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2589  文章总数311138  总浏览量8889283

市中学发展规划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发展规划,一般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与格式有哪些呢?管理文库小编精心整理市中学发展规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市中学发展规划

  心天中学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区教育局的领导和管理下,在明德中学本部的指导下,我校将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秉承百年明德“坚苦真诚”的校训和“磨血育人”的精神,以“文化立校、特色办学”为办学方略,以“为孩子终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全面规范教育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以管理树形象,以实干出效益,以质量创品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学校发展机遇

  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区委区政府对合作办学的重视:z市教育局、心天区政府共同投资1个多亿将原四十二中进行扩建、改造,新建办公楼、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学生宿舍等基本功能场馆,力将我校打造成一所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全新学校。

  明德中学本部鼎力支持:明德中学派出了精干的管理队伍和部分优秀教师充实明德心天中学的师资力量;在新校建设的过程中,明德中学接纳了其全部学生借读,解决了其燃眉之急。

  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学校位于心天生态新城、长株潭融城中心,是该区域唯一一所优质公办初中,南城开发日益升温,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潜在生源丰富;离本部很近,我校可以尽量保持与本部教学管理同步、教学内容同步、教学进度同步、教学研究同步、教学分析同步、考试同步、教学资料共用、教学资源共享。

  有较强的品牌优势:明德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办学成绩,特别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更是举“市”瞩目。明德心天中学作为明德旗舰下的优质初中可以适时享用明德中学的品牌优势。

  三、学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秉承明德中学的优良传统,利用明德中学的办学资源,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内涵发展,把明德心天中学办成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创新型、文化型、开放型的品牌名校,使学校成为“学校有品位、管理有品质、师生有品德、质量树品牌”的学校,成为z市管理规范、质量优秀、社会满意的示范性初级中学,成为“区内一流、全市前列、全省知名”的品牌学校。

  具体目标:

  (一)、硬件建设目标

  校园校舍建设:配合心天区政府,新建办公楼、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学生宿舍等基本功能场馆,以达到市级示范性学校标准。学校将兴建约1500床位学生公寓和2000人就餐的食堂。结合各界人士力量,学校力将新校区打造成为文化校园、景观校园、数字校园、实用校园。

  内部设施设备建设:以数字化校园为目标,学校将落实公共设施设备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根据办学特点,学校将规划落实满足办学特点及人文特点的图书馆与体育设施建设。实验室按市级示范性初中的标准建设;图书馆藏书要求达到5万册以上,珍贵书籍力争2千册以上并配备电子阅览室;体育场地要求建设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多功能体育馆并按国家标准配备健身器材、体操器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等;艺术馆要求配备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琴房、艺术展览室等。

  (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培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铸就校园精神,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雕琢物质文化:美化环境、装饰校园,将学校建筑符号演绎成文化符号,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什都演绎着明德心天中学今天和明天的故事。用文化的成分来滋养校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将促使广大师生充分吸收文化营养,感受文化的魅力,沉浸在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铸造制度文化:以“新理念、高起点、严要求”为原则,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的优化明德心天中学校风、校纪,形成涵盖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制度以及全体师生严格恪守的行为准则,使制度文化成为学校落实文化建设的支柱,成为学校实现文化运行的保障。

  凝炼精神文化:以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心理诉求为出发点和生长点,从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师情感、学生态度等多个方面加强和创新精神文化,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构建师生共同愿景,使精神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与不竭源泉。

  打造行为文化:以制度文化为框架,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全面提升明德心天师生文明素养,塑造明德心天师生文明形象。学校将通过晨跑、升旗、宣誓、敲钟等常规仪式和特色仪式引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从师生仪表、形态、动作、行为、语言、精神、风貌等多个方面整体推进行为文化建设,使行为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在彰显。

  (三)、课程建设目标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在抓好文化教育,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品德教育:成才先成人。塑造品德高尚的公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将着力抓好习惯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明理崇德、知善弘孝、德才兼备。

  素养教育:素养决定人的品位,品位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发展。学校将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让明德心天的学生成为有素养的人、有品位的人、有竞争力的人。

  创新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校将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

  (四)、队伍建设目标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定点定岗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爱校爱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的教职工队伍。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引进优秀教育教学骨干,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力量,为学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规划青年教师培训,通过“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互帮互助”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行副班主任制度,培养德育队伍接班人;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争将所有教师送到省外、国外培训、交流、考察,打造一支尚师德、精教学、善科研、乐奉献的学习型、专业型、智慧型、创新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优质教师队伍;培养后备干部,为学校的发展储备管理人才。

  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师的文化修养,包括教师的精神、气质、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将不断为老师们的形象作设计、作要求、作保障,让广大教职员工成为内外兼修的美丽教师。

  实现教师的身心健康:针对目前老师们工作负荷重、社会责任大的现状,学校将通过各种方法着力培养老师们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等,让老师们生活得健康、幸福。

  (五)、事业发展目标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我们要朝着“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树品牌”的目标,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学规模:48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230名教师。

  办学质量:在校学生巩固率99.5%及以上;初中毕业合格率95%及以上;初中毕业5A1B及以上,超过市公办学校平均水平;20**年起每年为明德本部高中输送合格学生100名以上(按目前录取线);力将学校建设成区内一流、全市前列、全省知名的高品质初级中学。

  注重特色:我校要在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成才的平台。

  学生特长和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品德高尚、思想进步、习惯良好、文化优秀”的阳光少年,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带着一门特长出校门,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富于创新”,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四、学校发展策略

  (一)、实施人才强校策略

  我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名师塑造工程、激励机制工程等三项工程,全力打造一支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功底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我校教师都成为师德的表率、教学的专家、育人的典范。

  (二)、实施文化立校策略

  学校的发展,会遇到诸多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制度的问题,行为的问题,但究其根本还是文化的缺失。文化是凝聚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创造力的统领与灵魂。因此,学校将构建和谐校园,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注重富脑修身,推进书香文化建设;注重柔性管理,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公平公开,加强民主文化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学校要充分体现明德传统和文化内涵,学校的每一处物质文化,都要充满著书卷气、书香味;在软件建设上,学校也将作出最大的努力,促使广大师生都爱读书、会读书,在墨墨书香中塑造自己的文化气质,使明德心天中学成为一个充满著书香味的文化家园。

  (三)、实施品牌兴校策略

  学校着力构建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拓展优质的生源基地,开发高品质的校本课程,建设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推广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搭建内外交流的平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力争2-3个学科在全市范围里有影响,2/3以上的学科在区里有示范作用,并有在全区和全市具有一定权威的教师,30%教师是市里的知名教师,30%的教师在省市优质课、优秀课、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基本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明德心天中学要使100%的教师能被同行所认可,受学生欢迎,受社会称赞,每年要有10%以上教师,论文能在市级以上交流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校要承担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2个以上。

  (四)、实施创新活校策略

  理念创新: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更新理念,形成明德心天中学的办学思想,努力将明德心天中学打造成为一所有思想、有层次、有内涵、有远见的学校。

  办学理念:为孩子终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

  办学方略:文化立校,特色办学。

  办学思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研引领,注重特色。

  办学目标:学校有品位、管理有品质、师生有品德、质量树品牌;区内一流、全市前列、全省知名。

  管理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注重制度建设,推行程序管理;推行校务公开,实现民主管理;突出管理重点,实施项目管理;贯彻人本理念,实施人文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实行激励管理;促进科学管理,追求内涵发展。

  课堂创新:明德心天中学将着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要从学科素养论、学科效果论、学科课程论、学科教学法的高度,以“三生”课堂改革基本理念为引领,还学科教学以本来面目,实现学科本色教学,全面解放与提高教学生产力,让孩子们学得幸福、学得快乐。

  特色创新:学校要注重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位,切实打造体育特色、女生教育特色、心理教育特色。

  教学科研创新:学校要求教师进一步转换观念,明确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以“服务教学、服务发展”为主线的科研工作方向,用教育教学科研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益。学校将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教育教学科研采取“点面结合”形式,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来彰显学校教研实力,通过“问题即课题”的微型课题研究,推行全员教研,提升学校软实力。

篇2: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德明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20**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长沙市打造“区域性国际文化名城”的重要时期,德明启南中学以此为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创新驱动的战略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及《长沙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长沙市天心区德明启南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加快学校精细管理、内涵发展,实现学校的全面振兴。

  第一部分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德明启南中学发展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是逐步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结构将有显著变化,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由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动的社会进步必将对学校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必将从粗犷规模教育走向精细内涵发展,从不平衡教育向平衡教育发展,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养教育发展,从单一呆板的无区别教育向个性化、多元化教育发展。站在新起点的德明启南中学必将勇立潮头,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十三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长沙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极具幸福感的中部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性国际文化名城”,这将极大地提升长沙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我校地处长株潭融城中心,区位的优势,为我校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弘扬湖湘文化,打造教育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

  20**年,学校与百年名校---德明中学合作办学,德明的管理团队全面介入学校管理,加之天心区政府对暮云片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变和提升,长沙市教育局从20**年起全面规范小升初招生,小学毕业生非正常异动情况将大大减少,暮云片区的教育发展将带来人口的增加,预计从20**年起,学校稳定生源将达到每年800人以上。综合各方面情况,学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立足南城,在德明管理团队的带领下,稳步前行。

  (二)德明启南中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1.长沙市名校委托管理模式日渐成熟,托管名校日渐增多,优质初中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面临的形势愈加艰巨和紧迫,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比较落后,教育特色还未形成,品牌学校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2.学校刚刚迈入德明的怀抱,德明中学深厚的文化张力还没有完全辐射到每一位师生的内心,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没有全面树立,分类分层教学、走班制活动课、导师制等教学策略的改革还需不断深化。

  3.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不够,教师严重短缺,学校师资队伍缺乏新鲜力量,而且还存在教师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4岁),女教师占比大(约占总人数65%),学历合格情况不佳(第一学历是本科的人很少),科目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任教科目非本人所学专业科目),尤其是英语、数学等主课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

  4.学校教学质量处于天心区下游水平,教学教研活动还需进一步落实,教学教研成果还需进一步提高,学校缺少在省、市、区有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师。教师的引进、培训机制、教师的梯度建设、后备年轻干部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

  5.学校刚刚由长沙县划归天心区管辖,尚未完全实现由农村初级中学向城市初级中学的转变,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办学的前瞻性不够。

  6.学校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尽管天心区已经加大力度在推进工作,但是校园完全成型,各种设施设备完全到位,还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学校在近期将面临基建和办学的双重压力。

  7、学校的学生全部为派位生,而且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会先期采用择校、特长生等方式到城区重点初中或特色初中就读,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优秀面较窄。而且学生家长多为附近农民或进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高,学生后进面比较大,合格率提升难度很大。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紧密依靠上级政府和领导,紧密团结全体教职工,紧密依托与长沙市德明中学的合作办学,全面彰显德明启南中学在暮云南托片区的辐射示范作用,完成从粗放型、低效型、封闭型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再到特色化、精细化、开放型办学的跨越式发展。

  2.工作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20**)》,依托天心区大力发展暮云南托片区的大好形势,以奠定学生的终生发展基础和实现终生幸福为办学理念,以办区内特色优质学校为主要突破口,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养为主要抓手,突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等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二、战略目标和战略发展主题

  1.战略目标: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不一样。从20**年起,利用五年左右时间,把德明启南中学建设成为现代化、信息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天心区优质初中和长沙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初中。

  至20**年,学校发展规模预计:达到60个教学班、3000余名在校学生,220余名教职员工,校园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

  2.战略发展主题:发展内涵、提高质量、凸显特色、创立品牌。

  坚持德育为首,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道德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构建学校高效务实的德育课程体系,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职业存在感和幸福感,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为依据,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全力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建设有学校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切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

  坚持素质教育,加强体卫艺工作。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纯洁、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改善师资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师资梯队,培养一批在市内、区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名师群落。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创造和谐氛围,鼓励有能力的年轻人想为、有为、有位。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学校的基本建设提质改造工作,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打造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花园式、信息化、现代化的城南教育明珠。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和实施步骤

  1.发展任务。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把学校建设成为天心区内优质初中学校、长沙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初级中学。

  具体任务如下:

  德育工作:着力构建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变他律为自律;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培养公民意识;逐步培养德明启南学子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形象气质。

  教学工作:坚持新课程改革,实现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创建;实现中考4A以上人数突破百人,合格率逐年提高,到20**年稳定在95%以上。实现学科竞赛和特长生培训省级获奖的重大突破。

  体艺工作:响亮地提出:让每一名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园;学校体育设施、艺术设施向学生开放,着力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学校音乐、美术、舞蹈、田径、篮球、足球等特长项目在中考中要实现突破,为德明本部输送合格的专业特长人才。适时恢复射击项目的招生和训练。各专业队要在各类重大比赛中进入并保持区内一流、市内领先水平的行列,体艺工作要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队伍建设:干部队伍逐步实现竞聘上岗和合理流动,逐步建立专家型、开拓型的管理团队;教师队伍实行校本研修、专家引领,争取省级骨干教师评选有突破,市级骨干教师突破10人、区级骨干教师突破20人,学校建立1-2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形成名师群落和名师效应。

  校园建设:至20**年9月,全面完成学生公寓防水、体育馆礼堂改造、食堂改造、老教学楼维修改造、校园文化景观、校园美化绿化等场馆的建设和内部设施设备的装配,完成新综合楼所有教室、教师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各功能室的设施设备添置,确保20**年9月如期开学;至20**年7月,完成400米田径场的建设、停车场建设、校园围墙改造等工程;逐步完成校园智能办公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服务系统、学生公寓热水系统等设施的改造。

  校园文化:积极组织专家、学校教师研究本校文化建设的脉络,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并围绕该核心元素和德明的文化元素做好文化建设,形成全校师生的文化共识。通过物质形态的学校文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行为形态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学校的文化磁场,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实现德明启南学子对德明文化的良好认同和传承。

  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全体教师的专科专业化;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崛起,努力消除中年教师的职业“高原期”;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让广大教职员工成为内外兼修的美的使者;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实现教职工的幸福人生。

  后勤服务:改进后勤服务的理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努力实现开源节流,增加后勤服务的设施设备和人员,后期将引进物业公司参与后勤管理,统筹服务项目,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2.实施步骤。

  20**年:定为提质改造年。借与德明中学全面合作和天心区加大投入的机会,全面完成校园的提质改造,各项建设(除田径场外)均完工,其他设施设备的配置达到湖南省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配足配齐学校科任教师,完全满足教师专科专业化的要求;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整章建制,强化教学管理和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抓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力争20**年达到中考合格率80%的目标。

  20**年:定为品牌初创年。按照48班的办学规模配齐基础硬件条件,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基本完成,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师资队伍建设步入正轨,力推区内、市内名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培训,利用德明的影响力,请名师名家来给我校教师培训;开始探索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办学特色,开展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积极拓展优质生源,走进周边的小学广泛宣传学校,留住优生;全面完善初三毕业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形成本校独特的初三毕业班管理模式,20**年达到中考合格率88%的目标,力争4A以上人数达到20人。

  20**年,定为管理示范年。完整构建整个初三管理模式,中考合格率达90%以上,4A以上人数达到30人;校园内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全部完成;形成基本的课程改革模式和办学特色,力争有一个省级重点课题开题并实质研究,有3个左右市级、区级课题开题;与德明本部合作,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创造更多条件让师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动员符合条件的老师参评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举办或参加省、市高规格、有影响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20**年:定为形象展示年。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在全区领先,在全市形成一定影响力,相关工作要参加省级以上经验交流;实现中考合格率达到92%以上,4A以上人数60人左右,树立自身的中考品牌,对德明本部贡献率增强;名师群落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以上,区级骨干教师15人以上,初步建立区级名师工作室;打造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特长方面卓有成效;参与全国性的教育教学论坛活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20**年:定为品牌演绎年。形成相对科学、可持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涌现学者型、专家型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对外交流频繁,形成全区教育教学交流学习的洼地;实现中考合格率95%以上、4A以上人数破百人大关,对德明本部贡献率快速增长;名师群落形成,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保持相当人数,全面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第四部分推进措施

  1、创新理念,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为适应新时期普通初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更新观念,在融合德明中学多年办学深厚文化底蕴积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原有办学理念进行合理的扬弃,形成新时期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跨越式发展。

  办学理念:为孩子终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

  办学方略: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管理创新、质量突破。

  办学目标:新,新起点、新思想、新质量

  精,管理精细、服务精致

  和,人与自然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

  善,教师有仁爱担当之责、学生有感恩向善之义

  办学原则:不浮躁,安安静静办学;不功利,干干净净办学;不虚伪,堂堂正正办学。

  学生培养目标:把我们的学生努力培养成思想敦厚纯朴、兼具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创新文化,构建学校文化磁场

  “文化立校”是我校基本的办学方略之一。新时期我们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加强、创新、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①雕琢物质文化。以“善”文化为基本切入点,美化环境、装饰校园,打造文化景观,将学校建筑符号演绎成文化符号。

  ②铸造制度文化。以“新理念、高起点、严要求”为原则,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的优化校风、学风,形成涵盖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系列制度和要求全体师生严格恪守的行为准则,使制度文化成为学校落实文化建设的支柱和根基,成为学校实现文化运行的保障。

  ③打造行为文化。以制度文化为框架,以精神文化为内核,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全面提升我校师生文明素养,塑造师生文明形象。用早操、升旗、宣誓、志愿服务等常规仪式和特色仪式引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使行为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在彰显。

  ④凝炼精神文化。以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心理诉求为出发点和生长点,从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师情感、学生态度等多个方面加强和创新精神文化,确立“我是德明启南人”的骄傲和自豪,构建德明启南师生的共同愿景,使精神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和不竭源泉。

  3、创新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积极构建“文化管理”的基本模式,构建有序、有层次、有效的管理体系,达到“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实现学校管理的良性循环,促成学校的内涵发展。

  ①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层级管理

  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按照“行政管理有限授权,部门业务分工负责,校长--中层--年级组(学科组)--教师分层管理”原则,逐步放大年级组权力,年级组的班级数达到一定规模,年级组长不再兼任班主任,赋予年级组一定的教学管理权、学生处分权、资金使用权、资源调配权,充分调动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校长抓全盘、管宏观,副校长抓督促、管协调,中层干部抓落实、管联络,年级组抓细节、管微观的格局,达成层级清晰、职责明确、队伍精干、保障有力的目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②注重制度建设,推行程序管理

  依据工作管理实际,各部要门统一科学性标准和可操作性标准,制定日常工作程序和工作细则,以程序化和标准化来规范和管理日常工作,共同推动学校管理实绩登上新台阶。

  ③推进校务公开,实现民主管理

  通过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校务公开栏、校园网站公告栏等形式,有效落实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4、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以建设学校课程文化和课程体系为核心,创新课程理念,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立体型课程文化体系。

  ①优化基础型课程

  依据国家和地方统一标准,结合学校实际,以教材为中心对基础型课程进行再度开发,使其更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要求,尤其是初三使用的二轮教辅复习资料要鼓励自我编写,使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

  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由教科室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在增强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和规范化的基础上,汇编校本活动课程优秀案例,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特色,并重点开发以特长发展、学科拓展为主的校本选修课程。

  ③探索综合实践课程

  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为依托,以小课题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创新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时期我们将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整体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①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学校特色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打造学科教学特色。我们从自己的实际优势出发,从学科的实际特点出发,加强学科组和备课组的自主探索,自主地、精心地规划各学科教学特色,逐渐形成我校的优势学科,力争打造2-3个特色学科,涌现一批名师。

  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以德明本部“三生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积极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三生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加强与德明初中联盟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适时组织教师参与兄弟学校的教学开放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③创新评价体系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结合运用观察、交流、检测、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优化学生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方面,则实现由单一的知识教育评价转向三维目标评价,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④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进一步转换观念,明确教学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科研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在资金和人员方面予以倾斜;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加大科研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建立学术报告会制度,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与质量。

  6、创新德育,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①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形成良好德育环境。

  在全校范围营造全员育人、全民德育的氛围,全面打造以分管副校长为核心、德育处为责任主体,由年级组、宿管专干、德育专干、卫生专干具体开展德育工作的专业团队,动员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德育管理,并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力量、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力量。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定期召开家长会,重视家长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培养和提高家长的素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德育网络,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

  ②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体现校本德育特色。

  以校本研修课程、社团活动课程、节会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构建立体型德育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体现我校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从实践层面的探索上升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争取让我校德育成果在一定范围推广。

  ③完善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

  不断精细化班级量化考核,量化考核坚持做到“天天有通报、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评比”,及时公示和反馈,使评比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议,不断拓展班主任会议的内容和方式,坚持每周德育工作汇报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有序进行。加强班主任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让班主任外出学习,开展班主任工作案例、德育论文的评比活动。

  ④加强团队工作建设,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团队工作除做好日常团员发展工作以外,要着力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能力,要放手将能够交给学生的工作都交给学生和学生干部。团委要重视学生活动开展,拓展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创意可以吸纳学生的意见,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以此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7、创新师资,打造教师职业幸福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将以****为指导,以校本研训为主要途径,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作为办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核心要求。

  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干部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执行力度好,响应速度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施“名师工程”为龙头,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线,以发展中青年教师为重点,整体推进师资梯队建设,全面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制订《德明启南中学教师发展五年规划》,打造出一支群体结构合理,个体素质精良,师德高尚、富于创新的专家型、复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③全面实现教师幸福人生

  未来五年,学校将通过实施校本研训、倡导自主成长等途径,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都朝着“一年达合格,三年变成熟、五年成骨干,十年出名师”的目标努力,45岁左右的中年教师要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老教师要不断提携后辈,将自己的宝贵教学教育经验传承下去,老中青教师都能准确定位,实现各自的幸福人生。学校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努力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内在涵养;要实现教师身心健康,组织有益的文体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8、创新特色,铸造学校特色品牌

  在“特色办学”方略的引领下,全面打造我校特色品牌,力争在创新特色方面有一定突破。

  ①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形成特色育人模式

  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形成知识、技能方面的特色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特色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带着一门特长出校门”的特色教育理念。

  ②强化特色活动项目,培养特色发展人才

  未来五年,我们将不断开发和强化特色活动项目,争取在多个领域铸造学校的特色品牌。

  体育特色--适时开发田径、男子篮球、男子足球等体育项目并达到区内领先地位,为本部特长生输送优质生源,适时恢复射击等原有特色项目。

  艺术特色--加大舞蹈、声乐、器乐等音乐类学生培养力度,组建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并开展训练,积极参加省、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和展演,并向德明本部输送专业特长人才;加大美术生培养力度,通过培训,为德明本部高中和其他德明高中分校输送优秀人才,以后每年稳定培训30人左右。

  心理学特色--新建心理咨询室,引进心理学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加大本校教师培训力度,培养兼职心理教师,探索群体心理辅导的新方法,与国内知名心理研究所建立联系,加强沟通,进一步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培养师生健康心态。通过加强心育力量,拓展心育渠道,形成师生和谐心理,构建和谐校园。

  科技创新特色--保持航模海模队的基本规模并展开训练,鼓励学生外出比赛;组建科技小发明管理团队,先期开展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网页制作、机器人比赛等方面的工作,适时全面铺开,打造学校的科技特色。

  9、创新质量,彰显各项教育成果

  质量,始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不放松,全面彰显各项教育成果。

  ①狠抓生源质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未来五年,要积极拓展优质生源,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加入德明教育集团的机会,积极配合市教育局的中招政策,发展与周边小学的良好关系,让周边的学生和家长形成留在家门口读名校、读德明启南的共识。

  ②狠抓教学质量,中考成绩跃上新台阶。

  要努力实现中考成绩重大突破,实现中考4A以上人数突破百人,合格率逐年提高,到20**年稳定在95%以上。实现学科竞赛和特长生培训省级以上获奖的重大突破。

  10、创新视野,扩大学校对外交流

  遵循“开放办学,开放发展”的理念,稳步发展国际交流,提升我校的社会声誉,做好外教实习和引进工作;适时选送教师出国学习培训考察,开阔眼界,提升水平;适时组织师生出国参观交流。

  总之,学校要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科学规划、创新发展、循序渐进、强化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德明启南中学新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天心区名校、长沙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初中学校。我们相信,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篇3: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戍上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为实现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规范达标基础上向高一层次的发展,以《z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z教育十大建设发展工程》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z区戍上初级中学(20**-20**)五年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未来三年工作为主要依据,以学校“十大工程建设”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制定z区戍上中学三年(20**-20**学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z区戍上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创办于1965年,校园一直极简陋;1997年迁入现址,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却仅有一栋楼,教学场、室严重缺乏,办学条件仍显简陋。20**年学校制订了《z区戍上初级中学(20**-20**)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励志成长”为核心目标的工作方针。

  学校现有12个班级,学生400余人;教职员工37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4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17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学本科学历32人,占86%。获区“三坛”3人,区“师德楷模”1人,市“终身班主任”1人。学校本着“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朝着“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方向发展。

  学校现为十七中集团联盟校,处于z轻工业园规划区内,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学校发展前景较好。

  二、办学成效

  近两年来,学校按照规划提出的“为健康成长服务,为未来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去实现规划所确立的z区戍上中学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目标,成效明显。

  1.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力保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落实了校长负责制,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职责清楚,任务到人。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大会(教代会)的作用,以群众为基础,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按民主议事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坚持群策群力。

  2.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课程意识逐步明晰,切实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在学生培养与学校发展上的作用,致力于课程建设,勇于创新,当前,学校已切实开拓了“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平台。

  学校注重学学习习惯、教师教学习惯、家长家教习惯的培养与引导,以市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为契机,狠抓教学规范,注重有效教学,切实提升办学质量。20**学年,学校以初评优秀和复评优秀的良好成绩,成功通过市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评估验收。近两年,学校普通高中升学率大幅提升,各项教学指标评估在同类学校中保持了领先水平,学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

  3.德育工作确定特色发展方向

  学校坚持德育首位原则,20**年开始,学校创建了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建设平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发展潜力,以“励志之星”“四节”、“励志班会”等系列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同时,学校坚持“人人成材,励志成材”,“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宜的发展平台,科学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4.合理分配师资力量,极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学校有计划地培养新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教学骨干,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考研活动,尽力打造出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积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成效明显。

  三、问题与挑战

  当前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学校的文化内涵并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1.课程管理有待规范,课堂教学改革尚需深化。目前,我校课程工作重点仍为落实课程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此基础上,如何深入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在教学规范达标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怎样开发切实的校本教研体系?能否落实学校的课改方案,继续深入“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作为农村中学,生源都是农村学生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配合意识欠缺,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导师”的德育理念不牢固。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已初见成效,怎样将“励志教育”建设上升为校本课程,并加以完善?如何在特色学校验收合格基础上,深入创建,使“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精品化?

  3.当前,以部门为主出台的有关管理制度相对完备,但在执行落实与管理成效上仍差强人意;其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整体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尚未形成群体合作的科研氛围。如何打开思路,摆脱困境?

  4.办学底子薄,基础差,不仅教学专用教室、功能性教室等基本教学设施不足,学生活动场地也是严重短缺。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既要准备征地重建,又要抓紧完善当前的教学设施;同时,要努力推动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进程,当前学校已创建了“励志教育”校园文化平台,但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还是一个亟需探索研究的课题。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发展思路

  以“****”和“人本思想”为指导,树立农村学校低起点、小台阶、高标准、快发展的意识,确定“以特色创建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发展”的建设思路,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服务,不断朝着“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优质农村初中”的办学目标迈进,争创区级乃至市级特色示范学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二、目标定位

  办学理念:为健康成长服务,为未来幸福奠基。

  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总体目标: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培育活力校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优质队伍;指导学生励志成长,培养成功品质。

  近期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师生学习、生活、办公条件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学校前列。

  中期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z区西部初中前茅。

  远期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异、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市)特色示范学校。

  三、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

  (一)目标规划

  1、具体目标

  制定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与学校文化特色的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有效落实年度发展目标,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三年后,努力把我校建设成z区乃至z市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2、实施策略

  1.根据《z区中小学现代化发展性评价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组织学习,分析校情,确立学校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发展计划。

  2.坚持民主集中制,群策群力,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工会和教代会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的监督,广开言路,虚心学习,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3.依托十七中集团校办学优势,“请进来,走出去”,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鼓励学生、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地调整。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学习《z区中小学现代化发展性评价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建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分析校情,编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总目标,确定各项目责任人,根据子目标确定学年任务与学期任务。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合理分工,责任到人,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2.20**学年度(20**.9-20**.8)

  对发展规划进行中期检查,反思、调整,督促各项目年度计划的执行;逐步渗透人性化管理机制,形成团结、民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德育特色学校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创建区级、市级特色学校文化。

  3.20**学年度(20**.9-20**.8)

  总结提升学校管理办法,评估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效果,对规划进行反思、调整,为制定下一个三年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目标达成标志

  成功创建区、市级特色学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习惯,教育质量保持在z区西部初中前茅。

  (二)资源建设

  1、具体目标

  切实改善教学、办公、生活条件,优化校园物质文化;营造高雅、和谐、丰厚的校园人文环境,创建区(市)级绿色校园。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教学管理、教育资源及教学应用数字化。

  2、实施策略

  1.以“励志教育”市级德育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绿化、美化校园,让每堵墙说话,营造文化氛围。

  2.积极与各级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尽早落实征地与校园改扩建工作及塑胶操场建设工作,建设、配全功能教室、办公室、教学与生活用场所(室)。

  3.继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添置各功能场(室)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完成教学楼绿化布置,学校大门入口处改造。

  ②完成美术室建设、音乐室建设、励志书屋建设。

  ③开展z市信息化建设达标学校创建。

  ④完成教学楼、教室、办公室等处文化布置。

  2.20**学年度(20**.9-20**.8)

  ①校园北面绿化工程改造。

  ②综合楼建设,塑胶操场建设。

  ③创建书香校园,添置图书,力争生均图书达60册,计算机应用于图书管理。

  ④增置电子广告牌,完善广播系统,建设资源共享平台,计算机应用于后勤管理。

  3.20**学年度(20**.9-20**.8)

  ①完成校园绿化整体设计建设。

  ②完成现教学楼改造工程。

  ③各类教学功能室建设,教工阅览室建设。

  ④教育管理、教学资源及教学应用数字化。

  4、目标达成标志

  落实征地,完成校园改、扩、建工程;成功创建“区(市)级绿色学校”、“区(市)级信息化达标学校”,办学设施较为先进、齐全,学习、生活、办公条件舒适、怡人。

  (三)文化建设

  1、具体目标

  引导师生“创现代文明学校,做现代文明公民“,营造“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学习、研究、创新、发展”的教师工作氛围;营造“做人、读书、健体、成才”的学生学习气氛,有效引领和激励全体师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2、实施策略

  1.以“励志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创建为平台,学生争做“校园励志之星”,教师争做“校园文明之星”,营造文明、积极、进取、励志的校园文化氛围。

  2.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形成良好的家教习惯,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育人。

  3.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办学宗旨,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与参与度,积极为学生励志成长搭建各种平台,利用“四节”、学生社团、“励志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校园文明。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创建3-4个学生社团,切实展开学生团队活动;建立教师互助团队。

  ②改进、完善“励志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争创“市德育特色学校”。

  ③深化“创现代文明学校,做现代文明公民”活动,争创“市文明单位”。

  2.20**学年度(20**.9-20**.8)

  ①学生社团建设初现成效,切实开拓学生团队活动的途径,新建1-2个学生团队。

  ②继续深入开展“市文明单位”建设,完善师生“文明之星”评比方案。

  ③继续深入开展“市德育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将“励志教育”精品化,课程化。

  3.20**学年度(20**.9-20**.8)

  ①争创1-2个区级优秀学生团队。

  ②完成“区书香校园”创建。

  4、目标达成标志

  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市“德育特色学校”;形成文明、积极、进取、励志的校园文化,打造“市级德育特色示范学校”精品工程。

  (四)队伍建设

  1、具体目标

  努力培养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观念先进、善于创新、有团结精神并能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造就思想观念新、教学技艺高、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立足本校,借助外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营造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教研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各级各类名师,以确保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施策略

  1.校长带头,加强党组织建设,重视师德教育与专业学习,开展“教师教育论坛”活动,大力推进“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研与学校课改发展。

  2.修订、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教师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比武、“课改主题教学活动周”,教师“五个一”自训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关注教师的均衡发展,引导老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科研培训与评比活动。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为指导思想,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依托十七中集团校的办学优势,培养教师良好的教研习惯,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4.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发展评估方案,使30%绩效工资考核真正起到导向、激励、改进的评价作用。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教师走出去,专家走进来”,深化“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②建立校级课题管理机制,创设平台,引导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③研发本校教师专业技能评比评价(含基本功比赛)方案,扎实推进本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④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级“三坛”评比。

  2.20**学年度(20**.9-20**.8)

  ①继续展开、改进校本教研,完善教科研制度,开发并完成1-2个校本课程项目。

  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考核方案,以考核促普及,以评价促发展。

  ③改进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切合本校特色的教师培养方案,培养教师群体合作的科研氛围,争创区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④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级“学科骨干”评比。

  3.20**学年度(20**.9-20**.8)

  ①“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

  ②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名师”(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等)评比,总结“四大工程”工作的经验,为下个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

  ③总结我校教师发展评价工作的经验,改进教师专业发展考核方案。

  4、目标达成标志

  教师队伍稳定,各类专业评比获奖数量保持高比例,三年内新增3-5名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培养1至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学校顺利通过区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估验收,“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辐射z西部乃至全区。

  (五)德育深化

  1、具体目标

  以“励志教育”为平台,以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强化德育队伍、制度、环境、科研建设。引导家长形成良好的家教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善《戍上中学励志成长手册》管理制度,促进并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以人为本、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品行端正,有良好的文明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励志成材”。

  2、实施策略

  1.德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公平教育理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全体学生参与为原则。

  2.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生命个体,培养师生尊重生命的自觉意识,正视学生成长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后进生”、“学困生”。

  3.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开办“班主任论坛”、“班主任沙龙”、等德育工作模式,为班主任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群策群力;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请专家入校讲座,让班主任走出去学习。

  4.重视学生团队建设,发挥学生德育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健康成长。

  5.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评价多元化,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修订、完善各项德育制度,构建“励志教育”评价体系,形成文本;努力形成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特色,争创“z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

  ②开办“班主任沙龙”,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加强团委建设,做好“四大节”,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校风和班风建设。

  ③建立家长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网络。

  ④推进“创现代文明学校,做现代文明公民”工作,争创“z市文明单位”。

  2.20**学年度(20**.9-20**.8)

  ①继续推进“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将“励志教育”精品化、课程化。

  ②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家长形成良好的家教习惯,从细节入手、狠抓常规落实、切实开展德育工作。

  ③积极开展“四大节”活动,规范学生社团活动。

  ④开拓安全教育的途径,争创“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3.20**学年度(20**.9-20**.8)

  ①进一步规范、完善德育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以“励志教育”为平台,使“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精品化。

  ②落实班主任校本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积极进行德育课题研究。

  ③积极开展“四大节”活动。

  ④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争创“市绿色学校”。

  ⑤加强安全教育,争创“区平安校园示范校”。

  4、目标达成标志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命成长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励志成材”的自觉意识,健康成长。学校创建“市文明单位”、“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区平安校园示范校”等系列活动成功。学校德育特色,得到社会认可,并能产生较大辐射影响力。

  (六)教学改革

  1、具体目标

  进行“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减负提质”建设;优化师资格局,大力开展学生各学科竞赛活动;切实研发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制度;探索切实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引领教师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在市教学规范达标基础上显著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争创省二类标准化初中。

  2、实施策略

  1.以“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平台,分析本校教学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2.以“市农村初中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提升工程为契机,狠抓常规落实,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实现规范达标提升。

  3.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大力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风。

  4.加强领导听课管理力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课题,突出主题,切实进行教学工作研究。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修订、调整“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以“课改”为抓手,推进“减负提质”建设。

  ②落实教学规范管理,以“作业”“评价”为突破口,积极进行“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提升工程建设。

  ③制定领导听课管理方案,将“推门课”、“随堂课”常态化,扎实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④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2.20**学年度(20**.9-20**.8)

  ①各学科推出“课改之星”,树立典型,深化课改。

  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备课”、“上课”为突破口,积极进行“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提升工程建设。

  ③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完善学生作业管理手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④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

  3.20**学年度(20**.9-20**.8)

  ①确定“课改学科带头人”,课改研究专题化,“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区域影响力。

  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将教学问题建立课题,教研出成果。

  ③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兴趣小组。

  ④初步建立学校教学素材库。

  4、目标达成标志

  形成“20+25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实现“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各项目整体提升,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区及以上级课题立项并获奖,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七)办学成效

  1、具体目标

  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得以实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能有较大的区域影响力;各项工作形成规范,各类荣誉得以巩固并提升,学生及家长、教师、社会满意度高,争创省二类标准化初中。

  2、实施策略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培训、十七中集团联盟校交流等方式,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逐步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实效。明确分工,各科室理清思路,细化目标,学校及时督查执行的进度,促进整体目标实现。

  2.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执行,引导教师关注个人发展,确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3.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深化“课改”,推进“励志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力。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巩固“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成果,做好提升准备。

  ②完成并通过“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区信息化达标学校”创建工作。

  ③完成并通过“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④完成并通过“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⑤准备申报“市绿色学校”。

  2.20**学年度(20**.9-20**.8)

  ①申报并通过“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提升工程(专项提升一)。

  ②继续推进“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

  ③继续推进“市文明单位”建设。

  ④申报、创建“市绿色学校”、“市信息化达标学校”、“区书香校园”。

  ⑤创建“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3.20**学年度(20**.9-20**.8)

  ①申报并通过“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提升工程(专项提升二)。

  ②巩固“z市文明单位”成果。

  ③完成并通过“区平安校园”、“区书香校园”创建。

  ④完成并通过“z市绿色学校”、“市信息化达标学校”。

  4、目标达成标志

  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学风浓,校风正;完成并通过4-5项目的区级学校创建,完成并通过5-6项目的市级学校创建,成为省二类标准化初中。

  (八)特色发展

  1、具体目标

  坚持并深化“励志教育”,以此为平台,创建“z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2、实施策略

  1.立足校情,坚持以特色创建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发展的建设思路,切实推进。

  2.以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搭建平台,引导师生励志,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3.完善“励志教育”体系,立足实践,分层推进,逐步深入。

  3、推进计划

  1.20**学年度(20**.9-20**.8)

  ①完成“励志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②修订“励志教育”方案,全面开展各项活动。

  ③完成并通过“z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

  2.20**学年度(20**.9-20**.8)

  ①完善“励志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②推进“励志教育”,继续“z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

  3.20**学年度(20**.9-20**.8)

  ①强化“励志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②继续“z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使之精品化、课程化。

  4、目标达成标志

  以“励志教育”为平台,完成并通过“z市丢弃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励志教育”成为校本课程,办学特色得到社会认可与推广。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理清思想,统一认识,齐心协力,为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明确学校地域特色与发展目标定位,依托十七中集团校办学优势,虚心学习,不固守,不冒进,勇创新,切实改进。

  二、组织保障

  1、成立规划领导小组,校长周青旦任组长,校长助理韩克剑任副组长,各科室中层干部为组员;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工作。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动党员,带头示范;各科室各施其职,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工会、社团起好桥梁作用。

  3、健全制度,校长负责,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年评估、监督发展计划的实施。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积极争取教育局在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助,保障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保障教师培训、教学教研、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绩效奖励: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机构建设,规范后勤管理,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合理使用学校办学资金。

  近两年来,学校发展大有起色,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将本着****的精神,立足校情,勇于创新,以特色创建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面发展。我们当前办学条件受限,起点较低,但这不妨碍我们眼光的高远,学校将带领全体教师不断进取,竭力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附件:《z区戍上中学现代化发展性评价表》

篇4: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戍上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抓住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广阔发展天地,紧紧抓住鹿城轻工业园区创建的契机,让学校稳步踏实的向“科学发展→形成特色”的目标迈进,特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为指导,切实依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服务,并不断朝着“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优质农村初中”的办学目标迈进,争创区级乃至市级示范学校。树立农村学校低起点、小台阶、高标准、快发展的意识,积极做好学校的扩、并、拆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结合本校实际,突出重点,逐年推进,认真落实。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为健康成长服务,为未来幸福奠基。

  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工作思路: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重心,以安全教育为首位,以特色教育为平台,追求科学管理,细化过程操作,强化师德师能,优化学风教风。

  基本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四有型学生;建设学校管理文化,创建活力型校园。力争形成敬业、严谨、协作、爱生的教风;尊师、勤奋、求实、乐学的学风;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

  三、学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近期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师生学习、生活、办公条件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学校前列。

  中期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鹿城区西部初中前茅。

  远期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异、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温州市鹿城区西部亮丽的示范窗口学校。

  四、学校发展规划

  (一)办学规模:建成一所18个班的省二类标准化初中,学生数力争保持在800人以上。

  (二)学校管理:

  1、注重人文关怀,创建一所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安于工作的快乐校园。引导教师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实行“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打造充满快乐和激情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充分尊重教师,努力提高教师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学习、研究、创新、发展”的教师工作氛围。营造“做人、读书、健体、成才”的学生学习气氛。倡导“求实、求活、求美、求乐”的校园精神。注重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创造学校知名品牌和特色。

  3、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管理队伍。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决策机制;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勤政创新,有较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沟通合作的教育与管理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与乡各机关单位、村居、娱乐场所的联系网络;建立校内监督机制;坚持校务公开与财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4、建立校外监督网络;聘请学校校纪校风监督员。

  5、加大创特色学校工作力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基础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好农村学生励志教育,让农村孩子能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特色经验,挖掘学校潜能,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特色和品牌。

  (三)队伍建设

  1、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引领教师更新观念,更换角色,调整教学行为。敦促教师养成“学习、反思、研究”的良好习惯,引导教师形成“开放、创新、发展”的优良品质。

  2、努力要求教师业务培训技能达到以下标准:每位教师除能胜任一门课程教学外,还必须胜任至少一个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讲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优美的正楷字,仪态端庄大方,具有和蔼可亲、情感丰富、幽默风趣、富有创意的人格魅力;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五个一”的业务提高要求,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一本教育资料摘录、写一篇校级以上论文、制一个较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上一堂校级以上公开课;到20**年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队伍。再培养1-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8人区级骨干教师,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100%,本科学历达75%,教师均能熟练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学生成长

  1、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常识,并落实在行动上。(2)开展行为习惯检查评比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日常行为习惯评比活动,对学生的衣着、服饰、发型、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与评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求家长予以配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在家学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转变,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趣味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学习。

  (2)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

  (3)开发学习策略的训练课程,有机渗透学法指导。

  3、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志存高远,积极进取的奋斗意识和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做好以励志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和营造,让师生熏陶在励志的教育文化中,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

  (2)努力广泛的开展学校、班级的励志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收获一些生活上、学习中的励志行为。

  (3)通过学校、班级励志教育的阶段性不断总结和评价,大力巩固励志教育成果。

  4、加强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5、大力注重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6、积极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理念。

  (五)办学条件:

  未来的五年中,学校要做好扩、并、拆、建的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保证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我校整体办学水平能向农村现代化学校迈进。

  1、营造一个整洁、亮丽、活泼的校园环境,打造一个以励志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2、建设一个畅通无阻的校园网络和学校网站,建设一个音响良好的校园广播系统。

  3、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带有250米标准跑道和两个篮球场的塑胶操场。

  4、买入隔壁粮站,征用学校西面的部分农田,再建一座科技教学楼和一座生活和办公综合楼,完善学校用房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5、启动学校绿化工程,20**年拟建一处师生休闲的花圃,建一座有学校特色的艺术雕塑。

  五、主要措施:

  1、努力加强学校党支部、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表率带头模范作用。

  2、积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规范各项工作的科学有序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激发整个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和活力。

  3、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建设、外出交流,开阔工作视野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成效。

  4、注重科研,学会思考,学会研究,不断提高工作的成效和质量,不断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5、多方筹措办学经费,争取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证学校发展所需。

  总之,我们将带领全体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走素质教育之路,积极描绘现代化的教育蓝图,以一流的教育设施、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质的教育质量、高效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与优秀的生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戍上乡中学

篇5: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山天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深化“三生”教育 争创市特色高中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高中综合改革的要求,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根据国家、上海市、长宁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即将出台的国家、上海市、长宁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从学校现有基础和面临挑战出发,制定本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0**.9-20**.8)。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概况

  山天中学创办于1954年,1979年被确定为长宁区重点中学,20**年成为长宁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2亩,绿化覆盖率36%以上。拥有30个数字化教室,16个专用教室。体育设施完备,400M环形跑道、6+1片室内外篮球场、足球场、乒乓房、射箭中心以及各大运动器材区域等。音乐、美术教室及乐队排练厅齐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演播室、实验室及专用教室等配置完备。目前,学校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9人,教师 114人,教师配置合理,其中区学科带头人8人,教育硕士17人,高级职称35人,中级57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0多人。

  二、主要发展优势

  20**年以来,学校以“三生四会为育人目标,以“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20**-20**年)、“引领生涯发展 培育生命智慧”(20**-20**年)、“深化生涯发展教育,创建特色高中”(20**-20**年)三轮学校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三个主实验项目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为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在行政管理、师资培养、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是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上海市中小学职业启蒙学校、上海市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科研基地校、上海音乐学院长宁学校、上海市射击射箭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等。

  (一)重点项目引领学校发展,扩大了生命教育与生涯发展指导影响

  十年来,学校规范办学,在“生命教育”、“为学生成长导航”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扎实推进三个重点项目的实践研究,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20**-20**年,《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长宁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20**-20**年,《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荣获长宁区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改革类成果三等奖。20**年,《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学校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工作经验辐射至全市、全国众多高中。

  (二)分层优化师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以“三识四会”为教师发展目标,重视师德建设,传承“为人朴实、为学扎实、为事踏实”办学传统。根据师资情况,学校设立多种研修项目,开展针对骨干教师、班主任等群体的分类分层研修活动,不断增强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引领和师范能力,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养与育德能力。近年来,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硕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三)注重德育实效,形成了生涯发展协同指导系统

  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强,关注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困惑与实际需求,形成了现状调查--需求访谈--方案修正--年级落实的“四步走”策略。

  形成了高一至高三的《学生生涯发展自助手册》。高一年级《成长自助手册》,引导学生积极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学生制订第一份高中企划案;高二年级《选科自助手册》、《生涯理想自助手册》,指导学生完成高考加试学科的理性选择,增强自我监控,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高三年级《高考自助手册》,指导学生顺利跨越,进入理想大学,学习喜欢的专业。配合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制订,学校开展高一至高三年级分层递进的生涯发展团体指导活动,形成了捕捉困惑,心理辅导领先;明确主题,年级活动跟进;关注需求,班级活动落实等有效策略。

  拓展了家、校、社区联动平台,形成生涯发展指导合力。学校开展“走进社会,走进职场”、“学长导航”、“生涯导航”、“走近大学、走向未来”等职场体验、生涯访谈、大学考察活动,与街道携手开展学生挂职锻炼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请家长、校友、志愿者来校谈专业、职业,开展校内社团活动、管理岗位体验活动等,定期编制家校联系的《彩虹报》等。通过联合教育资源,开展学生生涯体验系列活动,形成校内外生涯发展协同指导系统。

  (四)推进课程与课堂改革,稳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优化校本课程方案。20**-20**年,结合生命教育,各教研组编写十多本专题拓展型、研究型系列教材。其中《青春絮语》、《人类与疫病的抗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与世界遗产》等荣获区德育、教学研讨活动优秀校本教材。20**年《让山天人充满生命智慧-山天中学课程方案》荣获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评比一等奖。20**年至今,通过完善、引入、改编、创编等方式,学校构建了《我的人生我做主》、《遇见未知的自己》、《青年理财》等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了高中生涯发展指导主题轴综合课程群,建成了生涯发展指导物化载体---生涯发展主题馆。20**年,学校“高中生涯发展指导主题轴综合课程方案”荣获长宁区优秀课程方案。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学业指导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形式关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评价,不断完善、加大相关奖励制度。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保持100%。连续六年本科保持在90%以上。20**年,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近57%,二本上线率超96%以上,创历史新高。

  (五)加强科艺体卫工作,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积极开展科、艺、体、卫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个性而有特色的发展。构建与长宁区军体校等联合培养体育特长生一条龙的发展机制,射击射箭是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生管弦乐团为上海市学生社团,保持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称号。每年开展富有特色的“山天之春”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会、科技节等活动。现有学校主导和学生自主等两种方式创建众多学生社团,突显学校特色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

  未来五年,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如何继承传统,放大优势,对接高中综合改革,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

  (一)应对发展瓶颈,学校需传承创新办学特色

  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成为每所高中学校的重中之重,学校如何传承多年来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经验,在把学校建成全市乃至全国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学术与实践高地的同时,顺应高考改革需求,共同寻求应对策略,发展生命教育与生涯发展,并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对接大学培养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

  (二)应对教育变革,学校需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如何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适应高中综改形势?如何让教师认可学校新一轮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的发展目标?如何提升教师的特色课程建设能力?如何搭建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力,培养与造就一支一专多能具有创新实践精神的复合型骨干教师队伍,成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关键。

  (三)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学校需跟进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

  高考综合改革后,走班制、分层走班制教学已成为教学常态,学校教育传统行政班级管理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学校如何在行政管理、德育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上跟进?如何增加课程的分类分层选择?高考综合改革取消对艺术、体育特长生的加分,对学校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带来困难,学校如何传承与发展艺体已有特色项目等等,学校通过各层面的管理改革与制度设计应对未来学校发展。

  (四)应对生源变化,学校需提升学生综合学力与素养

  区域高中格局的变化导致学校生源整体改变已成定势,学校如何从学情实际出发,研究对策,指导学法,提升学生综合学力与素养,确保教学质量在位,并逐步有所提升。

  第二部分办学理念与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为生命成长导航

  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学校应为师生的成长、成才导航。生命有其自然属性,学校应引导师生感受生命自然发展的快乐与幸福。生命有其社会属性,学校应引导师生勇敢面对社会问题,担当起生命成长的责任。生命有其精神属性,学校应引导师生珍爱生命,实现生命价值。此外,学校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搭建师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发展。

  二、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人本化、课程特色化、课堂生态化、师生共成长的具有生命科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高中。

  管理人本化:以师生发展为本,满足师生生命成长的需求。扬师生之长,为师生创设发展平台与机会。创新学校管理,探索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制”育人机制。

  课程特色化:深化“三生”教育,完善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开发与建设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校本特色课程群。

  课堂生态化: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信息传递功能的生态系统。学校着力营造注重导学的、高效的、师生与生生和谐发展的生态课堂。

  师生共成长:推进学校管理、课程、课堂、教师与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发展,打造学校师生生命成长共同体,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发展。

  生命科学特色高中:在传承学校原有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的生命科学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它以“为生命成长导航”为办学理念,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发掘生命潜能,引领其实现生命价值。开发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主题轴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学校文化、办学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命科学特色,提升学生生命科学的素养。学校在完成普通高中育人责任的前提下,对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其培育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如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奠基。

  (注:“生命科学”概念不完全等同于高中生命科学学科。)

  三、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培育“三生四会”的山天人。

  传承与发展学校原“三生(增强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提高学生生涯发展能力和生态共存素养)四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健美)”的育人目标,结合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确立新“三生四会”育人目标。

  三生:珍爱生命,发展生涯,和谐生态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丰富内涵,提升品质。

  发展生涯--自主成长,强化能力,确立目标,共创未来。

  和谐生态--尊重规律,互动合作,和谐共享,提升责任。

  四会:会学习,会担当,会选择,会健美

  会学习--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懂构建,善思考。

  会担当--具有乐于奉献精神,懂责任,善共享。

  会选择--具有与时俱进意识,懂自主,善规划。

  会健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懂健身,善审美。

  第三部分 综合发展行动计划

  一、行政管理

  (一)发展目标

  以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为抓手,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传承创新,凸显特色,提升各层面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人本化管理,推进各团队间的合作运作机制建设,条块结合,促进生命共同体---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举措

  1.确立学校发展愿景,凝聚共识与信心

  通过师生座谈,专家咨询等方式,理清学校发展现状,充分梳理办学优势,丰富办学思想内涵,确立学校新的发展愿景:创建生命科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高中,发展“三生四会”育人目标。组织全校教职工广泛学习,深入宣传,凝聚发展共识,确立生源下降情况下,树立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齐心协力建设特色高中。

  2.开展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自评,建设上海市特色高中

  对接国家、上海市和长宁区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按照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召开教师座谈会、分年级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师生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建议,听取各级专家领导的建议,编制20**-20**年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扎扎实实实施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规划。申报“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校”,听取相关专家、教职工的建议,不断完善上海市特色高中的申报资料,引领全校师生全力建设特色高中。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在修身、用权、律己上做示范者,在谋事、担当、做人上做引领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深入组室制度、干部述职制,每年度教代会对校级和中层干部测评,提拔调整干部管理岗位。打造一支团结合作、务实进取、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领导力。

  4.注重人本化管理,着力各团队协调持续发展

  首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落实校长负责制,发挥工会、教代会、校务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对于重大问题决策,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把校务公开、公示、民主评议落到实处。其次,定期调研与座谈,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创设各种平台与机会,满足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尊重教职工的双向选择,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潜力,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创新学校人本化管理机制。从教师、学生发展实际出发,探索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其三,加强学校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及项目组等学校团队建设,赋予中层部门和教师团队相应的自主权,激发校内各组织的创造性,促进各团队在规范的基础上,个性化地成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形成各团队合作联动的发展机制,促进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5.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生态

  传承和发扬“为人朴实、为学扎实、为事踏实”的办学传统,形成和睦、融洽的干群、师生关系,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息,使师生与学校和谐发展。定期召开校学术委员会及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基地代表座谈会,不断调整完善学校发展目标与实施策略,发挥好社区督导员作用,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优化校园媒体推送系统,完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弘扬学校爱校荣校的正能量的学校文化。

  继续开展与金山区亭林中学的合作交流,开展对贵州铜仁实验中学、贵州石阡一中、贵州石阡三中的帮扶工作。继续与金山区张堰中学、青浦区朱家角中学、奉贤区曙光中学等学校结盟,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德国友好学校师生教育考察团的来访接待与我校的回访工作,促进中德两国青少年文化交流。协调与山天初中及周桥街道关系,尤其是在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中,做到合理充分利用。

  (三)达成标志

  1.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认同度高。

  2.达成发展规划预期目标,申报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3.培养选拔数名学校及中层后备干部,学校拥有高素质的干部团队。

  4.与教育改革配套的学校人本化管理机制。

  5.保持上海市和谐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校本培训体系,优化教师结构,健全各种机制,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专业品质和生命品质,人人成为导师型教师,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团队。

  (二)主要举措

  1.党支部引领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道德水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党组织引领校风,党员引领师风,教师引领学风,组织教师、党员学习市、区有关师德规范要求,弘扬学校“三实”办学传统,要求教师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切实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道德讲堂及各级各类评优活动。发挥好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社区、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组织开展学生、家长、社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教师奖励、职务聘任、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提升教师道德品质。

  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多途径增强教师的育德、课改、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品质。

  各科开展校本专题教研活动。围绕生态课堂建设、校本作业编制、特色课程开发、信息技术整合等专题,开展各科校本专题教研活动,形成各科教研组的校本专题教研课程,提升教师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课改、教改探究能力,使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打造校本分层研修的品牌课程。班主任研修课程,提高班主任群体以及青年班主任的育德能力,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能力。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提升骨干教师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以及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等能力,提升他们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与生态课堂建设以及全方位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见习教师研修课程,通过重点带教、跨校带教、三年内新教师延续带教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快他们的成长。

  丰富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一是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进校做关于高考、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帮助教师了解最新教改前沿信息,指点教师教改发展方向,提高教师革新固有教学模式的兴趣。二是充实教师自主研修内容,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数字档案袋。积极组织、指导教师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制订5年个人发展计划,制定年度自主学习项目,通过自查、组内交流等活动,完成自主学习项目,激发教师专业自觉,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三是开展与多所学校有交流互访活动,在活动中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其他学校在课程安排、课堂组织、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先进举措。

  3.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学校从制度和时间上确保每位教师参加每周一次区学科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在市区平台上展示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参与市区各类教学研讨活动、项目组展示等。组织骨干教师走出校园,参加“四校联盟”组织的命题、上课、作业等多方面竞争活动,以赛促教师个人发展,以展示带动组室发展。学校引入中学学科网平台与网络阅卷系统,网络下载学科教学资料,观看微课堂视频和在线组卷等,为提高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提供支持。

  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不断拓展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发挥个人潜能最大值,提升教职工工作的自信心、积极性。学校以评价促发展,每学年表彰优秀团队,如优秀教研组、年级组、导师组与项目组。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各类教育研讨、展示、评选活动。如开展“天中杯”德育、教学、科研等系列评优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长教杯”、“希望杯”评选活动。开展“天中杯”教书育人奖评选,推荐优秀教职工参加街道、区、市园丁奖评选活动,推选教师参加德育、教学、科研研讨年的各类评优活动,表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教职员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4.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建设复合型教师团队

  增加高学位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升高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比例,鼓励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市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区学科带头人、优青项目组成员、区骨干教师等;加大市、区、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与引入名师与学科带头人,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中青年教师确定为市区名师培养对象,形成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建设复合型(善学习与研究,并在德育、教学以及特色课程建设等方面有特色)的教师团队,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建设,实行年级组和教研组责任制,适应高考新政,形成校本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5.开展怡情育心文化活动,提升教职工生命品质

  教师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才会爱工作、爱学生,才能做一位好教师,为此,学校进一步办好教工之家、教师研修室,开展教职工群体活动,开展礼仪仪表、饮食健康、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校本培训,组织教职工的疗休养活动、暑期读书征文活动等,提升教职工的生命品质。

  (三)达成标志

  1.拥有不同层面的师德标兵、先进组室。

  2.教师育德、课改、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有较大提高。

  形成各科教研组校本专题教研课程;教师分层校本研修品牌课程;教师均有个人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完成率为100%。

  3.每年有多名教师在市区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评比活动中获奖。

  4.硕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以及市区级骨干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学校拥有一批导师型的教师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教师团队。

  5. 学校教师拥有多彩的校园课余生活。

  三、德育工作

  (一)发展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推进并完善“三生”教育为重点的校本德育课程;对接高考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档案建设;建立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形成家、校、社区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二)主要举措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完善“三生”教育为重点的校本德育课程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良好的品德是立身之本,通过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如有关学生手机使用)、中国传统美德以及山天“崇德立志,务实创新”的校训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日常教育与宣传,让学生浸润其中,以期水滴石穿,马到功成。通过各类育优、创优、****和推优的主题活动,以提倡友善、真诚、团结的班级氛围,笃学、切问、诚信的学习风气和自尊、自信、有担当的个人素质。完善班级、年级、校团委与学生会三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干部培训,继续开展优秀学长导航活动,用榜样激励学生成长。

  完善“三生”教育为重点的校本德育课程。一是围绕生命教育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生命教育,整合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形成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及专题教育等课程模块系列。在原有基础上传承、发扬富有山天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效应,将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各类型的校园活动及学生自主社团凝聚为学生显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分层递进的生涯发展指导主题活动。学校继续优化校内德育课程,调整各年级主题教育重点,丰富“主题教育月”的内涵、拓展“生涯发展团体指导”的外延。

  年级

  生涯发展重点

  价值观

  教育重点

  学业能力

  培育重点

  高一

  生涯认知:学业适应与高中规划

  诚信友善

  培养学习品质

  高二

  生涯探索:加试选科与专业思考

  自尊自信

  提升学习能力

  高三

  生涯选择:从高中到大学的跨越

  责任担当

  调控学习情绪

  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完善高一至高三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自助手册。

  三是丰富现有学生社团,增设生命科学探究与体验的特色学生社团。

  2. 依托“翼生涯”网络平台,加强学生生涯发展电子档案建设

  对接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捕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发展困惑,由心理咨询室作为技术支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辅导,依托“翼生涯”高中生发展平台,围绕品德个性培育、学业发展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翼生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为其当下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加强心理、青保与年级组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对于特殊学生的预控、跟踪、辅导机制,做到档案完备、跟进及时。

  3.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制,推动学生的网格化自主管理

  “双导制”是在高考综合改革形势下,学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后产生的一种行政班与教学班双重管理,班主任、学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双导制”既发挥学生主体又体现教师主导,形成班主任、学科导生、学科导师三重双向管理机制。

  导生制是指在分层走班制中,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为导生,导生是班主任了解各分层走班学习情况的学生联络人,导生也是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协助学科导师日常教学管理的导师助手,同时导生也是所在学习小组的学科带头人,是学生回到行政班后辅助学科的小导师。导生是连接学科导师、普通学生和班主任最好的纽带。推行“双导制” 使“纵向”(原年级、行政班级)、“横向”(+3学科班)管理交错,形成校园内从行为规范到学业发展自主管理网格,并建立完善自查、管理与反馈体系,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提升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

  导师制是指分层走班学科教师兼具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生活顾问的三重角色。“导师制”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补充”。其核心理念是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回归教师原本之角色。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

  4.创新家校德育联动模式,构建多方会诊与社会实践平台与运作机制

  形成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会诊制。在团体与个体学业指导的基础上,班主任、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的突出问题定期进行诊断,并应对“顽症”“杂症”建立配套会诊方案。

  继续编辑家校联动的《彩虹报》。借助新媒体平台,学校在原有的家访、家委会、家庭教育讲座和《彩虹报》基础上,革新手段与途径,加速与及时地推送最新的校园动态、教育信息,建立高效的家校沟通新渠道。挖掘家长资源,让他们帮助参与、策划学生教育活动,使得家校的教育目标更为一致,特别是在对学生品德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上发挥1+1>2的作用。

  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将学生社会考察、生涯体验、志愿服务等内容有机整合,健全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和文化考察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深入挖掘校友、家长、社区资源,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的社会志愿服务网络,形成长效管理与运行机制,为学生长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保障。

  (三)达成标志

  1.形成“道德讲堂”与“三生(生命教育、生涯发展、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系列课程。

  2.保持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校称号。

  3.成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

  4.优化《高中生生涯发展自助手册》,建立“翼生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

  5.形成“双导制”中班主任、学科导师、学科导生的职责、沟通机制与管理策略。

  6. 形成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会诊机制;高中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网络与运作机制。

  四、课程与教学

  (一)发展目标

  落实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统整三类课程,完善与开发生命科学主题轴系列课程,形成新的学校特色课程方案,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以教学评价促“生态课堂”建设,探索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基于诊断与跟踪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在位。

  (二)主要举措

  1.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不断完善学校课程方案,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基于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学校生源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特色化发展等校情出发,统整三类课程,完善与开发生命科学主题轴系列课程,形成学校新的校本特色课程方案,调整基础型课程、校本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的结构、设置与课时安排等,增加课程实施的效能,形成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

  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增强课程的适切性。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是对国家基础型课程的再度开发。应对生源变化,各教研组依据课程标准,研究学情,改进校本教案,完善教学环节,因材施教,注重课程适切性,探索有效的教法、学法,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在位。

  完善与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完善与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一是完善原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校本拓展、研究型课程。二是,针对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拓展生命科学教材内容,形成系列专题,逐步形成学科特色的拓展型课程群。三是,发掘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资源,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联合开发一些小型研究项目,形成系列研究型课程,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小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构建新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增加学生对这两类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校本课程资源库。当今社会已是互联网+的E时代,学校依托互联网技术,引入中学学科网及其组卷系统,推进校本作业的开发,编制并不断完善学科教学同步的、针对会考与等级考的校本作业,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的层次,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资源库。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建设高效的“生态课堂”。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要基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形式。课堂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信息传递功能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也是“高效课堂”,它是从“课堂教学”向“课堂导学”突破,从“知识学习”向“知识建构”突破。生态课堂注重指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科核心能力与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生态课堂注重导学。开展问题探究式导学,通过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开展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开展合作互动式导学,通过师生良好合作环境创设,激发思维冲突,在互动中发展;开展体验感悟式导学,通过多样性的具体生动体验,感悟领悟顿悟,促进内化深化。此外,生态课堂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注重小组协作,分层辅导,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发展。以学定教,能学不教,以学促教。

  提升分层走班制教学效能。高考新政下,分层走班教学成为常态,学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对应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行政班保持不变。学校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B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A类是等级考水平。学生选择A类课程的前提是学完全部B类课程。A类部分课程进行分层走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达到的教学目标,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研制同一学科的不同层次教案、校本作业和阶段练习等,并实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评价。通过有效地组织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3.以评价促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实施和学生成长发展等起着积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一是特色校本课程教材评价。从课程目的、内容与实施效果等多方面制订评价表,通过师生、生生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是构建“生态课堂”评价标准。探索以学生个性特长为基础的、适合不同学生原有基础上的、适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听课评课制度,专家进课堂评,师生与同行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推进生态课堂建设,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基于诊断与跟踪的学习评价。改革传统阅卷方式,引进网上阅卷系统,自动采集与统计分析教学管理所需数据,提高学科测评的准确性、高效率以及教师指导的针对性,逐步形成基于实证的学业评价、基于诊断的跟踪促进体系。

  (三)达成标志

  1.形成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课程目标、内容框架与实施策略)。

  2.形成各科校本作业系列。

  3.形成5-6本特色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材;建成校本课程资源库。

  4.形成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有效管理机制。

  5.“生态课堂”有所体现;形成生态课堂评价机制。

  6.基于诊断与跟踪的评价体系。

  7.学校教学质量保持在位。

  五、科艺体卫工作

  (一)发展目标

  保持和发展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艺术审美能力,强健学生体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生活品味和综合素质。

  (二)主要举措

  1.开展科技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学校科技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科技小组、社团等)。基于学校创建生命科学特色高中,引进大学师生资源,开展相关微课题研究。开展校园科普活动,每学年举办科技周活动,开展校内科技竞赛,增加学生科技活动经历。组织参与各类科技竞赛与展示活动。依托校内外科普资源,辅导有科技潜质的学生参加市、区“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健全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升学校科技教育品质并形成品牌项目。

  2.发展与普及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展艺术特色。加强管弦乐团、评弹团、话剧社、街舞社、动漫社等艺术社团建设,组织参加市、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确保学校艺术特色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普及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山天之春”艺术节,推进“彩绘、涂鸦、硬笔书法、明信片制作、经典诵读”等民族特色的品牌活动。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进高雅艺术殿堂。观摩交响音乐会、校园青春剧、开展影评和演讲活动,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双年展等,结合观展感悟现代艺术,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指导每位学生至少具有一项艺术爱好。

  3.丰富体育课程与活动,不断强健学生体魄

  围绕特色高中建设,构建《运动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健康与运动》等校本课程;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抓好三课、两操、两活动,开展学生身体素质调研等;建设足球、篮球、天羽、街舞、棋云、空手道等学生社团。传承特色运动项目,体教结合运作,培养射击、射箭特长生。举办以“阳光体育,快乐山天”为主题的校运会,开展广播操、室内操评比等各类项目竞赛,举办灵活多样的分年级小型体育活动,每年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联赛,增强学生体质与体能。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市、区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

  4.做好卫生宣教防病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开展卫生宣教,普及卫生常识,编制《生活中意外突发病防治》校本教材,提高防病意识与能力。做好眼保健操、个人卫生、体格检查,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局、卫计委、红十字会发起的各类活动和比赛。保持长宁区健康校园、爱国卫生健康先进。

  (三)达成标志

  1.学生科普活动参与率达100%,50%以上的学生参加科技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学生课题研究成果和科技作品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保持长宁区绿色学校、长宁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2.艺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35%以上学生参加艺术拓展课程。以艺术节为平台,每年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主题艺术活动,保持上海市艺术特色校称号。

  3.形成《运动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健康与运动》等校本教材;体育专项化教学有成效;区中学生体质监测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合格率、优秀率有所提高;保持射击、射箭上海市特色项目;学生在市、区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4.形成《生活中意外突发病防治》校本教材;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保持长宁区健康校园、爱国卫生健康先进单位,学生在市区相关竞赛活动中获奖。

  六、科研与信息工作

  (一)发展目标

  科研工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提高教科研指导水平。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引入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与评价体系,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提升学校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举措

  1.引领学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扎实开展学校重点项目的行动研究。围绕上海市高中教育改革形势、长宁区中的项目,积极思考新一轮学校发展主线,协助学校领导确立与申报学校新重点项目,争取立项为区级及以上项目,围绕 “建设生命科学特色高中的行动研究(20**年1月,入围区级课题)”、“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20**年10月,立项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科研基地校课题)”以及“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下实施‘双导制’的实践研究(20**年1月,入围区级课题)”等学校重点项目,分解项目研究内容,设立校级项目,鼓励教师认领项目,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交流,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形成项目显性成果,有序推进重点项目的开展,引领学校教育特色的不断发展。

  认真完成学校发展规划、上海市特色高中建设的相关文本撰写。在学校各部门、条线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撰写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在听取专家建议,结合学校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的实践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性、终结性自评报告的文本撰写工作以及上海市特色高中申报资料的文本撰写工作等。

  2.指导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注重分层开展教师校本科研活动。依托华师大、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学校是市普教所科研基地校)以及其他市、区专家引领,面向全体教师不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知识和方法等教育研究前沿的讲座,定期更新校园网中科研频道内容,采集各种教育教学前沿信息供教师学习,努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丰富他们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举办面向骨干教师,举办学校重点项目的专题研修活动,加速科研骨干的成长,促进学校科研骨干的梯队化建设,引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着力全程跟进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运用已有研究案例,指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出发,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举办开题活动、开展文献与现状研究、行动研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申报科研成果奖等,每年举办校内课题研究经验与成果的交流活动,在指导活动中,切实提升教师个体以及整个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致力于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搭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每年组织”天中杯”教师征文活动,请学校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修改、点评与评审,评选出“天中杯”的一、二、三等奖,推荐优秀的论文案例参加区、市级评选或发表,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为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创造条件,提供切实帮助。

  3.强化管理,促进学校科研的制度建设

  注重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课题组长例会,注重课题组之间的分类交流,各课题组活动中加强对研究内容、遇到的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完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手册,督促课题组认真填写,定期检查与考核;切实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归档工作。

  完善科研工作考核奖励方案。依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课题研究、论文获奖发表、校本课程的编制获奖等考核奖励方案,激发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与评价体系,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是优化更新校园网,完善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开展学科微课资源库、各科校本作业资源库建设。

  二是将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上海远播教育集团合作,研发并使用符合我校学情的大数据集成平台及科学分析工具---翼生涯系统,包括形成学业质量监测系统、高考(3+3)选科分析及指导系统、学生成长综合指标记录及分析系统等,帮助学校学科发展决策、教师科学指导以及学生的生涯发展。

  三是与社会机构联合,做好网上阅卷系统、中学学科网的引入与应用指导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三)达成标志

  1.抓课题(项目)申报,出研究成果。每学年均有区级以上新立项课题;有多项校级课题或项目立项。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区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课题成果在相关层面上得到推广应用。

  2.重点项目研究有成效。“建设生命科学特色高中的行动研究”、“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以及“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下实施‘双导制’的实践研究”等重点课题立项为区级及区级以上课题,扎实研究,圆满结题,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

  3.科研工作经验辐射区域,保持长宁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4.协助学校领导、各部门开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的年度自评、中期督评、终结性督导评估等,申报“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校”等。

  5.建立各科校本作业资源库;完善与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

  6.研发使用适合我校学情的翼生涯系统。

  7.联合维护网上阅卷系统、教师成长档案平台等。

  七、后勤工作

  (一)发展目标

  加强学校财务、财产、安全管理,建设特色景观、管理和维护校园硬件设施设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技术和环境保障,尽全力服务于师生与学校发展,为学校特色高中建设创设安全、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学校保持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和上海市花园单位称号。

  (二)主要举措

  1.加强学习培训与协调,提高后勤员工服务水平

  加强对后勤员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使他们热爱后勤工作,有立足本职,做到热情、周到、高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经常与这些社会服务机构及人员的沟通协调,把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工作作风落到实处,确保后勤社会化工作标准、规范。

  2.加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提供良好物质技术保障

  认真做好学校教育设施、体育设施、电器设备、生活设施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教育、教学、生活的顺利进行。

  3.围绕特色高中建设,建设特色生态校园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要求,制定分年度场所改造方案,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建设创新实验室,调整教室布局,满足分层走班教学的需要。加强校园绿化管理,完善各种标牌指示、校园配套设施,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加强财务、财产与安全管理,增强后勤服务效能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经费收支规范。严格执行物价、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确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公示等要求,杜绝乱收费现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会计法,做好公务卡使用及报销工作,做好学校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学校账目清晰,收支规范。

  注重财产管理,高效配置学校资源。执行购物、保管、维护、使用等财产分级保管制度,职责分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抓好库存物品的分类陈放管理,精打细算,高效共享;加大对校产的检查力度,做好定期盘点和报废清理工作;配合工会和德育处对师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引导师生参与班级财产及公共部位物品管理,降低人为损耗。

  强化安全管理,继续保持安全文明校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物防、技防、人防,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定期排查房屋、用电、消防通道、消防器材等安全隐患,及时维护维修。严格执行校门管理制度,做好校园安全巡查记录。定期进行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消防安全疏散演习。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工作条例》、《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长宁区教育局指示精神,科学有序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员工食品卫生安全,定期调研听证,提高师生用餐质量,师生对食堂满意率不断提高。

  (三)达成标志

  1.师生对后勤工作满意度高。

  2.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维护良好。

  3.建成与特色高中建设匹配的生态校园。

  4.相关市区财务、财产检查获得好评。

  5.保持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第四部分重点发展项目

  ---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自20**年以来,学校围绕“三生”(增强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态共存素养)育人目标,先后以“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等教育部、市级区级重点项目引领,开展“三生”教育探索,逐渐形成了“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教育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校拟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深化“三生”教育,为学生生命成长导航,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主题轴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点项目,实现学校“管理人本化、课程特色化、课堂生态化、师生共成长的具有生命科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高中”办学目标。

  一、项目背景

  通过近十年学校三轮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显现,特色教育成效初显、复合型教师队伍初具规模。但“三生”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生态共存素养”相对薄弱,面对“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生态、健康、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未来五年中,学校继续把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为近期发展目标,深化“三生”教育,开展生命科学学科特色课程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体系。为此,学校将“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作为未来五年的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中之重。

  二、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生命科学学科三类课程,创新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完善与开发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群;建设生态课堂,改革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具有生命科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自主发展、保护生态等科学素养,助推学校成为上海市生命科学特色高中。

  三、主要措施

  (一)厘清生命科学概念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其研究范围包括生命的化学本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直至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互动作用诸层面,并涉及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出其带头学科的地位。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选择生命活动本质为主题,即从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探索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内在规律,揭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命科学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生命是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一种状态,学校是师生与学校发展的生命共同体。生命是辩证统一体,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发展又具有局部与整体性。

  从生命的差异性角度,学校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既要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发展。从生命生长的角度,教育要注重生命的自主发展,开展学生自我教育;

  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学校要引导生命的选择和适应,开展学生生涯选择指导。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有机的整体--生态系统。学校是一个自我调节维持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课堂,促进生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所以,对于我们学校教育来说,生命科学不仅仅是一门高中学科课程,更是深层次的学校教育理念。建设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是深化学校“三生”教育的需要。

  (二)建构课程目标及其框架

  课程目标:以“为生命成长导航”办学理念引领,以生命科学为特色课程,统整学校三类课程,形成与“三生四会”育人目标对应的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群,侧重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发展生涯、和谐生态的意识与能力,激发部分学生对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浓厚兴起,为培育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如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奠基。

  课程框架: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是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生命科学特色课程体系是以生命科学为核心,在完善学校原有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校本课程群。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框架初步架构如下:

  (三)探索课程开发与建设策略

  1.加强生命科学核心课程建设,提高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质量

  高一年级增设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高二年级除了开设基础型课程外,完善、开发、增设生命科学专题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如现代生物实验技术实训课程,细胞、组织、微生物培养、小型生态模拟、基因与杂交等实验课程,在高二、高三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提高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质量,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修生命科学作为+3等级考学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设通俗易懂、普及性的通识专题系列讲座:细胞与细胞工程、基因与基因工程、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生命科学导论与优生、肿瘤及其防治、生物的进化、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种群生态学与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生物伦理及社会决策。使学校师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高效统整三类课程,构建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群

  开发与实施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主要还是高效统整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等三类课程,不简单做加法,凸显特色。

  基础型课程:以完成国家对各科一般教学要求为基础,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其他各科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与理念,进行学科渗透教学。

  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统整各科与生命科学相关内容,完善与开发系列生命科学相关专题拓展型课程;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联手,建立校内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与校外生命科学体验基地,开发系列生命科学研究型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生命科学及其知识交叉学科微型项目的实验探究。开展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生命科学特色相关的社团、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年级班级主题教育与校园文化节活动等。

  3.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形成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

  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制:结合高考新政,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师制学业指导,有效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规划等素养,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

  建设高效的“生态课堂”(见发展规划之“课程与教学”部分)。

  构建校内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校外体验基地:

  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校内):充分利用生涯发展主题馆、生命科学实验室、防灾减灾中心等载体,开展相关拓展与探究活动。

  生命科学体验基地(校外):

  基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生命科学体验基地,开展与高校、医疗、企事业等相关专业、行业、职业的实践体验活动等。

  (三)培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师资团队

  一是引进生命科学特色建设相关专业师资,对校内外师资进行整合,充分有效利用与发挥他们的潜能。二是聘请相关大学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三是通过专家引领、分层研修、专题研修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推进生命科学特色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

  (四)形成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

  成立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建设项目组,校长挂帅,学科课程建设层面,由教导处专人负责,负责课程课时、设置、师资的统筹安排等,下设各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组,生命科学学科组、与生命科学知识交叉、关联度大的学科项目组,与生命科学知识关联度小的学科项目组。每学科指派2-3位教师,负责学科教材中相关生命科学的知识梳理,构建相关拓展、研究型课程;活动课程建设层面,由德育处负责,构建活动系列项目组。教科室负责研制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方案,对项目组课程开发、实施策略等进行指导。组织专家对特色课程教材进行审核、评价等。促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达成标志

  1.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框架以及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方案。

  2.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系列教材。

  3.建成校内--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校外生命科学体验基地。

  4.通过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申报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

  为了有效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将着力建设各方面保障,确保规划的有序有效推进。

  一、组织保障

  首先,成立山天中学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自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校务会成员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其次,成立由各处室负责人领导的工作小组,四个工作组分别为学生评价工作小组、教师评价工作小组、家长评价工作小组、社区评价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调研、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工作。在规划实施期间,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校务委员会发挥咨询监督作用;工会起好桥梁作用。其三,继续外聘专家组成的校学术委员兼发展规划实施的指导小组,定期为学校发展把脉问诊。

  二、机制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及时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校本评价方案,完善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估及自我调控机制。各部门依据规划制定相应的部门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每学年依据《山天中学校本评价方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自检,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控。

  三、制度保障

  依据学校章程及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组室的研修活动和教工大会,多层面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学习,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有效实施。修订《山天中学校本评价方案》,教职工全面参与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评价,各条线的实施情况与考核、奖惩挂勾,确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定期将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向教代会、山天中学规划实施指导小组汇报,接受师生、家长和社区监督。

  四、政策保障

  学校积极争取上海市教委、长宁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街道等领导、专家、社区力量支持、指导与帮助。学校对规划所涉及项目的经费进行预算,与市区相关项目对接,争取获得政策及经费支持,保障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山天中学

管理文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