用。

2.4.4.6会计印章保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用途和范围使用,严禁交由非责任人使用,严禁在空白单证及纸张上用印。

2.4.4.7会计印章一般不得携带出公司使用。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出单位使用的,须经公司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并由保管人监督使用。

2.4.5票据管理

2.4.5.1空白支票等银行票据和其他有价证券由出纳员保管。

2.5.5.2发票应由专人保管使用,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发票的盖章、领用备查登记应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发票开具人员从指定人员处领用发票后,会计人员进行备查登记。发票存根联应交存会计机构存档。

2.4.6财务资金管理控制细则

2.4.6.1公司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坐支现金。

2.4.6.2公司需指定专人定期与银行对账,并指派对账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

2.4.6.3公司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2.5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采购与付款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款项的行为。

2.5.1采购与付款关键管理控制点

2.5.1.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合理。

2.5.1.2请购依据应当充分,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5.1.3采购与验收的管理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清晰,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商品的验收等应当明确。

2.5.1.4付款方式、程序、审批权限等应当明确。

2.5.2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

2.5.2.1请购与审批。

2.5.2.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2.5.2.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2.5.2.4采购、验收与相关的会计记录。

2.5.2.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2.5.3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细则

2.5.3.1各单位负责人根据单位需求和库存情况做出商品申购计划,填写物品申购单,报主管领导审核,分管领导或其授权人审批转采购部制定采购计划。

2.5.3.2根据审批后的采购计划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制定具体的询价方案,编制询价文件,通过收集信息来确定被询价供应商的名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报价单、售后服务承诺及相关优惠条件确定二至三名候选供应商,将供应商名单上报,按审批后的意见确定最终供应商并进行采购。

2.5.3.3购回商品交物资部验收,仓库管理员凭采购单及销货清单清点货物,填写入库单。采购部根据入库单及收到的发票填写付款申请,财务部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对付款申请复核后,按规定权限逐级审批后同意付款。

2.5.3.4由于质量或规格不符等原因要退换货的,物资部需对符合退、换货条件的商品办理出库手续,并做好退换货的记录,记录退换货的日期、货物名称、数量、购货日期、供应商、批准人等。如需退货,采购部应向财务部确认是否已部分或全部付款,若已付款,由财务部尽快联系供应商收回货款。对换回货物严格按照购进货物验收、入库的程序办理。

2.6存货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配套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

2.6.1存货关键管理控制点

2.6.1.1存货的验收、领用、盘点及处置的控制流程清晰。

2.6.1.2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符合国家规定。

2.6.2存货管理控制细则

2.6.2.1物资部仓库管理员要对预备入库的商品的数量、质量进行检测,审核送(收)货单,并与实物一一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仓库管理员按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入库单(一联仓库留存、一联交采购部门留存、一联送交财务部登记入账)。由供应商直接运抵现场使用的货品:公司采购、物资及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到现场验收,办理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生成入库单和领用单,入库单交采购员签字确认,领用单交领用部门签字确认。

2.6.2.2物资部必须设置存货明细账,仓库管理员根据存货入库单,详细登记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及金额等。财务部审核采购合同、入库单及采购发票等单据是否准确、真实,经审核无误后按相关会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财务部每月对仓库管理员存货明细账进行稽核确认。

2.6.2.3存货领用时,仓库管理员应按存货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领用单(一联仓库自存、一联领用部门留存、一联送交财务部登记入账),领用人员需在领用单上签字确认,仓库管理员按领用单登记存货明细账。

2.6.2.4公司物资部每月按存货的品种进行抽盘,每季进行全面盘点一次,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部账表数据核对,对盘点差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按相关规定上报,物资部根据审批意见进行处理。

2.6.2.5财务部按公司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正确核算存货的实际成本,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7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2.7.1固定资产关键管理控制点

2.7.1.1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7.1.2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及处置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

2.7.1.3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置等会计处理符合国家规定。

2.7.2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细则

2.7.2.1对一般固定资产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待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采购。

2.7.2.2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2.7.2.3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依据申购单、送货单及发票对新增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填制验收直拨单将固定资产交付给申购部门。

2.7.2.4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等现象发生;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能及使用情况提出维修计划,按规定权限报批后实施;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确定哪些固定资产需办理保险,按确定的结果报批,根据批准后的意见进行处理。

2.7.2.5财务部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并负责固定资产的盘点,填写盘点表,与财务账表核对,同时需确认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对盘点的盈亏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合理的证据及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2.7.2.6财务部门审核采购合同、验收单及发票等单据是否真实、完整,按审核无误的单据进行账务处理;年末根据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分析,对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8成本费用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8.1成本费用关键管理控制点

2.8.1.1成本费用定额、成本费用计划编制的依据应当充分适当,成本费用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8.1.2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的流程应当清晰,对成本费用核算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2.8.2成本费用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细则

2.8.2.1根据公司成本费用的历史数据、人力及物力的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运用本量利分析、定量及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公司的成本费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成本费用目标。成本费用预测应符合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期限来制定成本费用的定额标准。根据公司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费用目标,建立成本费用的预算制度,通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

2.8.2.2将费用支出根据其属性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实行归口管理。

2.8.2.2.1办公用品的支出由行政管理部门控制,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

2.8.2.2.2人工成本由人事管理部门控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

2.8.2.2.3车辆维护修理费的支出由车辆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维修项目实行分类管理,修理合同、修理费支出按照规定权限执行。

2.8.2.2.4其他费用的责任部门为费用实际支出部门和财务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

2.8.2.2.5费用审批程序及审批权限按照各项费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发生的接待费用、差旅费用、其他日常费用的报销,由经办人填写费用报销单,提交部门领导、会计、财务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出纳复核并办理付款。

2.8.2.3财务部门对费用支出原始单据和有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报销,根据费用报销单等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凭证。

2.8.2.4公司定期对费用支出进行费用分析,定期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单位合理控制经营成本及各种耗费。

2.9资金筹措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资金筹措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或其他的合法资金筹集的活动。

2.9.1筹资关键管理控制点

2.9.1.1筹资决策、执行与偿付各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筹资方案的拟定与审批、筹资合同的审核和签订、筹集资金的收取与使用、还本付息的审批与办理等应有明确规定。

2.9.1.2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9.2资金筹措管理控制细则

2.9.2.1财务部门每年末根据下一年的经营指标预算及资金计划,预测公司自有资金和长短期筹资规模,编制筹资计划,根据公司实际需求报董事会审批。

2.9.2.2根据批准后的筹资计划,按照规定程序与筹资对象签订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及法律顾问需对合同或协议的合理性及完整性进行审核并记录审核意见。

2.9.2.3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及时足额的取得相关资产。取得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实有数额及时入账;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根据合理确定的价值及时进行会计记录,并办理有关财产转移手续。对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及时进行评估。同时公司需按照筹资计划所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当要改变资金的用途时,按规定权限报批。

2.9.2.4财务部门负责借款本息的管理和核对,做好备查工作,每月(季)及时与银行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核对无误后,按规定权限办理付款审批,按时偿还本息。

2.9.2.5财务部门根据审核无误后的相关凭证,按照公司会计政策进行账务处理,借款利息需提供计算依据。

2.10财务报告编制控制管理

本制度所称的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注:1、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2、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2.10.1财务报告关键管理控制点

2.10.1.1在准备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流程控制要求明确。

2.10.1.2财务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

2.10.2财务报告管理控制细则

2.10.2.1根据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当期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分析,评价,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不恰当调整会计估计的情形。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规定的权限报董事会审议。

2.10.2.2财务人员在日常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对账,将会计账簿与实务资产、会计凭证、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及账账相符。

2.10.2.3财务人员在审核凭证的过程中,对发现串户、记账科目使用错误、借贷方向错误等差错时,向有关制证人员等询问后或根据原始凭证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0.2.4财务报告的编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不得漏报或者任意进行取舍。

2.10.2.5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通过人工分析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检查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重点对下列项目进行校验:

(1)会计报表内有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数字的衔接关系。

(3)会计报表与附表之间的平衡及勾稽关系。

2.10.2.6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标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报董事会审议。审计过程中,公司需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及时提供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资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沟通。

2.11违规行为控制管理

2.11.1违规行为关键管理控制点

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对工作失职和违反公司纪律的行为,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2.11.2违规行为管理控制细则

2.11.2.1公司制定《员工奖惩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并对重要控制制度和强制性规范进行宣传贯彻。

2.11.2.2公司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按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2.11.2.3相关职能部门对本职能领域内出现的重大违规事项的发生与处理情况进行警示教育

3、附则

3.1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准。

3.2本制度是公司的重要文件,属公司机密,应对外保密,各单位、部门未经允许,不得复印,不得对外泄露。

3.3本制度由董事办授权企业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组织修订。

3.4颁布及生效日期:本制度于二○一四年一月一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