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2595  文章总数350140  总浏览量5773071

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您是否正在搜寻脱贫,生活会,发言相关文章,以下的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文章就是与脱贫,生活会,发言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三份

【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1】

  精准扶贫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件大事。然而现实有时却令人尴尬。当扶贫干部满怀希望带着政策、技术、项目而去时,贫困村民却伸手要冰箱彩电,要各种物质,而对产业、技术,反应麻木。一些贫困村民再穷也不愿打工,守着老屋子,蹲在墙根,晒着暖阳,做着致富的美梦。

  究其原因是落后的思想在作怪,是懒惰、得过且过思想在作怪,不求变的思想在作怪。一些贫困村民思想顽固,守着田地不变通,“等靠要”的观念强,等着政府给钱,村干部等着政府增援,让扶贫工作变得困难重重。而恰恰是思想认识的落后,加剧了经济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观念的差距,让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更加落后。

  那么,到底该怎样扶贫才能精准高效得力?十八洞村的做法是:扶贫队在十八洞村组织村民座谈,从十八洞村乡民觉悟这一点,开展集体评议,让大家互相打分,看看哪户致富观点强,脱贫意识高。如此一来,就让村民受到启发和触动。短短两年间,十八洞村变化翻天覆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贫困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增加再多的人力物力资金去扶贫也无济于事,再精准的扶贫措施也见不了成效,再好的产业规划也只能挂在墙上。村子要脱贫,农民要脱贫,就是要唤起贫困户的精气神,破除“等靠要”,由看到干。有了积极的思想,才能有致富的希望。一句话,精准扶贫,首在让贫困农民在思想上脱贫。

  物质扶贫一时,思想扶贫一世。扶贫,既要送去真金白银、政策产业,更要送思想观念,让贫困村民解放思想,先有富起来的思想,再有“动”的念头,走出自我禁锢,振作精神,树立起脱贫光荣的信心与斗志,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广大扶贫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敢作为、快作为,通过反复沟通、耐心做思想工作,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紧迫感和荣誉感,彻底摆脱思想的“穷根”,方能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

  大量扶贫开发成功案例证明,精准扶贫不仅需要物资扶贫,更需要精神扶贫、道德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思想是关键。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2】

  强烈的赶考意识是抓基层、打基础、促脱贫的思想抓手,是基层党组织破题脱贫攻坚的钥匙。新形势下,作为攻坚“前哨”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以“考生”姿态,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实现造血生血、带富创富。

  扶贫先扶志。脱贫攻坚是硬任务,也是“思想战”,作为脱贫“前哨”和“靶位”的基层党组织,只有观念“先飞”、思想先富,才能在基层实践中感染群众,打开新局面、做出新成绩。基层党组织要敢于自我问诊、自我完善,增强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历史责任,充分意识到扶贫不仅是对民生问题、发展问题的回应,更是我们党的政治态度、政治实践。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主动破除“意识贫困”、“思路贫血”,引导基层群众克服“穷自在”、“等靠要”、“安贫乐道”等思想局限,增强群众致富信心、点燃致富热情、激发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是“硬骨头”、“大难题”,也是一场党建与民生大考。如果没有一身刚作风,没有主动作为的意识,行动上就会成为“矮子”,脱贫攻坚就可能变成“花架子”、“水中月”。基层党组织要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点、关节处,充分发挥党员“红细胞”作用,把“短期输血”与“长期造血”结合起来,积极帮助群众谋思路、破难题、挖穷根。要有“不解决不撒手、不落实不退场”的意识和决心,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担当实践中破壁突围、在破解瓶颈中盘活基层、在解决难题中引领群众。

  基层党组织位于扶贫前线,是最直接的指挥者、组织者、实施者,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寻求更多的扶贫“帮手”和资源,以强大的政治牵引力形成“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脱贫格局。要加强农村新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基层党组织间的串联互通、共建共利,探索更加务实管用有效的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辐射力、凝聚力。通过设置便民服务项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真正在服务群众的实效和措施上实现增量、扩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神经末梢”,推动基层早解困、真脱贫、能致富、奔小康。

【教师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3】

  在精准扶贫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不论是产业扶持,还是兜底保障,都带来了良好成效。然而在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使命之艰巨,不仅仅是脱离最低收入线带来的小康,而在于精神上的富有,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许多贫困户,你给予经济扶持,他们很乐意,你给他们提供产业技术支持,却又不是百分之百的乐意。“穷不思进取、穷且志短”的现象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屡见不鲜,因此,扶贫首先要扶志,扶志首要是扶起党员干部的志向。目前很多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村干部在很多决策上没有严格进行组织讨论党员表决,使很多问题就“大事化小”,没能认识到,解决掉贫困的根源问题。只有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干部先在思想上脱了贫,有了好的想法,才能带领全村奔小康。

  在精准扶贫工作攻坚克难的同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也在紧随其后大力开展,基层党支部将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章程党规作为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党群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村书记是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俗话说,村书记必须有宰相的肚子、蚂蚁的腿,还要有张婆婆嘴。当好村书记,首先要有容人之量,要允许存在不同意见,正确对待善于分析。其次,村书记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落实到每一位群众。最重要的是充分联系群众,给群众出好点子。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将党建工作作为扶贫攻坚的助力,目的就是以党组织领导群众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由穷不思进取、穷且志短继而萌发“行动”的念头,从而抓住思想脱贫的“牛鼻子”。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重,脱贫攻坚工作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以钉钉子精神真心抓、真正做,确保抓党建促脱贫政策落地、任务落实。

篇2: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

  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贫困的父子,平时好吃懒做,别人出去打工,他俩觉得辛苦,呆在家里哪儿都不去,自家几亩地荒了也不管。镇干部多次劝教无果,但又不能看着他们饿着,无奈给父子俩吃了救济粮,于是每个月底父子俩准时出现在镇政府民政助理面前。有次,民政助理有事请假晚到几天,这位懒汉父亲竟然质询民政助理,为什么没有按时给他们发放救济粮?他还嘲笑同村人没有他们聪明,放下好好的“便宜”不占!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某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对口帮扶单位想尽办法“化缘”找资金,准备帮村里硬化三公里的道路,原本就资金有限,帮扶单位为了节约资金,希望村里每户出劳力,没想到一些村民说法让人心寒:“要帮我们就给我们完全弄好,还让我们去干活……”

  相信类似这样的扶贫故事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在哭笑不得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反思。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多方施策。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尤其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党的**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20**年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责任、摆在突出位置,做了大量工作。不少地方的百姓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劲头十足。

  但同时也看到,随着这些年政府对扶贫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把扶贫帮扶当作“天上掉馅饼”,“你急他不急”“上动下不动”,有的甚至消极无为,好逸恶劳,认为我没吃没喝,政府会按时给我,帮我脱贫,更是每位干部的分内之事。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精神贫困。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它使人消磨意志,失去向贫困命运挑战的精神动力。其最终的后果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脱贫作用不明显。一些地方连续被扶持多年,却依然贫困,或者在短暂脱贫后又再度返贫。

  要彻底摆脱贫困,首要的就是精神脱贫。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就会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就会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升自主脱贫能力。

  精神扶贫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简而言之,一要实行观念扶贫。引导农民树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二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重在扶智、扶文化。教育上去了,贫困地区的孩子真正走出了大山,全家彻底脱了贫,而且这种榜样和示范作用无法估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三要抓好党建促扶贫。“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且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加强就业培训、医疗、农村文化等社会事业,让贫困群众增加更多技能,有更多的保障。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扶贫也是一样,物质生活的贫困需要帮扶,精神扶贫更不能忽视。精神失守就会缺“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得了“软骨病”即便再多的人帮扶,也难扶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