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吧
专注精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
本月更新4361  文章总数382428  总浏览量7746216

中学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一般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与格式有哪些呢?管理文库小编精心整理中学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强永中学“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以及温州市、龙湾区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精神,以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为指针,坚持****,以“传承和发展”为宗旨,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校本,与时俱进,提升内涵,通过新老校园的衔接过渡,实现学校的赶超发展:衔接期(20**年9月-20**年8月),建设新校园,加强老校园的文化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队伍素质和学校文化品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功成人奠基,为国家、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过渡期(20**年9月-20**年8月),大力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创设适合新高考改革的路径和氛围,开展三学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创建特色品牌。赶超期(20**年9月-20**年8月),进一步加大政府办学的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创设全新格局的学校文化和智慧校园,突破教学质量提升瓶颈,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富有乡土人文传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条件与现状前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与基础分析

  (一)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www.glwk8.om(管理文库吧)

  强永中学创办于1956年秋,位于龙湾区百年老镇永中街道普门村太师路,校址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张骢故居之后花园(故称阁老坦),与张骢祠堂毗邻,地处瓯江口东海之滨,大罗山瑶溪脉流之地,山海环抱,诗文郁古,文脉流长,环境清幽。

  学校经历三次区划调整而先后易名为温州第八中学、温州市强永中学、瓯海县强永中学、瓯海区强永中学,至今全名为“温州市龙湾区强永中学”,是一所具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曾因董楚平、骆寒超、廖师慧、全昌顺等一批知名学者的加盟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强永中学成为一所浙南名校,也为强永中学的发展沉淀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知识底蕴。

  强永中学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人文资源丰富,拥有政学商界优秀校友200多人,博士20多人,开辟有“强中博士论坛”、“强中(道德)讲坛”。近几年,人文教学成效显著,20**年和20**年培养出龙湾区高考文科状元,社会美誉度不断得以加强。

  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178人,教职员工116人,学校占地面积21194平方米,建筑面积17730平方米,绿化面积5245平方米。1998年评为浙江省首批A级普通高中,20**年被评为温州市首批重点中学、市文明学校、市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曾获省绿色学校、省治安安全先进单位、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示范实验室和温州市标准化实验室、温州市标准化图书馆阅览室。同时,通过温州市数字化示范校园和温州市示范音乐、体育、美术功能室的评估验收,是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基地、温州市物理学科教研基地、温州市“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基地,是温州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第一二批试点学校,龙湾区四星级现代化学校、龙湾区美丽学校建设特色校、龙湾区体育特色示范校(篮球)、龙湾区学本课堂实验基地、龙湾区乡土教育和文学创作基地,20**年至今获得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示范数字化校园、温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信息化先进集体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办学品位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与生长点

  1、教师队伍年富力强

  学校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91人,包括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1人,占78.9%;教育硕士16人,在读教育硕士4人,29位教师完成研究生课程培训,65%左右的教师教龄10年以上,处于壮年阶段。省级自制教具能手2人,市级名班主任1人,市教坛中坚5人,市百名领军教师1人,市级教坛新秀1人,市学科骨干教师8人,区级名师2人,区教坛新秀7人,区课改之星10人,区学科骨干教师8人。在近三年市区级教师基本功评比和学科素养评比中,均取得良好成绩;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市级以上共46篇,其中国家刊物3篇;科研成果市级以上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7项,科研课题12个,其中1项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题成果二等奖。

  2、学校内涵不断提升

  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继续弘扬“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治校方略以及“励志笃学,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传承张璁博学明辩、缘情制礼又忠良贞一、清正自守的读书人品格,形成了“智圆行方”的学校教育哲学。“智圆行方”,原意指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体现了儒学荀子的教育哲学思想,意思是唯有广泛地学习,才能使智慧通达,行为变得方正。反之,唯有行为方正,才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能使知识与行事相互交融,使思想道德达到圆融的境界,产生真智慧,养育真性情。

  智圆行方的教育哲学引领下,倡导“教育以学生为本体,教学以学习为本位,发展以学力为核心”的三学教育思想,强调学校教育要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学生学习志趣的培养,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加强。

  3、德育科研特色鲜明

  学校不断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和德育网络,以建设良好校风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提高了文明自律水平,以“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为育人目标,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改革师生评价机制,整合提升“美丽强中·最美师生”新德育评价机制,施行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学生成长全员导师育人管理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学生社团文化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德育科研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学校新六艺课程文化。

  学校构建了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格局,建立了分级管理的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创建灵活有效的载体,优化了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初步形成了“学-课-研-赛-评”一体化的研训模式,成为我校校本研训的一大特色。

  4、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1)设施齐备,功能先进。学校现有校园教学设施齐全,并拥有功能齐备的微机室、生化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建有覆盖教学区、生活区的校园管理网络,以及教室和功能室电子白板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OA教学办公和网络化办公,与校园网站的更新与升级。

  (2)自制教具,实验创新。我校拥有“省级示范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室配备有温州市最齐全的先进实验设备。我校历来重视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开设有多门实验创新选修课程。爱迪生俱乐部社团,学生研究性学习开展效果显著,特别是物理组教师一直以来致力于物理实验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自主开发制作的物理实验创新作品有200余件,省市(获奖)的有60余件,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3件,物理学科资源库建设走在温州市教科研前沿。图书馆拥有借阅快捷方便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现有馆藏图书50000册,阅览室各类报刊杂志350多种。

  (3)文理交融,培育素养。新建有张璁书苑、雪松书斋、荷花书轩、智慧书屋等四个全天候开放的专题阅读教室,以及两个智慧教室,以进一步营造爱阅读、学科学的校园氛围。目前已投资94.8万正在建设以“科学探究与创新制作”为主题的“强永中学实验与制作创新梦想空间”项目,其中包括“数字化DIS实验室”、“创新制作室”、“电子创客制作室”和“互动实验科技走廊”等四个项目,通过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支撑学校实验创新课程群的开设,支持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及创新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充分发挥教师优势和已有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的人文涵养、科学修养和技能素养的培育。

  (4)新建校园,功能升级。强永中学新校园迁扩建工程是龙湾区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新校园按省优质特色高中标准设计建设,位于区行政中心区西北方向,地处联谊村、上湾村交界,西邻曹龙大道,东接龙江路,北面旁山依水,南侧为金联路,交通便利。20**年11月提出立项申请,20**年10月22日,“强永中学迁扩建工程”项目终于破土动工。工程总占地面积243亩,总建筑面积70213.30平方米,包括行政艺术楼、图书馆和学术报告厅等共16个单体建筑,工程投资估算4.0556亿,预计20**年7月竣工。

  新建成的校园,将拥有教学楼普通教室60间,专用教室(包括选修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标本室、仪器室、音体美书法劳技微机等功能室)69间,公共教学用房与场馆(含合班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学术报告厅、体育馆等)19个,办公用房(含教学办公、行政办公等)32间,以及生活服务用房(含学生宿舍312间,教工单身宿舍62间)等,并配置有标准的田径场和球场,以及最前沿的校园智能化设施,可满足新高考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一应所需和功能升级。

  5、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1)学科竞赛获奖质量提升稳步。近三年我校学生在省市区学科竞赛中,共获得525项。20**年度获奖143项,其中省级奖4人次,市级奖14项;20**年度获奖207项,其中省级奖4项,市级奖24项;20**年度获奖175项,其中省级奖7项,市级奖44项,省市获奖的质量提高较快,显现了我校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其中,20**年度,陈建飞同学获省高中生物学竞赛三等奖,娄天锡、王鹏同学获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陈雨萦同学获省“兰亭奖”中小学书法大赛一等奖;20**年度,施昌杨、方天衡同学获分别第九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浙江赛区二等奖、三等奖,邵强翰、杨都齐同学获省高中生物学竞赛三等奖;20**年度,陈钧泽同学获省高中数学竞赛三等奖,王渊、叶其妙同学获省高中生物竞赛二等奖,王益翔、张露同学获省高中生物竞赛三等奖,冯湖、陈敖立同学获第十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

  (2)学科课程建设形成优势。学校物理组教师组成的“高中物理实验创新与实验教学团队”,20**年获龙湾区首批重点文化教育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被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兼职教师。拥有物理高级实验师1人、省实验制作能手2人、省科技创新优秀指导师2人,物理高级教师和教学骨干中坚等5人。研究成果《高中物理实验创新与自制教具》,分别获得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于20**年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物理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等竞赛成绩尤为突出,近三年共有97人次获得省市区级奖。继蔡吟同学等《制作停电屏幕自动上升机模型》在20**年省科技创新大赛现场比赛(答辩)获一等奖后,20**年项显博、程坚华和杨安浦等同学的《定时振动提醒护腕的设计制作》参加浙江省第六届高中研究性学习获省一等奖,施昌杨、方天衡获得第九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浙江省二等奖、三等奖,陈敖立、冯湖等同学参加第十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浙江赛区获三等奖。

  物理组学科课程群建设也初显成效,由教师设置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物理与魔术》、《物理实验与制作》、《电子产品小制作》和《创想设计》等成为温州市精品课程,《物理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是龙湾区级精品课程。

  同时,学生社团建设课程化建设和方圆三学课程体系之“学习自主课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爱迪生俱乐部荣获了龙湾区第八届特色学生社团称号,红旭辩论社获区第九届中学生十佳精品社团、温州市大中学生优秀社团,足球社获区第十届中学生十佳精品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龙湾区第十一届中学生十佳精品社团,学微电影社团获温州市十佳精品社团。其相关的社团课程如《中学辩论基础知识与技能》、《青年志愿者理念及成长》、等被评为省市级精品课程。另外,篮球社参加区男子篮球比赛三年连续荣获冠军。

  (3)两考成绩整体平稳递升。近年来,高中学考(会考)各学科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学科优秀率和学科水平在激励竞争中保持平稳,20**届历史学科优秀率达50%,其中政治、生物、物理、化学优秀率超省标准,呈现亮点。高考上线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高考本科率也从20**年的33.5%的上升到20**年的40%,而且我校有不少优秀学子被重点大学录取,如张增、王鹏等同学被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两考质量的提升尚有较大空间。

  (三)学校发展困难及前景分析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状况,在学校整体迁建之前,努力改善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计划在衔接期内完成学校文化创建计划,美化、绿化、文化校园,按照《强永中学美丽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以创建省特色示范校和“我的美丽的强中”工程建设为目标,促进师生教与学和谐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内涵发展,致力建设以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群为构架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特色。

  1、从学校发展方面来看,现有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严重不足,缺乏体育运动场馆和教学辅助设施,特别是走班的教学辅助用房缺少,已不适应高中发展的需要、深化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选科选考走班的更高。发展前景:20**年12月经龙湾区委同意,书记办公会议决定迁建强永中学,现选址龙湾区永中街道联谊村和上湾村,以省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征地243亩,投资4个多亿迁扩建强永中学,预计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因此,学校在衔接期内要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做好学校管理软实力的锻造和硬件的优化,提升教学质量。

  2、从目前教师队伍总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在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等方面还比较传统,虽然我们实施了名师专题培训与引领等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和课堂变革项目的教学实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趋于先进。但因为各学科名师少,缺乏在省内、市内具有较高声誉的学科专家、骨干教师的长期引领指导,再加上生源基础薄弱,一些教师仍不太注重课堂的学习指导。二是一些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定位不高,导致开发和整合有效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及其带来的教学低效,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中青年教师整体水平需要提高,在全市学科中的地位不够突出。发展前景:将努力通过与鄞州中学、温州中学的合作办学,依托名校名师,盘活教育教学资源;适应深化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提高选科选考走班等走班管理的效率;大力推进以“四环三学”教学模式为依托的课堂变革,能使教育教学质量处于第二层次学校优秀水平。

  3、我校现阶段综合实力处于全市普高的中游,生源总体质量处于本区域中下水平,优质生源不足。虽然学生竞赛、学考高考成绩有提升,但与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先进学校相比,我们还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去追赶,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筑教师成功平台,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攻克的难题。发展前景:借助新校园的启用、市区政府建设“浙南科技城”的契机及其打造“温州东部基础教育”平台,优化生源结构和教师队伍,并计划在今后五年能有1名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5名以上市级名师、名班主任,15名以上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实施“1815”名师培养计划,以此来实施学校赶超发展。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理念与目标

  一、学校发展理念

  1、办学理念:三学教育,读书立人。

  三学,即“学生”、“学习”和“学力(学习力)”。三学教育,即“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教育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培养置于所有实践活动的首要位置,培育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以学习为本位”,就是强调教学要始终树立学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基于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展以学力为核心”,就是强调发展学生要始终重视培养学习兴趣为先的原则,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学习动力。

  所谓“读书立人”,即以“三学教育”为引领,学校始终要将读书作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主要途径,强调读书之于心灵发育和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

  2、办学目标:建设具有乡土人文传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浙南知名学府。

  乡土人文传统,一指学校培养的学生必要获得乡土情结、地方情感和家国情怀的文化烙印,二指学校发展的老师必要成为关爱学生、挚爱学校、热爱家乡、最爱国家的教育人,三指我们要建设的学校必要成为具有强永文化、温州精神、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读书人的学堂。

  时代创新精神,指学校要立足现实,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激流勇进,通过学校管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鼓励教师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勉励学生努力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育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3、培养目标: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

  教育是理想的,更需要信仰的引领,基于对张璁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文化传承和对学校人文精神的传承,弘扬乡土人文传统,营造读书氛围浓厚、学习自觉自主的良好育人环境,我们把“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

  我们所谓的“体面”,即要求做到“懂事明理、规范自我、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所谓“现代读书人”,是指基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培育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涵养、科学修养和技能素养的现代人。

  遵循“三学教育、读书立人”的办学理念,即我们通过“智行合一”、“德才相济”、“文理兼容”、“立足乡土(中)与放眼世界(外)相结合”等二元辩证关系,从普通学生的成人基础教育、合格高中生的成才通识教育、现代社会人的成功发展教育三个维度,及从“做最好的自己”、“培育合格的高中生”和“成为理想品性的人”等三个层面,构建“方圆三学”课程体系,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

  (1)“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爱惜自己”,争做一个有爱心、爱阅读、敢梦想、有准备、有预见的人。

  (2)“培养合格的高中生”,就是培养“懂事明理、规范自我、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美丽学生。

  (3)“成为理想品性的人”,就是通过“立身”、“立行”、“立志”和“立学”,成为具有“道德使命感、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君子风度淑女风范”的现代人。

  ◆立身,做到身体健壮、情绪乐观、心胸宽厚,使生命旺盛,焕发青春的活力。

  ◆立行,能够直面现实、勇于担当、有责任心,使意志坚定,增强行为的勇敢。

  ◆立志,富有爱心赞美、悲悯情怀、济世抱负,使情感丰富,激发心灵的敏感。

  ◆立学,通过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拾得智力,使智慧饱满,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念,达到智圆行方的读书境界。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三学教育,读书立人”的办学理念,积极弘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尊师爱生,勤学敬业,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办学传统和“励志笃学,自强不息”的强中精神,牢固树立“规范管理,质量强校”的观念,把强永中学建设成为在温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具有强中浓厚文化特质的,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以打造“具有乡土人文传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浙南知名学府”。

  (二)具体目标

  1、育人目标

  学校将致力于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以“懂事明理、规范自我、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为学生德育培养目标,以培育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涵养、科学修养和技能素养的现代人为核心,使每个学生不断获得“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等四大理想品性的滋养,成为具有“道德使命感、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君子风度淑女风范”的社会四有新人。

  2、办学条件

  学校新校园建设于20**年开始大面积施工,20**年完成两个标段16个单体建筑的施工结顶;20**年预期竣工,启动景观操场等附属设施的建设;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开始启动学科教室和功能室的规范化、课程化、信息化的建设,以适应深化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需要,新校建成后将成为一所占地243亩的、设备一流的温州市现代化学校。

  3、办学规模

  根据龙湾区生源数的具体情况,强永中学将衔接期和过渡期控制在30个班级,班额控制在45人;赶超期的班级总数为36个,每年级12个班,每班人数不超过40人,学生总数不超过1440人,教职工约为150人。

  4、制度建设

  (1)以新校园建设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特色示范高中创建为主力,以课堂变革和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探索并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营造“尊师爱生、勤学敬业”的校风、“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教风、“严谨勤学、懂事明理”的学风,构建富有乡土人文传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学校文化。

  (2)以精细化管理和发展性评价机制为着力点,认真学习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精神,及时修订学校管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管理共谋发展的作风,提高师生的认同度,不断增强向管理要质量的共识,牢固树立“人人负责,事事落实,团结合作,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加大制度的执行力。

  (3)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赶超发展为落脚点,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三结合,认真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五年规划,建立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构建“三学教育,读书立人”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提升学校质量管理的水平和品位。

  5、师资培养

  (1)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既具备高尚师德、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又具备适合深化课改的一专多能、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2)具体指标:在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专任教师100%达到本科学历,30%达到研究生水平,专任教师高级职称达到40%,中级职称占60%以上。构建市级、区级、校级三个层面上的名教师、名班主任,教坛中坚、教坛宿将、省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评选推荐制度,结合省级特级教师培养工程建立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到20**年,努力打造“1815名师培养工程”,省级特级教师一名,正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市级名师、名班主任5名,市级三坛和骨干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1%以上。

  6、教学质量

  (1)学考的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力争100%),优秀率从30%逐步提升到50%以上;通过新六艺课程的熏陶与提升,使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明显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明显发展,知识结构和能力得以多样化,所有高三学生达到毕业水平。

  (2)高考的总上线率稳定在98%以上,重点人数有重大突破,本科率在40%的基础上逐年提升至60%以上,通过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等多渠道,力争使得高考录取率达到90%以上。高考学科的整体水平在市同类普高中进入优秀的行列,1-2个学科成为优势学科。

  (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能测试达标率两项指标分别年提升到98%以上,近视上升率控制在3%以内,使学生的体能素质在整体上有提高,学生龋齿患病率、肥胖和营养不良率得到控制,因病缺课率不超过5‰。体育竞赛和学科竞赛在级别和数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突出优势学科的培育,在物理、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艺术等方面省级竞赛中有新的突破;篮球队在保持区级比赛优势的同时,力争参与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7、创建计划

  (1)文明特色示范创建。在努力创建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学校的同时,力争创建浙江省文明单位、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校本教研示范校,温州市德育特色校、温州市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温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实验校、区级劳模集体。

  (2)学校文化体系构建。总结强永中学六十年以来的办学经验,挖掘校园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强永中学新的学校文化体系,打造有富有乡土人文传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富有强永中学特质的学校文化。

  (3)新校园文化创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完成校园自然、科学、人文景观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布置,凸现学校培育现代读书人素养的特色,形成具有“书院格局、田园风光”的校园景观,将校园变成一本体现学科素养的生动教材,激励师生奋进。

  (4)平安书香校园创建。在创建省平安校园,建立全校安保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开辟书院式全天候开放的专题阅览场馆,开放图书馆、延长借书时间,增加借阅时段和生均读书借阅量,落实高一开好阅读课,健全以阅读学分制为抓手的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机制。

  8、后勤保障

  (1)在确保公用经费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专用经费充裕的情况下,投入一定的财力用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以适应新高考和深化课改的选课走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2)加快新校园的硬件建设,使启用后的新校园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配置方面,能走在全市普高中的前列,筹措资金和经费,努力建设人文景观校园、书香校园和智慧校园,为实现学校的赶超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在确保生均藏书册数达到50册以上、生均图书年均增加2册以上的基础上,借助六十周年校庆,盘活校友资源和区域乡土文化资源,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不断完善奖教奖学金制度,强化激励性物质保障,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一)学校管理与特色创建

  1、【团队管理】建设“乐业敬业,求真务实”的优秀管理团队。

  以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优良、乐业敬业、求真务实的优秀行政管理团队为目标,行政干部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通过实行专业培训和岗位实践,不断提高行政执行力;通过引进优势资源、挂职锻炼的途径,施行行政岗位轮岗制、岗位责任制、见习制和自荐制等,不断充实和优化管理团队,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民主决策能力、制度执行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校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事业型、研究性和专家型的校长,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自觉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实行规划化管理,做好表率带好头。

  2、【制度管理】建立“规范务实,创新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机制。

  建立“规范务实,创新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要以深化课改和新高考改革为契机,重新整合修改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面向现代化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并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强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制度管理,形成党政工团一体化、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课程课堂课题一体化、后勤保障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学校教育管理新格局。

  3、【特色创建】创建富有强永中学特质的“新六艺课程文化”。

  以“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为育人目标,以礼仪(道德伦理)、音乐(音乐美育)、运动(运动健康)、实践(综合实践)、阅读(文史哲学)、创新(创新实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社团文化群为依托,以研究性学生为主要方式,以创建书院式场馆和各类教育基地、学科基地和培养基地为平台,努力创建富有强永中学特质的“新六艺课程文化”。

  (二)师资队伍和专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校将立足学校实际,认真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师德建设】加强以“信仰学生”为核心的师德师风建设。

  以师德建设和学术委员会为核心动力源,加大师德培训的力度,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品德修养的学习,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打造一支具有“敬业爱生”的精神传统和“信仰学生、团结协作,德性优良、业务精良”的高素质队伍,使教师必要成为关爱学生、挚爱学校、热爱家乡、最爱国家的教育人。

  5.【名师培养】实施“1815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发展计划。

  坚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来抓,结合我校实际,坚持把1815名师培养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体系来做,全面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引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的通知(浙师教[20**]175号)精神,认真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同时要求教师制订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分析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优势,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事业成长意愿,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适时提炼校本培训的成功经验,并与名校名师结对,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研修,营造爱阅读的氛围,将课堂课程课题“三课”结合,走名师发展之路,为建设省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创造条件。

  6.【互联网+教师】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型教师。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现化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专任教师在熟练操作电子白板的基础上,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鼓励教师能积极参与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参与微课程的制作和学科智慧平台的建设,能自觉自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型教师。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7.【课程建设】构建具有强中特质的“方圆三学”课程体系。

  在智圆行方的教育哲学引领下,学校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为基本构架,以“文理兼容,人文优势;渗透乡土文化,开拓国际视野”为课程理念,以“通过成才通识教育,夯实学业基础;通过成人基础教育,提升学习力水平;通过成功发展教育,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课程目标,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体,教学以学习为本位,发展以学力为核心”的三学教育思想,通过开发建设“成才通识课程”、“成人基础课程”和“成功发展课程”三类课程,构建强永中学“方圆三学”课程体系,努力打造富有强中特色的“新六艺课程”。

  8.【课堂变革】构建促进有效学习的“四环三学”学本课堂。

  以温州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试点项目为契机,以已申报立项的龙湾区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四环三学”模式的学本课堂教学变革实践研究》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变革课题实践研究,要以“预学、展示、交流和反馈”为主要教学环节,突出“课前预学、课中呈学、课后固学”三个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即强调以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和了解学情的学教形式--预学任务单的形式,依据学情和教材,以问题设计为主要形式,以问题化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先行学习,并通过课中的呈现交流与课后的校本化作业和反馈纠错,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思维品质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9、【质量管理】构建教学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提升体系。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强永中学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强永中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管理制度,通过教代会民主协商,支部会校长会集体决策,分步实施分层分级管理的办法,对课堂教学常规、学科竞赛辅导、学考培优补差、选考和高考分段推进等各个质量点管理的制度与实施加以规范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强化对课堂教学质量、学科竞赛质量、学业水平质量和学考高考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的力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德育工作与学生成长

  10、【德育工作】构建以新德育评价和新六艺课程为依托的育人体系。

  以培育体面的现代读书人为目标,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以最美学生(新三好生)评比为内容的新德育评价机制、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度,与新六艺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六大学生社团文化群建设为依托,组织实施十大德育主题教育和“一月一周一日七节”十大专题实践活动,构建具有强中特色的新德育体系。

  11、【学生成长】构建以培育学生“三养”为主要目标的多元模式。

  拓宽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成长渠道,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培育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通过方圆三学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德育主题序列化教育、励志感恩教育、家校联系,培育学生的集体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道德伦理、音乐美育、文史哲学教育,培育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人文涵养;通过动手制作、运动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的技能素养和身体素质;通过综合实践、创新实验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修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懂事明理、规范字我、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汇报社会”的体面的现代读书人。

  (六)新校园建设与内涵发展

  12、【新校园建设】加快学校新校园建设的步伐,力争在20**年完成两个标段建设的主体建筑与安装,完成景观设计、操场运动场馆、智能化设计、图书馆报告厅和精装修等项目的招投标与开工建设;同时完成市政管网接入、周边道路建设的启动,理化生功能室的规划建设。在本规划内,完成所有学科教室的特色化建设、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校园特色文化和特色课程体系的创建,将学校建设成为富有学科特色、办学特色的省级特色示范学校。

  13、【内涵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新校园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成人基础教育、成才通识教育和成功发展教育,规范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四环三学”学本课堂,分段推进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课程理念与目标的逐步落实,营造乡土人文传统与时代创新精神教育的育人氛围,创建“读书立人”的学校新风尚和新六艺课程文化。

  二、保障措施

  1、宣传动员,思想保障。要落实好本规划,必须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本规划是一项实施基础薄弱,时间紧迫,目标多元化,规范化程度高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政策倾斜,加强宣传,并定期召开各级各类会议,认真学习本规划,达成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行动纲领与温州东部基础教育高地行动计划的重点,得以落实。

  2、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成立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成立自我评估和政府评估监督小组,具体实施“前三学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和发展性督导体系。各分管领导、处室主任、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有力保障。领导小组将有政府部门、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参与指导,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监督管理,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凝思聚力,学校内部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3、督导绩效,制度保障。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本规划,同时通过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改进,强化规划的咨询指导、督导检查和调节平衡,通过行政会和教代会开展自我评价监督,及时将阶段实施测评工作反馈给有关部门,纠正偏差适时调整,形成政府、社会和学校干群共同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建立一套包括学校基础性评价指标和发展性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及时评估部门和个体的短期目标达成度,将绩效与实施奖惩相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以保障前三学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4、人才强校,智力保障。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科研提升”的观念,继续实施1815名师培养培训工程,拓展合作办学渠道,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且通过建立省市区三级科研课题研究机制,切实围绕规划中的重点难点项目组织专项研究,克难攻坚,不断提高并优化科研、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为落实本规划目标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5、综合服务,后勤保障。学校争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投入,对照现代化、高质量、高规格、有特色的学校建设标准,为新校园建设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各处室的职责功能融合联动,团结协作,强化综合服务的效能,努力为学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后勤物质保障、激励保障、财务保障和服务保障。

  第四部分 前三年优先发展项目、实施策略及成功标志

  一、学年度目标

  20**学年度目标:重新确立以“三学教育,读书立人”的办学理念,梳理学校文化明确办学目标与思路,确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启动创建以“新六艺课程”为依托的学校文化。

  20**学年度目标:启用新校园,建立四大模块一体化的学校管理机制,规范务实有效创新,建立完备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执行系统,建立务实有效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20**年学年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制度执行和精细管理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具有教育家办学思想的优秀管理团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实施策略

  1、特色凸显策略。以我校历史内涵为基点,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特色办学为目标,打造学校新六艺课程文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内涵发展策略。抓规范、强素质、重思考,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深入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3、他石攻玉策略。完善校际联谊和合作办学机制,学习、吸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4、问题聚焦策略。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谋求问题的解决,集中精力解决好事关大局成败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促发展。

  5、刚柔相济策略。以规范管理为“刚”,以人本管理为“柔”;以规范化、制度化为“刚”,为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为“柔”,刚柔相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发展环境。

  三、成功标志

  1、汇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科室功能最大化、干群关系和谐化、师生关系亲情化,形成四大模块联动一体化管理的良好运作机制。

  2、制定《强永中学章程》、《强永中学课程方案》、《强永中学课程建设规划》、《强永中学德育、教学、科研、后勤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创建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学校、省文明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市德育特色示范校等。

  3、创建以新六艺课程为构架的学校文化,书院式的阅读场馆和设备一流的富有特色的学科教室,教师敬业,学生勤奋,读书风气盛行,校园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机与活力。

  4、突破教学质量、高考质量瓶颈,跻身温州市普高办学优秀学校的行列,形成以优秀管理团队为引领的、制度为保障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特色的全过程管理学校的机制。

篇2:二十中学五年发展规划(行政管理)

  州温二十中学五年发展规划(行政管理)

  (一)现状分析

  近五年来,学校在实施规范化办学,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内部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定期举办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会议、周前例会等会议,不断加强教职工学习制度,实施全体教职工坐班制度,学校工作一如既往得到稳定开展。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重新制定和印发了110项《制度汇编》,纳入校内各条线的规章制度,学校法制化建设取得初步实效。

  在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团结合作、务实高效的高素质学校管理团队;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立足专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通过市现代化学校建设,重新布设了学校校园网络,教师提前实现“人手一机”,对校园网站进行了多次的维护和更换,初步建立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大拇指”数字化校园系统、校讯通、电子邮箱等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指导,精心建构了以办学目标、理念、校训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制度汇编》为载体的制度文化,以师生活动为形式的行为文化,以文化校园建设为依托的物质文化,学校荣获“区学校文化建设十佳单位”荣誉称号。

  (二)管理目标:

  坚持以“阳光育人,和谐兴校”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服务理校,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促进优质学校文化形成,全面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具体目标:

  1、学校内部管理有新气象。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途径,完善教代会管理、行政管理、教职工学习、值日考勤、校务公开等制度,建立高效、有序、平稳的管理环境。

  2、学校制度建设有新更进。按照适时适用的原则,重新修订和增补学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教师放心,群众满意。

  3、学校队伍建设有新举措。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热衷事业、关爱学生、依法执教。

  4、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新成效。以创建州温市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为契机,完善校园网基础建设,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推进数字化管理应用,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5、学校文化建设有新突破。着力塑造学校精神文化,不断创新学校制度文化,积极创设学校行为文化,精心构建学校物质文化,努力形成具有传统内涵、现代气息、鲜明特色、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体系。

  (四)主要措施和实施途径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设,营造高效和谐的软环境。

  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学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工会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年一次举办好教代会、工代会,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参政议政,学校重大决策由教代会讨论通过。二是要明确科室管理职责,各科室相互协调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学校管理合力。三是要完善教职工学习、值日考勤等教职工管理制度,使这些制度发挥其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四是要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坚持事前公开与结果公开相结合,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五是创新管理方法,拓宽沟通渠道,融洽校内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平稳运行。

  2、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按照民主协商、适时适用的基本原则,修订和制定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重新编印《温二十中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使各项制度都能体现民意,显现优势。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温二十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并把其作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信心工程,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民心工程,维护学校稳定局面的安心工程,严格谨慎,抓实抓好。二是要制定和出台若干有关教育教学的新制度和新方案,要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主题的原则,加强教育教学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是要完善各项评比和考核办法,去除不适宜的或不合理的项目和章节,发挥其在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的作用。

  3、提升学校队伍建设,打造团结向上的人力资源团队。

  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经常性组织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尝试推行行政竞岗上位制度和科室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可上可下,唯才是用的干部选拔机制;注重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创新师德教育活动,既要注重道德教育,也要注重榜样示范,引导教师自觉投入于教育事业之中,把教育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4、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营建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平台。

  要以创建州温市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一是要完善校园网站建设,要重新制作校园网站Logo和Banner,对网站的整个板块设计进行调整,增加师生参与和在线互动等类型的栏目,完善子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在服务教育教学、实现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要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一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图书、体育器材、实验室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软件,减少纸质印刷,实现学校办公管理自动化、无纸化。三是要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充实资源库储备,使全校教师共享优质教学教学资源。四是实施“校园一卡通”,全校师生进出校考勤、图书借阅、就餐、消费都纳入其范围,实现“一卡在手,校园无阻”的目标。

  5、突出学校文化建设,建设品质内涵的文化校园。

  文化立校已经成为现代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坚定选择。学校文化建设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施《温二十中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围绕“使每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目标,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建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篇3:中学环境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江临中学环境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鹿城江临中学是1965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办公初级中学,省二级标准化学校,区级文明单位,区校本教研首批示范学校,区行规达标学校。特别是在以“知识-意识-行为”为宗旨的环境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层次。在努力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促使其自觉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主题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全面发展,突出人本,乐教乐学,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素质立教,文明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方针,以创区文明学校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继续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加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化工程”,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余活动。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教职员工35人,学生378名。校园占地面积23亩,校舍建筑面积4589平方米。绿化面积2578平方米,建有4个大草坪,栽有各种树木、花卉达50多种,整个校园绿树常青,四季花开。今年以来,学校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总结近三年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经验,悉心研究,制定了学校环境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在三年内成为温州市绿色学校,成为鹿城区西部环境教育的窗口学校。

  一、规划制订的基础

  1、学校环境教育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以政教处为主,团委、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等部门共同协作的组织机构。创造性的体现我校在环境教育过程中“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能自觉渗透环境知识,初步探索学校拓展型、探究型环保课程。

  3、面向学校、社会积极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师生环保意识较强。

  4、建立有关环保基地,扩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的层面,培养学生惜绿、护绿、建绿意识以及环保实践能力

  5、走向社会,着力学校环境教育特色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将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保护实践相结合,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6、组织学生、教师自觉参加各级环保知识与相关活动竞赛,不断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技能。

  二、规划内容

  1、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继续完善环境教育管理体制。

  2、从集中于课程和活动转向全校性环境教育。结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环境教育特色课程,进行拓展型课程与探究型课程的探索,坚持发展学生个性和学校环保特色。

  3、从部分参与转向全员参与。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环境教育,不断提高环境意识,继续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4、立足本校,持续改进,在环境教育课外活动中,进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素质和学生的个性特长。走出学校,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年2月--20**年2月

  1、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对加强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学校环境教育的组织网络和队伍。

  3、各部门、各学科研究制定相关的环境教育的计划。

  4、开展系列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绿色系列)

  5、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墙面布置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6、利用社会、科学、思品等学科进行环保知识渗透,制定相关课题。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2月

  1、结合3月12日、4月7日、4月22日、5月31日、6月5日等节日进行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

  2、开展系列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绿色系列)

  3、有关学科进行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的研讨和实践。

  4、废旧电池回收。

  5、暑期组织学生进行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调查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20**年2月--20**年2月

  1、结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9月16日、10月4日、12月29日等)举办宣传活动及讲座。

  2、举行一次“我与环境”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3开展一次走进社区的绿色教育志愿者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4、校园垃圾分类,开展清洁校园活动。

  5、举办学生环境保护的方案设计大赛。

  6、开展一次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师生知识竞赛。

  7、进一步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教育,部分学科能初步提炼出完成本学科内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点、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对所进行的实施探索进行思考与总结。

  8、申报温州市“绿色学校”。

  第四阶段:20**年2月--20**年2月

  学校逐步形成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以此促进实施“新生态教育”。

  第五阶段:20**年争创特色鲜明的省级绿色学校。

  江临中学

篇4:中学近期发展规划

  江临中学近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大精神,全面落实****,以学习促提高,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研究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新方法、新举措,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努力改善学校校风欠佳的现状,通过“科学管理,德育为先,活动兴校,质量为魂”的办学理念,努力改善学习风气,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推进江临中学和谐校园建设与教育现代化建设,通过全体教职工四年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和更高知名度的农村示范性初中。

  二、学校现状分析

  江临中学始建于1965年,施教区为江临镇,施教区总人口为18000人,校园面积近23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师生食堂,多媒体教室,艺术课教室等一应俱全,校园信息网络设施先进,网络终端进入每个教室和办公室,教师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500人,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源较过去相比有所改善,施教区学生大部分来校就读,还有外县、外乡镇部分学生来校借读,困难家庭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学生还有相当的比例,生源结构比校复杂,在校生两极分化突出。

  (一)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与面临的发展机遇

  学校从办学至今一直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经费投入到技术指导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关照,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3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市区级教坛新秀、学科骨干教师4人次,教师中本科学历2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95%;近几年来,通过不断优化结构、实施教师素质工程与教学规范化达标活动以及校本培训等途径,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广大教师具有“吃苦、奉献”的传统和主人翁精神,近年来吸收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资源,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社会声誉日益提升。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和主体,发展潜力巨大。

  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学校校本研修已形成制度化,并初见成效,近2年来教师论文案例优质课等区级以上获奖共有80多篇。通过收听网络上专家的讲座,收看远程教育电视光盘,达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初步建设了一支学习型团队。

  学校始终围绕“提升学校形象,共建和谐校园”的奋斗目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归宿”的教学思想来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规范管理的工作制度,建立了教代会。学校管理规范科学、民主平等,育人氛围宽松和谐,积极向上。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学校整体搬迁4年来,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但学校的相对办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跨越,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相比,与学校确定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教学思想还比较落后,学校常规工作还不十分到位,在长期农村的办学环境里形成了“勤奋+奉献”的精神,但也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的氛围,缺乏超越自我,赶人为先的信心和勇气。相当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增加教学时间和精力,而不是进行教学研究和认真反思,主要凭经验教学,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加之没有区位优势,学校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比较大。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发展;学生厌学问题仍然很严峻;学校周边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多,解决起来受家长、社会的负面影响一时很难治

  三、学校发展三年总目标

  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创建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的和谐校园,构建一支“勤奋+研修”型的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诚信+会学”型全面发展的学生群体,将江临中学办成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设施标准化,教学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环境人文化,手段现代化、教研课题化,质量优质化的农村初级中学。

  四、学校具体发展目标

  1、校园基础建设

  做好校园二期征地工作,建设好校园绿化、操场硬化、师生宿舍等配套工程,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硬件设施与教学设备达到省一类现代化学校标准和要求。信息化建设达到省一类学校标准,建好电子阅览室、再增加一个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电脑一人一机,学生电脑上机操作一人一机,为打造数字化校园奠定物质条件,着力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人机交互能力与频率,切实提高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电子化、信息网络化。科学实验室和艺术课等功能室设施齐全、使用效率高;图书室、餐厅等服务性设施管理规范;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服务区设施完善;校园进一步绿化和美化。

  2、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氛围布置,让校园处处是景,处处精致,使校园成为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师生共享的人文校园。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按照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内涵和精致度,使学校文化反映出办学特色和师生的精神风貌,成为教育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的动力。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挖掘弘扬“温州精神”,塑造“鹿城人”的良好形象。

  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建立学校广播台,办好校园毛毛虫文学社和其他文化社团、兴趣小组,大力开展校园体育和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载体。

  3、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常规教学工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不断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听课等工作,通过检查、评比、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继续深化教研教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促进教师进行教研教改,更新教育理念,研讨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法和学法。每学期都要认真安排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提高集体备课质量。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提高教研校改质量。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配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要有计划地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社区和政府资源,促进学校发展步伐。

  学校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与家长和社区、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各界对学校办学的全面支持,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4、德育建设

  完善德育机制,在确保“校委会-政教处-班主任、团委-班级-班干部”两条线管理系统畅通高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德育部门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渗透性、有特色”的局面。巩固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周边的德育基地作用;加强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争取在20**年前达到温州市“绿色学校”标准。制订切全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计划及校本课程;努力扩大社区服务和实践基地建设。优化德育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注重社会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思想道德。

  5、学校管理

  构建以争先创优为宗旨的激励型管理模式。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坚持治校从严、质量立校,方方面面抓规范,项项工作争一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民主管理意识,加大民主管理力度,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通过广泛宣传、学习、讨论等形式,使学校规章深入人心,自觉执行。

  深入实施学校“统一领导,分层管理,以块为主,条块联动”的管理策略。全校干部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发扬三种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争创一流精神),提高三种能力(教学业务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积极深化完善“三项责任制”,即学校领导挂靠年级组、教研组任制;教研组长学科教研责任制;班主任包班责任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求,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实行校务公开。凡学校重大问题和事项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向全校公开,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定期向教代会代表述职,并进行民主评议。重视学生的意见,设立校长信箱、开通联系电话,直接了解来自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调整和改进学校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合作沟通的机制,学校聘请行风监督员和家长委员会,定期通报学校办学情况,征求和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以科学高效为机制的监控评价模式。逐步形成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男女比例合理,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教师队伍。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和培养,完善聘任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合同聘任制,逐步规范实行绩效结构工资,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教职工,批评调整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职工,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骨干教师形成梯队,有一批市、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80%以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自制多媒体课件,适应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的要求。60%以上教师能承担区级以上公开课,学校有市、区立项课题,有四分之一教师的论文及科研成果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强化教学规范达标培训、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比赛,评选教学能手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评聘制度,培养一批师德修养好、业务水平高、教学成绩好的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并享受学校一定的待遇。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指导教师和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奖励。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信息化备课,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提高。

  7、教科研发展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学校针对性强的课改课题立项研究,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全体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积极开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多元智能理论去激发、培养和评价学生。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本教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水平。教师要加强学习与反思,制订个人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和发展目标。

  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加强学科渗透交流和探索其他的教学研究模式。

  五、保障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要真正确立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不断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力争做到“三全”,即学校的干部、教职工、学生全员参与;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全过程渗透;在课内外、校内外,包括家庭社区等全方位展开。

  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在“四个有利于”上狠下功夫:即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大幅度提高。

  2、坚持以人为本。

  以建设和谐校园为重点,努力落实政策规定的各项福利补贴,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使全校教职工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机制。要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通过目标导向、鼓励创新等人文化管理手段,做到团结人心,凝聚人气,形成和谐有序、开拓进取、发展创新的工作氛围。

  3、加强教育科研。

  坚持科研兴校思想,进一步强化学校教科研处职能和教师教科研意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建设学习型学校,紧密结合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深入研究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完善教科研制度和奖励措施。

  大力加强校本教研,特别是学案导学法、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后20%学生转化培养教育的研究。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技能型向科研型和专家型转变,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同步发展。

  4、坚持依法治校。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和制度,增强全校教职工的法律意识,依法施教,科学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学校内部监督制约体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努力营造学校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的管理,确保校园安定和谐,确保平安文明校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5、增加办学投入。

  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加大办学投入。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调整办学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努力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6、保证执行监控。

  制定学校四年发展规划执行的年度推进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自评,每学期结束有关责任人要总结规划的实施情况,将自评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布,采纳其对执行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聘请教育督导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代表共同组织规划执行评估小组,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完善规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通过全校干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学校快速和谐发展。

  鹿城区江临中学

篇5:二中三年发展规划

  阳罗二中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推动我校办学水平理性发展、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泰顺县阳罗二中20**--20**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面向”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觉践行现代教育制度,建设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师资队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继续深化以课程改革和人事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坚持依法办学,依规治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创建和谐校园,着力推进学校工作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办学理念

  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依法治校”,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规范办学思想、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规范学校管理,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科学管理”,就是要确立现代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系统,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作为办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

  “和谐发展”,就是要强调学校管理、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相互配套;五育并重,师生互动,全面协调;最终达到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教师、家长的和谐统一,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把我校打造成温州市一流的现代化初级中学。按照普通初中办学的双重办学目标,即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和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生源。基于以上定位,未来三年我们主要从三个维度发展学校:

  1、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建设一所拥有一流设施和一流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初级中学。

  2、学校不断创造条件,力争使所有教师具有豁达自信、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超越自我的人格力量,具有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发展学生个性的先进教育观念,具有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既严谨执着又幽默灵活的教学艺术。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升学质量,尤其是名牌高等院校的达线率,建设一所达到一流办学水平的升学预备教育初级中学。

  3、学校大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其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具有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使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力得到良好培养。通过课程建设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建设一所立足于社区、多元办学的品牌初级中学。

  (二)具体目标

  1、行政管理优质高效。优化党政管理职能系统,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网络,对学校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营造团结奋进、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凝聚力强和有感召力的战斗集体。严格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悍、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懂教育、善管理、务实型、创新型开展工作的干部管理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有效。班子成员能分工负责,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注重实效,讲求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统一的科学机制。

  3、德育工作注重实效。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构建“学校-班级-家庭”立体德育网络结构;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以不同形式把德育渗透到课堂及校园环境各个角落;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注重学生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身心素质、诚信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竞争、学会生存,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考核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4、师资建设高标准优化。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能适应培育优质人才需要的、水平高、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专多能、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在全部达大学本科学历的基础上,到20**年,2%的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5、学生培养德智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使其志向远大、兴趣广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多样、特长明显、人格健全、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

  6、规模轨制适度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扩轨与提高质量之间的矛盾,三年内初中规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控制在45人之内。

  7、硬件建设高规格设计。今后三年,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力度,努力构建绿色环保,数字化校园,铺设校本培训基地及现代信息化“高速公路”。实现“文化品位先进,教学设施一流,校园景观优美”的办学目标。

  8、校园文化建设高品位。认真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本校特色,在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等层面上,建设人本民主的制度文化、体制全新的课程文化、严谨务实的教师文化和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通过全面、系统、高品位、高标准地构建现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9、依法治校日益彰显。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进一步搞好“十二?五”期间的学法、普法教育,师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10、体艺文卫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有利于增强师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鼓励师生参加各类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提高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继续推进文明卫生校园、班级、宿舍等创建活动,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保障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多元化

  1、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重大决策经专家论证,教代会审议,上级批示,做到教工、家长、学生知情。坚持依法治校,重视制度创新。完善“决策-执行-反馈-监督-评价”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根据公平、竞争、科学、可操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实施方案、考核条例和细则,督查评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

  2、实行“一二五”目标管理体制。即“一先”:思想领先;“二参”:教师参与决策、学生参与管理;“五优化”即优化年级、优化班级、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优化教辅人员。

  3、强化考核、分配机制。调整和完善《教职工考核奖励细则》和《班主任考核办法》,在年度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对教师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量化分等、绩效挂钩,建立重绩效、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4、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增强校务管理透明度和民主性,建好校务公开帐,设立校务公开栏;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须公开广泛征询意见,再由校委会讨论决策,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然后实施。

  5、完善校内外监督机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各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会评学校”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上规范、创特色、争一流”。

  (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

  1、进一步启动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实行包班包组包学科,坚持定期听评课或“推门听课制度”,对学校新近聘请及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搞好“传、帮、带”结对子工作,每周总结一次师带徒活动情况。大力培养县、市、省三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培植各科“教学能手”。走“专家型”带徒帮教新路,主动指导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开展教学大练兵。每学年举办1-2次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要求名师和高级教师上精品课,中级教师和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获奖教师上观摩课,青年教师上竞教课,教坛新秀上公开课,新分配教师上汇报课。组织教学竞赛和新分配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教研组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青年教师上来。

  3、逐步落实“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年设计一个优秀教案,上好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水平测试,搞好一次社会调研,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4、拓宽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加强与省、市各校的联系合作,邀请各校名师传宝送经,鼓励教师离岗培训、在职进修,创造条件积极让教师到先进校学习参观,参加省、市、县和外地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等,大面积提高教师不断适应教改的需求。

  (三)德育工作网络化

  1、进一步抓好德育工作的“三创三全”运行机制,即“创新德育管理机制,创设德育氛围,创新德育评价办法,全员、全程、全方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多样化,尤其抓好每周二下午主题班会,把“四文明”创建活动落在实处。

  2、德育工作在继续贯彻“一条主线”(阳罗二中“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精神)、“两支队伍”(校内德育队伍和校外兼职辅导队伍)、“三个结合”(与学科教学结合、教科研结合、活动课程结合)、“九项教育”(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准则进行九项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和生命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科研,探究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

  3、强化班主任培训、评估、考核制度,将班级各项行为规范评比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建立班主任各种考核机制和学生干部培养机制。通过日记、周结、月考核和期末评定制度,评选和奖励“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班团干部”和“文明班组”、“三好学生”,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4、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建立各种类型教育基地。如精神资源型--泗溪镇白柯塆);实践考察型--白云橡胶厂;社会服务型--白溪老人公寓);劳动锻炼型--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环保、劳动、心理健康等教育。

  5、重视人文教育,营造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墙壁空间说话,使花草树木育人,通过各种名人字画、名言警句,各种标语、警示牌,创设浓郁的人文环境和育人氛围,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6、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编织“家庭教育互联网”;经常开展法制纪律教育,把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四)教学科研工作经常化

  1、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各教研组的带领作用,发挥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2、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备课组的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教学互动,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外语尝试“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语文组尝试“低起点、高层次、高要求”素质教育模式,并尝试作文教学改革意见;进一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益。

  3、根据教学计划,开足开全开好每一门课。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4、合理地安排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课。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研究性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5、强化教研组工作。一是增强竞争机制,每学期分别评选1-2个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积极分子;二是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教研组工作及时通报,加强督导;三是稳定教研活动形式,每周三或周四下午进行教学研究。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会议。

  6、加大教改教研工作力度。每学年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教育论文一次,并编印成册,相互传阅;积极向省、市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推荐教师的优秀论文和课件;组织学校刊物选登教师的教学论文;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省、市各级教研课题,学校给予相应人员经费支持。

  (五)硬件设施配备现代化

  1、更新改造及配备。学校新教学楼安装一套监控设备;教学楼宿舍楼改造内部设施条件;图书室藏书总量及生均册数达到省I类标准;再配备微机房一个。

  2、主要建筑设施。按照省II类标准,建塑胶操场和办公用房;学校每位教职工配备笔记本电脑,建校园外网内网,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建成全县一流的教学资源库。

  3、校园美化绿化。启动第四期绿化工程。建艺术景观强化文化氛围。进一步形成美化、绿化、香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校园环境。

  4、完备教育教学所需的所有功能教室。

  学校发展规划为我们构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也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创一流育人质量,建市级现代化学校”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泰顺县阳罗二中这所学校,一定会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以崭新的思路,崭新的模式,科学的管理,优异的成绩谱写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泰顺县阳罗二中

推荐专栏