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学校各部门组室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使其逐步完善。

  二、鉴定招生制度

  首先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筛查、鉴定和摸底。从普通学生中区分出进行特殊教育的对象,并获取有关儿童特点的资料,是鉴定招生工作的重要前提。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一般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和鉴定。

  1、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应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

  2、对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或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提出名单,在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参与下进行严格的筛查。名单确定后,送区辅读学校组织鉴定。对被确认为随班就读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误,必须立即纠正。

  3、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仅由教务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三、学籍管理制度

  为使随班就读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除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学籍卡外,还建立了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登记表。对他们的个人情况、教师的个别辅导、学生的成绩等情况作好记录。

  1、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

  2、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3、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

  4、随班就读学生一般不留级。可视其具体情况,在小学阶段适当延长其学习年限。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到中学继续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5、把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切实保证随班就读生按时入学。

  四、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定期的教学研究制度。发挥特教教研组成员的作用,每学期举行特教教研活动,交流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与心得,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有随班就读生的学科任教老师要探讨随班就读生的课堂教学、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学生的考评等内容,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1、安排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3、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使用的教材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辅读班学生使用培智学校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

  4、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各科教学应当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

  5、教师在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对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五、随班就读生的评价制度

  对随班就读生的评价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生活自理、劳动技能、社会适应、缺陷补偿和矫正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每学期结束后,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六、随班就读工作

  “八不准”

  1、不准公开随班就读生的有关鉴定、证明。

  2、不准给随班就读生起侮辱性绰号。

  3、不准视随班就读工作为额外负担,形成“随班混读”。

  4、不准说“这人脑子有毛病”之类的忌语。

  5、不准对随班就读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6、不准在班级里歧视、排挤甚至欺负随班就读生。

  7、不准将随班就读生的作业弃之一边、不闻不问。

  8、不准对随班就读生的不当言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德伯斯学校

篇2: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安全实施方案

校园安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有效的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财产和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把学校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制。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中层领导组成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责任分工,定期研究和检查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安全保证措施落实及安全责任落实;宣传教育到位、检查指导到位、防范意识到位及防范措施到位。

组长:

组员:

2、与班主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发生重大事故的班级,一律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发生责任事故,追究责任人责任。

(二)、制定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和预案,使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制度了如下工作制度:学校安全保卫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学校消防工作制度;出入学校登记制度;学校财会安全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饮用水管理制度;校舍安全检查制度;更夫岗位责任制度;司炉工岗位责任制;*、集体活动安全预案;卫生防疫工作预案;防火安全预案;交通安全教育方案等。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使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运做有序。

(三)、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宣传网络。

1、每学期开学前召开一次全校教职员工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利用宣传教育材料及课本中的安全知识,利用课堂、学校的宣传场所和设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个教师都是安全教育宣传员,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3、开展“一检、三前、五个一”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消除隐患,确保师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开学第一天及出行前、大型活动前、寒暑假前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宣传月要悬挂横额或宣传板;每周班级出一句安全警示语;每月出一期安全教育板报;班级的黑板报每期要有安全教育角或法制教育角;每学期班级出一期“安全教育知识小报”。

(四)、抓重点,重实效,通过“预防、检查、维护、整改”等四项措施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制订防火安全预案,防止火灾的发生

(1)楼道及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微机室等)、锅炉房安装了灭火器,锅炉房和收发室准备锹、水筒等灭火工具。

(2)楼内设了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指示标记,一楼固定式防护栏改为活页防护栏(既可以应对紧急事故,又可以防窃)。

(3)改造教学楼供电系统,将原有的铝线更换了铜芯护套线,将配电盘由木制更换成铁制。

(4)学校还做出了禁止违章用火用电的规定,如出现违章事件,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行政处分,造成后果者追究法律责任。

2、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1)定期对校内各种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

(2)财会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重点部门安装铁护栏。

(3)学校建立“出入校人员登记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更夫岗位责任制度”、“学生请假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校门关口。外来人员必须登记、并说明原因方能入校,学生必须有班主任或德育处出具的假条、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方能出校。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文明素质

促学生及时维修。

4、加强学校卫生防病、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1)加强卫生保健常识宣传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及学生常见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2)学校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将常见病、多发病控制在指标之内。

(3)要求学生做四勤:勤换衣服、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每天要按时、按要求刷牙、漱口。

(4)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5)教育学生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不饮用不卫生的水。

(6)学校饮用水按“进校饮用水制度”严格管理。

5、加强法制教育,抓好校园的综合治理工作,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1)、学校聘任了法制校长及法制辅导员,与解放派出所配合严抓校园周边的治安,预防校园暴力和学生违法犯罪,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课,校园宣传手段(小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班级周报、电视等)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依法治校。

(五)、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每年的4月、10月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月”,以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主线,突出活动主题,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集中开展教育活动。

1、张贴宣传图片、宣传标语,出黑板报、班级周报、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升旗等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2、有效利用安全教育课,向学生传授火灾、爆发传染病等紧急情况时学生的自救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3、通过家长学校、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安全教育报告会等形式,与社会、家庭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通勤车等)进行检查,排除隐患。

(六)、加强*和集体活动的安全保障,建立安全工作事故报告制度,

1、学校建立*、集体活动安全预案,在组织师生*和户外集体活动时,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活动中要按预案的要求行事,主管领导、班主任必须亲自到场组织活动,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事故报告制度。班级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师生非正常伤亡及综合治理案件等重大安全事故,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学校在2小时内向区教育局及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规章制度、重大活动安全预案、防火安全预案、学校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各类安全工作活动记实(升旗仪式、班队会、广播、黑板报、安全工作检查记录等)、实现安全教育工作规范化。

宾县特殊教育学校

篇3: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学校各部门组室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使其逐步完善。

  二、鉴定招生制度

  首先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筛查、鉴定和摸底。从普通学生中区分出进行特殊教育的对象,并获取有关儿童特点的资料,是鉴定招生工作的重要前提。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一般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和鉴定。

  1、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应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

  2、对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或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提出名单,在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参与下进行严格的筛查。名单确定后,送区辅读学校组织鉴定。对被确认为随班就读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误,必须立即纠正。

  3、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仅由教务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三、学籍管理制度

  为使随班就读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除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学籍卡外,还建立了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登记表。对他们的个人情况、教师的个别辅导、学生的成绩等情况作好记录。

  1、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

  2、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3、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

  4、随班就读学生一般不留级。可视其具体情况,在小学阶段适当延长其学习年限。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到中学继续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5、把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切实保证随班就读生按时入学。

  四、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定期的教学研究制度。发挥特教教研组成员的作用,每学期举行特教教研活动,交流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与心得,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有随班就读生的学科任教老师要探讨随班就读生的课堂教学、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学生的考评等内容,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1、安排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3、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使用的教材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辅读班学生使用培智学校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

  4、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各科教学应当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

  5、教师在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对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五、随班就读生的评价制度

  对随班就读生的评价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生活自理、劳动技能、社会适应、缺陷补偿和矫正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每学期结束后,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六、随班就读工作

  “八不准”

  1、不准公开随班就读生的有关鉴定、证明。

  2、不准给随班就读生起侮辱性绰号。

  3、不准视随班就读工作为额外负担,形成“随班混读”。

  4、不准说“这人脑子有毛病”之类的忌语。

  5、不准对随班就读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6、不准在班级里歧视、排挤甚至欺负随班就读生。

  7、不准将随班就读生的作业弃之一边、不闻不问。

  8、不准对随班就读生的不当言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德伯斯学校

推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