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2138  文章总数374914  总浏览量5755005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创设,幼儿园,环境,方案,一般创设,幼儿园,环境,方案相关内容与格式有哪些呢?管理文库小编精心整理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20**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本学年,我们要充分利用空间,依托家乡特色资源,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创设一幅幅富有情趣、立体多样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文明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因为幼儿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做到让幼儿自己说美。

  我觉得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与教育任务,内容相结合,注重发挥,塑造幼儿的“三性”,要使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主题墙墙面布置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班级墙面布置各班教师大胆创新,能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本学期教师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幼儿的参与性落到实处。中班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了松树爷爷(废旧纸杯,光碟)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班的幼儿和老师一起创作了主题活动(小狐狸)(小篱笆)每位幼儿都献计献策,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认证。

  2、户外环境

  户外的环境也是整个幼儿园的脸面,优美德户外环境让每个入园的幼儿心情格外舒畅。所以我们这次在大门口画了一个大大的房子,让幼儿每天早上都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的入园,每个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本学期我们还布置了很多让幼儿做游戏的图案,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识数字我们把我们把幼儿做早操的小红点改成了数字。

  3、廊道门窗

  根据我园的特殊情况,阳台多应采用不易褪色的材料布置,可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廊道,称之为“幼儿天地”。这样家长也能看到我们的教学情况,幼儿也知道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

  4、积沙成塔

  积沙成塔也是本幼儿园的一个特色,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参与到这个环节中了,老师们用了很多的有趣图案,每个幼儿都喜欢。

  5、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要求每班提供的活动区至少5个以上,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位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改动下变成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也使幼儿知道了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道理,我们开辟了(图书角)(益智区,棋类,扑克,算数等等)(巧巧手)(农贸市场)(音乐角),让幼儿自己的想象有了展示的舞台。

  本学期我们还创设了一个(今天我过生日)的主题,也是幼儿很喜欢的一个活到。

  6、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是联系幼儿与家庭的一座桥梁。本学期要求各班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好每周一次的家长园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知道一些简单的育儿知识,以及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开辟幼儿园宣传栏、健康知识栏通过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卫生保健知识。本学期开辟四期专栏,并根据每期的专题,选择相应的内容,增强宣传力度,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总之在本次环境创设比赛中我园的环境创设适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突出了本园的特色,但是还有很都不足我们会更加努力,使幼儿园的环境有更大的突破。

篇2:埠蚌市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年度埠蚌市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20**]30号),结合埠蚌市教育局全面开展全员教师的“赛上课”、“赛命题”、“赛解题”的岗位研修活动要求,为顺利实施本年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工作,特制订本培训实施方案。20**-20**学年度培训以“基于新课改和考试招生评价改革下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中)、“基于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前)、“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观养成”(中职)为年度培训主题,开展40学时的教师远程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拟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理解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领会与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2.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研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教师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学习校园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教师培训改革为抓手,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4.重点学习20**版(各学科)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策略,培养新课改和考试招生评价改革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理论与实践,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了解智慧课堂与智慧校园建设等;以发展幼儿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促进幼儿园活动设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前教育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5. 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践行混合式研修模式,搭建区域研修社区,建立“网络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一体化的网络研修平台,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质量,强化实践研修,促进校本研修常态化。

  二、培训阶段

  按照埠蚌市教育局对本年度远程培训的要求,以保障培训质量、做实培训过程为指导原则,我们将培训设计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网络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暨送培送教阶段,项目总结阶段,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如图所示:

  三、内容设计

  根据本年度埠蚌市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总体要求,为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我们将网络研修、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三者的培训实施内容进行整合,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

  一体化设计思路:整体规划、设计,校本研修的促进和深化以网络研修为基础和依托。通过协同管理实现网络研修下行,通过技术连接实现校本研修上行。

  从五个方面体现整合:

  平台整合: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的建立,为培训参与者之间搭建顺畅的沟通“立交桥”,进一步拓展研修空间。

  资源整合: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共建共享生成性资源,形成课程超市,实现自主选学。

  团队整合:通过异构组合(高校+教研+一线)实现经验变构。

  活动整合:通过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参与的活动设计,开展有效的“教与学”的教学组织活动,实现理解学习、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

  管理整合:与埠蚌市教育局及各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协同实施,联合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根据《埠蚌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实施20**-20**学年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基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平台网络研修功能。网络研修、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作为教师培训研修、专业成长的不同途径,各有优势和不足,不同教师、学校、区域之间在教学、研究上也互有长短。只有将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校际和区域间协调联动,才能实现网络研修、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网络化的整合,形成三个层面的有效融合。

  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开展主题式研修,分学段分层次设计各个主题的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突出教师研修的自主性,满足教师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区域研修内容设计力求科学合理,能够指导区县开展跨校的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跨校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工作坊”构成校本研修与区域研修的桥梁与纽带,充分发挥专家辅导团队和骨干教师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以及教师间的互助功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校本研修的内容设计,能够帮助学校有效整合培训机构和本地提供的课程,为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奠定基础。

  网络研修、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的整合思路和设计见下图:

  四、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

  活动主题 破冰活动:创建学习共同体

  活动任务 1. 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创建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

  2. 参训教师了解培训考核方案,完善个人信息,了解培训课程体系,完成选课,熟悉网络研修平台各项操作;

  3. 发布辅导方案,确定研修内容;

  4. 培训者团队掌握网络研修平台具体操作流程与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督导准备。

  活动方式 破冰活动+互动交流+实践操作

  活动时间 训前2个月

  师资团队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发布辅导方案,引领学员深度参与;

  2. 区县级培训者:进入教师工作坊,指导学员及时注册,指导学员选课。

  预期成果 1. 培训者团队熟悉平台操作;

  2. 明确各方职责,初步完成建立学习共同体;

  3. 提升市区县级培训团队常态化校本研修引领能力。

  2.线上学习阶段(网络研修阶段)

  活动主题 学新理论,练新技能

  活动任务 以“理论引领、实践提升”为主题,联系教学经历参与研讨,与专家、与学员老师互动对话,总结参加“基于新课改和考试招生评价改革下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基于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主题学习之后教学行为的变化及所思所感,撰写反思文章,或者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微视频,形成作品进行分享。

  活动方式 专题讲座+互动交流+行为反思+成果分享与展示

  活动时间 学习阶段内1个月

  师资团队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通过视频答疑、在线讨论、专题活动沙龙等形式进行活动指导与引领;

  2. 区县级培训者:利用区域研修社区组织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专题活动,营造活动氛围,评阅并推荐学员提交的作品,促进作品生成与分享。

  预期成果 1. 学习新课改和考试评价改革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新课改引导学科教学,促进教学行为转变;

  2. 形成一套网络研修生成性资源;

  3. 为下一阶段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做好知识储备。

  3.线下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阶段)

  活动主题 评价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活动任务 以“考试招生评价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为主题,开展一次“示范教学+班组评课”校本研修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案例感受新课改氛围,提升转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意识,并在教学岗位中实践。注意收集活动过程材料在研修平台上传分享。

  活动方式 主题研修+案例分析+岗位实践+班组活动

  活动时间 学习阶段内1个月

  师资团队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指导教学设计,引导活动开展,评价活动效果;

  2. 区县级培训者:指导和组织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将活动案例通过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分享,生成优秀教学课例资源。

  预期成果 1. 参训教师应用并实践网络研修所学知识,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2. 收集整理、汇聚优秀教学课例,丰富并建设本地案例教学资源库。

  4.项目总结阶段

  活动主题 贡献智慧,聚焦生成

  活动任务 基于网络研修和区域与校本研修阶段的研修成果,以“贡献智慧,聚焦生成”为主题,开展项目培训总结阶段的生成性资源提交及资源评比活动。以活动促总结,检验研修效果,展示研修成效。

  活动方式 总结反思+资源设计+资源评比+评优评先

  活动时间 项目总结阶段

  师资团队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指导区县培训者、学员设计生成性资源;

  2. 区县级培训者:组织开展区域内生成性资源建设与提交活动,在学科辅导专家的指导下教会学员如何加工升级生成性资源,并组织本区域内的资源评比活动,上报优秀生成性资源,建设本区域生成性资源库。

  预期成果 1. 通过加工生成性资源,促进教师反思培训过程;

  2. 打造系列化的高质量的生成性资源,建设本校本区域生成性资源库。

  5.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活动主题 行动研究,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持续转变

  活动任务 基于整个项目的培训效果,发现不足,将网络研修和区域与校本研修阶段的关键内容延续到训后跟踪指导阶段。通过开展“行动研究,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持续转变”为主题的活动,推动研修活动的常态化,进一步促进年度培训主题的实现。

  活动方式 课题研究+岗位实践+行动研究

  活动时间 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师资团队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持续引领训后阶段的活动开展,为训后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2. 区县级培训者:继续开展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及时总结训后培训成果,并推荐优秀成果在区域内共享。

  预期成果 1. 通过课题研究、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科教学与技术融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通过训后活动的开展,促进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化。

  五、自主选学

  1.建立运行有序的自主选学机制。训前,对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培训需求分析,设计课程研发方案,有针对性的建设课程资源,做好自主选学的资源准备。

  2.通过培训者培训会提升骨干培训者(班级辅导者)的指导能力,指导学员合理选学,确保学员自主选学过程顺利进行;省教师网做好学员选学的支持服务和保障工作,制定评价和反馈制度,保障自主选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研修平台提供自主选学功能模块,学员根据培训要求、个人学习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个人空间”定制课程,平台跟踪、记录并评价学员的学习行为。

  4.选学课程内容丰富适用,省教师网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远超过规定网络研修40学时,供学员自主选学。注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学习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有效整合典型案例。同时,平台及时将各级辅导者和学员在研修社区中生成的优质资源、网络开放性资源收集整理,打造本土化的生成性资源库,实现学员动态选学。

  六、网络研修与辅导

  1.专家在线值班

  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每天安排5名专家值班(具体值班安排表将在学科辅导方案中明确),根据专题内容、以及学员提交的问题等设计讨论主题,有效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包括主题研讨、作品点评、集中答疑、现场示范指导等,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领学员学习进程。具体包括:

  (1)通过学科工作坊发起网络教研活动,引领学员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并点评、回复学员在交流区的发言。

  (2)在网上定期发布导学公告,如学科辅导方案、学科教学改革以及课程辅导资料等。

  (3)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学科(领域)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4)结合研修主题、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和学员的教学实践,分层次分梯度研制学科作业,对班级辅导者推荐的优秀作业进行及时点评和梳理汇集。

  (5)指导市、区县、校科学设计校本研修等线下的岗位实践活动,在网络研修社区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点评等多种方式引领岗位实践。

  (6)定期编辑学科简报,内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

  (7)建立学科培训生成性资源库。

  2.集中辅导答疑

  (1)线上集中答疑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在线集中辅导答疑,预先在“答疑区”开展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室,采用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集中辅导答疑每6学时安排1次,每次时间2小时以上。

  根据研修阶段安排,制作项目工作简报,不少于3期,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学科(领域)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辅导答疑活动的深入开展,指导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线下送培送教

  组建名师讲学团,安排专家开展送培送教等指导活动。活动采取现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围绕焦点问题,引领教学活动反思、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学员合作研究、信息共享、交流互动,达到探讨问题、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另外,我们将全员培训的送培送教与国培项目的专家实地指导等活动梳理、提炼,形成了具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特色的线下指导“五环”模式。在培训开始前,预设活动类型和内容;确定承担培训任务后,通过现场会议或网上视频会的形式与项目单位开对接会,磋商活动细节,撰写完整的活动实施方案;在落地指导中力求活动形式的多元化,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活动中主动反思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效果;注意收集过程材料,汇聚生成性资料,建设本地化的资源库,共建共享生成性资源,使活动效益最大化。

  “五环”模式如图:

  (3)训后跟踪指导

  训后跟踪指导常态化。将线下送培送教、专家实地指导、线下校本研修等活动向训后延伸,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县区的培训需求,可以继续开展线下活动,不拘泥于具体的项目,将训后跟踪支持服务常态化,进行问题诊断,固化研修成果。

  3.班级辅导

  (1)训前

  通过骨干培训者(班级辅导者)集中培训,熟悉该项目特色和要求,科学制定区域学员管理办法,使其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导意义;积极与项目市区县、校联系沟通,为学员创造必需的学习条件,帮助解决学员参训的实际困难;建立或修订与其他各级辅导团队及班级学员的联系机制;对学员集中进行远程培训技能训练,督促学员在研修平台及时注册并自主选学,通过教师工作坊对学员进行分组管理。

  (2)训中

  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主持教师工作坊,及时发布区域公告和各类教学通知,负责班级学员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对本班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时长等进行及时统计与督导;根据培训进程以年度为单位,编辑并发布学习简报不少于3期;引导学员参与工作坊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引领学员积极交流,提炼学员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组织本班级学员认真参与网上集中答疑活动;认真及时批阅本班级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积极向学科(领域)专家推荐优秀作业;选择讨论主题,组织本区域学员分组开展现场实践活动,督导并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记录学员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整理汇集活动材料;指导校级培训者制定校本研修活动主题,引导学员利用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参与网络校本研修活动,督促学员撰写研修报告;引导学员善于利用网络研修平台贡献并分享资源。

  (3)训后

  综合评定本班级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学员评优工作;整理本班级成员培训活动成果,整合生成性资源不少于1件;撰写培训总结;配合项目办开展训后跟踪指导工作等。

  4.学习过程

  (1)网络研修

  学员自主选学,学习视频、文本等课程资源,获得与年度学习主题相关的理念和专业知识,通过BBS、答疑室、QQ、微信等交流方式,参与教师辅导和互动交流。

  自主选学。学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根据需要选学相应课程;自主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及培训生成性资源。

  主题活动。学员加入教师工作坊,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根据活动方案和研修主题,实现与辅导教师或学员间的教学互动,分享培训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资源共建共享。

  问题答疑。学员参与各级辅导者在“答疑区”开展的问题征集,参与辅导教师文字、视频等方式的集中答疑。

  完成作业和考核。学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课程作业和相关考核任务。

  (2)区域与校本研修

  在骨干培训者团队的引导下,将区域网络班级学员按学段、学科(领域)进行分组,学员根据年度研修主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跨校开展现场实践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对话、研讨和观摩,生成研修成果利用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共享。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规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骨干培训者团队的指导下,学员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等岗位实践活动。研修活动可以结合备课、上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采用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等方式,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研修活动也可以采取诊断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着力解决岗位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研修生成研修成果并充分利用学校研修社区展示分享。

  七、培训者队伍建设与使用

  培训者队伍建设和管理按照“择优遴选、集中培训、明确职责、跟踪指导、绩效考核”的原则来建设。训前,在项目市区县的协同下,分学段学科组建骨干培训者队伍,通过扎实有效地集中专项培训,提升其对校级培训者的指导能力、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及研修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督促并指导学员按时注册、自主选学。训中,主持工作坊,定期组织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展示成果,指导校级培训者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训后,客观评定学员培训成绩,配合机构开展评优工作,汇聚校本研修中生成的优质资源,协助本地优质资源库建设。具体要求为:

  1. 线上研修辅导

  ① 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负责本区县学员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对本区域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情况等进行统计与督导,并及时在平台进行发布。

  ②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学科教师工作坊活动;通过教师工作坊发起区域特色的教师教研活动并带动区域学员参与交流研讨;梳理学员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形成“问题包”,组织学员认真参与学科集中答疑活动。

  ③ 督促区县学员及时提交作业,及时、客观、公正的给予评阅,并积极向学科专家推荐学员的优秀作业;引导学员开展作业互评。

  2. 校本研修指导

  ① 及时将培训项目各类通知公告转发通知到校,确保学员及时参训。

  ② 指导和帮助项目市区县建设并培训校级培训团队,组织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③ 指导学校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和实施方案,引导学员参与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

  ④ 根据研修进程编发区域研修简报,内容包括近期培训安排、学情、精品选萃、学员心声、研讨活动实录、研修心得、阶段工作小结等。

  ⑤ 做好培训各类信息的传递,努力提高参训学员的满意度。

  项目市区县会同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加强对骨干培训者队伍的管理和考评,建立骨干培训者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动态调整,激发培训者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过程监测,对培训者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提升管理及辅导效率与水平。

  八、考核评价

  根据上一年度实施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和需求调研,我们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确保教师学用结合。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相结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评价对象多元,反映培训各主体行为。

  1.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我们设计了思路清晰、指标合理全面的培训评价方案。评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机器评价和人工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反映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和督促参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注重发挥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做到训教合一。

  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

  考核环节 考核类别 考核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计分方式 评价方式

  网络研修 过程性评价 课程学习时间 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要求达到1080分钟(占年度培训40学时的60%,1学时=45分钟)。 30 必做,完成1080分钟,计30分。 自动评价

  线上互动交流与分享 1.上传共享资源

  2.上传学科文章

  3.学科论坛发帖

  4.教师工作坊发帖 40 1-4每点最高10分,本项至少10分。 自动评价

  研修作业一 完成1份学科作业 15 必做,合格9分,优秀15分。 人工评价

  校本研修 终结性评价 研修作业二 完成1份“线下研修参与录” 15 必做,审定合格计15分。 人工评价

  评价结果应用

  (1)合格学员颁发学员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并作为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考核提交的优秀生成性成果加工升级,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

  (3)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与项目市区县协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学。

  2.对区县级培训者(班级辅导者)的评价结合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期间辅导情况综合考量:

  类别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过程性评价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提交培训成果。 人工评价 15%

  学员指导与管理办法 按时、按要求制定学员指导与管理办法,在工作坊中予以呈现。 平台自动评价 5%

  学员注册 督促并指导班级学员按时注册、自主选学,注册率学习率达100%。 平台自动评价 5%

  活动组织 组织班级学员参与学科视频答疑活动、网上竞赛评比类活动及线下送培送教活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主持“教师工作坊” 学情统计 每周在教师工作坊中进行学情通报。 平台自动评价 5%

  作业批阅 及时准确批阅本班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积极向学科领域专家进行推荐。 平台自动评价 10%

  研修组织 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工作坊研修及现场校本研修不少于2次,并按时上报活动材料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工作坊简报 在教师工作坊中编辑发布工作简报不少于5期,简报内容翔实,形式美观,对学员的学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资源整合 积极推送学员优秀资源,整合加工培训生成性资源不少于1件。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终结性评价 学员测评 客观评定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培训测评及评优工作,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培训总结 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5%

  评价结果应用

  (1)将评价结果与指导费核算挂钩,多劳多得。

  (2)将评价结果反馈到项目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本市区县对其工作考核的组成部分。

  (3)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骨干培训者”的标准,优秀骨干培训者入库,在后续培训项目中优先聘用。

  (4)安徽省教师教育网建立与骨干培训者的联系,对其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九、培训方式

  实行混合式研修模式,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相结合、规定任务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组织实施。据此,我们设计了新颖、实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注重学员参与,有针对性,以网络研修为基点,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示范、反思与反馈、实践体验、成果分享与展示等培训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常态化学习。

  网络研修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我们构建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者和专家之间搭建更加顺畅的立体化交互式“立交桥”,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强调岗位实践,在岗位实践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在线上学习阶段,学员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学员加入教师工作坊,参与教师工作坊活动,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教学互动,撰写研修日志,分享心得体会;学员可以参加学科集中视频答疑活动,面对面的与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解决学习难点,实现答疑解惑,提升网络研修效果;学科专家根据年度培训主题,制定学科作业,学员按时完成学科作业,检验学习效果,完成阶段考核任务;在线下学习阶段,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学用结合,通过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实行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主题研修阶段主要学习必修课程,同时准备了大量的选修课程资源,有效的保证了学员自主选学,实现按需施训和个性化学习。

  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专家通过网络辅导和实地指导引领研修。在网络学习中,学科专家在学科工作坊中根据年度研修主题、课程学习内容、教学实际需求设计工作坊活动,开展学科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预先在“答疑区”进行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室,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在实地指导中,配合做好“送培送教”活动,我们采取现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围绕阶段研修主题,引领教学活动反思、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经验交流,达到探讨问题、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我们采用多举措鼓励学员间的团队协作学习,在研修平台的工作坊中建立学习小组,形成区域社区和学校社区,促进学员合作研究、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在校本研修阶段,将网络研修中的学习小组活动向线下延伸,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市县区、校组织的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线下研修活动中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区域间、学习小组间的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团队协作学习。

  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在网络研修中,学科辅导专家不仅及时的回答学员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还积极的总结学员提出的各种共性问题,并在研修社区和工作坊活动中进行问题征集,发现个性问题,通过组建工作坊主题活动引领讨论,通过定期的阶段性的学科视频答疑解惑,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学科专家根据年度研修主题,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典型案例,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在网络研修中,基于年度研修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以网络班级为单位、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在设立行动研究课题时,将网络研修与线下岗位实践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的行动研究链条,专家理论引领、学员实践操作,形成系列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成果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积极分享行动研究成果,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综合成果评价。

  十、训后跟踪指导

  我们一直重视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工作,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做好后续跟进,构建培训对象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时跟踪指导,及时答疑解惑,通过QQ群、微信平台、短信平台、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让培训对象交流培训所得、共享培训成果,使培训可持续、常态化。训后跟踪指导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持续开放研修平台

  线上学习结束后,我们持续开放网络研修社区,继续履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职责,学员可以继续观看视频课程,继续利用研修平台开展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继续使用平台内的研修工具开展协同备课、在线制作课程、下载生成性资源、制作调查问卷等,继续在平台内与专家进行互动、接受专业指导,为参训教师的成长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

  2. 定期进行回访活动

  我们定期开展训后回访活动,了解学员的培训满意度和训后指导需求。一是建立训后跟踪服务呼叫中心,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主动回访学员,记录学员需求,为开展各类训后跟踪指导活动做好信息收集与反馈;二是以网络问卷、深入学员所在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学员将网络研修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的情况;三是建立与项目市、区县的联络机制,了解项目市县师训管理者的培训管理需求,提高培训实效。

  3. 继续开展实地指导

  我们将校本研修阶段的“送培送教”等实地指导活动继续往岗位实践、训后指导方向延伸。继续分析研究培训学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指导学员进行“微课题”研究,联合项目市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本区域内参训教师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等工作,继续为学员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4. 协助打造生成性资源

  我们制定了生成性资源建设规范,提供生成性资源建设案例,为项目市区县、校组织建设生成性资源提供规范的指导意见,支持项目市区县、校做好本地化资源的遴选、加工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协助项目市区县通过定向征集、择优遴选等方式,从参训学员、班级辅导者、学科专家中收集生成性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打磨与加工升级,汇聚成本土化的生成性资源库,帮助项目市区县做好生成性资源的再利用,打造本地化的生成性资源库,指导学员自主选学生成性资源,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作为观课磨课、主题研讨、示范教学等校本研修活动的鲜活资料,激活生成性资源。联合项目市区县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典型案例、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训后跟踪指导结构图:

篇3:年度市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20**学年度市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根据宿州市20**-20**学年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整体规划,为顺利实施本年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工作,特制订本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培训,拟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教师培训改革为抓手,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三)了解新课改动向,了解国家新课改方针政策,以新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培养在教学中主动应用新课改的意识;

  (四)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保存、追踪和分析学生个体的受教育过程信息,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五)促进参训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六)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七)践行混合式研修模式,搭建区域研修社区,建立“网络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一体化的网络研修平台,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质量,强化实践研修,促进校本研修常态化。

  二、培训阶段

  按照宿州市教育局的要求,根据教师全员培训的特点,将培训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网络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暨送培送教阶段,项目总

  结阶段,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如图所示:

  三、内容设计

  我们充分考虑项目需求、专家建议、调研结果、学科特点、课程时长等五个关键因素来设计课程。培训课程覆盖高中、初中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既设置了大量的前沿理论课程,又设置了丰富的学科案例课程,还有针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讲解。教学内容涵盖了高中、初中远程培训各个维度,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新程方案与新程标准,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策略和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考试招生评价改革等。知识点覆盖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内容的深度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适应广大教师的学习需求,包含要求学员应用新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与科研院所、县域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合作与开发,建立高水平的专家团队,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与培训实效。

  四、研修活动设计

  设计多种研修活动,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根据开展网络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求,合理设置线上与线下研修任务,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师专业标准》,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践行《专业标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活动和研修任务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强化基于教育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1.准备阶段

  活动

  主题 创建学习共同体

  活动

  任务 1.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创建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

  2.参训教师了解培训考核方案,完善个人信息,了解培训课程体系,完成选课,熟悉网络研修平台各项操作;

  3.发布辅导方案,确定研修内容;

  4.培训者团队掌握网络研修平台具体操作流程与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督导准备。

  活动

  方式 破冰活动+互动交流+实践操作

  活动

  时间 训前1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发布辅导方案,引领学员深度参与;

  2.骨干培训者:进入教师工作坊,指导学员及时注册,指导学员选课。

  预期

  成果 1.培训者团队熟悉平台操作;

  2.明确各方职责,初步完成建立学习共同体;

  3.提升骨干培训团队常态化校本研修引领能力。

  2.线上学习阶段(网络研修阶段)

  活动

  主题 理念引领、师德为先,开展专业标准专题研讨

  活动

  任务 以“理念引领、师德为先”为主题,开展专业标准专题研讨。在工作坊内开设研讨活动,专家专业引领、引导学员参与话题讨论,撰写反思文章,分享研修空间。

  活动

  方式 专题讲座+互动交流+行为反思+成果分享与展示

  活动

  时间 学习阶段内2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通过视频答疑、在线讨论、专题活动沙龙等形式进行活动指导与引领;

  2.县级骨干培训者:利用区域研修社区组织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专题活动,营造活动氛围,评阅并推荐学员提交的作品,促进作品生成与分享。

  预期

  成果 1.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理论与要求,反思自我教学行为,结合自身专业成长,专家引领,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实践;

  2.形成一套网络研修生成性资源;

  3.为下一阶段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做好知识储备。

  3.线下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阶段)

  活动

  主题 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开展教师专业标准课例研究

  活动

  任务 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为主题,在校本教研中开展教师专业标准课例研究。通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关注课程标准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更新理念、实践反思、改善专业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活动

  方式 主题研修+案例分析+参与式研修+岗位实践+班组研修

  活动

  时间 学习阶段内1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以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为关键模式,引导活动开展;

  2.县级骨干培训者:指导和组织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将活动案例通过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分享,生成优秀教学课例资源。

  预期

  成果 1.参训教师应用网络研修所学知识,指导校本教研,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2.收集整理、汇聚优秀教学课例,丰富并建设本地案例教学资源库。

  4.项目总结阶段

  活动

  主题 成果展示、聚焦生成,汇聚实践智慧

  活动

  任务 在项目总结阶段,以“成果展示、聚焦生成,汇聚实践智慧”为主题,开展培训过程生成性资源收集、整理与打磨,搭建生成性资源收集专题页面,开展评比活动,汇聚实践智慧。以活动促总结,检验研修效果,展示研修成果。

  活动

  方式 总结反思+资源建设+评比活动

  活动

  时间 项目总结阶段

  师资

  团队

  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指导县级骨干培训者、参训学员设计整合生成性资源;

  2. 县级骨干培训者:组织开展区域内生成性资源建设与提交活动,指导鼓励学员踊跃参加资源评比活动。

  预期

  成果 1. 通过生成性资源建设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培训过程,找不足,促改进;

  2. 打造系列化的高质量的生成性资源,建设区域生成性资源库。

  5.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活动

  主题 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开展行动研究

  活动

  任务 以“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为主题,开展行动研究。继续将网络研修阶段的知识理论应用于教学,继续在校本教研中开展实践研修,将自身专业成长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找差距和不足,在行动研究中继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活动

  方式 课题研究+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班组研修

  活动

  时间 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持续引领训后阶段的活动开展,为训后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2.县级骨干培训者:继续开展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善于总结典型经验,并及时分享推荐优秀成果在区域内共享。

  预期

  成果 1.通过小课题研究、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项目后的教学中主动践行教师专业标准,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提升文化素养。

  2.通过训后活动的开展,促进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化,促进教师持续成长。

  五、考核评价

  根据多年实施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和需求调研,我们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确保教师学用结合。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相结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评价对象多元,反映培训各主体行为。

  1.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我们设计了思路清晰、指标合理全面的培训评价方案。评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机器评价和人工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反映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和督促参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注重发挥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做到训教合一。

  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

  考核环节 考核类别 考核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计分方式 评价方式

  网络研修 过程性评价 课程学习时间 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要求达到648分钟(占年度培训24学时的60%,1学时=45分钟)。 30 必做,学完648分钟计30分。 自动评价

  线上互动交流与分享 1.上传共享资源

  2.上传学科文章

  3.学科论坛发帖

  4.教师工作坊发贴 40 1-4每点最高10分,本项至少10分。 自动评价

  研修作业一 完成1份学科作业 15 必做,合格9分,优秀15分。 人工评价

  校本研修 终结性评价 研修作业二 完成1份岗位实践评价表 15 必做,审定合格计15分。 人工评价

  评价结果应用

  (1)合格学员颁发学员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并作为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 考核提交的优秀生成性成果加工升级,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

  (3)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与师训部门协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学。

  2.对班级辅导者的考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期间辅导情况综合考量,评价指标如下:

  类别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过程性评价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班级辅导者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提交培训成果。 人工评价 15%

  学员指导与管理办法 按时、按要求制定学员指导与管理办法,在工作坊中予以呈现。 平台自动评价 5%

  学员注册 督促并指导班级学员按时注册、自主选学,注册率学习率达100%。 平台自动评价 5%

  活动组织 组织班级学员参与学科视频答疑活动、网上竞赛评比类活动及线下送培送教活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主持“教师工作坊” 学情统计 每周在教师工作坊中进行学情通报。 平台自动评价 5%

  作业批阅 及时准确批阅本班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积极向学科领域专家进行推荐。 平台自动评价 10%

  研修组织 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工作坊研修及现场校本研修不少于2次,并按时上报活动材料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工作坊简报 在教师工作坊中编辑发布工作简报不少于5期,简报内容详实,形式美观,对学员的学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资源整合 积极推送学员优秀资源,整合加工培训生成性资源不少于1件。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终结性评价 学员测评 客观评定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培训测评及评优工作,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培训总结 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5%

  评价结果应用

  (1)将评价结果与指导费核算挂钩,多劳多得。

  (2)将评价结果反馈到项目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本市区县对其工作考核的组成部分。

  (3)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级辅导者”的标准,优秀班级辅导者入库,在后续培训项目中优先聘用。

  (4) 培训机构建立与班级辅导者的联系,对其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3.对培训管理者考核评价。对培训管理者的考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参训情况、研修期间组织管理情况综合考量。考核细则如下: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培训者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人工评价 15%

  区域性教师培训规划 按时、按要求制定区域性教师培训规划并上传至区域研修社区。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区域内培训者团队管理及活动支持 跟进、督促本区域内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及中小学校长工作,并积极为各类研修活动提供组织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人工评价 20%

  学员学习管理 区域内学员学习率100% 平台自动评价 20%

  学员培训

  测评管理 衡量区域内学员现场实践及校本研修等成效,配合项目开展学员培训测评,区域内学员培训测评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20%

  培训总结 积极配合项目开展各类评优工作,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评价结果应用:

  (1)评价结果作为本区县对培训管理者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结果作为培训管理者队伍调整的重要依据。

  (3)保存培训过程管理资料,为培训管理者上级主管部门评选“年度优秀师训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提供证明材料。

  4.对校级培训者的考核评价。对校级培训者的考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参训情况、校本研修规划、组织管理情况等综合考量。考核细则如下: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项目区县组织的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人工评价 15%

  校本研修培训规划 按时、按要求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并上传至学校研修社区。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 设计校本研修活动并组织学员参与,督促其撰写课例报告、制作教学案例资源等通过学校社区进行分享。 人工评价 30%

  学员学习管理 本校学员学习率100%。 人工评价 15%

  学员培训

  测评管理 衡量本校学员校本研修成效,评定其信息技术应用成绩,联合机构开展培训测评,本校学员培训考核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 20%

  培训总结 积极配合项目区县及培训机构开展各类评优工作,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 10%

  评价结果应用:

  (1)评价结果作为本区县对校级培训者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结果作为校级培训者队伍调整的重要依据。

  (3)培训机构将建立与校级培训者的联系,对其的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六、自主选学

  (一)建立运行有序的自主选学机制。训前,对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培训需求分析,设计课程研发方案,有针对性的建设课程资源,做好自主选学的资源准备。

  (二)通过培训者培训会提升骨干培训者(班级辅导者)的指导能力,指导学员合理选学,确保学员自主选学过程顺利进行;省教师网做好学员选学的支持服务和保障工作,制定评价和反馈制度,保障自主选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研修平台提供自主选学功能模块,学员根据培训要求、个人学习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个人空间”定制课程,平台跟踪、记录并评价学员的学习行为。

  (四)选学课程内容丰富适用,省教师网提供课程远超过规定网络研修48学时,供学员自主选学。注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学习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有效整合典型案例。同时,平台及时将各级辅导者和学员在研修社区中生成的优质资源、网络开放性资源收集整理,打造本土化的生成性资源库,实现学员动态选学。

  七、网络研修与辅导

  (一)专家在线值班

  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每天安排5名专家值班(具体值班安排表将在学科辅导方案中明确),根据专题内容、以及学员提交的问题等设计讨论主题,有效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包括主题研讨、作品点评、集中答疑、现场示范指导等,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领学员学习进程。具体包括:

  1.通过学科工作坊发起网络教研活动,引领学员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并点评、回复学员在交流区的发言。

  2.在网上定期发布导学公告,如学科辅导方案、学科教学改革以及课程辅导资料等。

  3.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学科(领域)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4.结合研修主题、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和学员的教学实践,分层次分梯度研制学科作业,对班级辅导者推荐的优秀作业进行及时点评和梳理汇集。

  5.指导市、县、校科学设计校本研修等线下的岗位实践活动,在网络研修社区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点评等多种方式引领岗位实践。

  6.定期编辑学科简报,内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

  7.建立学科培训生成性资源库。

  (二)集中辅导答疑

  1.线上集中答疑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在线集中辅导答疑,预先在“答疑区”开展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室,采用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集中辅导答疑每6学时安排1次,每次时间2小时以上。

  每6学时编辑1期学科简报,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学科(领域)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辅导答疑活动的深入开展,指导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线下送培送教

  组建名师讲学团,安排专家开展送培送教等指导活动。活动采取现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围绕焦点问题,引领教学活动反思、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学员合作研究、信息共享、交流互动,达到探讨问题、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另外,我们将全员培训的送培送教与国培项目的专家实地指导等活动梳理、提炼,形成了具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特色的线下指导“五环”模式。在培训开始前,预设活动类型和内容;确定承担培训任务后,通过现场会议或网上视频会的形式与项目单位开对接会,磋商活动细节,撰写完整的活动实施方案;在落地指导中力求活动形式的多元化,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活动中主动反思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效果;注意收集过程材料,汇聚生成性资料,建设本地化的资源库,共建共享生成性资源,使活动效益最大化。

  “五环”模式如图:

  3.训后跟踪指导

  训后跟踪指导常态化。将线下送培送教、专家实地指导、线下校本研修等活动向训后延伸,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县区的培训需求,可以继续开展线下活动,不拘泥于具体的项目,将训后跟踪支持服务常态化,进行问题诊断,固化研修成果。

  (三)班级辅导

  1.训前

  (1)通过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熟悉该项目特色和要求,科学制定区域学员管理办法,使其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导意义。

  (2)积极与市、县、校联系沟通,为学员创造必需的学习条件,帮助解决学员参训的实际困难。

  (3)建立或修订与其他各级辅导团队及班级学员的联系机制。

  (4)对学员集中进行远程培训技能训练,督促学员在研修平台及时注册并自主选学,通过教师工作坊对学员进行分组管理。

  2.训中

  (1)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主持教师工作坊,及时发布区域公告和各类教学通知,负责班级学员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对本班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时长等进行及时统计与督导;根据培训进程以年度为单位,编辑并发布学习简报不少于3期。

  (2)引导学员参与工作坊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

  (3)引领学员积极交流,提炼学员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组织本班级学员认真参与网上集中答疑活动。

  (4)认真及时批阅本班级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积极向学科(领域)专家推荐优秀作业。

  (5)选择讨论主题,组织本区域学员分组开展现场实践活动,督导并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记录学员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整理汇集活动材料。

  (6)指导校级培训者制定校本研修活动主题,引导学员利用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参与网络校本研修活动,督促学员撰写研修报告。

  (7)引导学员善于利用网络研修平台贡献并分享资源。

  3.训后

  (1)综合评定本班级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学员评优工作。

  (2)整理本班级成员培训活动成果,整合生成性资源不少于1件。

  (3)撰写培训总结。

  (4)配合项目办开展训后跟踪指导工作等。

  八、培训方式

  项目培训依托“远程培训学习+校本研修指导”两个平台,实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相结合、规定任务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组织实施。据此,我们设计了新颖、实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注重学员参与,有针对性,以网络研修为基点,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示范、反思与反馈、实践体验、成果分享与展示等培训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常态化学习。

  网络研修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我们构建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者和专家之间搭建更加顺畅的立体化交互式“立交桥”,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强调岗位实践,在岗位实践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在线上学习阶段,学员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学员加入教师工作坊,参与教师工作坊活动,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教学互动,撰写研修日志,分享心得体会;学员可以参加学科集中视频答疑活动,面对面的与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解决学习难点,实现答疑解惑,提升网络研修效果;学科专家根据年度培训主题,制定学科作业,学员按时完成学科作业,检验学习效果,完成阶段考核任务;在线下学习阶段,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学用结合,通过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实行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主题研修阶段主要学习必修课程,同时准备了大量的选修课程资源,有效的保证了学员自主选学,实现按需施训和个性化学习。

  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专家通过网络辅导和实地指导引领研修。在网络学习中,学科专家在学科工作坊中根据年度研修主题、课程学习内容、教学实际需求设计工作坊活动,开展学科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预先在“答疑区”进行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室,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在实地指导中,配合宿州市做好“送培送教”活动,我们采取现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围绕阶段研修主题,引领教学活动反思、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经验交流,达到探讨问题、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我们采用多举措鼓励学员间的团队协作学习,在研修平台的工作坊中建立学习小组,形成区域社区和学校社区,促进学员合作研究、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在校本研修阶段,将网络研修中的学习小组活动向线下延伸,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市县区、校组织的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线下研修活动中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区域间、学习小组间的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团队协作学习。

  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在网络研修中,学科辅导专家不仅及时的回答学员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还积极的总结学员提出的各种共性问题,并在研修社区和工作坊活动中进行问题征集,发现个性问题,通过组建工作坊主题活动引领讨论,通过定期的阶段性的学科视频答疑解惑,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学科专家根据年度研修主题,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典型案例,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在网络研修中,基于年度研修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以网络班级为单位、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在设立行动研究课题时,将网络研修与线下岗位实践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的行动研究链条,专家理论引领、学员实践操作,形成系列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成果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积极分享行动研究成果,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综合成果评价。

  九、学习过程

  (1)网络研修

  学员自主选学,学习视频、文本等课程资源,获得与年度学习主题相关的理念和专业知识,通过BBS、答疑室、QQ、微信等交流方式,参与教师辅导和互动交流。

  自主选学。学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根据需要选学相应课程;自主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及培训生成性资源。

  主题活动。学员加入教师工作坊,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根据活动方案和研修主题,实现与辅导教师或学员间的教学互动,分享培训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资源共建共享。

  问题答疑。学员参与各级辅导者在“答疑区”开展的问题征集,参与辅导教师文字、视频等方式的集中答疑。

  完成作业和考核。学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课程作业和相关考核任务。

  (2)区域与校本研修

  在骨干培训者团队的引导下,将区域网络班级学员按学段、学科(领域)进行分组,学员根据年度研修主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跨校开展现场实践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对话、研讨和观摩,生成研修成果利用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共享,重点关注监督宿州市所辖乡村学校活动开展,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规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骨干培训者团队的指导下,学员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等岗位实践活动。研修活动可以结合备课、上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采用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等方式,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研修活动也可以采取诊断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着力解决岗位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研修生成研修成果并充分利用学校研修社区展示分享。

  十、培训者队伍建设与使用

  培训者队伍建设和管理按照“择优遴选、集中培训、明确职责、跟踪指导、绩效考核”的原则来建设。训前,分学科组建骨干培训者队伍,通过扎实有效地集中专项培训,提升其对校级培训者的指导能力、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及研修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督促并指导学员按时注册、自主选学。训中,主持工作坊,定期组织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展示成果,指导校级培训者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训后,客观评定学员培训成绩,配合机构开展评优工作,汇聚校本研修中生成的优质资源,协助本地优质资源库建设。具体要求为:

  1. 线上研修辅导

  ① 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负责本区县学员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对本区域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情况等进行统计与督导,并及时在平台进行发布。

  ②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学科教师工作坊活动;通过教师工作坊发起区域特色的教师教研活动并带动区域学员参与交流研讨;梳理学员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形成“问题包”,组织学员认真参与学科集中答疑活动。

  ③ 督促区县学员及时提交作业,及时、客观、公正的给予评阅,并积极向学科专家推荐学员的优秀作业;引导学员开展作业互评。

  2. 校本研修指导

  ① 及时将培训项目各类通知公告转发通知到校,确保学员及时参训。

  ② 指导和帮助项目市区县建设并培训校级培训团队,组织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③ 指导学校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和实施方案,引导学员参与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

  ④ 根据研修进程编发区域研修简报,内容包括近期培训安排、学情、精品选萃、学员心声、研讨活动实录、研修心得、阶段工作小结等。

  ⑤ 做好培训各类信息的传递,努力提高参训学员的满意度。

  宿州市师训部门会同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加强对骨干培训者队伍的管理和考评,建立骨干培训者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动态调整,激发培训者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过程监测,对培训者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提升管理及辅导效率与水平。

  十一、训后跟踪指导

  我们一直重视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工作,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做好后续跟进,构建培训对象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时跟踪指导,及时答疑解惑,通过QQ群、微信平台、短信平台、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让培训对象交流培训所得、共享培训成果,使培训可持续、常态化。训后跟踪指导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持续开放研修平台

  线上学习结束后,我们持续开放网络研修社区,继续履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职责,学员可以继续观看视频课程,继续利用研修平台开展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继续使用平台内的研修工具开展协同备课、在线制作课程、下载生成性资源、制作调查问卷等,继续在平台内与专家进行互动、接受专业指导,为参训教师的成长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

  2. 定期进行回访活动

  我们定期开展训后回访活动,了解学员的培训满意度和训后指导需求。一是建立训后跟踪服务呼叫中心,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主动回访学员,记录学员需求,为开展各类训后跟踪指导活动做好信息收集与反馈;二是以网络问卷、深入学员所在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学员将网络研修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的情况;三是建立与项目市县的联络机制,了解项目市县师训管理者的培训管理需求,提高培训实效。

  3. 继续开展实地指导

  我们将校本研修阶段的“送培送教”等实地指导活动继续往岗位实践、训后指导方向延伸。继续分析研究培训学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指导学员进行“微课题”研究,联合项目市县开展本区域内参训教师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等工作,继续为学员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4. 协助打造生成性资源

  我们制定了生成性资源建设规范,提供生成性资源建设案例,为项目县、校组织建设生成性资源提供规范的指导意见,支持项目市县、校做好本地化资源的遴选、加工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协助项目县通过定向征集、择优遴选等方式,从参训学员、班级辅导者、学科专家中收集生成性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打磨与加工升级,汇聚成本土化的生成性资源库,帮助项目县做好生成性资源的再利用,打造本地化的生成性资源库,指导学员自主选学生成性资源,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作为观课磨课、主题研讨、示范教学等校本研修活动的鲜活资料,激活生成性资源。联合项目市县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典型案例、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训后跟踪指导结构图:

篇4:机关二幼幼儿园早操活动方案

  机关二幼幼儿园早操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早操是幼儿在早晨进行的身体锻炼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既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又能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开展早操活动,对增加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操有助于幼儿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中开始一日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抵抗力。因此我们大班年级组老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设计编排大班早操时遵循: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增加运动两的规律。依托《纲要》中提出的“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的目标、指导幼儿有效的参加早操活动。

  开场游戏及队列

  开场游戏是整个早操活动的引领环节〃这一环节的情绪直接影响下面的活动情绪〃故本环节要大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精气神。为此〃我们选用了一首节奏欢快、歌词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歌曲--《我是大班的小朋友》。通过歌曲的演唱〃激发幼儿作为大班孩子的自豪感〃从而精神抖擞的参加后面的早操活动。

  音乐的选择:

  本套早操分六个环节,时间15分钟,准备活动--徒手操---队列队形练习---器械操----游戏--放松活动。在音乐的选择上,以欢快、活泼、速度适中幼儿喜欢的歌曲为主,队列练习选进行曲风格;放松运动选适合舒缓柔和的风格的。既有童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确定准备活动的音乐是《嘚啵嘚啵嘚》、徒手操音乐为《功夫熊猫》、队列练习的音乐为《进行曲》、《谢谢、你好!》、放松动作音乐为《虫儿飞》。

  动作的编排:

  在早操编排上我们根据5--6岁幼儿的年龄段,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和参与,以游戏化早操是利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幼儿,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动作为主要目的,根据《指南》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套操重点体现幼儿间的互助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深受幼儿喜爱。

  1、入场音乐:以游戏唤醒的形式,让幼儿精神饱满开始进入早操活动。

  2、徒手操:因为部分幼儿在学跆拳道,幼儿对功夫很向往,因此我们编排了武术操,在编排功夫操时,我们认为动作应该是简单易学又能锻炼身体的,尽量将成人化的功夫动作简化幼儿喜欢易学的动作。

  3、队形练习:经过不断的创新,形式上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主要表现在队列练习时有。

  4、器械操方面:发现幼儿对“呼啦圈”的玩法很有自己的想法,如:呼啦圈游戏、呼啦圈图形、套圈等,所以我们大一班选用呼啦圈为器械,通过队形的变化,游戏的穿插,既达到煅炼的目的也具有观赏性。

  放松活动及退场

  幼儿在舒缓的乐曲--《歌声与微笑》声中放松身体后退场:

  1、自己放松(幼儿原地坐下〃自己用手依次将双手臂和双腿拍打放松。)

  2、互相放松(幼儿靠紧〃前后幼儿相互捶捶背放松。)

  3、幼儿随乐成一路纵队退场〃结束活动。

篇5:市直机关二幼幼儿园一日活动制度常规

  市直机关二幼幼儿园一日活动制度常规

  生活环境

  幼儿常规

  教师工作内容与要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

  2.有礼貌地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道别。

  3.进行简单劳动,如擦个人桌椅,给自然角花草浇水。

  4.能按意愿进入区角活动,情绪愉快地参加户外体育锻炼。

  5.会正确使用玩具、游戏材料、体育器械,用后学习整理器具。

  1.做好活动室内外的清洁工作及室内通风。

  2.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有重点地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对幼儿健康、情绪等进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3.提醒幼儿做简单的劳动。

  4.组织幼儿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激发幼儿参加锻炼的兴趣

  5.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械。根据本班幼儿发展情况有计划的组织体育活动的密度和强度。

  6.督促幼儿手势器具,做好餐前准备。

  早操

  1.排队有秩序的进入场地。

  2.能听从老师口令认真做操,动作到位。

  组织指导幼儿早操,精神饱满地领操,服装、鞋符合带操要求。

  营养餐

  1.有秩序的入厕,正确洗手,不玩水,节约用水。

  2.情绪愉快的进餐。

  3.洗净自己的用杯,放在固定位置。

  4.组织指导幼儿洗手,提醒正确的顺序方法。

  5.提醒幼儿入厕,整理好衣裤。

  6.分发豆浆。

  7.指导幼儿洗净自己的用杯,放在固定的位置。

  8.清洁卫生间,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爽。

  教学活动(一、二)

  1.积极参与活动,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围绕主题专注活动,不随便和同伴玩耍和说话。

  2.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3.注意听清同伴发言,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与同伴合作学习。

  4.认真完成任务,不依赖他人。

  5.整理自己的学具、用品。

  1.根据活动内容提供直观的教玩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及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环境进行教育。

  3.活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案、教学具提前准备。

  4.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5.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能体现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和指导。

  6.让幼儿在轻松快乐地气氛里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7.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常规。

  自由游戏活动

  1.能按意愿进入区域活动,与小朋友有好合作地开展各种游戏。

  2.轮流扮演各种角色,不与同伴争夺玩具或独占玩具。

  活动中遵守规则,学会作自我控制。

  1.能和幼儿共同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成品、半成品材料。

  2.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3.主动参与幼儿活动,及时了解幼儿活动情况,材料使用、交往情况,引导幼儿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调整活动材料。

  开展游戏评价,给幼儿讲评的机会,注意幼儿情感、兴趣、能力、社会性的培养。

  餐前准备

  1.进行安静游戏活动。

  有秩序的入厕,正确洗手,不玩水,节约用水。

  1.组织盥洗,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盥洗和使用毛巾的方法,保持卫生间清洁。

  2.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游戏活动,

  3.做好餐前教育,为幼儿创设安静、愉快地进餐气氛。

  拿取班级幼儿吃的饭菜。

  午餐

  1.安静就餐,坐姿良好。

  2.正确使用餐具,要把碗里的饭菜吃完,不把饭菜掉在桌面上,不依赖别人喂。

  吃完饭后漱口,擦嘴,不做剧烈运动,并把碗勺放在指定的地方。大班幼儿还要帮助收拾餐桌。

  1.分发饭菜。

  2.知道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和收拾碗筷,养成饭后漱口、擦嘴的习惯。

  3.根据幼儿的食量,随时添菜、添饭,不催食。

  4.照顾体弱和进餐慢的幼儿,让他们吃饱吃好,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收拾餐具、餐桌,清洁地面,卫生消毒。

  餐后游戏

  1.随时吃完再制定的范围内自选游戏玩具。

  2.不进行剧烈运动。

  如厕做好午睡准备。

  1.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游戏活动,如室内活动、户外散步。

  2.与个别幼儿谈话等。

  提醒幼儿午睡前如厕。

  午睡

  1.安静进入寝室。

  2.按顺序脱衣,折叠好放在固定位置。不带小玩物上床。

  养成良好睡姿与习惯。

  1.幼儿正确有序地脱衣,折叠整齐放在指定位置。

  2.帮助幼儿盖好被子,纠正不良睡姿。

  3.巡视幼儿睡眠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幼儿午睡期间不得离开寝室。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

  起床

  1.按时起床。

  2.正确穿衣穿鞋。

  1.提醒并指导幼儿穿衣服。

  2.整理床铺。

  午点

  1.学习整理床被。

  2.接受午检。

  3.入厕、洗手、喝水。

  4.安静午点

  1.午检,检查幼儿衣裤鞋袜,保证幼儿服装整齐舒适。头发整齐。

  2.提醒幼儿入厕,照顾幼儿洗手喝水。

  3.照顾幼儿午点。

  户外活动

  1.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2.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1.按时组织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保证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

  2.有计划地组织户外活动,将幼儿的活动置于视线之内。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室内活动

  6.积极参与活动,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围绕主题专注活动,不随便和同伴玩耍和说话。

  7.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8.注意听清同伴发言,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与同伴合作学习。

  9.认真完成任务,不依赖他人。整理自己的学具、用品。

  8.根据活动内容提供直观的教玩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9.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及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环境进行教育。

  10.活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案、教学具提前准备。

  11.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1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能体现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和指导。

  13.让幼儿在轻松快乐地气氛里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4.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常规。

  离园

  1.安静地进行自选游戏,等待家长来接。

  2.收拾整理好玩具。

  3.穿戴好衣帽。

  4.向家长问好,跟老师、小朋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