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4583  文章总数314856  总浏览量7282837

扬州大学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参考借鉴,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扬州大学学校简介,仅供参考其相关内容与写作格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大学学校简介

  州扬大学学校简介

  州扬大学是z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州扬师范学院、z农学院、州扬工学院、州扬医学院、z水利工程专科学校、z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州扬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z农学院和州扬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左右的独立办学历史。

  州扬大学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等27个学院,11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14门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5个省重点专业(类),2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4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工3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2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3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近220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硕士专业学位14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5个,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拥有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7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9个,科学研究机构90个,教学实验室(中心)36个,建成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学校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4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年以来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091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多平方米;7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27.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亿元,图书馆藏书402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38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建校之初,学校走的是联合办学的道路。从1995年上半年起,学校由松散型联合转变为实质性合并。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20**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校党委先后被z省委表彰为“z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承传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州扬大学,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征程中,州扬大学将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综合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转变,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20**年3月)

  -------------------------------------------------------------------------------

  校训:坚苦自立

  校风:求是、求实、求新、求精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校庆日:5月19日

  校址:z省州扬市大学南路88号

  邮编:225009

  传真:

篇2:草庙中学学校简介

  庙草中学学校简介

  我校创办于建国初期,经过几代草小人不懈的努力,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占地建筑面积达17368平方米,各种教学场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危房改造”、“六有工程”、“四配套工程”的实施,学校硬件投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学校借教育现代化创建东风,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本着一切谋求学生、教师发展为目标,多方争取资金,兴建学校配套用房、宿舍,为师生提供现代、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20**年底开工兴建的学生宿舍楼,与前面的宿舍楼一共有近400个床位,完全能满足施教区学生的住宿需要。

  近年来,市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对我校的投入。学校硬件建设上了新台阶。这是去年底开工兴建的综合楼,竣工后,微机房、综合实践室、音乐室、舞蹈房、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网管中心等配套用房将全部配备到位。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广播、安全监控系统。学校所有教室配有计算机、师生网上办公、学习,图书室藏书达1.6万册。

  我校现有14个班级,586名学生,52名教职工,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3人,这幢教学楼建于2000年,投入万元,有14个网络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目前,我校普遍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每个班级都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人,学会生存的理念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另外,每班都布置了图书角、卫生角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宗旨,坚持以“求实、创新”为行动指针,以“质量高效、科技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学校以中国象棋教育为平台,特色引路,深化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国家级体卫艺先进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盐城市和谐校园、盐城市依法治校先进校、盐城市体育传统校。在象棋特色教学中,学校编写了低、中、高年级段的象棋校本教材,将象棋课排入课表,定人、定时间进行象棋教学,全校百分百的学生会下象棋,并定期进行星级棋手的评定,学校象棋队连续九年参加盐城市中小学象棋竞赛都能取得团体1-3名的好成绩,有七名学生晋级为国家级二级-五级棋手,学校女子象棋队20**年参加全国第四届少儿象棋赛获团体二等奖,同年被评为中国象棋实验基地。

  前面的学生运动场4800平方米,200米的煤渣跑道在今年暑假将完成它的使命,投资二十多万元的4道200米的橡塑跑道工程即将开工,学校历来将阳光体育理念和传统的、原生态的体育形式相结合,走出了独具一格的体育特色提升内涵发展之路。“抖空竹”、“竹竿舞”、“推铁环”、“中国象棋”、“跳橡皮筋”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项目,传承着民族传统,享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浓烈现代气息的滑板、闪光跳展示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在去年全市阳光体育运动会上,我校荣获特色项目展示一等奖;在今年盐城市首届中小学校园体育艺术节上,我校二百多名学生参加了“沸腾课间”的表演,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学校去年被大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体育先进单位”。

篇3:郴州市一完小学校简介

  州郴市一完小学校简介

  州郴市一完小始建于1904年,其前身名为“z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具现代气息的百年老校,也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一所名校。学校现有本部和东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各13亩,53个教学班,现有教师共177名,共有3264名学生入学。学校以“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为办学理念,以“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期待和怀念的地方”为办学目标,以“成长乐园,心灵家园,幸福校园”为办学愿景,不断创造充满和谐、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处处彰显其独有的特色:

  一、营造孩子们喜欢的环境

  走进州郴市一完小,孩子们的笑脸墙便让人心生温暖,仿佛让我们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名人名言、温馨提示、学生作品等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楼道的一角化为一个一个书吧,走廊旁呈现科技长廊,公布栏边有诚信角,每棵树都挂着“名片”......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集起来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阅读。教室里每个角落还有孩子们自发捐赠的花草,在一楼图书馆、阅览室,设有一排排放低的书架,孩子无需踮脚伸脖,就可以随手拿取任何一本书。学校根据孩子的特点,将新华楼、新苗楼改成学生活动中心,每层楼都有一个文化主题。主题鲜明的楼道文化,让孩子们用智慧创造人文校园,用双手共建美好校园,使孩子们在学校环境中有归属感,真正视学校为乐园。

  二、培养孩子们喜欢的教师

  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以骨干外训、网络研修、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围绕“自主学习,愉悦课堂”这一主题,每年开展“百名教师大比武”、优质课比赛、论文发表获奖、“三字一画”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研体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打造一支“高雅、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确立了“孩子们喜欢的教师”的具体内容,设计了明确的目标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向着“孩子们喜欢的教师”的目标发展。教师备课时首先思考的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

  三、开设孩子们喜欢的课程

  学校本着“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求精求实,校本课程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选用、改编、创造等形式合理有序地开发课程,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精品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构建了符合本校实际和孩子们喜欢的“三级课程”整体推进模式。

  四、打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学校提倡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一切围绕学生”,深入理解教学规律,准备把握学生的愿望与期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基本起点。学校鼓励教师以现有教学理念为依据,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打造孩子们喜欢的“生态课堂”。比如,把影视、多媒体以及课本剧等巧妙地穿插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探究,尝试体验,感受快乐。同时,以阅读课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和谐教学”的有效运作模式,减负不减质,构建自主、愉悦、高效、和谐的课堂。副校长段雪毅说:“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体现生动有趣、体现‘创新、合作、交流、探究’的新课改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会喜欢。”在遵循孩子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教学的内在规律,构建自主互动的新型课堂上,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愿意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五、开展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学校开设的活动项目,高年级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只要他们喜欢,可以参加任何一个项目。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太小,一般倾向于游戏和故事之类的活动。如今,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三节两月”大型活动,即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和英语月、科技月。在活动中,孩子们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管理水平,展示了个性特长和生命光彩。

  在新的世纪里,州郴市一完小立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百年一小精神,树先进课改风帆;承百年一小精髓,成一流现代名校。

篇4:高淳小学学校简介

  淳高小学学校简介

  淳高县实验小学的前身是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立的学山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学山书院改设淳高县学堂。清末解元王嘉宾任堂长。学堂原在淳溪镇学山的文昌宫,后扩张到尊经书院的尊经阁、明伦堂等处。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淳高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首任校长杨云溪。1935年改名为淳高县立城中小学校,潘宗纪任校长。抗战期间曾一度迁往漆桥南者、漕塘双山办学。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淳高县城区示范中心国民学校,江永芬任校长。

  1949年5月淳高解放后,定校名为淳高县城区小学。1952年首次附设幼儿班。1969年改名为淳高电厂东方红学校。1978年经镇江地区批准为县重点小学,1979年恢复原校名。1981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实验小学之一。1995年9月,以城区小学为依托,创办公办民助小学--淳高县求真小学(20**年停办)。1998年县城学校布局调整,淳高县中整体搬迁至镇兴路新校区,原校园大部分划归城区小学,同年5月更名为淳高县实验小学,同年9月以高分通过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评估验收。再次被确认为省实验小学。20**年8月,淳高县实验小学与北京中防院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及本县武家嘴村合作创办股份制民办公助学校--淳高县实验学校。目前,学校有51个教学班,学生2861人;附属幼儿园有12个班,入园幼儿460人;全校有教职员工144人,专任教师116人。学校目前占地5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学校有普通教室59个,专用教室11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验室1个,舞蹈房1个,课件制作室1个,电脑房4个,儿童化阅览室1个,此外还有校史室、红领巾广播室、图书馆。图书室藏书35000册。全校有学生专用电脑280多台。校内有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室外足球场1片。室内体育馆面积992.5平方米,设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另外还有武术房、健身房、形体训练房。

  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宗旨,以“求知、求美、求乐、求真”为校训,明确“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确立“通过智慧管理、建设智慧校园、培养智慧教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教育现代化的先进校、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教育科学的实验校、精神文明的标兵校”的办学目标,树立“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精通业务、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教风,“勤奋好学、精思好问、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学风,走“德育为首、科研先导、体育突破、和谐发展”的育人之路,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980年以来,两次受到省人民政府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还先后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优秀家长学校”、“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学校”、“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读书育人先进学校”、“全国体育科研明星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模范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少先队组织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省红旗大队”、“市标兵红旗大队”,数十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省、市劳动模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学科带头人;孙小青校长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

篇5:宾山小学学校简介

  山宾小学学校简介

  串场河畔一路走来

  在南黄海之滨,长三角平原,有座称作“掘港”的古镇。古镇成陆于春秋,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古镇又称“山宾”,意为成陆时形成的一块由贝壳堆砌而成的地方,所以掘港又有了“宾城”的雅号。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日重,在维新改良运动的影响下,各地涌现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以掘港之别称命名的“山宾学堂”应运而生,这就是z省z县山宾小学的前身。

  山宾学堂创办时,有校舍20余间,部分校舍依托于白衣庵寺庙改建。学堂背街临水,又与古刹大王庙、天主教堂毗邻,地点适中,环境幽静。学堂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称串场河。串场河,因连结各盐场而得名。这是一方育人的水土,正如校歌所云:“我们的学校环境好,门临一水远迢迢,两岸杨柳拂李桃,风景多美妙......”

  沿串场河边,学堂门前有面墙,门堂上悬挂“山宾学堂”之牌匾。次年,学校改称“山宾小学校”,于是特制一块虹形校牌,以篆书镌刻校名悬挂。这一挂就是数十年,给历届学生及小镇居民留下深刻的印记。建校不久,学校又新建两层楼房一座,木质结构,楼上楼下只各有一个教室。小木楼北侧有丹桂一株,每年秋季,香飘十里,故《掘港镇志》将山宾小学列为掘港古迹之一,并附有古楼和桂树的照片。

  创办伊始,学校设有初小4个年级,开设国文、算术、体操、唱歌、图画、手工6门课程,有学生129人,教职员7人,第一任校长金文源(汇泉)。当年学校每年可向如皋县衙领取1453块银元,作为办学经费。其时掘港为皋东地区,受辖于如皋。此后,学校又增设高小部,小木楼作教室,增开读经、珠算、英文、理科、历史、地理6门课程,至此学校由初级小学发展为完全小学。由于山宾小学是当时掘港地区唯一设有高小及声誉最高的学校,凭着高小的毕业文凭,即能谋求职业,因此除掘港镇外,其他地区的学生亦慕名前来就读,并寄宿于校。学校1933届校友、z县中学原副校长刘克勤回忆说,他的老家在苴镇,离掘港较远,几乎每次都是坐小条篙儿船来校,有时也坐班船,上午十时从家出发,下午三时左右才能到达,每学期大概只回家两三次。蜿蜒不息的串场河,见证了孩子们的励志求学。

  校园外,串场河水静静流淌;校园内,学习生活亦简单平淡。然而,当革命的烽火燃烧至这古老的小镇时,个人的成长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民国时期,学校师生开始参加进步社会活动。上街***,散发传单,打倒土豪劣绅,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党的政策。学校1939届校友,浙江省温州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原书记彭正陶撰文回忆说,抗战期间,给他深刻印象的是校园内有块墙壁,画了一张巨大的桑叶,在叶子的右上角有只正在蚕食叶子的蚕儿。老师告诉学生们,这片桑叶就是国家的版图(当时外蒙古还属中国领土,故形似桑叶),那只蚕儿就是邻国日本,此刻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侵略我们的国家,他们就像那只桑蚕,妄图蚕食掉整个中国。老师的讲解,在孩子们的心里燃起了无比愤怒的火焰。他们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加入到保卫祖国的队伍当中。在众多有志有为的学子中,叶邦瑾就是杰出的代表。叶邦瑾,女,年仅15岁就投身革命,曾任新华社华中一分社战地记者,21岁时被捕惨遭国民党杀害。新华社延安总社电悼叶邦瑾,赞扬她“真不愧为共产党员与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模范”,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她学习。如今,在延安新闻纪念馆,陈列着包括叶邦瑾在内的10多位新闻界革命先烈的蜡像,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像叶邦瑾那样从宾小走出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在厚重的校史上烙下不朽的红色印记。

  自1906年山宾学堂诞生至今,学校几易其址,几易其名,先后称如皋县第四高等小学校、如皋县立第九完全小学、如皋县立掘港小学、如皋县掘港小学、如皋县掘港国民学校、z县掘港小学、z县掘西初级小学、z师范附属小学、z县黄油枪厂‘五七’小学、z县掘西小学等,至1983年正式复名z县山宾小学。百年间,学校历经风雨,但伴依着古老的串场河,从容走来,一路弦歌。

  老桂树下梦牵魂绕

  “九月中的多伦多已经有了很深的凉意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开始呈现出缤纷色彩,令人陶醉。漫步林中,我却依然觉得少了点什么。先生笑着问我是不是又想起了那棵桂花树,原来有些心思即使不说出来,身边人还是能看到呢!童年的秋天总是飘着桂花的幽香,这么多年物是人非,那幽香却一直挥散不去。电话里跟母亲谈起这棵桂花树,母亲说学校搬了,那棵树不知还在不在那里。哦,我轻叹一声,回忆却止不住地蔓延开来,把我带回母校--山宾小学。”这是学校1986届校友,时任加拿大第二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行政助理的洪蕾为母校20**年百年庆典所撰纪念文章中的一段话。文章以校园内一棵高大茂盛的老桂树为背景,追忆了盈溢着幽幽桂香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殷殷思念之情。

  建校伊始,校园内即有一株树龄逾百老桂树,满枝叠翠,郁郁葱葱,冰清玉洁,香远益清。百年间,这棵桂树承载着孩子们太多的欢乐,儿时的记忆里总有挥之不去的桂花香。伴随老桂树成长的历届学子遍及海内外,他们不管人在何方,身居何职,年龄多大,一提起母校,首先想起的就是校园内那株让人魂牵梦绕的老桂树。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位侨居美国50余载的老校友拄着拐杖探访母校。一进校园,记忆中的小木楼不见了,但老桂树仍在。老人伸出颤抖的手久久抚摸屈曲粗糙的枝干,喃喃道:“分别整整一个甲子了,今天终于又见到您。”说着倚立树旁叫随行的子侄为他留影。

  遗憾的是这棵几乎可视作学校象征的桂树在90年代中期因随学校搬迁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让曾有的遗憾不再延续,百年庆典前,学校辟地新建丹桂园,并请南通大学中文系徐应佩教授撰铭以志始末。铭文曰:“清光绪三十二年先贤创建山宾学堂,迄今百年。建校伊始,校园即有丹桂一株,以其英姿与品格感召历代学子。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其形清丽;独占三秋压众芳,不与桃李争妍艳,不让松柏之苍翠,不畏风霜之侵凌,其品坚贞;月中有丹桂,亘古发天香。晋代郗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始称金榜题名为折桂;宋代名相李纲、清代名臣林则徐均以‘桂斋’名书房自励,其魂超逸。近百年中,宾小学子出校园,别故土,越国门,建功立业,无论天长日久,无论天南海北,总有桂之幽香萦系胸怀,对其魂牵梦绕,永志不忘。然惜之,原桂树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枯谢。值宾小百年校庆之际,本着环境育人精神,为彰桂树之品、传桂树之神,特辟地广植桂树,名曰‘丹桂园’。由昔日之独木而成今朝之茂林,寄厚望莘莘学子承前启后,人才辈出,誉满天下。”

  百年迢迢路,总有暗香盈袖。一棵已故的老桂树,一片青翠的丹桂园,联结着宾小的昔日与今朝。宾小人对桂花有着特别的情结,于是就很诗意地称校园为“桂苑”了,并以桂文化立校。校刊《七色光》辟桂花专版,刊载桂花的生长习性,观赏、药用的价值,历代名家咏桂的诗词及赏析,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还有桂花与对联、桂花与移栽、桂花与邮票的趣话等文章,以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桂花,亲近桂花、喜爱桂花。学校还于每年桂花飘香时节举办桂苑文化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桂园、摄影留念、书画展览、诗文诵读、征文比赛、小报制作、桂花知识竞赛、桂苑戏话展演、评选“桂苑之星”、举办“桂苑论坛”等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开展“走近桂花”研究性学习,邀请知名校友返校做报告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爱我桂花、爱我桂苑、爱我宾小的情感,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在学生的眼中,桂花被赋予了别样的情怀和意蕴。嫩黄悄隐绿叶间,无意争媚香自远,其不慕荣华、不事张扬的美好品质也启迪着宾小人朴实为人和踏实做事。漫步桂苑,孩子们赏其形,品其香,悟其韵,陶然而心动。

  一朵红花依然芬芳

  在山宾小学的发展史上,“小红花”艺术教育无疑是一朵璀璨的奇葩。“***”时期,与全国各地一样,学校教育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唯一搞得生气勃勃且取得合法地位的只有“小红花”文艺宣传队,其不仅在南通地区闻名遐迩,在z省也小有名气。

  “***”期间,百花凋零,全县县级文艺团体只剩下一个杂技团,其似乎也处于停滞状态,而z是全国闻名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各级领导纷纷前来指导、参观,加之一些重要会议也需要文艺活动点缀,于是县教育局领导积极向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学习,也办起了“小红花”文艺班,附设在掘西小学内。1973年,学校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48人组成文艺班,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渐配全手风琴、大提琴、小提琴、小号、扬琴、二胡、笛子、琵琶、三弦、月琴等乐器,近50件。县教育局为文艺班抽调各类专业教师,有一技之长的上海插队知青也加盟,这为“小红花”日后一枝独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传队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排练文艺节目,有合唱、独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弹唱、独奏、合奏、舞蹈、相声、话剧(折子戏)等。当年在全国流行的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小演员们穿上崭新的新四军军服,表演得也是有板有眼。为方便训练和演出,政府还专门为学校建了一座大礼堂。大礼堂配备长椅子,能容纳180多名观众。一般接待演出就在该礼堂进行,重要演出就到县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如今已被车水马龙的街道取代,可当年同样是门庭若市。在宾城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小红花”频频亮相,仅是国家级的接待演出就有四、五次。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媚,时任z省主要领导许家屯、钱信忠、宫维桢等来z视察工作,观看了“小红花”的演出后赞不绝口。据“小红花”艺术指导老师、z县教研室原副主任胡恩泉回忆,林佳楣同志观看演出时穿着很普通,灰色对襟上衣,戴着眼镜,穿着布鞋,观看时兴致很高,每个节目都带头鼓掌,对“小红花”演员十分喜欢,亲了又亲,临走还不忘向后台工作人员频频致意。1978年,这班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48人中有45人考取z县中,这也有力地证明了艺术教育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实施艺术教育,在全县率先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各类兴趣小组正常开展活动。特别是于1986年启动的全校各班参与的“小孔雀”舞蹈比赛,延续近20年,成为艺术教育独特的风景,诸多学子甜美的回忆。

  19***,学校被确定为南通市艺术教育布点学校。同年5月,国家教委音乐教育专家方堃、李广汉来校视察艺术教育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一枝红梅出墙外,唤得z遍地春”。时隔两年,两位专家二进宾小,给广大师生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此后,学校明确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确立“以美辅德,五育并进;以美益智,培养能力;以美育艺,提高素质”的整体工作目标,并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德育和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时间,各级领导、教育同行纷至沓来,参观学习。学校也多次承办市、县素质教育现场会。《z工人报》、《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台、z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报道学校艺术教育取得的成绩。

  步入新世纪,新时期学校传承艺术教育特色,积极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回归童真、充满童趣、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宗旨,不断丰富和发展“小红花”艺术教育,努力实现以艺辅德、以艺怡情、以艺益智、以艺健体。学校兴建艺萃楼,开辟艺教专用教室,购置各种乐器,增强师资辅导力量,使艺术训练常态化。学校还与县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合作,探索校内外艺教合作联办的新路。艺萃楼,艺术荟萃之地。每天清晨或傍晚,楼内歌声飞扬、琴声悦耳,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展示才艺。每年庆“六一”儿童节素质教育果展示精彩纷呈,每年参加南通市“三独”比赛捷报频传,《鼓娃》《忆江南》等传统经典保留节目依然耐看。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z省名小学、z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z省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南通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南通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山宾小学,这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百年老校,如今正以勃发的风姿阔步行进在江海平原。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90人,学生2400多人,拥有z省特级教师1人,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8 人。学校以“爱众亲仁,乐学笃行”为校训,强化“修身、为学”育人观,积极实施新教育实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下,学校正积极推行“教师主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把在文化课程上积极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活动课程上推进“小红花”艺术教育确定为“两条腿走路”的整体发展思路。为了使生态课堂彰显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三大特征,呈现自主、和谐、快乐、简约的理想境界,追求学生向往、学有所得的情趣课堂、智慧课堂与生命课堂,学校研发了《悦读日志》、生态课堂《文化手册》和《评价手册》等文本资料,并先后在数学、语文、英语学科建构出高效课堂基本教学模式,确定基本教学流程,并在南通市小学数学学科基地研讨活动及z县“黄海潮”大型教研活动中展示,广受关注和好评。20**年12月《基础教育研究》推介了生态课堂模式构建的初步研究成果。

  百年宾小,百年积淀,虽不轰轰烈烈,但也可圈可点。如果说z教育是满园秋色,那么百年山宾就是一株枝繁叶茂的丹桂,她必将为z教育增添丝丝馥郁的馨香!

管理文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